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中国佛教文化大观
中国佛教文化大观

中国佛教文化大观PDF电子书下载

哲学宗教

  • 电子书积分:19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方广锠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1
  • ISBN:7301045425
  • 页数:651 页
图书介绍:
《中国佛教文化大观》目录

总序[江溶] 3

序言[任继愈] 3

前言[方广锠] 3

上编 三宝风采 3

一 横空出世--缈缈寻源 3

(一)姑妄说前史 3

1. 过去七佛 3

2. 释迦先祖 4

1. 神异降生 5

(二)创教功千秋 5

2. 四门游观 6

3. 悟道成佛 7

4. 初转法轮 8

5. 创教涅槃 9

(三)迎风初展叶 11

1. 法化迦叶 11

2. 两大弟子 12

6. 教团生活 13

5. 在家居士 13

4. 妇女出家 13

3. 释迦比丘 13

7. 柢园精舍 14

8. 国王造像 14

9. 第一结集 15

(四)林莽更抽条 16

1. 提婆达多破僧 16

2. 一座之地 17

3. 地狱之囚 17

5. 枝末分裂 18

4. 根本分裂 18

(五)树大山又重 19

1. 龙树创设大乘教 19

2. 独眼提婆诠释空 19

3. 无著世亲讲唯识 20

4. 清辩肉身待弥勒 20

(六)密教独一峰 21

1. 密教兴起 21

2. 盛行波罗王朝 22

3. 密教世间相 23

(七)血火重洗礼 24

1. 野火烧不尽 24

2. 春风吹又生 24

3. 复兴新态势 25

1. 数字中的思想 26

2. 奇妙的时间 26

(一)时空观念 26

二 佛教宇宙--佛教世界观 26

3. 佛教空间 28

(二)世界模式 30

1. 三界简述 30

2. 三界众生 31

3. 三千大千世界 33

(三)劫变理论 34

1. 劫之概念 34

2. 小中大劫 34

3. 劫变动力 35

4. 灾变劫数 36

5. 世界的形成与毁灭 37

(四)人类社会 39

1. 人类的产生 39

2. 社会的诞生 41

(五)人类终极 42

1. 因果业报及其社会作用 42

2. 小乘涅槃--灰身灭智 44

3. 大乘涅槃--实相无住 46

(一)佛教初传 47

三 佛法东流--中国佛教的步伐 47

1. 传入的时间与路线 48

2. 依附黄老之学的阶段 49

3. 攀援玄学的阶段 53

4. 高僧佛教与民众佛教 57

(二)迅猛发展 58

1. 关河之学的产生与影响 58

2. 南方佛教 60

3. 北方佛教 62

4. 判教与学派 66

5. 典籍的传译与讲习 68

6. 佛教的民俗化 70

(三)宗派分立 72

1. 三教合一总格局的形成 73

2. 诸宗简介 76

3. 民众佛教之形态 82

4. 藏传佛教前期 85

(四)趋于衰落 88

1. 会昌废佛及其影响 89

2. 晚唐、五代佛教 91

3. 两宋佛教 93

4. 辽代、西夏、金代佛教 96

5. 元代佛教 98

6. 明清佛教 99

7. 藏传佛教后期 101

8. 云南上座部佛教 104

(五)近代佛教 106

1. 近代中国佛教简史 106

1. 现代中国佛教概述 107

(六)现代佛教 107

2. 佛教文化事业 107

2. 中国佛教之研究 112

四 星宿灿烂--佛教高僧谱 117

(一)创业艰难:初传期的高僧 117

1. 康僧会 117

2. 朱士行 118

3. 竺法护 119

4. 帛尸梨密多罗 120

5. 释道安 121

1. 鸠摩罗什 122

(二)高歌猛进:发展期的高僧 122

2. 释慧远 124

3. 释法显 125

4. 昙无谶 126

5. 僧祐 127

6. 昙鸾 127

(三)意气风发:鼎盛期的高僧 128

