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货币银行学
货币银行学

货币银行学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7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辛耀主编
  • 出 版 社: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1
  • ISBN:7221024677
  • 页数:573 页
图书介绍:
《货币银行学》目录

目录 1

第一章引言 1

第一节 经济生活中处处有货币 1

第二节 学习《货币银行学》的重要性 2

第三节 《货币银行学》的内容 4

第二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6

第一节 货币的起源 6

一、货币起源于商品本身是商品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产物 6

二、价值形式的发展必然导致货币的产生 7

第二节 货币的诸形态 12

一、早期的货币形态 12

二、金属货币 13

三、信用货币与纸币 14

第三节 社会主义经济中的货币 16

第四节 货币的职能 20

一、价值尺度 20

二、流通手段 22

三、贮藏手段 23

四、支付手段 24

五、世界货币 25

第五节货币的定义 26

一、众多的货币定义 26

一、货币制度的形成和构成要素 27

二、马克思关于货币的定义 27

第六节 货币制度 27

二、世界金属货币制度的演变 30

第七节 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 37

一、西方经济学界对货币作用的认识 37

二、货币在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中的主要作用 38

第三章信用 41

第一节 信用活动的基础 41

一、信用的定义 41

二、信用的产生 42

三、现代信用活动的基础 43

四、信用关系的表现形式、要素和标的物 44

第二节 信用活动的定量分析一资金流量分析 45

一、资金流量会计的涵义 45

二、一般性部门的损益帐 46

三、一般性部门资产负债表 47

四、资产负债表上存量向流量的转换 48

五、完整性部门的资金来源与用途帐 49

六、整体经济的资金流量表 51

第三节 信用的形式 52

一、高利贷信用 52

二、国家信用 53

三、商业信用 55

四、银行信用 57

五、个人信用 58

第四节 信用与股份公司 59

一、股份公司 59

二、股票 60

三、信用与股份经济 61

四、股份制与两权分离 62

第五节 信用在经济中的作用 64

一、信用的交换和分配功能 64

二、信用在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中的作用 65

三、充分发挥信用的作用 66

第四章利息与利率 71

第一节 利息 71

一、西方经济学家关于利息来源的分析 71

二、马克思关于利息来源的分析 72

三、我国经济学界对社会主义利息来源的分析 73

第二节 利率 74

一、利率的表示方法 74

二、利率的种类 75

第三节 单利与复利 76

一、单利法 77

二、复利法 77

三、现值与终值 78

第四节 利率的决定 80

一、马克思的利率决定理论 80

二、古典学派的利率决定理论 80

三、可贷资金说的利率决定理论 83

四、凯恩斯的流动偏好理论(即凯恩斯的利率理论) 85

五、希克斯一汉森的利率决定理论 89

六、吉布逊迷团及其成因 90

七、我国利率问题 92

第五节 利息的作用 92

一、利息是促进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经济杠杆 92

三、利息是国家积累建设资金的经济杠杆 93

二、利息是调节产业结构的经济杠杆 93

四、利息对控制资金需求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94

第五章金融市场 95

第一节 金融市场及其要素 95

一、我国的金融市场 95

二、金融市场的概念及其利率决定 98

三、金融市场的基本要素 99

四、金融市场的分类 100

第二节 金融工具与金融资产 104

一、金融工具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104

二、金融工具的分类 105

三、几种主要的金融工具 107

四、有价证券的市场价格 110

五、股价指数 112

六、金融资产与资产选择 116

第三节 货币市场 123

一、银行同业拆放资金市场 124

二、贴现市场 125

三、银行承兑汇票市场 125

四、大额存单市场(CD市场) 126

五、政府短期债券市场 127

六、回购协议市场 127

七、短期资金市场对经济发展的意义 128

八、我国短期资金市场的现状和问题 129

第四节 证券市场 131

一、证券的发行 132

二、证券交易所 138

三、证券交易方式 143

四、证券交易对经济发展的意义 148

五、我国刚刚出现的证券市场 150

第六章金融机构体系 151

第一节 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的建立和发展 151

一、合并解放区,建立统一的国家银行 151

二、没收官僚资本银行 152

三、取消帝国主义国家在华银行的一切特权 154

四、对民族资本银行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155

五、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的改革 156

第二节 我国金融机构体系 158

一、金融机构存在的经济基础 158

二、设置金融机构的原则 159

三、我国金融机构体系 161

第三节 西方国家的金融机构体系 173

一、西方国家金融机构的划分 173

二、西方国家设置金融机构的原则 176

三、西方国家金融机构体系 177

