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物
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研究工作年报  1990
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研究工作年报  1990

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研究工作年报 1990PDF电子书下载

生物

  • 电子书积分:8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陈受宜主编;《研究工作年报》编辑委员会编
  • 出 版 社: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1
  • ISBN:7563901892
  • 页数:120 页
图书介绍:本年报就分子遗传、动物遗传、体细胞遗传、植物细胞质遗传学、生物技术与育种、植物遗传操作、染色体工程、植物分子遗传、医学群体遗传等9个方面介绍了中科院遗传所于1990年进行的科研工作。
《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研究工作年报 1990》目录

一、分子遗传 1

禾谷类固氮菌3795生长因子的提取分离纯化和测试 文玉香、杨涛兰、刘连瑞 1

禾谷类作物根系联合固氮菌在小麦田中的实验 刘连瑞、杨涛兰 2

禾谷类作物根系联合固氮菌在玉米田的示范实验 杨涛兰、刘连瑞 3

抗胃癌抗体IgY对肿瘤组织的特异反应 刘辉、刘连瑞、杨涛兰等 4

抗乙型脑炎病毒的人-鼠嵌合重链基因的构建 黄华梁、桂进、宋海燕等 5

人免疫球蛋白重链恒定区基因的序列分析 曾伟强、黄华梁 6

富集开花相关序列cDNA文库的构建和筛选 逯斌、黄华梁、谭克辉 7

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小鼠表皮生长因子的纯度 文玉香、曾伟强、杨秀琴等 8

冬小麦春化过程中低温诱导的开花特异mRNA及蛋白质合成 逯斌、谭克辉、林兵等 9

大麦黄矮病病毒的分子克隆 曾伟强、杨秀琴、张秦风 9

用恢复突变培育高产β一半乳糖苷酶的大肠杆菌 曾伟强、杨秀琴 11

枯草杆菌S12依赖链霉素突变抑制碱性蛋白酶基因的表达 张巍、童克忠 12

枯草杆菌稳定的分子克隆载体的构建 孙国富、童克忠 13

枯草杆菌分泌质粒的构建 刘永亮、童克忠 14

枯草杆菌Ki-2-132作为遗传工程宿主菌株的一些特性 汤懋?、汤伏生、闻飞等 15

枯草杆菌Ki-2-132碱性蛋白酶基因的克隆与高表达 闻飞、居金良、章银梅等 16

噬菌体spo2启动子对碱性蛋白酶基因在枯草杆菌Ki-2-132中表达的影响 居金良、闻飞、刘巍等 16

适合于枯草杆菌Ki-2-132的强启动子的克隆 居金良、汤懋炫 17

用酶和氢氧化钠进行苎麻脱胶初探 李明凤、李心治、范树田等 18

二、动物遗传 19

一种短脉冲紫外激光微束仪 王兰岚、宋桂英、徐正平等 19

我国地方鸡种的系统聚类研究 程光潮、周德旺、吴丽城等 19

北京白鸡血型群体遗传差异与杂交配合力的关系 程光潮、吴丽城、段章雄等 20

滨白鸡血型群体遗传差异与杂交优势利用 程光潮、吴丽城、段章雄等 21

三、体细胞遗传 23

花粉管通导法转化小麦植株 曾君祉、王东江、吴有强等 23

GUS基因在小麦细胞内的瞬时表达和稳定表达 曾君祉、吴有强、田文忠等 23

小麦种子高分子量(HMW)麦谷蛋白亚单位的电泳分析 张健、王东江、徐乃正 25

LUC(虫荧光素酶)基因在小麦细胞中的稳定表达 曾君祉、吴有强、田文忠等 25

玉米花粉单倍体植株染色体上Giemsa C-带的变异 谷明光、林侠、何锶洁 26

玉米体细胞增养再生植株及其后代的倍性变异 郑银洲、谷明光、何锶洁 27

药物诱导(330×DP)BC1孤雌生殖R2代过氧化物酶同功酶分析 何锶洁、肖岗、谷明光 28

药物诱导远缘杂种孤雌生殖后代的遗传稳定性 何锶洁、谷明光、王多斌 29

人工种子研究进展 陈正华、姚渝光、关月兰等 30

用高速微弹法使标记基因在橡胶树愈伤组织中瞬间表达 John J.Gaynor、苗中和、陈正华 31

以转化脂和PEG为介质将外源基因导入橡胶树原生质体的瞬间表达 John J.Gaynor、苗中和、陈正华 32

橡胶树单培体育种获高产系 张世杰、许绪恩、陈正华 33

用农杆菌对桉树进行转化的初步研究 王文富、姚渝光、陈正华 35

挪威云杉体细胞胚胎发生与小植株再生的研究 姚渝光、陈正华、刘桂珍等 36

含1.1kb的菜豆几丁质酶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 王文富、孔令洁、姚渝光等 37

芜菁花叶病毒外壳蛋白基因的克隆及其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 孔令洁、方荣祥、陈正华等 38