1. 智? 128

3. 法琳 129

2. 信行 129

4. 玄奘 130

5. 义净 132

6. 鉴真 132

7. 宗密 133

(四)惨淡经营:衰落期的高僧 134

1. 寄禅 134

2. 太虚 134

3. 弘一 135

1. 阿底夏 136

4. 圆瑛 136

(五)交辉互映:少数民族高僧 136

2. 米拉日巴 137

3. 萨迦·贡噶坚赞 137

4. 宗喀巴 138

5. 阿旺罗桑嘉措 138

6. 嘉木样协巴 139

7. 祥古舍利 140

8. 阿鲁浑萨理 140

9. 咱雅班第达 141

五 锦文焕焕--佛教典籍概论 143

(一)佛典之源:佛国佛经 143

1. 佛典的结集 143

2. 佛典的早期组织形式 144

3. 三藏的产生与部派三藏 145

(二)佛典之花:亚洲佛经 146

1. 南传佛教的经典 146

3. 汉传佛教的经典 147

2. 中亚佛教的经典 147

4. 藏传佛教的经典 148

5. 其他大藏经 149

6. 佛典的语言 150

(三)佛典总汇:汉文大藏经 151

1. 名称的由来 151

2. 手写本大藏经 151

3. 刻印本大藏经 154

4. 国外刊刻的汉文大藏经 160

1. 正藏 162

(四)佛典写本:敦煌写经 162

2. 别藏及其他 165

(五)登堂入室:要典举隅 167

1. 小乘经典--阿含经 167

2. 大乘经典 169

3. 汉造《坛经》 174

六 丛林清规--佛教的戒律生活 176

(一)规矩定方圆 176

1. 戒律的产生 176

3. 戒律的结集 177

2. 戒律的类别与作用 177

4. 律藏的完成 178

(二)橘枳相变异 178

1. 印度戒律入中华 178

2. 中国律宗传谱系 180

(三)溥天皆王土 181

1. 僧官制度 181

2. 度僧制度 182

4. 寺院经济 183

3. 僧籍度牒 183

(四)禅宗有清规 184

1. 敕修百丈清规 184

2. 丛林组织 185

(五)僧职数分明 188

1. 住持的产生与到任 188

2. 住持的退位 190

3. 众职的产生 190

4. 住持的日常事务 190

1. 议事规则--羯磨 191

(六)行事尚和合 191

2. 检点行为的集会--布萨 192

3. 雨季的集会--安居 193

4. 犯戒之处罚--肃众 194

5. 普遍劳动制--出坡 194

6. 遗产的处理--估唱 195

(七)修持订规约 195

1. 衣 195

2. 食 195

3. 住 197

4. 行 200

(八)归依与受授 201

1. 三归依 201

2. 授五戒仪式 202

3. 三坛传戒仪式 203

(九)上座部戒律 203

1. 寺院组织 203

2. 僧侣生活 204

1. 地理形胜 205

七 深谷梵音--佛教名山导游 205

(一)清凉圣境五台山 205

2. 佛教沿革 206

3. 佛教文化 211

4. 三教融合 213

5. 外僧巡礼 214

(二)天台法脉妙莲华 215

1. 神秀山川 215

2. 佛宗源流 216

3. 海外来僧 218

4. 三教文化 219

(三)终南百万玉楼台 219

1. 秦岭奇古终南秀 220

2. 终南佛教 221

3. 终南学僧 224

4. 释道消长 225

(四)普贤道场立峨眉 226

1. 造化钟神秀 226

2. 普贤道场 227

3. 释道共处 230

(五)九华地藏应现地 230

1. 东南第一山 230

2. 地藏道场的形成与发展 231

3. 灵迹与寺刹 232

4. 高僧与宗门 234

5. 三教同山佛称盛 235

(六)普陀观音说法场 236

1. 石林水府神仙地 236

2. 观音大士说法场 237

3. 沧海桑田话法事 238

(七)匡庐无处不浮图 241

1. 匡庐奇秀 241

2. 净土世界 242

3. 释子与儒道名流 243

(八)南岳物华法雨浓 244