第一节 商业银行的产生和发展 183

一、商业银行的产生和发展 183

第七章商业银行 183

二、商业银行的特点 186

三、我国专业银行的职能 187

第二节 商业银行的类型与组织 188

一、商业银行的类型 188

二、商业银行的组织形式 191

第三节 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 192

一、西方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 192

二、我国专业银行的负债业务 198

第四节 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 199

一、商业银行资产业务的概念 199

二、贷款业务 200

三、票据业务 206

四、证券投资 207

第五节 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 210

一、中间业务的概念 210

二、汇兑业务 211

三、信用证业务 211

四、代收业务 212

五、同业往来 213

六、代客买卖业务 213

第六节 商业银行的其他业务 213

一、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 213

二、信托业务 214

三、租赁业务 216

四、代理融通业务 218

五、银行卡业务 219

第七节 金融创新 220

一、金融创新的原因 220

二、金融创新的情况及趋势 222

三、金融创新的影响 223

第八节 信用中介与信用货币创造 224

一、分散的银行券发行被取缔 224

二、原始存款与派生存款 224

三、商业银行的存款创造过程 225

四、存款创造的限制 228

五、对我国存款创造的认 230

第九节 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与管理 231

一、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 231

二、商业银行的资产与负债管理 235

三、我国专业银行的经营性质和经营原则 238

第十节 商业银行的财务报表与财务分析 239

一、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 239

二、商业银行的损益计算书 242

三、我国专业银行的资金平衡表 245

四、商业银行财务中的重要比率分析 246

五、我国专业银行普遍使用的财务比率分析 248

一、各国对商业银行的管理的特点和目标 250

第十一节 国家对商业银行的管理 250

二、各国对商业银行的管理 251

三、我国金融行政管理与银行法 253

四、西方国家的存款保险制度 254

第八章中央银行 256

第一节 中央银行的产生和类型 256

一、中央银行的产生和发展 256

二、中央银行的组成形式 260

三、我国中央银行的组成形式 262

第二节 中央银行的职能 264

一、发行的银行 264

二、银行的银行 267

三、国家的银行 270

四、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 272

第三节 中央银行体制下的清算制度 276

一、票据交换所 276

二、中央银行组织全国银行清算的职责 278

三、我国中央银行组织全国银行清算的制度 279

第四节 中央银行体制下的货币创造过程 279

一、基础货币 279

二、商业银行的货币创造与基础货币 283

三、基础货币与货币供应量 285

一、马克思关于货币必要量的基本思想 288

第九章货币需求 288

第一节 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 288

二、西方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 291

第二节 我国关于货币需求量的测算 297

一、现金货币需求量的测算 297

二、对货币总需求量的测算 299

三、测算货币需求量的其他方法 303

第三节 货币需求分析中的几个问题 304

一、货币需求分析的微观角度 304

二、微观主体的资产选择与货币需求 305

三、货币需求的宏观角度 307

四、货币需求量的弹性问题 309

五、其他问题 310

第十章货币供给 313

第一节 货币供给的口径 313

一、我国划分多种口径的必要性 313

二、我国的货币供给口径 315

三、宏观调控中对口径的重点选择 316

第二节 货币供给的控制机制与控制工具 319

一、货币供给的途径 319

二、再谈基础货币、货币乘数与货币供给量 324

三、我国中央银行的货币供给控制 326

一、财政收支与货币流通 330

第三节 财政收支与贷币供给 330

二、财政赤字与货币流通的关系 332

第四节 外生变量还是内生变量 335

一、外生变量还是内生变量争论的政策涵义 335

二、货币内生性的主要表现 337

第十一章宏观经济均衡与货币均衡 339

第一节 经济总体的循环 339

一、西方经济学家的观点 339

二、我国经济学界的观点 341

第二节 贷币、利率与其他经济变量 343

一、凯恩斯学派的分析 343

二、货币学派的观点 347

第三节 IS—LM模型与财政和货币政策 348

一、商品市场的均衡 349

二、货币市场的均衡 352

三、商品市场均衡与货币市场均衡的结合 356

四、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357

五、IS—LM曲线的弹性与货币和财政政策 360

第四节 我国综合平衡理论概述 361

一、综合平衡的对象与实质 362

二、财政收支平衡 363

三、信贷收支平衡 364

五、财政、信贷、外汇统一平衡的必要性 365

四、外汇收支平衡 365

六、财政、信贷、外汇与物资之间的综合平衡 366

第十二章通货膨张 369

第一节 什么是通货膨胀 369

二、我国经济学界对通货膨胀的认识 371

三、西方经济学界对通货膨胀的认识 373

四、隐蔽性通货膨胀 375

第二节 通货膨胀的度量 377

一、消费物价指数 377

二、批发物价指数 378

四、三种物价指数如何度量通货膨胀 379