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测定植物激素脱落酸 文玉香、王文富、姚渝光等 39

哈密瓜内源激素IAA的测定 于为常、沈利爽、文香玉等 40

高赖氨酸玉米选育进展 戴顺洪、曾孟潜 42

四、植物细胞质遗传学 42

优质蛋白玉米胚乳蛋白质的电泳分析 陈明生、曾孟潜 43

品种纯度鉴定方法研究 杨太兴、贾希海、李仁凤等 44

改良京杂6号玉米杂交种的选育 杨太兴 45

真核生物染色体DNA的脉冲电泳(PFGE)分离研究 杨太兴、刘连瑞 46

温度对高梁雄性育性基因调控的研究 黄永照、张孔湉、刘根齐等 47

利用授粉过程直接转移外源基因育种新途径及其分子验证 刘根齐、张孔湉、黄永照等 47

花粉管携带转移外源基因快速改良小麦品种 刘根齐、林世兰、张孔湉等 48

竹笋愈伤组织的诱导 傅鸿仪、刘根齐、李书有 49

在泡桐树中进行基因转移的研究 孔繁瑞、钟启宏、孙威等 50

有关泡桐抗丛枝病的蛋白分析 朱嘉晖、孔繁瑞、孙威等 50

栽培大麦和球茎大麦杂交种子的幼胚培养 吴海珊、张帆 51

大豆未授粉子房离体培养及器官发生 张帆、吴海珊、林建兴 53

从玉米-摩擦禾杂种的未受精子房培养出植株 吴海珊、林晓怡、张帆等 54

日本甜瓜无性快速繁殖法-丛生苗的诱导及植株再生 张帆、吴海珊 55

马铃薯微型薯高繁与应用研究 陶自荣、孟树兰、马枚 56

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及其育性恢复机制的研究 刘祚昌、赵世民、詹庆才等 58

提高水稻悬浮胚性细胞质量的途径 陈家玉、徐金相、赵世民等 59

水稻种子诱导愈伤启动时的几种状态 徐金相、陈家玉、赵世民等 60

五、生物技术与育种 62

甘薯自然开花习性的遗传及应用 王文质、仇光星、以凡等 62

小麦同核异细胞质系性状分析 吴郁之、张翠兰、任树新等 63

利用双层培养基法筛选小麦抗赤霉病突变体 任树新、张翠兰、吴郁文等 64

小麦抗赤霉病突变体的筛选 张翠兰、任树新、吴郁文等 64

山羊草细胞质小麦的耐盐性 张炎、张宪营、吴郁文等 65

提高小麦孤雌生殖的诱导频率 朱国华、李大玮、邱继文等 66

小麦孤雌生殖和花药培养诱导频率的比较研究 朱国华、李大玮、邱继文等 67

通过棉属种间杂交获得新遗传系 孙传渭、张欣雪、邱仲锦 68

六、植物遗传操作 70

水稻原生质体高密度培养与植株再生 朱祯、孙勇如、孙宝林等 70

水稻亚种间的原生质体融合 张渭清、孙勇如、孙宝林等 71

籼稻原生质体高频率分裂及植株再生 孙宝林、李向辉、孙勇如等 71

水稻转基因植株再生及α-干扰素基因的表达 朱祯、李向辉、孙勇如等 73

水稻(粳稻77-170)原生质体再生植株 雷明、李向辉、孙勇如等 73

小麦原生质体再生植株 王海波、李向辉、孙勇如等 74

提高小麦原生质体再生植株频率 孙宝林、孙勇如、朱祯等 75

大麦愈伤组织中与胚性有关的特异蛋白 王辉、易明林、孙勇如等 75

