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跨世纪的中国人口  甘肃卷
跨世纪的中国人口  甘肃卷

跨世纪的中国人口 甘肃卷PDF电子书下载

社会科学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跨世纪的中国人口》(甘肃卷)编委会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4
  • ISBN:750371672X
  • 页数:457 页
图书介绍:
《跨世纪的中国人口 甘肃卷》目录

第一章 人口发展回顾 1

一、人口活动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 2

(一)人口活动的自然环境 2

(二)人口活动的社会经济条件 4

(三)甘肃社会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 6

二、人口总量变化 7

(一)人口总量的历史发展 7

(二)人口总量发展的过程 10

(三)影响人口总量变化的因素 13

三、1990年人口特征 18

(一)人口性别比偏高、年龄构成步入成年性 18

(二)家庭户规模缩小,代际关系和婚姻关系稳定 19

(三)人口文化素质明显提高,但仍然处于较低水平 20

(四)出生率回升、生育水平下降 22

(五)死亡水平持续下降,平均预期寿命进一步提高 24

(六)人口城镇化进入协调发展时期 25

(七)人口流动加强,人口迁移由净迁入转变为净迁出、迁移原因由社会型向经济型转变 27

(八)少数民族人口增长迅速,但文化素质低,就业结构单一 28

(九)劳动适龄人口和在业人口增长迅速,就业结构转变缓慢 30

四、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 31

第二章 人口年龄、性别构成 35

一、人口年龄构成 35

(一)人口年龄构成的变化及特点 35

(二)人口年龄构成的地区差异和城乡差异 40

二、人口性别构成 47

(一)甘肃省人口性别比的现状及原因 47

(二)分年龄人口的性别比 48

(三)人口性别比构成的地区差异与城乡差异 50

(四)按国际通用标准分类的年龄性别比 54

(五)人口性别结构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55

三、人口老龄化 56

(一)人口老龄化现状及特点 56

(二)老年人口的婚姻与家庭 60

(三)老年人口的变化素质 62

(四)老年人口的再就业 63

(五)老年人口的养老方式和社会保障 65

第三章 婚姻与家庭 67

一、人口婚姻状况与特点 67

(一)未婚人口状况 67

(二)有配偶人口状况 70

(三)丧偶人口状况 72

(四)离婚状况 73

(五)婚姻特点 75

二、家庭规模与家庭类型 76

(一)家庭规模的变化 76

(二)家庭类型 80

三、婚姻、家庭与生育 85

(一)婚姻与生育 85

(二)家庭与生育 92

四、婚姻、家庭变化与社会经济 94

(一)婚姻变化与社会经济 94

(二)家庭变化与社会经济 97

一、人口文化构成状况 104

第四章 人口文化素质 104

(一)人口文化构成现状 105

(二)人口文化素质的构成状况 108

二、文化素质与教育 116

(一)教育事业的发展状况 116

(二)全民教育的发展 119

三、文化素质与人口控制 121

(一)文化素质与人口控制的关系 122

(二)妇女文化素质的提高及生育观念的转变 123

(三)妇女文化素质的地域差异及其对生育水平的影响 126

(四)在业妇女文化素质的职业差异及其对生育水平的影响 128

(五)提高人口文化素质,促使人口稳步增长 131

四、文化素质与社会经济发展 132

(一)文化素质与社会经济发展区域差异 133

(二)文化素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 134

(三)文化素质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相互影响 137

(四)文化素质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 142

第五章 生育水平与人口控制 145

一、生育水平现状 145

(一)人口出生率 146

(二)妇女生育水平现状 148

(三)人口再生产率 158

(四)人口出生率回升的原因分析 159

二、影响妇女生育水平的因素 162

(一)生育水平变化的现实条件 163

(二)影响生育水平的主要因素 164

(三)影响生育水平的综合量化分析 168

(四)结论 170

三、人口控制效果与难点 171

(一)人口控制的历史回顾 171

(二)甘肃人口控制的难点 177

(三)对策 179

第六章 死亡水平与预期寿命 182

一、死亡率变化 182

(一)死亡率的历史变动 182

(二)两次普查期间人口死亡率的变化 184

(三)年龄别死亡率 184

二、人口死亡率的地区差异 188

(一)人口死亡率受年龄构成的影响 188

(二)人口死亡率的城乡差异 190

三、影响死亡率的因素 193

(一)死亡率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相关分析 194

(二)地理环境对人口死亡率的影响 194

(三)死亡原因分析 195