三、国民生产总值缩减指数 379

五、度量通货膨胀的其他方法 380

六、我国关于度量通货膨胀的一些观点 382

第三节 通货膨胀的成因 385

一、需求拉上说 385

二、成本推进说 387

三、结构性通货膨胀与北欧模型 388

一、新中国成立后对恶性通货膨胀的有效治理 389

四、通货膨胀的国际传散 391

五、我国经济学界关于通货膨胀成因的若干观点 392

第四节 通货膨胀的后果 395

一、关于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的争论 395

二、通货膨胀的消极后果 397

三、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经验教训 399

第五节 通货膨胀的对策 402

一、紧缩性的货币和财政政策 402

二、物价和收入政策 403

三、收入指数化 404

四、人力政策 405

五、国际紧缩政策 406

六、我国综合治理通货膨胀的思路 406

第十三章货币政策 411

第一节 货币政策目标 411

一、经济增长 411

二、物价稳定 412

三、充分就业 413

四、国际收支平衡 414

五、货币政策目标的选择 415

六、美、英、日的货币政策目标 418

七、我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目标 422

第二节货币政策工具 424

一、传统的货币政策工具 425

二、选择性的政策工具和其他政策工具 428

三、我国的货币政策工具 431

第三节 货币政策中介指标 436

一、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简析 436

二传导机制的种种假说 438

三、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选择 442

四、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 446

第四节 货币政策效果 449

一、货币政策的时滞 449

二、贷币政策的数量效果 450

三、货币政策的品质效果 450

四、制度因素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451

五、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配合 452

第五节 我国货币政策的实践 452

一、我国在货币政策上的历史经验 453

二、慢性通货膨胀不适合我国情况 454

一、哈罗德一多马模型 457

第十四章金融与经济发展 457

第一节 储蓄不足—一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 457

二、发展中国家储蓄不足的原因 458

三、如何解决储蓄不足 459

第二节 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压制 460

一、“金融压制论”的基本论点 460

二、金融压制产生的原因 462

三、金融压制的手段 463

第三节 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改革 467

一、发展中国家金融改革的主要内容 467

三、发展中国家金融改革的启示 472

二、发展中国家金融改革的配套措施 472

第四节 金融深化理论 473

一、金融深化论的要点 474

二、发展中国家应采取的金融政策 474

三、金融深化论的评价 475

四、金融深化论的实证研究 476

五、金融深化论对我国的启示 477

第十五章国际交往中的货币 480

第一节 国际支付与银行 480

一、从事国际支付业务的银行 480

二、国际间的主要结算方式 482

一、外汇的构成 486

第二节 外汇与外汇市场 486

二、外汇市场 487

三、我国的外汇管理 489

第三节 汇率 492

一、汇率及其标价法 492

二、汇率制度与汇率的确定 494

三、几种汇率理论 500

四、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 504

五、浮动汇率制下的汇价风险 507

第四节 人民币的汇率问题 512

一、人民币汇率决定的特点 512

二、人民币汇率应如何决定 514

第十六章国际金融体系 518

第一节 国际货币体系 518

一、国际金本位制 518

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和解体 519

三、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 521

四、国际货币体系面临的矛盾和改革方案 523

第二节 国际金融机构 525

一、全球性的国际金融机构 525

二、地区性的国际金融机构 529

第三节 国际信用 532

一、利用外资的主要方式 532

二、国际直接投资 534

三、国际证券投资 537

第四节 银行业的国际化 540

一、跨国银行 540

二、主要国际金融中心 542

三、国际银行活动的风险管理 545

第十七章国际收支 547

第一节 国际收支概述 547

一、国际收支的概念 547

二、国际收支平衡表 548

三、国际收支平衡表的项目构成 548

四、我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 551

第二节 国际收支的调节 552

一、国际收支失衡的概念 552

二、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 553

三、国际收支的短期平衡与长期平衡及其相互关系 555

四、西方国际收支理论 556

第三节 国际储备 566

一、国际储备的概念及其构成 566

二、一定量的外汇储备是调节国际收支与国内经济的机动后备 568

三、外汇储备要支付代价和增加国内货币供给 569

四、国际上习惯使用的适度外汇储备的衡量指标 570

五、我国的外汇储备管理原则 573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