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中国移民史  第2卷  先秦至魏晋南北朝时期
中国移民史  第2卷  先秦至魏晋南北朝时期

中国移民史 第2卷 先秦至魏晋南北朝时期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8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葛剑雄著
  • 出 版 社: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7
  • ISBN:7211029315
  • 页数:606 页
图书介绍:
《中国移民史 第2卷 先秦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目录

第一章 先秦时期 1

第一节 传说时期的人口迁移 3

一 主要部落联盟:黄帝 3

二 南方部族:廪君、蜀王、夜郎 4

三 惩罚性迁移:尧流四凶 7

四 夏朝 8

图目 9

图1-1夏都的迁移 9

一 早期商人的迁移 11

第二节 盘庚迁殷:商人的迁移传统 11

二 盘庚迁殷 12

图1-2商都的迁移 13

第三节 周人的分封和东迁 16

一 周人早期的迁移 16

二 西周分封:周人的扩散迁移 17

三 太阳奔吴的传说和史实 20

图1-3西周的分封迁移 21

第四节 筚路篮缕,以启山林:楚与南方诸国 23

一 楚 23

二 巴 25

三 蜀 26

四 吴、越 27

第五节 兼并与开拓:北方诸国 29

图1-4南方诸国、诸族的迁移 30

二 赵 31

一 晋 31

三 韩 32

五 燕 33

四 魏 33

六 秦 34

八 卫 35

七 齐 35

九 郑 36

第六节 春秋战国时的其他移民 36

一 学者、人才和食客 36

二、城市、工商移民 39

三 逃亡、避乱者 40

第七节 华夏的扩张和戎狄的退缩 41

第二章 秦汉三国时期移民的社会与自然背景 43

第一节 各政权疆域和政区的变化 43

一 秦朝的疆域政区 43

二 西汉的疆域政区 44

三 东汉和三国的疆域政区 45

一 人口数量的变化 46

第二节 人口数量和分布的变化 46

二 人口分布的变化 48

一 法律、制度和社会影响对人口迁移的制约 49

第三节 影响人口迁移的行政和社会因素 49

二 法律和制度的实际作用 52

三 强制性移民和自发性移民 53

第四节 自然环境和灾害的影响 55

一 气候的变化 55

二 黄河下游河道和渤海湾的变迁 56

一 疆域扩张中的对外移民 59

第三章 秦朝:大移民时代 59

第一节 从外迁到互迁 59

二 灭六国中的强制迁移 61

第二节 对首都地区和西北边疆的移民 64

一 咸阳和关中 64

二 西北边疆的开拓 68

第三节 对岭南的征服和对越人地区的移民 70

一 征服岭南后的移民 70

图3-1秦人迁入南越路线及其分布 74

二 汉人的迁入和越人向山区的迁移 75

一 巴蜀地区 77

第四节 巴蜀和其他地区 77

二 其他地区 80

第五节 徐福的传说和秦朝对海外的移民 84

第一节 定都长安后的移民 88

第四章 汉代的关中和洛阳 88

一 迁都关中 89

二 强本弱末:实关中 90

三 新丰——丰邑的复制 92

一 列侯就国,取消关禁 93

第二节 文景时的停顿和逆向迁移 93

二 关禁的重建和强化 95

第三节 陵县的设置与徙陵县 96

一 陵县的设置和移民过程 96

二 迁陵县的对象 100

表目 103

表4-1元康四年有关中籍后裔的功臣侯 103

表4-2元康四年无关中籍后裔的功臣侯 104

图4-1西汉期间对关中的移民 106

表4-3徙关中实例 107

三 陵县的实际废止 109

一 特殊身份的移民 111

第四节 西汉期间其他徙关中类型 111

二 由流动人口产生的移民 114

第五节 自关中外迁的类型 116

表4-4迁出关中实例 118

第六节 西汉关中移民人数的估计 120

第七节 东汉期间的关中 122

表4-5西汉徙陵县人口及其后裔数估计 122

一 迁都和战乱的影响 122

二 东汉末年的大破坏 124

第八节 移民对关中的文化影响 125

一 内迁边民 130

第九节 东汉期间对洛阳的移民 130

二 功臣官僚 131

三 宦官 138

