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政治经济学新编
政治经济学新编

政治经济学新编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蹇光伦等主编
  • 出 版 社: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5
  • ISBN:7560409210
  • 页数:347 页
图书介绍:
《政治经济学新编》目录

第一章导论 1

第一节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 1

一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1

目录 1

二 社会生产的两个方面: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3

三 必须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研究生产关系 7

四 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的目的 8

第二节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方法 10

一 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10

二 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具体方法 11

三 对现代科学和经济方法的借鉴 13

第三节政治经济学的性质和意义 14

一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 14

的统一 15

二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阶级性和科学性 15

三 学习政治经济学的意义 16

第二章商品和货币 18

第一节商品的二因素和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二重性 18

一 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要从分析商品开始 18

二 商品的二因素 19

三 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二重性 22

四简单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 26

第二节商品的价值量 28

一 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29

二 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 31

三 价值量和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32

第三节货币的起源、本质和职能 34

一从价值形式的发展看货币的起源 34

二 货币的本质 41

三 货币的职能 42

第四节价值规律 48

一 在市场交易中的探索 48

二价值规律的含义及其内容 49

三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50

四 价值规律在私有制商品经济中的作用 51

第三章资本与剩余价值 55

第一节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产生 55

一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在个体商品生产者分化的 55

基础上产生的 55

二 资本的原始积累 56

第二节货币转化为资本 57

一 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 57

二 劳动力的买卖 60

一 资本主义的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 62

第三节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62

二 资本的本质 65

三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66

四 剩余价值率 67

第四节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基本方法 68

一 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68

二 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70

三 资本主义生产自动化条件下剩余价值的源泉 73

四 剩余价值生产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74

第五节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工资 76

一工资的本质 76

二 资本主义制度下工资的形式 77

三 工人阶级为提高工资而斗争 79

一 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 81

第四章资本积累 81

第一节资本主义再生产和资本积累 81

二 资本积累和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 83

三 决定和影响资本积累量的因素 86

第二节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和相对人口过剩 87

一 资本有机构成 87

二 相对过剩人口 89

第三节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和无产阶级的 92

贫困化 92

一 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 92

二 无产阶级贫困化 93

第四节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作用和趋势 94

一 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作用 94

二 资本积累的历史趋势 95

一 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 98

第五章资本的循环和周转 98

第一节资本的循环 98

二 产业资本循环的三种形式 101

第二节资本的周转 105

一 资本的周转时间和周转次数 105

二 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107

三 预付资本的总周转 110

四 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的影响 113

第六章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经济危机 116

第一节社会总资本和社会总产品 116

一 个别资本和社会总资本 116

二 社会总产品的买现 117

三 社会总产品的构成和社会生产的两大部类 119

一 简单再生产在考察社会资本再生产中的地位 120

第二节社会总资本的简单再生产 120

二 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过程 121

三 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的买现条件 124

第三节社会总资本的扩大再生产 125

一 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 125

二 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买现过程 127

三 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买现条件 129

四 生产资料生产的优先增长 130

五 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矛盾 132

第四节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133

一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 133

二 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周期性 135

三 战后经济危机和再生产周期的特点 138

一 成本价格 140

第一节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 140

第七章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 140

二 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 142

第二节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 144

一 利润率 144

二 影响利润率的因素 145

第三节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147

一 不同生产部门利润率的差别 147

二 部门之间的竞争和平均利润的形式 148

三 平均利润更加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 151

第四节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153

一 生产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转化形式 153

二 生产价格规律和超额利润 155

三 马克思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的革命意义 156

一 平均利润率下降趋势规律的内容 157

第五节平均利润率下降趋势规律 157

二 阻碍平均利润率下降的因素 160

三 平均利润率下降规律和资本主义矛盾尖锐化 161

第八章商业利润、借贷利息和地租 164

第一节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 164

一 商业资本 164

二 商业利润 167

三 商业流通费用及其补偿 169

四 商业资本家对商业雇员的剥削 170

第二节借贷资本和利息 171

一 借贷资本 171

二 利息 173

三 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 174

四 股份公司和股息 179

一 资本主义地租的本质 187

第三节资本主义地租 187

二 级差地租 189

三 绝对地租 194

四 土地价格 196

第九章垄断的资本主义 198

第一节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 198

一 生产的集中和垄断 198

二 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 205

三 资本输出 208

四 国际垄断组织在经济上瓜分世界 210

五 帝国主义列强瓜分和重新瓜分世界领土 214

的斗争 214

第二节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218

一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218

二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 220

三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特点和实质 223

四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作用 224

第三节垄断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226

一 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趋势 226

二 垄断是过渡的资本主义 231

三 资本主义在全世界被社会主义代替是一个历史 233

过程 233

第十章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社会主义的本质 237

第一节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 237

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产生的前提 237

二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的途径 239

第二节社会主义的本质 241

一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241

公有制和按劳分配,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 243

二 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通过实现生产资料 243

三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244

第三节社会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 245

一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必然性和长期性 245

二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特征 247

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党的基本 248

路线 248

第十一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 250

第一节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 250

的客观必然性 250

一 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的原因 250

二 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的意义 253

第二节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254

一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254

二 坚持全民所有制为主导 255

三 进一步发展集体所有制 259

四 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其它形式 262

第三节非公有制形式 263

一 劳动者个体所有制经济 263

二私营经济 264

三 中外合营经济和外资独营经济 265

第十二章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 267

第一节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 267

分配的规律 267

一 社会主义实行按劳分配的必然性 267

二 按劳分配规律的内容、要求和实质 269

三 按劳分配规律的作用 271

一 按劳分配规律在两种经济条件下的不同实现 272

的实现 272

第二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规律 272

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规律实现 273

的特点 273

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规律实现 276

的形式 276

第三节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结构 280

和分配方式 280

一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结构 280

二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方式 282

三 正确认识共同富裕与允许一部分先富之间 286

的关系 286

第十三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90

第一节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290

一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存在的客观必然性 290

二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作用 293

三 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关系 295

第二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96

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要性 296

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与基本内容 299

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 303

第三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05

一 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 305

二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307

三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09

第十四章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经济关系 312

第一节 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客观 312

必然性 312

一 对外经济关系形成和发展的客观基础 312

二 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必要性 315

三 买行对外开放是我国长期的基本国策 316

四 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和坚持自力更生的关系 318

第二节 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基本 319

形式 319

一 对外贸易 319

二 对外技术交流 326

三 对外资金交流 331

四 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 337

五 发展国际旅游业 337

第三节我国的对外开放战略格局 338

一 我国多层次、逐步推进的对外开放战略格局 338

二 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 343

主要参考书目 345

后记 34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