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比较通论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比较通论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比较通论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吴梦觉,张维达主编
  • 出 版 社: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9
  • ISBN:7205010462
  • 页数:401 页
图书介绍:本书就社会主义各国的改革潮流、经济体制模式、体制改革理论基础、搞活企业、市场体系、宏观管理、所有制结构等问题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比较通论》目录

第一章 改革: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潮流 1

第一节 社会主义在实践中 1

一、社会主义从学说到实践 1

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多样性 4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探索 7

第二节 改革是社会主义运动的大趋势 10

一、社会主义是在改革中不断前进的社会 10

二、社会主义各国改革实践的发展 12

第三节 中国改革及其国际效应 21

一、改革是振兴中国的唯一出路 21

二、中国面临的历史课题:经济发展与经济改革 23

三、中国改革的国际效应 26

第二章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模式比较 31

第一节 关于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若干基本理论问题 31

一、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两个层次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 31

第二节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实践模式考察 38

一、斯大林模式 38

二、南斯拉夫模式 41

三、匈牙利模式 46

四、戈尔巴乔夫对改革苏联经济体制模式的构想 49

第三节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模式评述 51

一、兰格模式 51

二、布鲁斯模式 56

三、锡克模式 60

四、科尔内IB模式 63

第四节 中国经济体制攻革的目标模式探索 65

一、中国: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模式 65

二、比较经济改革目标模式的几点启示 69

第三章 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基础探索 72

第一节 东欧国家和南斯拉夫经济改革的理论思潮 72

二、匈牙利:计划经济与商品货币关系的结合 77

第二节 苏联关于商品货币关系理论的争论和趋向 84

一、20年代最初的探索和争论 84

二、50—60年代经济改革中的两次大论战 85

三、商品货币关系“新内容”论的演交和发展 90

第三节 中国对经济体制改革模式理论.基础的探索 95

一、有计划商品经济理论的确立和发展 95

二、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体制改革思路选择 98

第四章 社会主义企业活力与企业经营机制 108

第一节 增强企业活力在经济体制改革中的地位 108

一、社会主义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 环节是搞活企业 108

二、社会主义企业活力与资本主义企业活力的区别 112

第二节 苏、东等各国企业管理体制改革考察 114

一、苏联:扩大企业自主权和完善经济机制 114

二,南斯拉夫:党、,政、企在经济管理上的分工及其经验教训 121

三、匈牙利在改革中的企业模式选择 126

第三节 中国企业体制和经营机制改革的探索 131

一、中国全民企业改革: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 131

二、企业两权分离的不同形式比较与选择 135

三、深化企业改革的关键在于转变企业经营机制 143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计划与市场 155

第一节 社会主义各国计划体制改革的不同探索 155

一、苏、东等国家计划体制不同模式的比较及其面临的矛盾 155

二、中国计划体制改革目标模式及若干问题的探讨 165

三、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和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计划”的比较 175

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和市场体系 181

一、市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必要环境和条件 181

二、苏、东等各国和中国商品市场、资金市场、技术市场发展的比较 183

三、关于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和劳动力是否商品问题的探讨 191

第三节 完善市场体系关键在于价格改革 195

一、价格体制改革比较和目标模式选择 195

二、价格体系改革和物价总水平控制问题 199

第六章 社会主义宏观控制和调节体系 209

第一节 微观搞活与宏观控制 209

一,苏联宏观行政调控模式评述 209

二、东欧等国家和中国在改革中出现宏观失控问题分析 212

三、微观搞活与宏观控制必须互相适应 216

第二节 宏观控制目标模式 220

一,确立以间接控制为主的宏观控制体系 220

二、社会主义国家宏观问接控制与资本主义国家宏观间接控制的比较。评所谓“二次调节”论 224

第三节 宏观调节体系和制衡机制 231

一,苏、东等各国和中国运用经济杠杆的比较 231

二,计划是从宏观上引导和控制经济发展的主要依据 252

三、宏观调节中的经济政策及其制衡机制 255

四、宏观调节中的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 262

第七章 经济体制改革中的社会主义所有制问题 267

第一节 苏、东等各国的所有制形式和中国的所有制结构改革 267

一,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两种基本形式及其形成原因 267

二,苏联的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及其在改革实践中的动向 270

三、东欧等各国的所有制改革 273

四、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所有制结构改革 277

第二节 全民所有制和国家所有制形式改革问题探讨 280

一、关于国家所有制改革的两种思路 280

二、关于南斯拉夫的社会所有制问题 282

三、关于企业所有制问题 288

四、所谓“劳动者个人实所有制” 293

五、全民所有制经济采取国有制形式及其在改革中的结构调整 295

第三节 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问题 297

一、关于个体经济的不同看法 297

二、关于私营经济的性质及其发展趋势 300

第八章 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对外开放和外贸体制改革 305

第一节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 305

一、开放是不可抗拒的历史趋势 305

二、社会主义经济同样是开放型经济 309

第二节 各国外贸体制的比较 311

一、社会主义各国外贸体制模式 311

二、各种外贸体制的利弊分析 313

三、中国外贸体制改革探讨 315

第三节中国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 319

一、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一项加快我国经济商品化、现代化的重大抉择 319

二、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优劣条件分析 324

三、我国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地区格局与不同层次 326

四、沿海地区经济运行机制的转轨与政府功能的转交 330

第四节 社会主义国家在对外开放中的几个问题探讨 333

一、国内价格与国际价格问题 333

二、外汇管理与外汇市场问题 336

三、利用外资和外债问题 340

四、保护民族工业问题 345

第九章 新旧体制转换的艰巨性和复杂性 349

第一节 改革是经济利益的调整过程 349

一、改革必然触动和改变原有的经济利益格局 349

二、经济利益的调整与社会承受能力 354

三、经济利益的调整与社会保障能力 356

第二节 改革是一项巨大的社会系统工程 360

一、改革必须有目标分阶段配套进行 360

二、局部改革与整体改革相结合 363

第三节 改革是新旧体制转换的艰难过程 366

一、双重体制并存的必然性 366

二、双重体制的两点论 370

三、改变双重体制的难度与方略 374

第十章 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 379

第一节 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要求政治体制的相应改革 379

一、苏、东等国家在经济体制改革中提出的政治体制改革问题 379

二、中国在深入经济体制改革中开始交叉实行政治体制改革 384

三、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的辩证关系 388

第二节 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前提下实行政治体制改革 391

一、政治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 391

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实现政治体制改革的根本前提 394

三、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目标 39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