四 上计吏、儒生及其他人员 140

五 边疆民族和西域移民 144

图4-2东汉迁入洛阳移民示意 145

第一节 西汉初的形势和晁错的“徙民实边”计划 147

第五章 西北地区的移民 147

一 移民过程 149

第二节 西汉中后期的大规模移民 149

二 移民的数量和分布 153

表5-1西汉元始二年(公元2年)西北各郡人口统计 154

第三节 东汉初的边民内迁 155

一 移民过程 157

第四节 东汉期间的移民 157

二 移民的遣返 161

三 迁入地点和数量 162

表5-2西北部分郡西汉、东汉户口数比较 164

一 边疆的开发 164

第五节 移民定居后的状况及其影响 164

二 移民的境遇 165

三 移民与文化进步 167

一 匈奴的掳掠和汉人的逃亡 170

第一节 匈奴、鲜卑地区 170

第六章 匈奴、鲜卑、西域和东北地区的汉人移民 170

二 匈奴掳掠、收容汉人的原因 175

三 鲜卑的掳掠和汉人的迁入 177

第二节 西域地区 178

一 西汉时期 179

二 东汉时期 181

第三节 东北地区 182

一 西汉的自发移民 182

二 辽东屯田 184

三 夫余、高句骊的掳掠 185

四 战乱时期的汉人流民 186

第七章 少数民族的内徙和西迁 189

第一节 匈奴 189

一 汉朝对零星匈奴降俘的安置 189

表7-1匈奴降人内徙封侯表 190

二 匈奴降俘的增加和五属国的设立 191

三 南匈奴的内迁 195

四 匈奴的继续内迁 198

五 北匈奴的西迁 201

图7-1A匈奴的迁移(西汉、东汉后) 202

图7-1B匈奴的迁移(西汉、东汉后) 203

一 两汉、三国时期的内迁 204

第二节 乌桓(丸) 204

二 三国后的乌桓(丸) 206

一 早期的迁移 208

第三节 鲜卑 208

二 东汉、三国时期 210

图7-2鲜卑的迁移 211

一 月氏的西迁和小月氏 212

第四节 月氏、乌孙的西迁 212

二 乌孙的西迁 214

图7-3月氏和乌孙的西迁 215

一 贵霜大月氏人 216

第五节 西域诸族的内迁 216

二 粟特人 218

三 黎轩、大秦、天竺等国 221

四 西北某些地名与西域移民的关系 223

五 西域内迁移民的影响 227

第六节 羌 228

一 早期的南迁 228

二 西汉时期 230

三 东汉后的大规模内迁 234

图7-4羌人的迁移 237

第七节 氐 238

第八节 越 241

一 东瓯和闽越 241

图7-5氐人的迁移 242

二 南海 247

表7-2元封元年(前110年)闽越降人封侯内徙 247

图7-6东越和南海越人的迁移 248

表7-3南越降人封侯内徙 249

三 南越 249

四 山越 249

第九节 朝鲜 251

五 夷洲(台湾岛)移民 251

表7-4朝鲜降人封侯内徙 252

第八章 汉人南下的序幕和分裂中的内聚迁移 253

第一节 西汉时期的人口南迁 254

一 蜀汉地区 254

表8-1徙房陵、上庸诸侯王 255

二 淮南 260

三 长江以南 262

四 岭南 263

第二节 两汉之际和东汉的南迁 268

一 南迁的实例 268

表8-2东汉部分郡人口数与西汉末比较 270

二 从南方户口数的增长看人口南迁 270

第三节 东汉末和三国期间的南迁 271

一 迁移过程 271

二 迁入蜀国的移民 273

表8-3迁蜀人物实例 274

表8-4迁吴人物实例 277

三 迁入吴国的移民 277

图8-1移民迁入蜀国 278

图8-2移民迁入吴国 282

四 蜀、吴灭后的北迁 283

第四节 各政权的内聚型移民 286

二 十六国 290

一 西晋 290

第一节 各政权疆域的变化 290

第九章 晋、南北朝时期移民的社会与自然背景 290

三 北朝 296

四 东晋、南朝 297

一 人口数量的估计 298

第二节 人口数量和分布的变化 298

二 人口分布的概况 299

一 政权间的掠夺性迁移 301

第三节 影响人口迁移的行政和社会因素 301

二 政权内部的强制性迁移 302

三 民族因素对移民的影响 303

四 宗族和部曲对移民的影响 304

第四节 自然环境和灾害的影响 305

一 南迁的发轫期:西晋元康七年至光熙元年(297—306年) 307

第一节 南迁的主要阶段和过程 307

第十章 永嘉乱后的人口南迁 307

二 第一阶段:永嘉乱后(307—324年) 310