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剂cDNA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刘春明、朱祯、孙勇如等 76

玉米原生质体再生植株 孙勇如、张丽明、母秋华等 77

马铃薯无菌苗叶肉原生质体再生植株 李世君、李向辉、孙勇如 77

哈密瓜原生质体与植株再生 孙勇如、李仁敬、张丽明等 78

外源基因转化水稻原生质体的研究 单雪艳、陈英、李良材等 79

运用基因枪法将外源基因导入水稻细胞 陈一明、马国华、尹延海等 80

麦芽糖对籼稻花药培养诱导率的影响 田文忠、陈英、郑世文等 81

甜菜标记基因转化植株再生 陈绍荣、吕德扬 82

紫花苜蓿原生质体GUS基因转化植株再生 黄绍兴、吕德扬、邵嘉红等 83

紫花苜蓿悬浮培养细胞植株再生 邵嘉红、吕德扬 84

红豆草高频植株再生的研究 邵嘉红、黄绍兴、吕德扬等 85

百脉根转基因植株再生 吕德扬、邵嘉红、陈一明等 86

七、染色体工程 88

普通小麦×小偃麦属间杂种抗病株系的细胞遗传学研究 胡适全、俞春江、庄家骏等 88

利用花药培养创造抗小麦黄矮病的新种质 聂道泰、庄家骏、周广和等 88

七倍体小黑麦杂种F1及八倍体小黑麦花粉植株的细胞遗传学研究 王亦兵、姚根怀、胡含 89

基因型、培养方式对大麦花粉植株再生频率的影响 李文泽、胡含 90

培养基成份对大麦花粉植株再生频率的影响 李文泽、胡含 91

小麦花药培养中白化苗的形成与花粉发育时期的关系 欧阳俊闻、吉海平、贾双娥 93

青饲玉米原生质体培养再生植株并开花结实 施介村、刘纪华、郭仲琛 94

八、植物分子遗传 95

构建一个永久性的水稻RFLP定位群体 朱立煌、陈英、杨明等 95

农垦58S和农垦58水稻光敏色素基因的分离 王斌、郑洪刚 96

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线粒体DNA多态性分析 王京兆、郭宝太、王斌等 97

光敏核不育水稻蛋白质的电泳分析 李大东、张忠延、李松涛等 98

水稻抗盐突变体的分子生物学鉴定 陈受宜、朱立煌、洪建等 99

九、医学群体遗传 100

用生物素标记y3.4特异探针进行分子杂交 张玉香、曾伟强、沈光平等 100

绒毛直接法制备染色体时温度对染色体形态的影响 郑小惠、汤火顺、肖桂芳 101

国内首次发现的两例JK(a-b)血型及其在不同人种中的分布 郝露萍、金在保、杜若甫 102

人类补体第七成份的一个新的等位基因:C7·9 胡交宇、徐玖瑾、杜若甫等 103

血清蛋白组特异性成份及转铁蛋白亚型在汉族人群中的多态性 徐玖瑾、谭茜、杜若甫 104

四个红细胞酶在汉族五个人群中的遗传多态性 谭茜、徐玖瑾、杜若甫 105

L615小鼠白血病细胞标记染色体在癌变中的作用 颜永杉、习霞辉、白琴华 106

油菜根尖不同部位细胞内碱性磷酸酶的超微结构定位 贾敬鸾、江利群、张诚等 108

已发表的论文及著述 110

国内国际学术交流 115

国内学术活动 115

国际性学术活动 11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