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及管理实践
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及管理实践

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及管理实践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赛迪经略管理顾问有限公司著
  • 出 版 社: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2
  • ISBN:9787111386889
  • 页数:434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经管类图书。《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及管理实践》作为赛迪顾问战略性新兴产业系列丛书的第二部,汇集了目前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管理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转型和管理创新的典型实践;从促进产业发展与注重管理实践的二维视角,考虑产业发展、产业承载、创新与转型的客观现实,立足于区域、园区、企业的协同发展,多层次、多角度地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与管理实践进行了全面、深刻、系统地研究,是我国首部系统研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及管理实践的高端专业文献。
《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及管理实践》目录

产业发展篇 2

第一章 光电产业 2

第一节 中国光电产业区域发展概览 2

一、产业现状 2

二、产业趋势 4

第二节 中国光电产业区域分布特征 6

一、已形成四大区域集聚发展的分布特征 6

二、重点区域 8

第三节 中国光电产业重点城市发展 12

一、整体呈现“一东一中”两带的分布特征 12

二、重点城市产业布局 13

第四节 中国光电产业空间演变趋势分析 20

一、将呈现“从沿海到内地梯度转移”的演变趋势 20

二、不同区域的产业发展将逐步呈现一定的差异化 21

三、持续承接国外先进地区的光电产业转移 21

四、地方政府的意志将成为产业汇聚的推动力之一 21

第五节 中国光电产业发展政策 22

一、中央政策 22

二、重点省市政策 22

第二章 光通信产业 27

第一节 中国光通信产业发展概览 27

一、产业现状 27

二、产业趋势 30

第二节 中国光通信产业区域分布特征 31

一、已经形成“龙头拉动,一心四极”的聚集型发展格局 31

二、重点区域 32

第三节 中国光通信产业重点城市发展 38

一、整体呈现“七城逐鹿,光谷领先”的分布特征 38

二、重点城市产业布局 39

第四节 中国光通信产业空间演变趋势分析 45

一、中国逐渐成为光通信研发制造业的全球基地 45

二、产业总体空间将呈现“本地蔓延、向西辐射”趋势 46

三、产业链多环节呈现差异化空间演变趋势 46

四、地方政府的协调统筹将在产业空间演变中起到重要作用 47

第五节 中国光通信产业发展政策 47

一、中央政策 47

二、重点省市政策 48

第三章 锂离子电池产业 50

第一节 中国锂离子电池产业区域发展概览 50

一、产业现状 50

二、产业趋势 56

第二节 中国锂离子电池产业区域分布特征 57

一、已形成三大区域集聚发展的总体分布格局 57

二、重点区域 58

第三节 中国锂离子电池产业重点城市发展 60

一、锂离子电池城市发展总体分布 60

二、重点城市产业布局 63

第四节 中国锂离子电池产业空间演变趋势分析 66

一、高端锂离子电池材料壁垒较高,东部优势区域将保持产业集聚 66

二、电芯环节梯度转移趋势加剧,碳酸锂中西部资源优势明显 66

三、锂离子动力电池成升级方向,产业向传统汽车城市汇集 66

第五节 中国锂离子电池产业发展政策 67

一、中央政策 67

二、重点省市政策 69

第四章 新材料产业 71

第一节 中国新材料产业发展概览 71

一、产业现状 71

二、产业趋势 72

第二节 中国新材料产业区域分布特征 73

一、已形成“东部沿海集聚,中西部特色发展”的空间格局 73

二、重点区域 74

第三节 中国新材料产业重点城市发展 83

一、分布广泛、特色鲜明 83

二、重点城市产业布局 83

第四节 中国新材料产业空间演变趋势分析 87

一、将呈“强者愈强、梯度演进”的空间演变趋势 87

二、区域分工格局将更加明晰 88

三、基地带动区域集群发展,辐射效应不断增强 88

第五节 中国新材料产业发展政策 88

一、中央政策 88

二、重点省市政策 89

第五章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 90

第一节 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概览 90

一、产业现状 90

二、产业趋势 92

第二节 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区域分布特征 94

一、初步形成“两核多中心”的空间格局 94

二、重点区域 98

第三节 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重点城市发展 103

