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中国优势竞技项目制胜规律
中国优势竞技项目制胜规律

中国优势竞技项目制胜规律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谢亚龙,王汝英等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2
  • ISBN:7500908148
  • 页数:470 页
图书介绍:
《中国优势竞技项目制胜规律》目录

总论篇 1

一、中国优势竞技项目的类型及发展过程 1

(一) 中国优势竞技项目的类型 1

(二) 中国优势竞技项目的发展过程 8

二、中国优势竞技项目发展规律的探讨 14

(一) 关于博弈原理 16

(二) 关于博弈决策 27

(三) 关于博弈实施 32

三、我国优势竞技项目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 62

(一) 2000年奥运会前10名的竞争格局 62

(二) 2000年前我国优势竞技项目的发展速度 64

(三) 2000年前我国优势竞技项目的运动成绩预测 69

(四) 2000年前我国优势竞技项目的技术发展趋势 72

(五) 训练科学化的发展趋势 77

(六) 运动员选材的发展趋势 81

(七) 探讨集约型训练体制的可行性 85

四、中国优势竞技项目未来发展的对策(略) 86

专项篇 87

乒乓球 87

一、我国乒乓球运动发展历程的简要回顾 87

(一) 创业上升阶段(50年代) 88

(二) 攀登高峰阶段(60年代) 91

(三) 相持抗衡阶段(70年代) 93

二、中国乒乓球队成功经验的探讨 96

(一) 制胜因素--中国队认识较及时深刻 96

(二) “百花齐放”--建立中国乒坛小世界 101

(三) 保持优势的关键--创新 108

(四) 训练--以特长突出、技术全面为中心 116

(五) 建立高效的实施系统和支持系统 119

三、中国男队几次受挫的教训浅析 127

(一) 男队技术水平下降有其必然性 127

(二) 男队技术水平下降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131

(一) 世界强队的技术发展趋势对我不利 133

四、90年代世界乒坛发展趋势预测 133

(二) 在创新战略上世界强队正在急起直追 136

(三) 规则变化将不利于我国 137

五、我们的对策建议(略) 138

女子排球 139

一、我国女排成长过程的简要回顾 139

(一) 我国女排各历史阶段技术水平的发展和比赛成绩的演变 139

(二) 我国女排各发展阶段的简要分析 140

(三) 从我国女排各历史发展阶段的总结上升到规律性的认识 143

二、我国女排发展规律的总结 147

(一) 严格管理教育,培养团结拼搏精神 147

(二) 具备全、高、快、变四项制胜因素 154

(三) 博采众长,走自己发展的道路 159

(四) 掌握发展趋势,采取超前战略 164

(五) 坚持“三从一大”的科学训练 168

(六) 形成竞争格局 178

三、女排发展趋势的预测 180

(一) 当前女排的形势 180

(二) 女排的发展趋势 181

四、我们的对策(略) 182

一、历史回顾 184

(一) 第一次技术腾飞阶级(1953至1965年) 184

女子体操 184

(二) 停滞阶段(1966至1970年) 186

(三) 第二次技术腾飞阶段(1971至1981年) 186

(四) 下降与徘徊阶段(1982至1988年) 189

二、规律探索 192

(一) “难、新、美、稳”是制胜的基本因素 192

(二) 正确的博弈决策是制胜的前提 199

(三) 科学的超前设计是制胜的关键 209

(四) 扬长避短、因材施教是制胜的捷径 212

(五) 创新、加难是制胜的法宝 215

(六) 规定动作高规格、高稳定是制胜的钥匙 223

(一) 未来世界女子体操竞争格局 226

三、发展预测 226

(二) 未来技术发展趋势 227

(三) 未来世界冠军的模式 234

(四) 训练理论、内容与方法将有重大发展 235

(五) 现有竞赛结构有可能由单一型变为复合型 235

四、对策建议(略) 236

男子体操 237

一、我国男子体操发展的历史回顾 237

(一) 引进阶段(1953--1958年) 237

(二) 崛起阶段(1959--1965年) 238

(四) 恢复阶段(1971--1978年) 239

(三) 停滞阶段(1966--1970年) 239

(五) 腾飞阶段(1979--1988年) 240

二、对男子体操发展规律的认识和运用 240

(一) 紧紧把握体操制胜的四大要素 242

(二) 发挥规则的导向和制约作用 254

(三) 提高规定动作的优化功能 258

三、对我国男子体操运动员成才规律的探讨 260

(一) 按级别、分阶段打好基础 260