三 第二阶段:东晋太宁三年至永和五年(325—349) 320

四 第三阶段:东晋永和六年至咸安二年(350—372年) 322

五 第四阶段:东晋宁康元年至南朝宋永初二年(373—421年) 325

六 第五阶段:宋永初三年至泰始五年(422—469年) 330

七 南迁余波:宋泰始六年(470年)后 335

图10-1永嘉乱后移民南迁的路线和迁入地区的分布 339

表10-1西晋末至南朝期间见于记载的南迁人物及其后裔 340

第二节 东晋南朝范围内的其他移民 375

一 北方移民的继续迁移 375

二 自然灾害与战乱引起的迁移 377

表10-2福建与邻区户数统计 382

三 流放性迁移 385

第三节 北方移民的定居 388

一 侨州郡县的设置 388

表10-3东晋南朝境内设置的侨州郡 391

二 侨州郡县以外的北方移民 399

1.三吴与会稽的特殊现象 399

2.侨州郡县中的非本籍侨民 403

4.正确分析移民始迁南方的时间 404

3.侨州郡县以外的北方移民 404

三 移民定居的合法化和规范化——土断 407

1.土断整理侨州郡县 408

2.土断整理侨籍 409

第四节 对北方移民数量的估计 410

第五节 北方移民的影响 412

一 中国传统文化的延续和发展 413

二 汉族政权的实际疆域进一步扩大和巩固 416

表10-4南朝陈南方县设置年代分区统计 417

三 汉族与南方诸族间进一步融合 418

四 南方进一步得到开发 420

第十一章 汉族向西北、东北和北方的迁移 422

第一节 西北地区 422

一 西晋末和前凉时期 422

二 前秦的迁移 427

三 后凉时期 428

四 赫连夏的迁移 430

五 高昌、吐谷浑地区 431

第二节 东北地区 434

一 汉人流民的投奔 434

二 强制性和掠夺性迁移 438

三 东北移民的结局和余波 442

第三节 南方汉人的北迁 445

一 南人投奔北方政权 445

二 北方政权的掠夺性、强制性迁移 451

第十二章 少数民族的进一步内迁 453

一 五部(屠各)匈奴 454

第一节 匈奴 454

二 铁弗匈奴 458

图12-1匈奴、羯迁移大势 459

第二节 羯 460

第三节 氐、羌 462

一 略阳氏人的外迁 462

二 关中氐、羌的外迁 464

三 氐、羌返回关中及外迁 466

图12-2A氐、羌迁移大势(西晋末至后赵、前秦) 471

图12-2B氐、羌迁移大势(西晋末至后赵、前秦) 472

第四节 卢水胡 473

一 东部鲜卑 476

第五节 鲜卑 476

图12-3卢水胡迁移大势 477

图12-4东部鲜卑、吐谷浑、西部鲜卑迁移大势 480

二 吐谷浑 481

三 西部鲜卑 483

四 拓跋鲜卑 485

图12-5拓跋鲜卑迁移大势 488

第六节 蛮 489

图12-6蛮族迁移大势 496

第七节 獠 497

第八节 高句丽(高丽)、夫余 499

第九节 西域诸族 502

一 西域僧人 503

三 西域商人 506

二 龟兹乐人 506

四 其他西域人 507

第一节 十六国期间的人口迁移及其影响 513

第十三章 十六国与北朝的移民 513

一 汉、前赵 514

二 后赵 516

三 成汉 519

四 前秦 519

五 后秦 522

六 西秦、南凉、夏 524

七 西燕、后燕、南燕 527

八 代国 529

一 对高车、蠕蠕(柔然)、铁弗匈奴等族的迁移 533

第二节 北魏前期的移民 533

二 对后燕和中原士人的吸收 537

1.迁都平城之初的移民 540

三 对京师的大规模移民 540

2.拓跋嗣(明元帝)以后的移民 547

3.南朝人口的迁入 556

4.京师人口的外迁 561

四 其他地区的迁移 566

1.关中、陇东 566

2.北燕 567

3.南朝 568

4.高车、蠕蠕(柔然) 568

5.军镇和边疆 572

6.其他 579

图13-1北魏前期的移民 579

一 迁都过程 581

第三节 南迁洛阳 581

二 南迁的主要原因 584

三 南迁的规模 587

四 移民城市洛阳 592

第四节 北朝后期的移民 594

一 北方的频繁迁移 594

二 南朝人口的北迁 597

表13-1江陵北迁人物 599

表13-2陈亡入隋人物 600

表13-3陈宗室入隋状况 601

卷后记 60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