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辽宁国土规划  综合卷
辽宁国土规划  综合卷

辽宁国土规划 综合卷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辽宁省计划委员会主编
  • 出 版 社: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2
  • ISBN:7538113738
  • 页数:332 页
图书介绍:
《辽宁国土规划 综合卷》目录

目录 1

第一篇 总论 1

第一章 国土开发整治背景 1

一、区位条件 1

二、自然资源评价 4

(一)土地类型多种多样,但人均数量少,利用程度较高,后备资源不足 4

(二)水资源不足,时空分布不均,污染严重 5

四、规划实施的措施 6

(三)气候资源条件较好,利于农业生产 6

(五)矿产资源比较丰富,品种多,地域配套、组合和开采条件好,矿种贫富兼有,丰缺差异大 7

(四)生物资源比较丰富,具有良好的开发利用前景 7

(六)海洋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大,前景广阔 8

(七)旅游资源丰富,发展旅游事业大有可为 9

三、社会经济条件分析 10

(一)经济基础较为雄厚,但生产技术装备水平落后 10

(二)科技力量较强,但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13

(三)人力资源丰富,但文化技术素质偏低 13

四、国土资源的综合分析与评价 14

(一)国土资源总体评价 14

(二)资源地域组合分析与评价 16

(三)国土资源动态评价 18

(二)生产力布局不尽合理,密疏程度差距过大 19

五、国土开发整治面临的主要问题 19

(一)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低,浪费严重 19

(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制约经济发展 20

(四)环境污染严重,自然生态环境日趋恶化 20

(五)水资源严重不足,供需矛盾尖锐 20

(八)工业设备、工艺、管理老化,老工业基地面临衰退态势 21

(六)能源短缺,调入能源及发展能源工业困难重重 21

(七)农业生产条件脆弱,粮食生产举步维艰 21

第二章 国土开发整治的任务和目标 22

一、国土开发整治的指导思想及原则 22

(一)国土开发整治的指导思想 22

(二)国土开发整治的原则 22

二、国土开发整治的任务和目标 23

(一)2000年国土开发整治任务和目标 23

(二)下个世纪前20年的设想 27

第三章 国土开发与整治的总体布局 28

二、建设两大经济地带 29

(一)沈大经济带 29

一、生产力总体布局框架 29

(二)沿海经济带 32

三、发展三个综合经济区 33

(一)辽宁中部经济区 33

(二)辽南经济区 34

(三)辽西经济区 34

四、开发建设五个重点地区 35

(一)中部城市群老工业基地改造区 35

(二)辽东半岛南部(大连)国际金融、外贸出口加工区 36

(三)辽河三角洲石油化工、农业综合开发区 37

(四)辽西走廊石油化工、能源开发建设区 38

(五)辽北粮食、能源和食品工业开发建设区 39

五、重点整治两个地区 40

(一)辽东生态屏障建设区 40

(二)辽西水土流失整治区 42

六、对外开放格局 43

(一)基本格局 43

(三)双向辐射 44

(二)开放层次 44

第四章 人力资源开发利用 45

一、人口发展现状与预测 45

(一)人口现状 45

第二篇 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45

(二)人口发展情况 46

(三)人口增长预测 48

二、人力资源开发利用 51

(一)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51

(二)劳动力资源开发预测 53

(三)劳动力资源开发利用规划 53

(四)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要措施 58

第五章 土地资源开发利用 62

(一)资源概况 62

(二)土地资源特点 62

一、资源评价 62

二、土地利用状况 65

(一)土地利用现状 65

(二)土地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66

三、土地资源开发利用规划 68

(一)规划目标和基本方针 68

(二)土地利用需求预测 69

(三)土地资源开发利用规划方案 71

(四)土地利用规划分区 73

第六章 水资源开发利用 79

一、资源评价 79

(一)水量 79

(二)水质 80

(三)分布 80

(四)综合评价 82

二、开发利用现状 84

(一)供水能力 84

(二)现状供需分析 84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85

(一)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 87

三、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 87

(二)不同水平年水资源供需平衡 88

(三)新增水源工程规划 91

四、对策与措施 92

(一)积极开源 92

(二)全面节流 94

(三)加强保护 95

(四)强化管理 96

一、资源评价 97

(一)资源特点 97

第七章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 97

(二)优势分析 99

(三)矿产资源的自然配置 100

二、开发利用现状 101

三、开发利用规划 102

(一)开发指导思想 102

(二)开发任务和目标 102

(三)主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向与规模 103