一、产业集中在环渤海与长三角地区 103

二、重点城市产业布局 104

第四节 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空间布局演变趋势 108

一、产业空间布局将从沿海向中西部进一步扩散 108

二、重点新兴城市将持续涌现,并带动周边地区发展 109

三、研发总部与制造中心分离,区域分工更加明确 109

第五节 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政策 109

一、中央政策 109

二、重点省市政策 111

第六章 北斗卫星导航产业 113

第一节 中国北斗卫星导航产业区域发展概览 113

一、产业现状 113

二、产业趋势 116

第二节 中国北斗卫星导航产业区域分布特征 117

一、尚未形成明显产业集聚 117

二、重点区域 117

第三节 中国北斗卫星导航产业重点城市发展 122

一、整体呈现“星星点火,加速燎原”的分布特征 122

二、重点城市产业布局 123

第四节 中国北斗卫星导航产业空间演变趋势分析 129

一、产业整体分布发展,由重点区域拓展全国 129

二、产业上游聚焦发展,地域分工进一步明确 130

三、下游应用全面开展,运营服务区域性分散 131

第五节 中国北斗卫星导航产业发展政策 131

一、中央政策 131

二、重点省市政策 132

第七章 地理信息产业 134

第一节 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区域发展概览 134

一、产业现状 134

二、产业趋势 136

第二节 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区域分布特征 137

一、已经形成四大区域聚集发展的总体格局 137

二、重点区域 137

第三节 中国地理信息产业重点城市发展 142

一、整体呈现“一带一组团”的分布特征 142

二、重点城市产业布局 142

第四节 中国地理信息产业空间演变趋势分析 147

一、产业整体呈现“强者愈强,扩散发展”的演变趋势 147

二、以北斗导航系统为契机重构导航产业格局 147

三、产业区域分工进一步明晰 147

第五节 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政策 148

一、中央政策 148

二、重点省市政策 149

第八章 卫星应用产业 152

第一节 中国卫星应用产业区域发展概览 152

一、产业现状 152

二、产业趋势 154

第二节 中国卫星应用产业区域分布特征 155

一、产业集聚发展初现雏形 155

二、重点区域 156

第三节 中国卫星应用产业重点城市发展 160

一、以省会发达城市为主导发展 160

二、重点城市产业布局 161

第四节 中国卫星应用产业空间演变趋势分析 163

一、产业整体快速朝产学研资源强市汇聚 163

二、卫星导航逐步向经济发达城市延伸 163

三、卫星通信和遥感业逐步向偏远和灾害多的区域转移 164

第五节 中国卫星应用产业发展政策 164

一、中央政策 164

二、重点省市政策 165

第九章 三网融合产业 167

第一节 中国三网融合产业区域发展概览 167

一、产业现状 167

二、产业趋势 169

第二节 中国三网融合产业区域分布特征 171

一、已经形成四大区域聚集发展的总体格局 171

二、重点区域 171

第三节 中国三网融合产业重点城市发展 176

一、呈现出以重点城市为先导的产业集聚发展特征 176

二、重点城市产业布局 177

第四节 中国三网融合产业空间演变趋势分析 185

一、从短期看,产业将进一步向重点城市集聚 185

二、从中期看,试点城市辐射效应将日趋明显 185

三、从长期看,欠发达地区走出特色发展路径 186

第五节 中国三网融合产业发展政策 186

一、中央政策 186

二、重点省市政策 187

第十章 中国低碳城市产业 190

第一节 中国低碳城市发展路径 190

一、低碳产业 190

二、低碳交通 191

三、低碳生活 191

四、低碳建筑 192

第二节 中国低碳城市区域分布特征 194

一、已形成四大区域集聚发展的总体格局 194

二、重点区域 194

第三节 中国低碳城市重点城市发展 198

一、整体呈现“五省八市”的分布特征 198

二、重点城市发展布局 199

第四节 中国低碳城市空间演变趋势分析 201

一、以点带面,由四大区域向全国迅速拓展,形成燎原之势 201

二、各地低碳城市建设重点愈加突出、特色鲜明 201

三、各地加快建设低碳城市的同时将越来越注重与“民生”相结合 201

第五节 中国低碳城市产业发展政策 202

一、中央政策 202

二、重点省市政策 203

战略转型篇 209

第十一章 区域发展战略转型 209

第一节 区域战略转型背景 209

一、区域协调发展已成为区域经济的核心 209

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需要与之相适应的区域发展战略 210

三、国内外经济发展环境的变化推动区域发展战略的转型 210

四、日益激烈的区域竞争促使区域发展战略的升级 211

第二节 区域战略转型存在的问题 212

一、资源保障条件的区域差异明显 212

二、转型速度的差异导致区域间的差距不断扩大 212

三、区域协调机制缺乏导致转型效果不佳 213

四、转型目标的实现过于依赖经济手段 213

第三节 区域战略转型模式 214

一、基于城乡统筹的转型模式 214

二、基于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转型模式 214

