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程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程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程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怀阳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0
  • ISBN:780025349X
  • 页数:385 页
图书介绍: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程》目录

目录 1

第一章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 1

第一节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1

一、物质资料的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1

二、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 2

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任务是揭示生产关系发展的客观规律 5

第二节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和科学性 7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 7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10

第三节政治经济学的方法和学习政治经济学的意义 11

一、政治经济学的方法 11

二、学习政治经济学的意义 12

第二章商品和商品经济 15

第一节商品 15

一、商品的二因素 15

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17

三、商品的价值量 19

四、简单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 20

第二节货币 22

一、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本质 22

二、货币的职能 25

三、货币流通规律 28

第三节价值规律 29

一、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29

二、价值规律在简单商品经济中的作用 30

第四节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商品拜物教 32

一、商品经济产生的条件和类别 32

二、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经阶段 34

三、商品拜物教和货币拜物教 35

第三章资本和剩余价值 37

第一节货币转化为资本 37

一、资本的总公式及其矛盾 37

二、劳动力成为商品 39

三、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 40

第二节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42

一、资本主义的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 42

二、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44

三、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 45

第三节剩余价值的生产方式 46

一、剩余价值率 46

二、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47

三、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49

四、资本主义生产自动化条件下剩余价值的源泉 51

第四节资本主义工资 53

一、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 53

二、资本主义工资的基本形式 55

三、工资量的变化趋势 56

第一节资本积累的实质 59

一、资本主义的简单再生产 59

第四章资本积累 59

二、扩大再生产和资本主义积累的实质 63

三、资本积累的必然性和影响资本积累的因素 65

第二节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 67

一、资本有机构成及其变化 67

二、资本主义的相对人口过剩 68

三、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和无产阶级贫困化 72

一、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 74

第三节资本积累的历史趋势 74

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 75

三、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 76

第五章资本的循环与周转 78

第一节资本的循环 78

一、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和三种职能形式 78

二、产业资本的三种循环形式 82

三、资本的流通费用 84

一、资本的周转时间和周转次数 87

第二节资本的周转 87

二、固定资本、流动资本和预付总资本的周转 88

三、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 92

四、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 95

第六章社会总资本再生产 98

第一节社会总资本和社会总产品 98

一、单个资本和社会资本 98

二、社会资本再生产的中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100

三、社会总产品及其构成 101

第二节社会资本的简单再生产 102

一、简单再生产条件下社会总产品的基本交换关系 102

二、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104

第三节社会资本的扩大再生产 106

一、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 106

二、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108

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 112

第四节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112

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 114

三、经济危机和资本主义矛盾的发展 117

第七章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具体形式 120

第一节利润和平均利润 120

一、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 120

二、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124

三、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126

一、商业资本 127

第二节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 127

二、商业利润 129

三、商业流通费用及其补偿 131

四、商业资本家对商业店员的剥削 132

第三节借贷资本和信用 133

一、借贷资本和利息 133

二、资本主义信用 136

三、股份公司和虚拟资本 138

四、信用在资本主义经济中的作用 139

第四节资本主义地租 141

一、资本主义地租的实质 141

二、级差地租 142

三、绝对地租 145

四、土地价格 147

第八章垄断资本主义及其历史地位 149

第一节生产集中与国内垄断 149

一、生产集中与垄断 149

二、垄断条件下的竞争 153

三、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 156

第二节资本输出与国际垄断 158

一、资本输出 158

二、国际垄断同盟在经济上分割世界 161

三、帝国主义列强从领土上分割世界 163

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的必然性 164

第三节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164

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与实质 166

第四节帝国主义的历史地位 169

一、帝国主义的寄生性或腐朽性 169

二、帝国主义的过渡性或垂死性 172

三、资本主义在全世界被社会主义代替是一个历史过程 174

第一节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特征 177

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中国建立的客观必然性 177

第九章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和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177

三、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的途径 180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特征 183

第二节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186

一、发展社会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社会内在的本质要求 186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生产力要解决的历史课题 188

