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中国经济计划管理学
中国经济计划管理学

中国经济计划管理学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8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杨民超,周用榜主编
  • 出 版 社: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7
  • ISBN:7503801139
  • 页数:609 页
图书介绍:
《中国经济计划管理学》目录

第一章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1

第一节 正确处理计划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 1

一、计划经济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1

二、商品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不可逾越的阶段 4

三、计划经济与商品经济的统一 7

第二节 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性质与特征 9

一、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性质 9

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异同点 12

三、社会主义阶段的计划经济与共产主义阶段的计划经济的异同点 15

第三节 建立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基本格局 20

一、坚持社会主义所有制的新格局 20

二、完善社会主义的市场体系 23

三、实行宏观管理的间接控制 26

第四节 发展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重要性 28

一、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是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基础和物质前提 29

二、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是改变传统旧观念的内在动力 31

复习思考题 34

第二章 计划管理体制 35

第一节 计划管理体制的实质 35

一、计划管理体制的意义 35

二、计划管理体制是经济体制的主体 37

三、建立计划管理体制的客观依据 39

第二节 我国计划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发展 41

一、我国计划管理体制的沿革 41

二、建立计划管理体制的原则 45

三、计划管理体制改革的任务和内容 50

第三节 计划管理的组织机构 63

一、我国计划管理的组织机构 63

二、我国各级计划管理机构权限的划分 67

复习思考题 73

第三章 国民经济计划的目标与组成 75

第一节 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与任务 75

一、制定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重要意义 75

二、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 76

三、制定社会发展战略应考虑的问题 84

四、国民经济计划管理的基本任务与职能 86

第二节 国民经济计划体系 89

一、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的有机结合 89

二、长期计划、中期计划和短期计划的结合 91

三、中央计划、地方计划和基层计划相结合 97

第三节 国民经济计划的指标体系 99

一、计划指标体系及其内容 99

二、建立计划指标体系的基本要求 101

三、计划指标的分类 102

四、计划指标的完善 106

复习思考题 108

第四章 计划管理过程 109

第一节 计划信息和预测 109

一、计划信息的作用及来源 109

二、计划信息的要求和作业程序 113

三、计划预测的作用和原则 115

四、预测方法体系和预测程序 118

第二节 计划决策 121

一、计划决策的含义及其特点 121

二、计划决策的内容 123

三、计划决策的作用 125

四、计划决策的科学化 127

一、计划的编制依据 133

第三节 计划的编制 133

二、计划的编制程序和工作过程 135

三、编制计划的方法 138

第四节 计划的执行、调节、检查和评价 141

一、计划的贯彻执行和调节 141

二、计划的检查和评价 143

复习思考题 145

第五章 经济效益计划 147

第一节 经济效益计划是计划管理的中心环节 147

一、经济效益的概念和实质 147

二、经济效益计划的地位 154

第二节 经济效益计划的内容和方法 159

一、经济效益计划的内容 159

三、评价经济效益计划的指标体系 160

二、经济效益计划的方法 160

四、全社会经济效益指标的计算 161

五、附:我国第七个五年计划综合经济效益计划指标及1986年经济效益计划表格式 167

第三节 提高经济效益的基本途径 171

一、根本办法是坚持改革,实现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 172

二、树立正确的战略思想,实现正确的宏观经济决策 174

三、提高经济效益要树立辩证观点 176

四、加快技术进步,实现经济结构合理化 184

五、以提高产品质量为中心,全面加强企业管理 188

复习思考题 190

第六章 物质生产计划 191

第一节 物质生产计划的地位和任务 191

一、物质生产计划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191

二、物质生产计划的任务 192

一、物质生产发展速度 193

第二节 物质生产发展速度和比例关系 193

二、物质生产的比例关系 199

三、交通运输业和工农业生产的比例关系 210

四、能源工业和物质生产的比例关系 212

第三节 物质生产计划的编制 216

一、主要农产品产量计划的编制方法 216

二、主要工业品产量计划的编制方法 222

三、货物运输计划的编制方法 227

复习思考题 233

第七章 固定资产再生产计划 234

