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中国智慧大观  第1册
中国智慧大观  第1册

中国智慧大观 第1册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2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顾晓鸣
  • 出 版 社: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3
  • ISBN:7213009192
  • 页数:794 页
图书介绍:
《中国智慧大观 第1册》目录
标签:大观 智慧

灵犀和觉悟:心性的智慧 3

第一章 发掘石层下面的甘泉 3

心性之学——“中国文化之神髓” 3

目录 3

颜元的太息、流涕、痛哭 4

变能穷智,智复不穷于变 6

愚人见石,智者见泉 8

形形色色的心性之学 10

独特的视角和方法 12

心不是那一团血肉 15

第二章 人的本质和精神的本性 15

一种高超的智慧 19

心的悖论:全体无,故全体有 21

不要丢失你的大宝藏 23

用意极深的术语 25

涂之人可以为禹 28

第三章 我与天地万物 31

人亦天,天亦人 31

人人都是“天子” 33

刘宗周的体认亲切法 35

谨防物化 40

何谓天地之心 43

依天者有独知之契 45

造化在手,宇宙在握 48

第四章 我与道 52

要道术,不要方术 52

道其妙无穷,不可言喻 55

圣人不垄断道 58

担水砍柴无非妙道说的妙用 61

尊道不尊身,不谓之尊道 64

悟道为明 67

孔子以万世为土 71

第五章 我与思想权威 71

圣人是理的工具 73

六经当注我,我何注六经? 75

六经皆糟粕 77

疑者,觉悟之机 81

善疑人之所不疑 82

千圣皆过影,良知是吾师 85

第六章 我与权力 88

权力的二律背反 88

从道不从君 92

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 94

朱熹骂倒千百年皇帝 98

且看程氏兄弟如何教训皇帝 101

天下者,天下人之天下 103

孟子赞成革命 106

第七章 我与人生 110

孔子赞赏庄子风采 110

生活:美妙的乐章 114

二程对待妓女的两种态度 119

破除死亡恐怖 121

对人世的热情与悲悯 126

道力有限,愿力无穷 130

第八章 我与环境 135

师人有穷,师善无穷 135

自我是社会关系的中心 137

为学要有异于人 139

圣人的神、骨、皮 141

高着眼看破流俗 144

堂堂巍巍,壁立万仞的豪杰精神 146

第九章 我与自己 150

人不难于违众,而难于违己 150

环堵之光,不可以照广野 155

对青天而惧,闻震雷而不惊 158

眼界欲空,脚跟欲实 159

以心穷为耻 161

一棒一条痕,一掴一掌血 163

怪异:神乎其神的智慧 173

第一章 世界的边缘:智慧对怪异的探究 173

常与反常:边际的智慧 173

警觉的本能与好奇的天性 177

拓边意识与殊方异物 181

生命的界限 185

因果联系的推进 189

经典时代的怪异观念 193

第二章 怪异解释史 193

“子不语”的智慧 199

先秦:怪异观的历史分野 202

两汉:隐性向显性的回潮 205

怪异解释的基本思路 209

“疾虚妄”的智慧 214

难脱框范的历代论家 219

事实与解释:日益尴尬的境地 222

第三章 智慧的无奈 226

无所不在的天人感应场 227

同类互动的巫术思想 230

太史的意味 233

神王渊源 236

衰世内外交困中的疑神疑鬼 239

“求诸己”的自信与无奈 241

第四章 怪异的模式化 245

怪异的三因 246

妖祥的两类 247

怪异观的官方版:修省与禳祷 250

怪异的撰制与采集 253

怪异的传播与接受 256

第五章 逃逸的智慧 259

怪异:智慧的恶作剧 260

智慧在愿望中浮沉 260

礼教罗网中撕开的缝隙 264

世外的遐想与朝隐的立异 272

志怪小说与文人笔记 276

第六章 智慧对怪异的利用 280

认识的功用:开阔视野 280

娱情的功用:消闲与寄兴 284

道德的功用:评价参照 288

社会的功用:幻象的整合 292

政治的功用:影射与制衡 297

第七章 怪异的悖论 301

同一前提的三种结果 303

一枚硬币的两面 307

少见多怪——多见多怪 310

忌执异端——广搜异端 313

异而不怪——同异平怪 316

假作真时真亦假 319

第八章 怪异文化 323

无所逃于天地间 323

术数:中与不中的主观选择性 327

历代卜筮之禁与内心的信奉 330

怪异现象的现代解释 332

心理经验的原型 336

徘徊不去的文化幽灵 339

存乎一心的中国智慧 345

第一章 从疑问中开始 345

中国人对心理学的疑问 345

心理学者对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的疑问 348

书作者对已有研究的疑问 352

书作者对本书论题的疑问 355

心理与脑 357

第二章 原初性的理论 357

自成结构的“知”概念 363

耳目之知 367

过去,吾识也;未来,吾虑也 373

言筌 378

左手画圆,右手画方 382

情欲理论 385

志意≠意志 389

材才能智 394

当其可之谓时 399

学所以为人 405

第三章 特有的构件 410

习与性成 411

天人禽中的人贵论 413

常变统一 414

天理人欲 416

生克持平 418

形神与心身 420

知之不若行之 421

第四章 现象中的思想 424

梦:亘古之谜 424

没有两片叶子是一样的 429

癖好 432

颠狂与癫狂 435

假孝子和条件反射 440

生长成衰 443

鬼神征应 447

礼乐;书画乐 450

第五章 操作中的规则 454

医病论中的心法 455

兵器以外的力量 458

为师之道 463

胎教;家训 467

阅读卖人生 470

古老的心理测验 474

