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中国革命史教程
中国革命史教程

中国革命史教程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丁荫煃主编;中共上海市教育卫生工作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组编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5
  • ISBN:7208020434
  • 页数:344 页
图书介绍:
《中国革命史教程》目录

第一章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衰 1

一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 1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 1

(二)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历程 8

二 近代中国人民反对侵略和寻求国家出路的斗争 20

(一)鸦片战争时期的反侵略斗争和地主阶级开明派的救国主张 20

(二)太平天国农民运动 24

(三)资产阶级改良派的维新运动 29

三 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 34

(一)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形成和革命的准备 35

(二)资产阶级共和国的诞生与夭折 40

(三)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 47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和曲折发展 54

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54

(一)中国人民的新觉醒 54

(二)中国共产党的创建 64

二 国共合作的国民革命 69

(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 69

(二)国民革命的兴起 74

(三)国民革命的失败 81

三 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开辟 88

(一)国民党政权的反动统治 88

(二)红军和农村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 93

(三)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的基本形成 98

(四)土地革命战争的曲折发展和历史的转折 100

第三章 全民族抗战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107

一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与全民族抗战的兴起 107

(一)九一八事变与中国人民反日爱国浪潮 107

(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112

(三)全民族抗日局面的形成 117

二 中华民族持久抗战的胜利 122

(一)国共两党两条不同的抗战路线 123

(二)抗日阵营的分化和全民族抗战的坚持 126

(三)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134

三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与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138

(一)战后国内外形势和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138

(二)人民解放战争的顺利发展和国民党政府的覆灭 147

(三)解放战争迅速胜利和国民党统治迅速崩溃的主要原因 156

四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中国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 158

(一)新中国的筹建和新政协的召开 158

(二)中国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 163

第四章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 172

一 人民政权的巩固和国民经济的恢复 172

(一)建国初期的形势和主要任务 172

(二)国内各项改革和争取周边国际和平环境的斗争 180

(三)国民经济恢复任务的完成和国民经济结构的变动 186

二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建立和工业化初步基础的奠定 191

(一)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191

(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性胜利 197

(三)工业化初步基础的建立和外交战线的成就 205

第五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和严重挫折 213

一 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光辉起点 213

(一)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的中国社会 213

(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纲领的制定 216

(三)社会主义社会矛盾新学说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方针的提出 222

二 探索进程中的挫折和国民经济的调整 225

(一)经济建设指导方针上“左”倾错误的发生 226

(二)纠“左”的努力及其中断 232

(三)国民经济的调整 236

三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动乱 242

(一)政治思想方面“左”倾错误的发展和“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线 242

(二)“文化大革命”的全面发动和“打倒一切、全面内战” 248

(三)林彪、江青集团的覆灭和“文化大革命”结束 255

第六章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 266

一 历史性的转变和改革、开放的兴起 266

(一)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266

(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伟大的历史转折 273

(三)拨乱反正的基本完成 280

(四)改革、开放的起步 286

二 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 293

(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思想的提出 293

(二)改革开放的全面推进 297

(三)贯彻“两手抓”的战略方针 306

三 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312

(一)制定和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313

(二)“一国两制”的构想和对外关系的新发展 320

(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新阶段 325

思考题 337

后记 34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