四、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 196

(一)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进一步提高 196

(二)平均预期寿命的地区和性别差异 197

(三)婴儿死亡率与预期寿命 199

(四)影响平均预期寿命的因素 199

第七章 人口分布与城镇化 204

一、人口分布状况 204

(一)人口分布状况及其变化 204

(二)人口分布的特点 205

(三)影响人口分布及其变化的因素 211

(四)人口分布与经济、资源的关系 215

二、人口城镇化 218

(一)人口城镇化的进程和特点 218

(二)影响人口城镇化的因素 225

(三)城镇人口变化与乡镇经济发展的关系 229

(四)城乡人口与农业、非农业人口 235

(五)人口城镇化的发展趋势 238

第八章 人口迁移和流动 240

一、人口迁移状况 240

(一)省际迁移 240

(二)省内迁移 247

二、人口流动状况 249

(三)人口流动率和区域差异 250

(一)全省一年以上的流动人口 250

(二)流动人口男多于女 250

(四)人口流动与交通 252

(五)城乡商品交易市场的人口活动 253

(六)人口的国际流动 254

三、人口迁移、流动与社会经济发展 254

(一)经济发展水平对人口迁流的影响 255

(二)流动人口促进了城乡发展和市场繁荣 255

(三)流动人口加快了第三产业的发展 256

(四)流动人口起着传播科技文化知识和精神文明的作用 257

(五)流动人口促进了旅游业的兴旺 257

一、少数民族人口的数量变化与分布 259

(一)少数民族人口的数量变化 259

第九章 少数民族人口 259

(二)主要少数民族人口的数量变化 260

(三)少数民族人口的地区分布 263

二、少数民族人口的年龄、性别构成 268

(一)少数民族人口的性别构成 268

(二)少数民族人口的年龄构成 270

(三)少数民族人口年龄结构变化趋势 272

三、少数民族人口的行业、职业构成 273

(一)少数民族在业人口的行业构成 273

(二)少数民族在业人口的职业构成 277

四、少数民族人口的文化素质 282

(一)少数民族人口的文化素质状况 282

(二)各少数民族人口的文化程度状况 283

(三)少数民族在业人口各行业的文化程度状况 288

(四)少数民族在业人口各职业的文化程度状况 289

五、少数民族人口的生育状况 291

(一)少数民族人口的出生率状况 291

(二)少数民族妇女的活产子女状况 291

(三)少数民族妇女生育的孩次比状况 294

(四)少数民族妇女的总和生育率状况 295

六、少数民族人口婚姻家庭状况 297

(一)少数民族人口的婚姻状况 297

(二)少数民族人口的家庭状况 301

(三)少数民族的婚姻习俗对人口的影响 303

第十章 劳动力资源构成与配置 307

一、劳动力资源的构成 307

(一)劳动力资源的规模 308

(二)劳动适龄人口的年龄构成 309

(三)劳动适龄人口的性别构成 312

二、在业人口状况 315

(一)在业人口的规模及城乡分布 315

(二)在业人口的年龄构成及在业程度 316

(三)在业人口的产业结构及行、职业分布 320

三、不在业人口状况 334

(一)不在业人口的数量及其人员构成 334

(二)不在业人口的性别、年龄构成 336

(三)不在业人口的文化构成 338

(四)市镇待业人口状况 339

四、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341

(一)劳动力资源丰富,但资源配置不合理,产业结构落后 341

(二)劳动力资源的配置方向 342

第十一章 人口与资源、环境 345

一、人口与资源 345

(一)人口与土地 346

(二)人口与水资源 350

(三)人口与矿产资源 351

(四)人口与生物资源 353

二、人口与食物资源 355

(一)植物性食品资源 355

(二)动物性食品资源 365

(三)人口与食物资源的协调发展 367

三、人口与能源 370

(一)人口与能源的关系 370

(二)甘肃人口与能源生产和消费 379

(三)人口增长与能源消费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81

四、人口与环境 383

(一)人口与环境的关系 383

(二)甘肃人口与生态环境现状 384

(三)甘肃人口与环境的基本特征 391

(四)协调人口与生活环境的关系 392

第十二章 人口与消费 395

一、人口与消费水平 396

(一)影响人口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 397

(二)甘肃四十年来人口消费水平的变迁 400

二、人口与消费结构 408

(一)影响人口消费结构发展变化的主要因素 410

(二)甘肃人口消费结构的变化与特征 413

三、人口消费趋势 422

(一)提高人口消费水平的途径 423

(二)2000年甘肃居民的消费趋势 424

(三)控制人口与小康目标的实现 426

第十三章 人口前景展望 429

一、未来总人口发展预测 429

(一)出生人口预测 429

(二)死亡人口预测 436

(三)迁移人口对总人口的影响 438

(四)人口总量预测 440

二、未来人口的主要构成 443

(一)年龄性别构成 443

(二)育龄妇女构成 451

(三)劳动力构成 452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