四、对策与措施 110

(一)要确立地质勘查和矿业的基础产业地位 110

(二)加强矿产勘查,争取找矿有重大突破 110

(六)加强非金属矿开发应用研究,扩大应用领域 111

(五)加强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 111

(三)理顺矿产品价格,促进矿业发展 111

(四)经济发展走资源节约型道路 111

(七)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 112

(八)加强矿产品进出口的宏观管理 112

(九)认真贯彻《矿产资源法》,加强管理 112

第八章 海洋资源开发利用 112

一、海洋资源与开发利用现状 113

(一)海洋渔业资源 113

(二)沿海港址资源 115

(三)海洋矿产资源 116

(四)海水化学资源 116

(五)滨海旅游资源 117

(六)潮汐能资源 118

(七)综合评价 119

(八)海洋资源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9

二、海洋资源开发规划 121

(一)规划的指导思想与开发目标 121

(二)海洋资源开发布局 124

(三)资源地域综合开发布局 129

三、海洋国土整治与保护 134

(一)河口航道整治 134

(四)海洋污染防治 135

(二)海岸防护 135

(三)沿海防护林建设 135

四、规划实施的对策 136

第九章 旅游资源开发利用 138

一、资源评价 138

(一)资源状况 138

(二)资源评价 140

二、开发现状 141

三、旅游资源开发利用规划 142

(一)旅游事业发展趋势预测 142

(二)旅游业发展目标 143

(三)旅游资源开发指导思想与目标 144

(四)旅游资源开发布局 145

四、规划实施的主要措施 147

第三篇 生产力合理布局 148

第十章 产业结构及其调整 148

一、产业结构现状及其综合评价 148

(一)产业结构基本形态、特点和存在问题 148

(二)产业结构现状综合评价 153

二、调整产业结构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153

(一)调整产业结构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153

(二)主导产业的选择 156

(三)新兴产业的开发方向和目标 157

(四)2000年、2020年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和目标 158

三、主要产业内部结构调整 161

(一)农业 161

(二)能源工业 161

(三)基础原材料工业 162

(四)加工工业 163

(五)第三产业 164

(六)乡镇企业 164

(七)对外贸易 165

四、企业组织结构调整 165

(一)各地区产业结构现状及调整 166

五、地区产业结构调整 166

(二)对各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要求 169

第十一章 农业发展与布局 171

一、农业资源条件和发展现状分析 171

(一)农业自然资源条件分析 171

(二)农业经济资源条件分析 172

(三)农业发展现状分析 172

二、农业开发整治目标 173

(一)农业开发与布局规划的基本任务 173

(二)农业发展战略方向和目标 173

(一)种植业发展与布局 174

(三)农业环境综合整治目标 174

三、部门农业发展与布局规划 174

(二)林业发展与布局 177

(三)畜牧业发展与布局 179

(西)水产业发展与布局 180

四、区域农业发展与布局 181

(一)东部山区农业发展与布局 181

(二)滨海区农业发展与布局 183

(三)中部平原区农业发展与布局 185

(四)西部低山丘陵区农业发展与布局 186

(五)城郊农业发展与布局 187

五、农业综合开发和农业环境综合整治的对策与措施 188

(一)走科技兴农的道路,不断增加农业投入 188

(二)搞好农业综合开发,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 188

(三)搞好以防护林为重点的生态工程建设,建立强大的 190

绿色生态屏障 190

(四)大力开发云水资源,加强人工增雨和防雹措施建设 192

第十二章 工业发展与布局 192

一、工业的战略地位 192

(一)现状与特点 193

二、工业总体评价 193

(二)工业进一步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196

三、工业发展战略 197

(一)工业发展战略方向 197

(二)工业发展战略目标 198

四、工业发展布局 200

(一)工业布局的基本框架 200

(二)工业的地区发展与布局 203

(三)主要工业部门发展方向与布局 210

(一)乡镇企业的发展阶段和现状 212

一、乡镇企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212

第十三章 乡镇企业发展与布局 212

(二)乡镇企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213

(三)存在的问题 214

二、乡镇企业对国土资源开发利用的重大作用和发展潜力 216

(一)乡镇企业发展的重大作用 216

(二)发展乡镇企业的潜力、优势和不利因素 218

三、乡镇企业发展与布局规划 219

(一)规划的指导思想 219

(二)发展目标和重点 220

(三)乡镇企业的地区分布(布局) 223

(一)更新观念,加强领导 224

(三)依靠科技和人才,提高企业素质 225

(四)搞好交通、流通和资金融通,为乡镇企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225

(二)走抓重带轻、抓城带乡、抓大带小的路子,充分发挥大城市、大企业的辐射作用 225

(五)发展一批外向型乡镇企业 226

