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产业兴衰论
产业兴衰论

产业兴衰论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周新生著
  • 出 版 社: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0
  • ISBN:7560415253
  • 页数:242 页
图书介绍: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九五”规划资助项目。本书内容包括:产业兴衰:理论阐释与依据;产业兴衰过程一般分析;主要产业兴衰过程分析;产业形成与兴盛机理分析等内容。
《产业兴衰论》目录

1 导言 1

1.1 主要思路及拟达到的目标 1

1.2 产业兴衰研究的基本问题与前提 1

1.2.1 产业概念的讨论 1

1.2.2 产业层次界定讨论 4

1.2.3 产业兴衰概念界定 6

1.2.4 产业兴衰研究的空间问题 8

1.2.5 产业兴衰与产业周期 8

1.2.6 技术、产品、企业生命周期与产业兴衰 10

1.3 关于研究方法 12

2 产业兴衰:理论阐释与依据 14

2.1 产业兴衰现象与特征分析 14

2.2 产业兴衰理论研究:现状、问题 18

2.3 产业兴衰研究的理论依据 20

2.3.1 产业兴衰的哲学思考 21

2.3.2 产业兴衰研究的经济学依据 22

2.3.3 产业兴衰的社会学根源 24

2.4 产业为什么兴衰的理论阐释 25

2.4.1 从分工理论看产业兴衰 25

2.4.2 产业兴衰存在的条件 30

3 产业兴衰过程一般分析 32

3.1.1 产业的形成过程 33

3.1 产业的形成 33

3.1.2 产业形成的特点和本质 35

3.1.3 产业形成的条件和标志 37

3.1.4 产业形成的方式 38

3.2 产业的成长 40

3.2.1 产业成长过程 40

3.2.2 产业成长特点 42

3.2.3 产业成长方式 43

3.2.4 产业成长的量度 43

3.3.1 产业成熟过程 45

3.3 产业的成熟 45

3.3.2 产业成熟的实质和特点 46

3.4 产业的衰退 47

3.4.1 产业衰退的含义及本质 47

3.4.2 产业衰退的标志和特征 49

3.4.3 产业衰退的逆作用力 50

3.5 产业兴衰总体分析 50

3.5.1 产业兴衰的总体变化 51

3.5.2 产业兴衰各阶段的相互关系 53

3.5.4 产业兴衰一般轨迹 54

3.5.3 产业兴衰各阶段的转换 54

4.1 选取产业类别的考虑和讨论 56

4.1.1 选取产业类别的思考 56

4 主要产业兴衰过程分析(上) 56

4.1.2 对几类产业的讨论 57

4.2 基础性产业兴衰分析 58

4.2.1 基础性产业特性分析 58

4.2.2 基础性产业与国民经济的关系 59

4.2.3 基础性产业兴衰一般分析 61

4.2.4 几个主要基础性产业兴衰分析 电力业 交通运输业 邮电业 63

4.3.1 关于产业的资源 70

4.3 资源性产业兴衰分析 70

4.3.2 资源性产业及其特征 72

4.3.3 资源性产业的兴衰 73

4.3.4 几个主要的资源性产业兴衰分析 煤炭工业 石油工业 冶金工业 77

5 主要产业兴衰过程分析(下) 84

5.1 高新技术产业兴衰过程分析 84

5.1.1 高新技术产业特征分析 84

5.1.2 高新技术产业与国民经济关系分析 85

5.1.3 高新技术产业的形成与发展 87

5.2.1 一般性产业特征分析 88

5.2 一般性产业兴衰过程分析 88

5.2.2 一般性产业与国民经济的关系 89

5.2.3 几个主要一般性产业兴衰分析 机械工业 化学业 汽车工业 建筑业 89

5.3 传统产业兴衰过程分析 97

5.3.1 传统产业特征一般分析 98

5.3.2 传统产业与国民经济关系分析 98

5.3.3 纺织产业兴衰分析 99

5.4 特定产业兴衰分析 100

5.4.1 特定产业产业特性分析 101

5.4.2 特定产业的形成与发展及其影响因素 101

6.1 产业形成和发展的动力机制分析 103

6 产业形成与兴盛机理分析 103

6.2 产业形成和发展的供求机理分析 106

6.3 产业形成和发展的内在本质性机理分析 108

6.4 产业形成和发展的外部推动机理分析 110

6.5 产业形成和发展的决策与协调机理分析 112

6.6 产业形成和发展的创新机理分析 114

6.7 产业形成和发展的竞争机制分析 117

7 产业衰退机理分析 123

7.1 产业衰退的利益动机分析 123

7.2 产业衰退的创新因素分析 125