第一节 固定资产再生产计划的作用和特点 234

一、固定资产及其分类 234

二、固定资产再生产及其基本形式 235

三、固定资产再生产计划的作用 239

四、固定资产再生产计划管理的特点 240

一、固定资产投资及其构成 241

第二节 固定资产投资计划 241

二、确定适度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意义 244

三、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确定 245

四、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控制 255

五、固定资产投资的合理分配 259

六、附:我国第七个五年计划固定资产投资计划指标及计划表表式 264

第三节 建设项目计划 271

一、建设项目及其类型 271

二、确定建设项目的一般程序 272

三、建设项目性质和规模的选择 274

四、建设地址和建设标准的选择 275

第四节 固定资产投资效果计划 279

一、提高固定资产投资效果的意义 279

二、固定资产再生产时期的经济效果 280

三、固定资产使用时期的经济效果 280

复习思考题 291

第八章 商品流通计划 293

第一节 商品流通计划的重要地位和任务 293

一、商品流通计划的重要地位 293

二、商品流通计划的任务 296

第二节 生产资料流通计划的编制 298

一、生产资料平衡的指导思想 298

二、生产资料的平衡 303

三、生产资料平衡计划的编制 307

第三节 消费资料平衡计划 316

一、社会购买力计划 316

二、社会商品可供量计划 323

三、组织消费品的供需平衡 329

第四节 对外贸易计划 334

一、对外贸易计划的任务与要求 334

二、对外贸易计划的内容 337

复习思考题 346

第九章 科学技术与教育事业计划 347

第一节 科学技术与教育事业的战略地位 347

一、科学技术、教育事业与经济建设的关系 347

二、科学技术计划与教育事业计划的特点 351

第二节 科学技术计划的任务和内容 353

一、科学技术计划的任务 353

二、科学技术计划的内容 353

三、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措施 365

第三节 教育事业计划的任务和内容 370

一、教育事业计划的任务 370

二、教育事业计划的内容 371

复习思考题 389

一、人口再生产计划的作用 390

第十章 人口与劳动力计划 390

第一节 人口再生产计划 390

二、人口再生产计划的任务与原则 392

三、人口再生产计划的编制 396

第二节 劳动力计划 410

一、劳动力计划的地位与任务 410

二、劳动力计划的特点 412

三、劳动力计划的编制 414

第三节 劳动生产率计划 425

一、劳动生产率计划的意义与任务 425

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主要途径 428

三、劳动生产率计划的编制 431

复习思考题 434

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计划的任务 435

第一节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计划 435

第十一章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计划 435

二、合理确定人民生活水平 440

第二节 人民生活消费结构 445

一、人民生活消费结构及其分类 445

二、合理消费结构的确定 448

三、我国近期的消费原则、消费结构的设想 449

四、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计划的编制 451

五、人民生活水平综合指标值的测算 452

第三节 工资计划 456

一、工资计划的基本原则 456

二、工资总额计划和平均工资计划 459

三、工资差别及其确定的客观依据 461

复习思考题 464

第一节 地区计划的特点和要求 465

一、地区计划的特点 465

第十二章 地区计划 465

二、地区计划的要求 467

第二节 地区计划的任务和主要内容 471

一、地区计划的任务 471

二、地区计划的主要内容 472

第三节 地区计划的综合平衡 477

一、地区综合平衡的必要性 477

二、地区综合平衡的特点 479

三、地区综合平衡的内容 481

复习思考题 485

第十三章 国民收入计划 487

第一节 国民收入计划的作用 487

一、国民收入核算的两种体系 487

二、国民收入运动的客观过程 491

三、国民收入计划的作用 493

第二节 国民收入生产计划 496

一、影响国民收入生产的因素 497

二、国民收入的增长速度 499

三、国民收入的生产结构 505

第三节 国民收入分配计划 506

一、国民收入初次分配计划 507

二、国民收入再分配计划 510

三、确定积累和消费比例的方法 514

第四节 国民收入使用计划 521

一、积累和消费的比例是社会分配中的根本比例 521

二、安排积累和消费比例的依据和原则 523

复习思考题 529

第一节 综合财政信贷计划的体系和作用 530

一、综合财政的概念 530

第十四章 综合财政信贷计划 530

二、综合财政信贷计划的体系 534

三、综合财政信贷计划的作用 537

第二节 综合财政信贷计划的编制 538

一、国家预算 539

二、预算外资金收支计划 544

三、信贷收支计划 548

四、居民货币收支计划 557

五、外汇收支计划 560

六、综合财政信贷收支计划总表 562

第三节 各项财力之间以及财力和物力之间的平衡 566

一、财政和信贷的平衡 566

二、财政信贷和居民货币资金的平衡 570

三、利用外资和国内资金的平衡 571

四、资金和物资的平衡 572

复习思考题 576

第十五章 经济调节手段 578

第一节 经济调节手段的意义和作用 578

一、社会主义经济调节手段的实质 578

二、在计划管理中运用经济调节手段的客观必要性 581

三、社会主义经济调节手段的作用 583

四、运用经济调节手段的条件 585

第二节 充分发挥各种经济杠杆的作用 587

一、价格杠杆 587

二、税收杠杆 593

三、信贷杠杆 597

四、工资、奖金杠杆 600

第三节 加强各种经济调节手段的综合运用 600

一、综合运用各种经济调节手段的必要性 601

二、必须加强和完善经济调节系统 603

复习思考题 609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