(二) 运动员选材、成才的最基本条件 261

(三) 捕捉机遇因材施教 264

(一) 世界男子体操的竞争格局 271

四、世界男子体操发展趋势预测 271

(二) 我队再次团体夺魁困难较大 275

(三) 技术发展趋势预测 280

五、我国男子体操发展的对策和建议(略) 281

跳水 282

一、我国跳水运动发展历程的回顾 282

(一) 学习、探索、起步(50--60年代) 282

(二) 初步走向世界(70年代) 283

(三) 夺得世界优势(80年代) 284

二、我国跳水运动成功的主要经验 287

(一) 科学管理,发挥国家队龙头作用 288

(二) 以奥运会为目标,形成为国争光的凝聚力 290

(三) 把握规律,突出难度 291

(四) 努力创新,改革器材,优选训练方法 293

(五) 把握时机,基础训练和难度训练紧密结合 295

(六) 注重技术研究,重视科学训练 296

(七) 积极探索经验选材的规律 297

(八) 改革竞赛制度,促进技术发展 300

三、对跳水项目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 301

(一) “四强”争雄演变为“三强”鼎立 301

(二) 威胁将主要来自苏联 306

(三) 难度相对稳定,动作质量和比赛布局有新要求 307

四、对跳水项目未来发展对策的探讨(略) 310

游泳 311

一、我国竞技游泳的发展阶段及其特征 311

(一) 我国竞技游泳的发展阶段 311

(二) 世界进一步,中国进两步 314

(三) 我国游泳与世界最高水平的差距 315

二、竞技游泳的制胜规律 317

(一) 世界游泳界对制胜规律的认识 318

(二) 我国游泳界对制胜规律的认识 320

三、我国游泳训练的主要经验 324

(一) 改革训练方法,科学监测和调控训练过程 324

(二) 力量训练紧密结合专项特点 330

(三) 采用多周期训练提高训练系统性和效益 334

(四) 采用高原训练提高竞技能力 336

(五) 重视游泳技术的创新 344

(六) 重视选材和多年系统训练 346

(七) 重视心理训练 351

四、对竞技游泳发展趋势的预测 353

(一) 2000年前世界游泳的竞争格局 353

(二) 对2000年游泳成绩的预测 357

(三) 游泳训练的发展趋势 363

五、我国游泳发展的对策(略) 371

(一) 初始发展时期(50年代) 372

举重 372

一、我国举重项目发展历程的回顾 372

(二) 创新与提高时期(60年代) 374

(三) “文革”后恢复时期(70年代) 374

(四) 探索新的发展道路时期(80年代) 375

二、我国举重运动发展经验总结 380

(一) 举重运动的制胜规律 382

(二) 举重能力训练的专项化特征 385

(三) 坚持以强度为核心的大负荷训练 390

(四) 训练周期的改革和实践 395

(五) 举重技术的创新及其训练 399

(六) 从实际出发区别对待 402

(七) 举重选材的新途径 406

三、我国举重运动发展中的教训和存在问题 408

(一) 训练安排中重抓举、轻挺举 408

(二) 负荷量偏小 411

(三) 不善于以大赛为目标控制训练过程 413

(四) 对举重技术的认识和技术训练存在差距 414

(五) 重大比赛中成功率低、可靠性差 415

四、对举重项目发展趋势的预测 418

(一) 对我国和世界举重水平发展的预测 418

(二) 对训练方法发展的预测 422

(三) 对举重技术发展的预测 423

(四) 对选材方向和运动员年龄变化趁势的预测 424

五、我国举重运动发展应采取的对策和建议(略) 425

跳高 426

一、我国跳高项目发展历程的简要回顾 426

(一) 起步和初获成就阶段(50年代) 426

(二) 发展和步入世界先进水平阶段(60年代) 428

(三) 恢复和登峰阶段(70年代后期至80年代前期) 429

二、对我国跳高项目成功经验的总结 431

(一) 我国跳高项目五破世界纪录的历史必然性 431

(四) 停滞和下降阶段(80年代后期) 431

(二) 我国跳高项目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经验 440

三、对我国跳高项目失去优势的原因分析 456

(一)“文革”的后遗症 457

(二) 对新技术反应不够及时 458

(三) 对训练体制一体化认识不足,高水平运动员队伍人数过少 459

四、对跳高项目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 461

(一) 对2000年跳高成绩的预测 461

(二) 跳高技术的发展趋势 463

(三) 选材和训练方法可能出现的变化 465

五、我国跳高项目未来发展的对策(略) 467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