1. 山川独秀 244

2. 释子圣地 244

3. 三教共存 247

(九)禅风定骨数嵩山 248

1. 嵩高几千丈 248

2. 禅宗源头 249

3. 文化荟萃 250

(十)迦叶隐迹鸡足山 251

(十一)畿辅众山响梵音 252

1. 上方山中云水洞 252

2. 玉泉山上玉泉虹 253

3. 西山古庙八大处 253

4. 香山秋叶伴寺红 254

八 楼台烟雨--佛教寺院巡礼 255

(一)佛寺东建“育王”多 255

1. 阿育王寺传奇 255

2. 中华诸多育王寺 256

3. 法门寺与佛指舍利 257

(二)中原首刹白马寺 258

(三)三国佛寺显雏形 259

(四)东西两晋尚浮图 260

(五)南朝楼台烟雨中 261

(六)洛阳伽蓝蕴风采 263

(七)“国寺”雄踞大兴城 265

(八)唐代佛刹逾宫阙 267

1. 长安寺院 268

2. 洛阳寺院 269

3. 少林寺院 270

(九)八宗法脉觅祖庭 273

1. 禅宗祖庭 273

2. 天台宗祖庭 273

3. 慈恩宗祖庭 274

4. 三论宗祖庭 275

5. 华严宗祖庭 276

6. 律宗祖庭 276

7. 净土宗祖庭 276

8. 密宗祖庭 277

(十)禅门丛林遍天下 277

1. 根本道场 277

3. 五山十刹 278

2. 大相国寺 278

4. 辽金禅院 279

5. 元明清丛林 280

(十一)日下诸寺附帝阙 281

(十二)南北古刹擅风流 289

(十三)避暑山庄外八庙 291

(十四)藏区风水僧占全 297

(十五)云南佛寺多风采 301

九 神佛世界--佛教万神殿巡礼 305

(一)佛 305

1. 释迦牟尼佛 306

2. 阿弥陀佛 307

3. 药师佛 308

4. 弥勒佛 309

5. 燃灯佛 310

6. 三身佛 310

7. 五方佛 311

8. 七佛与千佛 311

(二)菩萨 312

1. 观音菩萨 313

3. 文殊菩萨 318

2. 善财童子和龙女 318

4. 普贤菩萨 319

5. 地藏菩萨 320

6. 大势至菩萨 320

7. 日光菩萨和月光菩萨 321

8. 维摩诘居士 321

9. 八大菩萨和十二圆觉菩萨 322

(三)罗汉 322

2. 十六罗汉 323

1. 四大罗汉 323

3. 十八罗汉 324

4. 五百罗汉 324

5. 十大弟子 325

(四)诸天鬼神 328

1. 护法韦驮 328

2. 四大天王 329

3. 十八伽蓝神 330

4. 二十四诸天 330

5. 天龙八部 335

6. 关帝 337

7. 哼哈二将 338

十 堂奥幽邃--佛教与神秘主义 339

(一)轮回业报 339

1. 轮回转世 340

2. 因果业报 341

(二)冥游 342

1. 天堂 343

2. 地狱 344

(三)功德 346

1. 写经 347

2. 诵经 348

3. 念佛 348

4. 造像 349

5. 功德质疑 350

(四)神迹 351

1. 学经 351

3. 译经 352

2. 写经 352

4. 听经 353

5. 烧经 353

6. 持诵 354

7. 放生 354

8. 神佑 355

9. 神谴 355

10. 神罚 356

11. 舍身 356

1. 除病、禳灾、祈雨 357

(五)异能 357

2. 神足、天眼、分身 358

3. 复活、驱鬼、善食 359

4. 如意通 360

5. 交通禽兽 360

6. 预知阴阳消息 361

7. 佛道较量 361

1. 逆料灾难、推断政局 362

(六)神算 362

2. 卜算前程、预言凶亡 363

3. 预言凶亡暴卒 363

十一 节日习俗 363

(一)僧装僧相 363

1. 僧服 363

2. 僧帽、僧鞋 366

3. 落发 366

(二)寺庙殿堂 366

1. 殿 367

2. 堂 369

(三)法物器具 370

1. 装饰具 370

2. 日常用具 372

