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殷海光文集  第2卷  哲学篇
殷海光文集  第2卷  哲学篇

殷海光文集 第2卷 哲学篇PDF电子书下载

社会科学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殷海光著;张斌峰编
  • 出 版 社: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1
  • ISBN:721603158X
  • 页数:380 页
图书介绍:《殷海光文集(修订本)(共4卷)》四册,分作“政论篇”,“哲学篇”,“文化篇”以及“书信与随笔篇”。书前有张斌峰所作长篇《〈殷海光文集〉编序》,对殷海光的生平行状、思想脉路、启蒙意义与晚年的文化转向作了梳理与阐扬。全书收录了殷海光比较重要的自由主义著作数十篇(专著《中国文化的展望》由于篇幅关系,未收在内)。但是殷先生的批判意识是一以贯之的,即使在比较轻松的随笔文章中,也可以望见一个思想家的风采。譬如,殷先生在题为《西行漫记》的一组游记中,谈到了美国的种族歧视问题。先生一面承认歧视的存在,一面在反思中国的问题。殷先生在文中说:歧视“虽然如此,至少对于不纯凭感觉而生活的人说,并不怎么有了不起的不便。假若你记得同种之间所给你的是怎样的不客气,假若你记得你没有足够的社会地位而走到各‘部门’去所受到的是怎样冷酷得可怕的脸,……那么,你在这里会感到礼貌、正直与坦率。人把人当人看待,即使有点儿生物学上的差异,比人把人不当人看待,即使没有生物学
《殷海光文集 第2卷 哲学篇》目录
标签:哲学 文集

科学经验论底特性及其批评 1

逻辑底性质与范围 23

实证论导引 46

经验科学整合底基础 67

因果底解析 73

一、前言 73

二、历史的考察 74

三、因果概念 77

(一)因果之目的观 77

(二)因果之生气观 78

(三)因果之理性观 79

四、因果关联 83

五、因果律 90

(一)先验说 92

(二)经验说 94

(三)约定说 95

(四)鹰架说 95

六、余论 97

(一)认知的鉴定之结果 97

(二)把握经验科学定律底形制因素之重要 97

(三)认知的道路之重要 98

运作论 102

一、重经验之趋向 102

二、布利基曼底创导 106

三、基本论旨 110

四、认知的鉴定 114

五、批评 119

六、影响 122

论“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131

一、引论 160

后设历史学试论 160

二、源起 162

三、本钱 164

四、目标 167

A.第一类 167

B.第二类 169

五、组成 172

六、证据底身分问题 172

七、历史的说明 173

八、预料底可能性 175

怎样判别是非 177

前言 177

第一章 种种谬误 178

(一)诉诸群众 179

(二)诉诸权威 181

(三)诉诸暴力 184

(四)诉诸怜惜 188

(五)人身攻击 189

(六)以自我为中心 191

(七)过分简单 193

第二章 了解科学 194

(一)科学的误解 194

(二)科学的特征 204

第三章 科学与语言 209

(一)界说的技术 210

(二)界说的条件 213

第四章 科学与假设 216

第五章 比拟 221

(一)什么是比拟 221

(二)比拟之文学的用法 223

(三)比拟之科学的用法 224

(四)比拟之“工作守则” 225

第六章 三种形定方式 226

第七章 穆勒方法 230

第八章 读些什么书? 234

经验科学底基本谓词 237

一、引说 237

二、有系统的 239

三、简单 242

四、定量 244

五、运作的 245

六、抽离的 251

第一 减瘦(attennation) 252

第三 去异 253

第四 分线(lining) 253

第二 求同 253

第五 层建的 254

七、普遍性 257

八、与事实相符 259

第一 工具 261

第二 心理准备 261

第三 训练问题 264

第四 语言问题 264

九、余论 267

逻辑经验论底再认识 270

一、休谟底后裔 270

二、发展 272

三、关于形上学 275

四、伦理学问题 279

五、牛津的挑激 282

六、余论 284

试论信仰的科学 286

附:科学定律与伦理定律 286

论科际整合 312

一、什么是科学 312

二、非科际的整合 316

三、整合的目标 322

四、发展的历史 326

五、科际整合的基础 328

六、科际整合的程序 331

七、“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整合问题 333

(一)心物问题 334

(二)历史中心论 336

正确思想的评准 345

经验与逻辑 355

以经验为本,乃正确思想底起点 356

经验与逻辑 359

人生的意义 360

人生的基石 367

一 367

二 368

A 希腊罗马对人的看法 369

B 犹太基督教对人的看法 369

C 近代科学对人的看法 370

三 371

四 371

五 373

我对中国哲学的看法 375

一 375

二、中国哲学的特质 376

三、研究的途径 37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