7.3 产业衰退的内在本质规定性分析 126

7.4 产业衰退的外部推动因素分析 127

7.5 产业衰退的决策与协调机制分析 129

8 产业支持理论与政策 132

8.1 产业支持理论 132

8.1.1 社会振兴费用学说 132

8.1.2 “先行者利益”学说 136

8.1.3 边际产业技术开发说 137

8.1.4 产业支持理论--主导产业理论 139

8.1.5 产业选择理论 141

8.2.1 产业支持政策手段 146

8.2 产业支持政策 146

8.2.2 支持政策手段的运用 148

8.2.3 产业支持政策手段的组合 149

8.3 产业支持的成本收益分析 150

8.4 各国产业支持政策比较 154

8.4.1 日本的产业支持政策 154

8.4.2 美、德等国的产业支持政策 154

8.4.3 韩国的产业支持政策 155

8.4.4 比较分析及日本的经验 155

8.4.5 对我国产业支持的几点启示 159

9.1.1 关于产业衰退的理论分析 162

9 产业退出理论与政策 162

9.1 产业退出理论 162

9.1.2 对衰退产业进行援助和调整的理论分析 163

9.2 产业退出政策 165

9.2.1 制定产业援助和调整政策的一般原则 165

9.2.2 产业退出政策手段及其运用 166

9.3 产业退出的成本收益分析 168

9.3.1 产业退出的社会机会成本分析 169

9.3.2 产业退出的社会价值分析 169

9.4.1 日本的产业退出政策 170

9.4 各国产业退出政策比较 170

9.3.3 产业退出的撤退成本分析 170

9.4.2 其他国家的产业退出政策 172

9.4.3 日本产业退出政策与其他国家相比的特点 173

9.5 对产业兴衰各阶段实际判断问题 173

10 产业兴衰与产业经济 176

10.1 产业兴衰与产业结构关系 176

10.1.1 产业兴衰是产业结构变化的基础 176

10.1.2 产业结构的演变影响着产业兴衰 178

10.2 产业兴衰与产业组织关系 179

10.2.1 企业、产业、产业组织 179

10.2.2 产业兴衰与产业组织关系 180

10.3 产业兴衰与产业分布关系 183

10.3.1 产业兴衰在空间运动分析 183

10.3.2 产业兴衰与产业分布关系分析 184

10.4 对产业经济学理论的再认识和再构建 185

10.4.1 产业经济学理论及其局限性 185

10.4.2 对现有产业经济学理论的再构建 187

11 我国产业兴衰问题分析 189

11.1 我国主要产业的兴衰过程概述 189

11.1.1 纺织业 189

11.1.2 钢铁工业 190

11.1.3 煤炭工业 191

11.1.4 化学工业 192

11.1.5 汽车工业 195

11.1.6 石油工业 199

11.1.7 电子工业 201

11.2 我国产业兴衰过程的特征分析 202

11.2.1 6个主要产业的兴衰过程总体分析 202

11.2.2 对我国产业兴衰背景和条件的总体把握 204

11.2.3 我国产业兴衰过程的特征分析 206

11.3 我国产业兴衰过程存在的问题 206

11.3.3 产业发育畸形 207

11.3.1 产业形成先天不足、营养不良 207

11.3.2 产业形成过程中过度发育、消化不良 207

11.3.4 产业过度扩张 208

11.3.5 存量刚性、产业退出不正常 209

11.3.6 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培育不够,该强盛的不强盛 210

11.4 我国产业兴衰问题的危害及原因分析 210

12 我国产业支持与退出政策分析 213

12.1 我国产业兴衰正常化探讨 213

12.1.1 建立健全产业正常兴衰的动力机制 213

12.1.2 建立健全产业兴衰的动力实现机制--创新机制 215

12.1.4 加强对产业的研究和指导 216

12.1.3 培育成熟的消费者,努力使消费政策合理化 216

12.1.5 建立产业兴衰的组织和资金保障系统 219

12.1.6 加快经济体制改革步伐,为产业正常兴衰提供良好环境 220

12.1.7 进行产业重组,提高产业素质 221

12.2 当前我国产业的支持政策和退出政策 221

12.2.1 对我国支柱产业的支持政策 222

12.2.2 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支持问题 227

12.2.3 对某些衰退产业的退出政策 230

参考文献 235

后记 241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