3. 乐器 375

(四)名谓 376

1. “家庭” 376

2. 姓名 376

3. 称谓 379

1. 汉传佛教节日 380

(五)节日 380

2. 藏传佛教节日 383

3. 南传佛教节日 386

(六)礼仪与丧葬 388

1. 礼节 388

2. 仪轨 389

3. 丧葬 390

4. 禁忌 391

(七)唱念 391

(八)武术 392

(九)茶道 394

一 红尘难拂--佛教与政治 399

(一)帝佛结缘早 399

下编 血肉相连 399

(二)宝殿傍金殿 400

(三)法事赖国主 401

(四)沙门可敬王 402

(五)僧士竞风流 403

(六)黑衣任宰相 404

(八)帝君为寺奴 405

(七)和尚也造反 405

(九)造经媚女主 407

(十)日官夜为僧 408

(十一)国君兼宗师 408

二 三足一鼎--佛教与儒道 411

(一)佛教韬晦 411

1. 鼎局初成 411

2. 牟子理惑 411

3. 名僧名士互援引 412

4. 廛尾煽玄 413

(二)佛教争雄 414

1. 经争化胡起冲突 414

2. 论辩夷夏事纷纷 415

4. 儒与佛家论形神 416

(三)佛教称雄 419

1. 僧斥道士像巫师 419

2. 道士学佛谈心性 420

3. 佛道纷争如水火 421

4. 排佛斥道韩文公 422

(四)三教交融 424

1. 三教交融势巳成 424

2. 儒借佛道羽毛丰 424

3. 儒家学佛又排佛 426

4. 儒佛理异实相通 427

(五)三足一鼎 428

1. 三教归一三一教 428

2. 异同同异儒佛道 429

(一)宇宙生成论 430

三 僧哲同人--佛教与哲学 430

(二)哲学本体论 431

1. 不真空论 431

2. 一念三千 432

3. 唯识无相 433

4. 理事无碍 433

5. 自心显万法 434

6. 本末会通 434

7. 五位君臣说 435

2. 时空圆融说 436

(三)时间空间论 436

1. 不真、不迁说 436

(四)发展变化论 437

(五)事物矛盾论 438

(六)人性-佛性论 439

1. 顽石点头 439

2. 净性自悟说 441

(七)名实观 442

1. 忘象息言说 442

2. 不真、无名论 443

1. 禅智并重论 444

2. 顿悟成佛说 444

(八)知行观 444

3. 般若无知论 445

4. 止观双修说 447

5. 无念为宗说 447

1. 如实智说 448

2. 四重二谛说 448

(九)真理观 448

6. 四照用说 448

3. 转识成智说 449

四 慈悲度世--佛教与伦理 450

(一)人生是苦 450

1. 苦难的人生 450

2. 出世与入世 451

3. 解脱之道 452

4. 涅槃境界 453

(二)因果报应 454

1. 十二因缘 454

2. 业报轮回 455

3. 神灵不灭 456

4. 善不受报 457

(三)佛性意义 458

1. 佛性与人性 458

2. 佛性与道 461

五 情缘千结--佛教与文学 465

(一)无意中的贡献 465

(二)诗圣、诗仙和诗佛 466

(三)般若之绝境 469

(四)俗讲、变文和宝卷 471

(五)因果报应和大团圆 473

(六)南亚玄想的渗入 476

(七)以禅喻诗 480

(八)俗文学和俗和尚 482

(九)内典和外学 484

六 异彩纷呈--佛教与艺术 487

(一)石窟艺术 487

1. 石窟艺术的精华 490

(二)敦煌艺术 490

2. 巧夺天工的佛教塑像 493

3. 光彩夺目的佛教壁画 495

(三)书画艺术 500

(四)佛塔艺术 503

(五)佛乐艺术 506

(六)佛戏艺术 508

1. 新疆的佛教戏剧 508

2. 《目连救母》 509

4. 藏戏 510

3. 佛教对中国戏剧的影响 510

七 看似无情却有缘--佛教与科学 511

(一)佛教与科学 511

(二)佛教教义的科学基础 514