卫生养心 477

辨察知人 482

中国生财理财的智慧 491

第一章 总览篇 491

富民强国的谋略 491

民富国治 491

富国与理财 493

本源与末流 494

取予之道 496

不患寡而患不均 498

经济发展的谋略 501

民以食为天 501

使民以时 503

古人为何要恢复井田制 504

水利之泽在万世 506

鼓励适度的消费 508

财政管理的谋略 511

生财与节用 511

合理的税收政策 512

量入为出与量出为入 514

市场物价管理 516

农业生产管理 518

商业经营的谋略 520

富国何必用本农 520

国际贸易的技巧 522

古人为何重农轻商 524

钱谓何物 526

义与利之辩 528

理财为平天下之要道 531

诸葛亮为何自比管仲 531

第二章 治国篇 531

强国之梦与富民之策 533

富民强国与经济改革 535

权轻重与价值规律 537

官山海与聚敛财富 539

民不益赋而天下用饶 541

富国名臣桑弘羊 541

“笼盐铁”与“酒榷酤” 543

“算缗钱”与“告缗”案 544

“均输”和“平准” 547

汉武帝再次统一币制 549

富其国而不劳于民 551

《三字经》上的名人刘晏 551

巧通千里漕运 553

顺时势创食盐就场专卖制 555

平抑物价有奇招 557

有口皆碑的理财术 559

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 561

“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王安石 561

国用不足将如之何 563

理财以农事为急 565

农时不夺而民均 567

货贿通流而国用饶 569

第三章 济世篇 572

发展经济的策略 572

西门豹治邺智除路障 572

如何发展地方经济 574

荒滩变成粮仓的谋略 576

巧防毁堤的妙术 578

杭州苏堤是如何美丽起来的 580

吏治清明的智谋 582

管理有方 582

吏治与调查 584

一样收税两种结果 586

弊与利的转化 588

拯救灾民有讲究 590

稳定物价的妙计 592

智设义仓平粮价 592

巧降粮价有奇术 594

稳定市场的方法 596

左右市场的手 598

利用消费心理的诀窍 600

生活的智慧 602

视金钱如 602

以农治生的观念 604

选择适合于自己的职业 606

防患于未然 608

义以生利 610

第四章 经营篇 613

经营之道 613

经营三要素 613

经营之前的预测 615

经营技巧的运用 617

分析市场条件 619

企业管理的成与败 621

洪范五福先言富 623

陶朱事业,端木生涯 623

积著之理与计然之策 625

谁使孔子名扬天下 627

白圭的治生之术 629

贪贾与廉贾 631

经商的谋略 633

经商是否有诀窍 633

做买卖的学问 635

信息的经济价值 637

囤积居奇而致富 639

如何在竞争中获胜 641

巧用广告推销术 643

千金买骨的广告效果 643

擒奸酒的广告意味 645

皇帝封匾为何吃香 647

如何做广告 649

名人效应 651

融合四方文化的智慧 659

第一章 神话:发生在文化根部的融合 659

混沌宇宙观 659

盘古氏的传说 661

女娲与伏羲 662

日月星辰 664

西王母的故事 666

龙 668

麒麟 670

凤凰 670

第二章 宗教:祖先传统和古代智慧的内核 673

宗教是什么,古人的理解 673

尊祖必及于孝 675

鬼神观念源自尊祖 677

魂魄之说 679

被称为异端的聂思脱里派 681

第三章 景教:中国化的基督教 681

在我国何以称为景教 683

景教比附佛教 684

景教与道教关系 686

西域的景教 688

也里可温得名由来 690

迭屑和迭屑文 694

约翰长老的传说 695

也里可温和儒学 697

摩尼教译名由来 700

第四章 摩尼教:中国古人的化合 700

回鹘人和摩尼教 703

粟特人和摩尼教 705

道教和摩尼教 709

摩尼教和佛教 710

“吃菜事魔”一说之非 711

汉籍经典中的中期波斯语 712

摩尼和耶稣 714

第五章 祅教:四方宗教融合的一环 715

什么是祅教 715

国史中对域外祅教的记载 718

祅教的传入 720

祅教与佛教外道 723

萨宝的疑窦 724

汉波合璧的墓志 726

祅教在宗教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726

第六章 犹太教:独一无二的完全同化 729

犹太人何时始来中国 730

古代的犹太人从何处来 731

我国最早对犹太人的称呼 734

犹太人的同化 735

散失的部落和羌人 737

开封犹太人有没有“燃灯节” 738

第七章 阿拉伯人及伊斯兰: 740

交融过程中回族的诞生 740

阿拉伯人记中国:公元一世纪时的信息 740

阿拉伯人称世界之首为中国 741

来到回鹘地区的阿拉伯人 742

最早到过长城的阿拉伯人 745

比鲁尼说摩尼到过西藏 747

关于来华阿拉伯商人的记载 747

首先介绍我国印刷术的阿拉伯人 748

伟大的地理学家易德里西 749

法拉奇记中国穆斯林 750

阿拉伯人的华化 752

第八章 突厥:内外多民族的亲缘和交融 754

突厥人与维吾尔人的关系 755

东方的突厥人与西方的匈牙利人 755

突厥文化与汉文化的融合 763

第九章 内外四方:交流和融合 766

古代外人居留地 767

波斯文化与汉文化的交流 769

粟特文化与汉文化的融合 771

我国与东罗马的文化交流 773

藏文化和汉文化的交流 774

昆仑奴 777

古代各少数民族的汉化 779

阿兰人的华化 782

第十章 翻译:文化交融的具体中介 785

古人的翻译理论 785

玄奘的译经 788

源自佛经的常用语 789

古代的多种文字辞书 790

王韬和四书五经的英译 792

后记 794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