三、基于区域一体化发展的转型模式 215

四、基于“两型社会”的转型模式 217

第四节 区域战略转型路径 217

一、集聚新兴产业,打造经济高地 217

二、保障生态安全,打造主体功能区 218

三、突破行政界限,打造战略区域 218

四、强化经济联系,打造经济走廊 219

第十二章 城市发展战略转型 222

第一节 城市战略转型背景 222

一、城市面临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全球化与新经济双重压力 222

二、城市增长由要素驱动转向以创新驱动为动力的发展阶段 222

三、城市竞争由单一竞争力转向以综合竞争力为特征的阶段 223

四、传统的城市发展战略已难以适应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223

第二节 城市战略转型面临的问题 223

一、城市规划科学性有待提升 223

二、城市发展路径依赖严重 224

三、城市创新关键环节需要加强 224

四、城市资源承载力不足 225

第三节 城市战略转型模式 226

一、基于创新驱动的转型模式 226

二、基于产业升级的转型模式 226

三、基于空间重构的转型模式 227

四、基于服务引领的转型模式 227

第四节 城市战略转型路径 228

一、立足国际战略,打造国际化大都市 228

二、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城市 228

三、挖掘文化内核,建设文化名城 229

四、转变发展理念,创建生态文明城市 229

第十三章 园区发展战略转型 231

第一节 园区战略转型背景 231

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231

二、“二次创业”的现实需要 231

三、自主创新的战略要求 232

四、发展空间不足的制约 232

第二节 园区战略转型面临的问题 233

一、土地利用效率不高 233

二、政策优势逐渐弱化 233

三、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233

四、社会服务建设滞后 234

第三节 园区战略转型模式 234

一、基于产业升级的转型模式 234

二、基于政区合一的转型模式 235

三、基于运营主体多元化的转型模式 236

四、基于城市综合体的转型模式 237

第四节 园区战略转型路径 238

一、立足资源优势,打造特色产业园区 238

二、推动技术创新,建设创新型产业集群基地 238

三、加强生态转型,建设循环经济产业园区 239

四、促进产城融合,打造新型城市综合体 239

第十四章 大型国有企业转型路径与策略 241

第一节 大型国有企业战略转型背景 241

一、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需要 241

二、加强国际市场竞争能力的需要 242

三、适应科技发展与进步的需要 242

四、大型国有企业自身转型发展的需要 244

第二节 大型国有企业战略转型面临的问题 245

一、市场成熟度较低 246

二、技术创新要求高 246

三、企业财务风险较大 246

四、外部政策环境变动 246

第三节 大型国有企业战略转型路径 246

一、技术获取,提升竞争力 248

二、产业培育,抢占制高点 248

三、战略投资,布局潜力业务 248

四、兼并重组,整合优势资源 249

第四节 大型国有企业战略转型策略建议 250

一、加强市场分析,提高战略决策的针对性 250

二、加强技术研发,提升科技创新水平 250

三、加强财务管理,增强投融资能力和效率 250

四、加强政策跟踪,增强企业发展的灵活性 251

第十五章 中小企业战略转型 252

第一节 中小企业战略转型背景 252

一、全球经济低迷影响中小企业的发展 252

二、经济活动的“蝴蝶效应”挑战中小企业的市场应对能力 252

三、产业高端挤压中小企业的发展空间 253

四、全球化竞争对中小企业提出新要求 253

第二节 中小企业战略转型面临的问题 253

一、资产规模小 253

二、技术创新力弱 254

三、受发展环境影响大 254

四、处于产业链低端 254

第三节 中小企业战略转型路径 255

一、优势扩张,提升企业竞争力 257

二、重点突破,构建核心业务 258

三、产业追随,抓住产业机遇 258

四、业务渗透,壮大企业规模 259

第四节 中小企业战略转型策略建议 260

一、审慎选择路径,适时突破进入 260

二、加强资本运作,降低投资风险 260

三、强化创新机制,打造创新能力 261

四、加强市场对接,完善路径选择机制 261

管理创新篇 265

第十六章 城市发展与管理创新 265

第一节 城市发展与管理创新背景 265

一、城市发展新阶段对城市管理提出新的要求 265

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推动城市管理的创新 265

三、社会的多样化需求促进了城市管理的多元化 266

四、城市化的快速推进需要科学的空间管控 266

第二节 城市发展与管理创新面临的问题 267

一、管理理念与机制亟待创新 267

二、管理手段和服务意识有待提高 267

三、“重硬轻软”导致管理效能不高 268

四、无序低效开发造成生态环境问题突出 268

第三节 城市发展与管理创新模式 269

一、基于文化创新的城市品牌建设 269

二、基于科技创新的城市运营管理 269

三、基于“精明增长”的城市空间重构 270

四、基于“分布式”城市社会管理创新 271

第四节 城市发展与管理创新实践 272

一、品牌建设引领城市发展 272