1. 万法皆空缘物空 514

2. 无常只因物无常 515

3. 轮回与有情 516

4. 谷种与识种 516

1. 传教须凭知识博 517

(三)传教与科学 517

2. 方外僧人技艺高 518

(四)佛教传播与科技交流 519

1. 推动交流有高僧 519

2. 印度天文到中国 520

3. 印度医学入中医 521

4. 科技随同佛法传 522

(五)僧侣与科学 523

1. 僧人闲来何所为 523

2. 和尚亦求长生丹 523

3. 高僧一行治天文 524

(六)佛教对科学的态度 525

1. 我既无何需科学 525

2. 臭皮囊何需医术 526

3. 咒术驱鬼僧踊跃 527

4. 说因果只须报应 528

(一)天竺轨则 529

1. 饮食中道 529

八 我食我素--佛教与饮食 529

2. 乞食而活 530

3. 施种福田 530

4. 饮食禁忌 531

(二)中华新风 532

1. 农禅并重 532

2. 饮食规范 533

(三)素食清规 534

1. 梁武帝倡素食 535

1. 斋食原料 536

2. 小乘“我行我素” 536

(四)斋食特色 536

2. 斋食特点 538

(五)传承流布 539

1. 仿荤素食 539

2. 素食菜系 540

九 黄花翠竹--佛教之禅宗 541

(一)追根溯源话初禅 541

1. 什么叫禅 541

3. 禅与神通 542

2. 炎土文化的结晶 542

4. 佛教之禅 543

(二)微风乍破--池萍 544

1. 祖师西来意何为 544

2. 前赴后继育新苗 546

(三)开新宇石破天惊 548

1. 六祖慧能 548

(四)曹溪宗风满天下 550

3. 净众-保唐禅派 550

2. 渐悟神秀 550

(五)禅宗一枝绽数花 554

1. 沩仰宗 554

2. 曹洞宗 555

3. 云门宗 555

4. 法眼宗 556

5. 临济宗 556

6. 杨岐派 557

8. 机锋 558

7. 黄龙派 558

9. 棒喝 559

10. 语录与公案 559

11. 灯录 559

(六)中华有此一血脉 560

1. 临济与曹洞 560

2. 明代四大高僧 561

3. 通琇与道忞 563

4. 近代禅宗 563

1. 禅宗与中国哲学 564

(七)禅宗染色汉文化 564

2. 禅宗与中国文学 565

3. 禅宗与中国艺术 566

十 佛国净土 568

(一)净秽皆在 568

1. 天堂地狱 568

2. 净土秽土 569

3. 净土种种 570

4. 极乐世界 571

1. 《阿弥陀经》 572

(二)净土三经 572

2. 《无量寿经》 573

3. 《观无量寿经》 575

(三)西方三圣 576

1. 阿弥陀佛 576

2. 观世音菩萨 577

3. 大势至菩萨 578

(四)莲宗诸祖 578

1. 早期诸师 579

2. 善导大师 580

3. 后代诸师 581

4. 印光法师 583

(五)净土信仰 584

十一 僧使翩翩--汉传佛教东渐 586

(一)东渐日本 586

1. 日本佛教之源 586

2. 遣隋使与留隋僧 588

3. 奈良六宗 589

4. 遣唐使与留唐僧 591

5. 空海使唐 593

6. 《入唐求法巡礼行记》 595

7. 中国佛教日化 597

8. 宋代中日僧使 599

9. 禅与日本文化 601

10. 元代中日禅使 603

11. 黄檗宗传日 604

12. 中日玄中一脉 605

1. “三国”时代的佛教传播 607

2. 新罗时代的佛教传播 607

(二)东渐朝鲜 607

3. 高丽时代的佛教传播 609

4. 李朝时代的佛教传播 610

(三)对东南亚的传播 610

1. 与越南的交流 610

2. 与东南亚诸国的交流 611

3. 藏传佛教的对外传播 612

附录 617

中国佛教大事年表 617

主要参考书目 63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