(六)进一步深化改革,增强乡镇企业活力 226

第十四章 能源工业发展与布局 226

一、能源资源分析与评价 227

(一)煤炭 227

(二)石油、天然气 228

(三)水力资源 228

(四)新能源 229

(五)能源资源结构及开采年限预测 229

二、能源供需现状与问题 230

(一)能源工业在全省工业中的地位 230

(二)能源消费状况和特点 232

(三)能源供需现状与主要问题 232

四、能源开发和供应的内部与外部环境分析 233

(一)省内能源开发的条件分析 233

三、能源需求预测 233

(二)全国的能源开发形势及能源分配趋势对我省的影响 237

(三)交通运输对煤炭调入的制约 238

五、能源发展战略与布局 239

(一)能源发展战略 239

(四)淡水资源保证程度 239

(二)能源区划 240

(三)能源开发与洪应布局 241

(四)能源节约 243

六、实现能源开发布局规划的主要对策 243

四、实施规划的措施和对策 244

第十五章 交通运输、邮电通信发展与布局 244

一、交通运输发展与布局 244

(一)交通运输业现状及其特点 244

(二)发展交通运输的指导思想和综合交通运输网建设 245

(三)交通运输业发展目标和重点 248

(四)相关政策问题 251

(二)邮电通信的发展方向、目标和政策 252

(一)邮电通信产业发展现状 252

二、邮电通信网发展与布局 252

(三)电信通信网的建设与布局 254

(四)邮政通信网建设与布局 255

(五)信息情报系统建设与分布 256

第十六章 城镇化和城镇体系发展与布局 256

一、城镇发展与布局现状 256

(一)城镇的发展和现状 256

(二)城镇体系的主要特点 259

(三)存在问题 260

二、城镇化发展趋势 261

(一)人口城镇化条件分析 261

(二)人口城镇化发展预测 262

(三)未来人口城镇化地域差异与途径 264

(一)城镇等级规模结构规划 265

三、城镇体系发展与布局 265

(二)城镇职能结构规划 268

(三)城镇空间布局结构规划 272

四、规划实施的对策与措施 276

第四篇 国土整治与环境保护 278

第十七章 环境污染的防治 278

一、环境污染现状 278

(一)大气污染 279

(二)水体污染 279

(四)噪声污染 280

(三)固体废弃物污染 280

二、环境污染趋势预测 281

(一)大气污染预测 281

(二)水污染预测 281

(三)固体废弃物产生量预测 282

(四)城市噪声预测 282

三、环境污染防治的主要任务与目标 282

(一)大气污染防治规划目标 283

(二)水污染防治规划目标 283

(一)城市大气污染综合防治 284

四、环境污染综合防治措施 284

(四)噪声污染防治规划目标 284

(三)固体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规划目标 284

(二)城市水污染综合防治 285

(三)固体废弃物无害化处理与综合利用措施 286

(四)环境噪声控制措施 287

五、区域环境污染防治 287

(一)辽宁中部城市群地区 287

(二)辽东半岛沿海城市地区 288

(三)辽西城市地区 289

(三)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环境管理 290

(二)加强环境规划、计划管理 290

(一)加强环境法规制度建设 290

六、加强环境管理 290

(四)加强环保队伍自身建设,强化监督管理 291

(五)加强环境宣传教育,提高环境意识 291

第十八章 自然生态环境的治理与保护 291

一、自然生态环境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292

(一)山地植被的生态功能下降 292

(二)气候干旱化增强 293

(三)水土流失 294

(四)山地石质化 295

(五)土地沙化 295

(六)辽河平原河道淤塞,湿地功能下降 296

二、自然生态环境问题演化原因 297

(一)自然原因 297

(二)社会一经济原因 298

三、自然生态环境整治规划的目标与对策 299

(一)整治规划的指导思想 299

(二)整治规划的目标 299

(三)整治的总体对策 300

四、自然生态环境区域整治规划 302

(一)辽东山地水源涵养及山地石质化整治规划区 302

(二)辽东半岛水源涵养与山地石砾化整治规划区 305

(三)辽西北沙化整治规划区 307

(四)辽西山地绿色屏障与气候干旱化整治规划区 308

(五)辽河平原洪涝整治规划区 309

五、自然保护区建设与规划 310

(一)自然保护区现状 311

(二)自然保护区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11

(三)自然保护区建设规划 312

第十九章 自然灾害防治 313

一、气象灾害 313

(一)气象灾害特征 313

二、地质灾害 315

(一)主要地质灾害 315

(二)防治气象灾害的对策与措施 315

(二)主要地质灾害预测,发展趋势及对策 317

(三)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318

三、地震灾害 319

(一)地震活动特征 320

(二)未来百年地震趋势估计 320

(三)地震危害 320

(四)减轻地震灾害对策 321

四、海洋灾害 322

(一)海洋灾害 322

(二)预防海洋灾害对策与措施 323

(二)自然灾害总体防御对策 324

五、防御自然灾害总体对策 324

(一)防御自然灾害指导原则 324

第五篇 规划的实施 326

第二十章 规划实施的对策 326

一、提高认识,增强国土观念 326

二、依靠科技进步,促进国土开发整治 327

三、依靠经济政策,正确引导国土开发整治方向 328

四、理顺条块关系,加强横向联合 329

五、加强国土管理,搞好国土开发整治 329

六、做好基础工作 331

七、加强组织领导 331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