三、我国经济建设的战略部署及其实现 190

第三节社会主义生产和建设的根本目的 192

一、社会主义生产和建设的根本目的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192

二、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和实现目的的手段的统一 193

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及其作用 195

第十章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 197

第一节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 197

一、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197

二、以公有制为主体发展多种经济成分 199

第二节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经济形式 201

一、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 201

二、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 203

三、社会主义经济联合体 206

四、发挥全民所有制大中型企业的骨干作用 207

第三节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形式 209

一、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劳动者个体经济 209

二、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私营经济 210

三、中外合营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 211

一、社会主义实行计划经济的必要性 214

第一节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214

第十一章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214

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存在的原因 217

三、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和商品经济的统一 220

第二节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中的价值规律 221

一、社会主义经济中价值规律作用的特点 221

二、价值规律在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作用 222

第三节坚持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 226

一、计划经济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必要性 226

二、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主要形式 227

第四节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中的竞争 229

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中竞争的特点 229

二、竞争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中的作用 231

第十二章社会主义社会的收入分配方式 233

第一节我国现阶段收入分配方式的特征 233

一、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33

三、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 235

一、按劳分配的内容和要求 237

第二节按劳分配的内容和形式 237

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实现 239

三、按劳分配的形式 242

四、正确贯彻按劳分配原则 244

第三节社会主义社会的其它分配方式 247

一、按经营(收益)分配 247

二、按资金分配 250

三、按社会保障原则分配 251

四、防止和纠正社会分配不公 252

第十三章社会主义的商品流通与市场体系 257

第一节社会主义的商品流通 257

一、社会主义商品流通的地位和作用 257

二、社会主义商品流通的形式 262

第二节社会主义的货币流通 264

一、社会主义货币的本质和作用 264

二、社会主义货币流通及其规律 266

三、社会主义的货币管理 268

一、市场在社会主义经济运行中的地位和作用 270

第三节社会主义市场体系 270

二、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构成 272

第十四章社会主义资金运动和经济效益 276

第一节社会主义的资金运动 276

一、社会主义资金的本质和特点 276

二、固定资金的合理使用 278

三、加快流动资金周转的途径 280

一、社会主义经济效益的内涵 282

第二节社会主义的经济效益 282

二、微观经济效益 283

三、宏观经济效益 285

四、微观经济效益与宏观经济效益的统一 287

第三节社会主义经济核算和经济责任制 288

一、经济核算的内容与要求 288

二、社会主义经济责任制 291

一、社会主义社会再生产的内容 294

第十五章社会主义社会再生产和国民经济综合平衡 294

第一节社会主义社会再生产的内容和特点 294

二、社会主义社会再生产的特点 295

三、社会主义社会再生产的类型 297

第二节社会主义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主要比例关系 298

一、社会生产两大部类的比例关系 298

二、农业内部、工业内部以及农业、工业 302

三、现有生产和基本建设的比例关系 302

四、物质资料生产和科学、教育事业的比例关系 303

五、物质资料生产和人口生产的比例关系 304

第三节国民经济综合平衡 305

一、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的内容和要求 305

二、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的基本原则 307

第十六章社会主义的经济杠杆 310

第一节经济杠杆的功能 310

一、经济杠杆的内涵和特性 310

二、经济杠杆的功能 311

一、价格杠杆 313

第二节国家调节国民经济的主要经济杠杆 313

二、信贷杠杆 314

三、税收杠杆 317

四、财政杠杆 318

五、工资杠杆 320

六、汇率杠杆 321

第三节经济杠杆的运用 324

一、经济杠杆体系 324

二、经济杠杆的综合运用 325

三、经济杠杆与行政手段、法律手段的综合运用 327

第十七章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分配和使用 329

第一节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分配 329

一、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来源与增长 329

二、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分配与再分配 332

三、积累与消费的对立统一关系 335

一、社会主义积累与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关系 337

第二节社会主义积累 337

二、确定积累的一般原则 339

三、积累基金的构成与使用效果 340

第三节社会主义消费 342

一、消费的性质和作用 342

二、消费结构及其变化趋势 345

三、消费方式和消费水平 347

第十八章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经济关系 349

第一节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必要性 349

一、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社会化大生产和商品经济的客观要求 349

二、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 351

三、社会主义国家对外经济关系的原则 354

第二节社会主义国家对外经济关系的基本形式 356

一、对外贸易 356

二、对外技术交流 358

三、对外资金交流 360

四、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 362

五、对外经济援助 363

第三节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 364

一、经济特区 364

二、沿海开放城市 366

三、沿海经济开放区 366

第十九章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完善和发展 368

第一节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 368

一、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368

二、共产主义社会经历两个阶段的必然性 372

第二节经济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374

一、经济体制改革的客观必然性 374

二、经济体制改革与经济发展 378

第三节社会主义必然发展到共产主义 382

一、社会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的条件 382

二、社会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38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