中国现代史争鸣录 事件篇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18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潘望喜等著
- 出 版 社: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0
- ISBN:753430864X
- 页数:640 页
目录第一部分总 论一、中国现代史的研究对象、上限和分期(一)中国现代史的研究对象 3
(二)中国现代史的上限 5
(三)中国现代史的分期 10
二、中国革命史、中共党史诸问题(一)中国革命史的研究对象、上下限、名称和分期 12
(二)中共党史的学科性质 20
第二部分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创立时期一、中国无产阶级的成长和特点(一)中国无产阶级由自在阶级进入自为阶级的时间 27
(二)中国无产阶级的优点 31
(三)中国无产阶级的弱点 32
二、 “五四”运动的性质和领导权(一)运动的性质 36
(二)运动的领导权 38
(三)“五四”思想解放运动的分期 43
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有关其它问题(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时间 46
(二)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知识分子的标准 48
(三)马克思主义开始与中国工人运动结合的时间 51
四、“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斗争(一)“问题与主义”之争 53
(二)马克思主义者与梁启超、张东荪的论战 59
(三)马克思主义者反对无政府主义的斗争 61
五、各地中国共产主义的早期组织(一)是否沿用“共产主义小组”名称? 65
(二)上海发起组何时定名“中国共产党” 67
(三)北京、湖南、山东共产党组织诸问题 68
(四)巴黎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是否存在? 75
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一)闭幕日期 77
(二)关于“一大”三个文件的可靠性 81
(三)“一大”时党员数量 83
七、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评价(一)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是否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纲领? 84
(二)党的“二大”是否提出了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的思想 86
八、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九、中国共产党创立时期的若干问题(一)共产国际与中国共产党的创立 93
(二)中共创立时期的工人运动 96
(三)中国共产党创立时期上、下限问题 100
第三部分国民革命时期一、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国民党“一大”、“二大”(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式 113
(二)国民党改组后的性质 115
(三)国民党“一大”是否提出了三大政策? 117
(四)关于国民党“二大”的两个问题 119
二、一九二四年北京政变(一)政变发生的原因 121
(二)政变的性质 122
三、“五卅”运动(一)“五卅”运动是谁领导的? 124
(三)“北京政变”与“首都革命”不是一回事 124
(二)上海总商会的阶级属性与活动立场 125
(三)武装民众和组织工团学生军的口号 127
四、武汉国民政府(一)武汉国民政府的性质 128
(二)国民党二届三中全会 132
(三)关于武汉政府北伐和东征战略的争论 134
五、“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一)政变与帝国主义的关系 137
(二)江浙财团谁先资助蒋介石的 139
(三)政变前夕蒋汪上海会谈有没有达成反共协议? 140
六、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一)关于“五大”的评价 142
(二)“五大”是否排斥了毛泽东的领导 144
七、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和无产阶级领导权(一)基本思想的阶段划分 145
(二)基本思想形成的标志 146
(三)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何时提出 148
(四)谁是无产阶级领导权理论的首创者 150
(五)党对无产阶级领导权认识、掌握的程度 154
(六)党对掌握武装的认识 156
八、国民革命时期的工人运动(一)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是谁领导的 157
(二)谁是收回汉口英租界斗争的领导者 158
(三)武汉工人纠察队交枪事件 159
九、国民革命时期的农民运动(一)国民革命时期是否召开过全国农代会 163
(二)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 165
(三)国民革命时期应否开展土地革命 166
(四)关于毛泽东农民运动理论的评价 166
(五)关于“十万农军围攻长沙” 168
十、共产国际与中国大革命(一)共产国际在大革命时期的作用 171
(二)共产国际“五月指示” 175
(三)共产国际与陈独秀右倾错误的关系 177
(四)大革命失败的原因 179
第四部分十年内战时期一、南昌起义和中国工农红军的创建(一)对南昌起义选择国民党旗帜的评解 189
(二)南昌起义是否是土地革命的开始 191
(三)关于南昌起义军南下广东的目的 195
(四)南昌起义的几个具体问题 199
(五)“八七”会议 200
(六)秋收起义 207
(七)古田会议 208
(八)井冈山等革命根据地的几个问题 212
(九)富田事变 222
(十)红军游击战战术问题 226
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成立前后的有关问题(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的成立 232