二、科技推动智慧城市建设 272

三、城市网格化管理创新 273

四、生态宜居理念推动城市管理创新 274

第十七章 园区运营与管理创新 275

第一节 园区运营与管理创新背景 275

一、经济社会环境发展要求新的园区管理模式 275

二、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催生新的园区管理需求 275

三、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要求新的园区管理模式 276

四、园区发展转型升级亟须新的园区管理模式 277

第二节 园区运营与管理创新面临的问题 277

一、发展速度质量不协调 277

二、经营模式同质程度高 277

三、产业服务体系不健全 278

四、公共服务职能不完善 278

第三节 园区运营与管理创新模式 278

一、基于产业与空间的规划创新 278

二、基于职能和架构的主体创新 279

三、基于经营与盈利的策略创新 280

四、基于公共平台的服务体系创新 281

第四节 园区运营与管理创新实践 281

一、园区运营主体创新 281

二、经营策略调整带动园区盈利 282

三、环境优化带动招商引资 283

四、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创新 283

第十八章 城市新区开发与管理创新 285

第一节 城市新区开发与管理创新背景 285

一、科学发展观要求人性化管理 285

二、资源环境的瓶颈要求精细化管理 286

三、新兴产业发展要求专业化管理 286

四、城市功能多样化要求多元化管理 286

第二节 城市新区开发与管理创新面临的问题 287

一、规划监管和执行力度不足 287

二、管理体制对传统模式的过度依赖 287

三、新老城区发展的协调性有待提高 288

四、社会管理职能相对滞后 288

第三节 城市新区开发与管理创新模式 288

一、基于多元主体的管理对象创新模式 288

二、基于过程导向的管理评价创新模式 289

三、基于综合效益的管理目标创新模式 290

四、基于公众参与的管理手段创新模式 290

第四节 城市新区开发与管理创新实践 290

一、增强政府服务功能 290

二、资源集约利用 291

三、产城融合发展 292

四、管理机构设置创新 293

第十九章 大型国有企业管理创新 295

第一节 大型国有企业管理创新背景 295

一、业务战略转型的要求 295

二、核心竞争力提升的要求 295

三、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要求 296

四、提升企业运行效率与效益的必然选择 296

第二节 大型国有企业管理创新面临的问题 297

一、经营管理的体制与机制有待进一步创新 297

二、企业文化建设相对滞后 297

三、人才培养机制有待完善 297

四、核心技术研发能力总体较弱 298

第三节 大型国有企业管理创新模式与内容 298

一、管理创新模式 298

二、管理创新内容 299

第四节 大型国有企业管理创新实践 300

一、企业文化创新实践 300

二、风险控制创新实践 301

三、商业模式创新实践 301

四、服务创新实践 302

第二十章 中小企业管理创新 303

第一节 中小企业管理创新背景 303

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要求 303

二、开拓市场空间的要求 304

三、实现快速成长的要求 304

四、提升盈利能力的要求 304

第二节 中小企业管理创新面临的问题 305

一、发展定位不清 305

二、人才缺乏 305

三、生存压力大 306

四、技术水平低 306

第三节 中小企业管理创新模式与内容 306

一、管理创新模式 306

二、管理创新内容 308

第四节 中小企业管理创新实践 309

一、企业战略的创新 309

二、企业文化的创新 311

三、商业模式的创新 313

四、营销模式的创新 315

人才战略篇 319

第二十一章 中国软件产业人才发展战略研究 319

第一节 中国软件产业人才发展背景 319

一、概念界定 319

二、产业环境 320

第二节 中国软件产业人才概况 320

一、人才供需分析 320

二、人才特点分析 322

三、人才发展机遇与挑战 322

第三节 中国软件产业关键人才分析 323

一、产业链关键人才分析 323

二、人才区域策略分析 324

第四节 中国软件产业人才发展策略 329

一、政府层面 329

二、企业层面 330

三、高校及研究机构层面 331

第二十二章 中国云计算产业人才发展战略研究 333

第一节 中国云计算产业人才发展背景 333

一、概念界定 333

二、产业环境 334

第二节 中国云计算产业人才概况 334

一、人才供需分析 334

二、人才特点分析 335

三、人才发展机遇与挑战 336

第三节 中国云计算产业关键人才分析 338

一、产业链关键人才分析 338

二、人才区域策略分析 340

第四节 中国云计算产业人才发展策略 344

一、政府层面 344

二、企业层面 344

三、高校及研究机构层面 345

第二十三章 中国物联网产业人才发展战略研究 347

第一节 中国物联网产业人才发展背景 347

一、概念界定 347

二、产业环境 348

第二节 中国物联网产业人才概况 348

一、人才供需分析 348

二、人才特点分析 350

三、人才发展机遇与挑战 351

第三节 中国物联网产业关键人才分析 352

一、产业链关键人才分析 352

二、产业区域人才分析 353

第四节 中国物联网产业人才发展策略 357

一、政府层面 357

二、企业层面 357

三、高校及研究机构层面 358

第二十四章 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人才发展战略研究 359

第一节 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人才发展背景 359

一、概念界定 359

二、产业环境 360

第二节 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人才概况 360

一、人才供需分析 360

二、人才特点分析 361

三、人才发展机遇与挑战 362

第三节 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关键人才分析 363

一、产业链关键人才分析 363

二、人才区域策略分析 365

第四节 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人才发展策略 370

一、政府层面 370

二、企业层面 371

三、高校及研究机构层面 371

第二十五章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发展战略研究 372

第一节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发展背景 372

一、概念界定 372

二、产业环境 372

第二节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人才概况 373

一、人才供需分析 373

二、人才特点分析 374

三、人才发展机遇与挑战 375

第三节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关键人才分析 376

一、产业关键行业人才分析 376

二、人才区域策略分析 378

第四节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发展策略 382

一、政府层面 382

二、企业层面 382

三、高校及研究机构层面 383

第二十六章 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人才发展战略研究 385

第一节 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人才发展背景 385

一、概念界定 385

二、产业环境 386

第二节 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人才概况 387

一、产业人才基本概况 387

二、面临的人才挑战 389

第三节 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关键人才分析 390

一、产业关键行业人才分析 390

二、人才区域策略分析 392

第四节 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人才发展策略 396

一、政府层面 396

二、企业层面 396

三、高校及研究机构层面 397

典型案例篇 400

第二十七章 产业发展案例 400

第一节 北京:抢占新材料产业的制高点 400

一、案例概述 400

二、创新特点 400

三、借鉴价值 401

第二节 大连:三网融合产业的试点城市 402

一、案例概述 402

二、创新特点 402

三、借鉴价值 404

第三节 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光通信、光电子信息、地球空间信息及应用服务产业 404

一、案例概述 404

二、创新特点 405

三、借鉴价值 407

第四节 保定:中国低碳城市的“先行者” 408

一、案例概述 408

二、创新特点 408

三、借鉴价值 410

第五节 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 410

一、案例概述 410

二、创新特点 411

三、借鉴价值 413

第六节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以“宽带中国”带动企业转型提升 413

一、案例概述 413

二、创新特点 414

三、借鉴价值 415

第二十八章 管理实践案例 416

第一节 北京东城区:城市管理创新实践 416

一、案例概述 416

二、创新特点 416

三、借鉴价值 417

第二节 河北衡水:三区整合打造工业化引擎 418

一、案例概述 418

二、创新特点 418

三、借鉴价值 420

第三节 重庆:两江新区创新园区开发与管理新模式 420

一、案例概述 420

二、创新特点 421

三、借鉴价值 422

第四节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归核聚优 422

一、案例概述 422

二、创新特点 423

三、借鉴价值 424

第五节 天津子牙循环经济产业园:信息化平台助推园区发展 424

一、案例概述 424

二、创新特点 425

三、借鉴价值 426

第六节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军民结合特色的物联网产业领军企业 427

一、案例概述 427

二、创新特点 428

三、借鉴价值 429

附录 430

作者简介 433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