(二)毛泽东和“立三路线”的关系 237
(三)中共党内连续出现三次“左”倾的原因 245
三、关于“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一)“道路理论”的表述 249
(二)“道路理论”的主要内容 250
(三)“道路理论”形成的时间及其它 252
四、“九一八”事变和东北抗日联军(一)“九·一八”事变爆发的原因 263
(二)“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269
(三)东北抗日联军诸问题 273
五、红军长征(一)红六军团西征与长征的关系 279
(二)中央红军长征是否有准备 281
(三)长征的性质和战略目标 283
(四)长征中的转兵 287
(五)遵义会议 289
(六)西路军问题 296
六、西安事变(一)西安事变发生的原因 303
(二)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原因 307
(三)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方针的提出 313
(四)对国民党“讨伐派”的评价 316
七、南方三年游击战争(一)中央分局是否对各游击区实施统一领导 318
(二)中央分局的称谓和组成 320
八、关于土地革命问题(一)土地革命路线的表述 324
(二)土地革命路线形成的时间 325
(三)关于“平分土地” 327
(四)对中央苏区查田运动的评价 340
九、十年内战期间中共和共产国际的关系(一)中共何时恢复同共产国际的电讯联系 346
(二)“逼蒋抗日”策略的确立与共产国际的影响 349
(三)共产国际是否要求中共放弃红军和苏区的独立性 352
十、十年内战期间国民党统治区的有关事件(一)福建事变 354
(二)币制改革 361
(三)两广事变 369
第五部分抗日战争一、抗日战争时期的上限问题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一)关于《八一宣言》的两个具体问题 392
(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方针 394
(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过程的阶段划分 398
三、中国共产党军事战略的转变四、抗日战争的领导权(一)抗日战争中领导权的概念 411
(二)抗日战争中领导权的归属 415
五、国民党正面战场(一)抗战前的准备 435
(二)中日力量对比 440
(三)战略防御方向的选择 442
(四)正面战场溃败的根本原因 446
(五)正面战场的评价 448
六、新四军与皖南事变(一)新四军及军部成立的时间、地点诸问题 457
(二)关于皖南新四军北移的时机和路线 467
(三)皖南新四军遭受严重损失的主要原因 475
(四)关于皖南事变中的几个具体问题 477
七、百团大战(一)百团大战的评价 484
(二)百团大战中八路军参战部队数和歼敌数 498
八、抗战期间美国对华政策(一)美国的远东政策 500
(二)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的对华政策 510
(三)抗战后期美国对华政策转变的标志 519
九、敌后抗日根据地诸问题(一)抗日根据地的历史分期 522
(二)“三三制”政策 523
(三)减租减息政策 531
十、战略反攻与日本投降(一)有无战略反攻阶段 536
(二)日本投降有无条件 543
(三)日本投降的时间 546
第六部分解放战争一、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方针(一)抗日战争胜利后共产党的基本方针 561
(二)争取和平民主是策略还是战略 567
(三)关于中共中央“二·一”指示的评价 571
二、重庆谈判(一)重庆谈判的主意是谁提出的? 574
(二)蒋介石谈判的目的 575
(三)蒋介石对谈判有无准备 577
(四)《双十协定》是否承认了我军地位 578
三、土地改革(一)《五四指示》 581
(二)全国土地工作会议 587
(三)“平分土地”的口号 591
四、军事问题(一)“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 595
(二)全面内战爆发后人民解放军的战略方针 601
五、民主党派与中间路线(一)对中间路线的评价 606
(二)民主同盟与中间路线的关系 610
(三)民主同盟一届三中全会 616
六、第二条战线(一)内涵 619
(二)形成的标志 624
七、中美关系(一)马歇耳调处 626
(二)中国共产党的对美政策 632
- 《现代水泥技术发展与应用论文集》天津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编 2019
- 《情报学 服务国家安全与发展的现代情报理论》赵冰峰著 2018
- 《现代教育技术》李志河主编 2019
- 《现代作家研究 2018年卷》中国现代文学馆 2019
- 《绅士阶层与中国现代文学》罗维斯著 2019
- 《关键教育事件20例》张肇丰,徐士强主编 2019
- 《长三角雾霾突发事件风险评估、应急决策及联动防治机制研究》叶春明著 2019
- 《君主·埃尔梅罗二世事件簿 5》(日)三田诚 2019
- 《现代汉语语用否定研究》王志英 2019
- 《现代南方民族文学话语研究》(中国)吴道毅 2019
-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 生活适应 二年级 上》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特殊教育课程教材研究中心编著 2019
- 《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本书编写组 2020
-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全国教育满意度调查报告》(中国)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2019
- 《教育学考研应试宝典》徐影主编 2019
- 《语文教育教学实践探索》陈德收 2018
- 《家庭音乐素养教育》刘畅 2018
- 《学前教育学》王换成主编 2019
- 《近代体育游戏教育史料汇编 第1辑 1》王强主编 2016
- 《全国学前教育专业(新课程标准)“十三五”规划教材 简谱手风琴教程 第2版》(中国)杨克勤,王宝庆 2019
- 《现代教育技术》李志河主编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