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二千年中日关系发展史
二千年中日关系发展史

二千年中日关系发展史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季著
  • 出 版 社:学用社
  • 出版年份:1940
  • ISBN:
  • 页数:417 页
图书介绍:
《二千年中日关系发展史》目录

第七章 东晋南北朝时代的中日关系 1

(一)天孙族所建立的国家向西发展 1

(二)天孙族所建立的国家向外发展 3

(三)高句丽受东晋和南北朝的眷宠 4

(四)『万世一系』的皇室向东晋南朝朝贡请封及其受爵 9

(1)朝贡的动机 9

(2)朝贡的主体 12

(3)对东晋的朝贡 17

(甲)孝武朝东夷五国朝贡的问题 17

(乙)安帝朝倭国献方物 19

(4)对刘宋的朝贡请封及其受爵 23

(甲)武帝朝倭赞的修贡与除授 23

(乙)文帝朝倭王奉献与请封 25

(丙)孝武朝倭兴的贡献与受爵 33

(丁)顺帝朝倭武的备称与上表 34

(5)南齐的赐爵 38

(6)梁室的赐爵 40

(五)东晋南北朝时代倭国高句丽百济新罗对中国交通的比较观 42

(1)交通路线 58

(六)倭国对中国交通的路线及其结果 58

(2)政治上的结果 59

(3)文化上的结果 62

第八章 流寓汉人在文化上的贡献 73

(一)弓月君秦酒翁与蚕织业 73

(二)王仁与精神文化 77

(1)王仁的征骋及其来历 78

(2)中日史籍证明应神以前无文字 79

(3)献论语与千字文的问题 82

(4)文字传入后的效果 89

(三)阿知使主与出纳之职 90

(四)新汉人与各种职业 92

(五)结论 96

第九章 隋代的中日关系 101

(一)隋的统一及其远略 101

(二)倭国的发展及其自觉 107

(三)文帝朝倭国遣使诣阙 118

(1)遣使者为何人? 118

(2)隋时所采访的倭国状况 124

(四)炀帝朝隋倭使节的往来 129

(1)小野妹子的来聘 129

(甲)对等外交的开始 130

(乙)佛教在倭国传播的情形 132

(丙)佛教在中国兴衰的状况 142

(2)裴世清的使倭 149

(3)小野妹子的再来 156

(4)矢田部造的来聘 157

(五)中国文化在倭国文物制度上的结晶 159

第十章 唐代的中日关系上 160

(一)唐的继续发展及其盛况 169

(二)太宗朝唐日使节的往来与留唐学生归国后的影响 179

(1)犬上御田鍬的来聘 179

(2)高表仁的使日 180

(3)日廷的间接通聘 183

(4)留唐学生影响下的大化革新 185

(三)高宗朝唐日使节的往来与白江口之战 192

(1)吉士长丹和高向玄理等的来聘 192

(2)津守连吉祥的来聘 195

(甲)讨伐的决定与促令日本出兵 197

(3)百济的讨伐与白江口的会战 197

(乙)百济的平定与日使的扣留 198

(丙)日本的大举应援与唐兵的再平百济 200

(4)百济镇将对日廷所派遣的使节 204

(甲)郭务悰 205

(乙)刘德高 208

(丁)李守真 209

(戊)遣使的原因 209

(丙)司马法聪 209

(甲)戒备与设防 211

(5)日本的态度 212

(乙)遣使修好 214

(四)武后朝日俘的归国与日使的来聘 218

(1)猪使连子首等的先后归国 218

(2)粟田真人的来聘 221

(五)中宗朝真人莫问的来聘 224

(六)玄宗朝日使的唐日君臣的唱和 226

(1)多治比县守的来聘 226

(2)多治比广成的来聘 228

(3)藤原清河的来聘 232

(甲)出发与觐见 232

(乙)大伴古麻吕的争礼 233

(丙)中史的记载 234

(丁)玄宗的赐诗 234

(戊)日使的去留 235

(4)行而复止的朝衡使日 235

(甲)朝衡的留别诗 235

(乙)王维的送别诗并序 236

(丙)赵骅的送别诗 238

(丁)包佶的送别诗 239

(戊)李白的吊亡诗 239

(已)朝衡的重归 240

(七)肃宗朝日本对安禄山乱事的防备与唐日使节的往来 240

(1)安禄山之乱与唐室的式微 240

(2)日政府的防备及其以后对唐警戒的一斑 244

(3)高元度的迎遣唐大使 249

(4)沈惟岳的送迎遣唐大使使 250

(5)遣唐大使与送唐客大使的终不果行 251

(八)代宗朝唐日使节的往来 253

(1)小野石根的来聘 253

(2)赵宝英和孙兴进的使日 256

(3)布势清直的护送唐使与报聘 259

(4)『陆侍御使日本』的问题 261

(九)德宗朝藤原葛野麻吕的来聘 266

(甲)出发的迁延 266

(乙)不携国书的自辩 268

(丙)不携国书的实在原因及一般使臣的实际态度 269

(丁)觐见回归与报告唐室的政治状况 273

(十)文宗朝藤原常嗣的来聘 277

(十一)宣宗朝所谓日本王子的来聘 280

(十二)昭宗朝受命而未成行的管原道真的通聘 284

(十三)唐日使节往来的比较观 285

(1)日使来聘的统计与时期的划分 285

(2)唐使往聘的统计与武后朝及昭宗朝通聘的问题 289

(3)结论 292

(十四)唐日使节停止后两国的交通和贸易的一斑 293

(1)遣唐使的人物与输入中国文化的任务 301

第十一章 唐代的中日关系下 301

(一)遣唐使与中国文化的东移 301

(2)受教于赵玄默的是何人? 303

(3)遣唐使等入太学与就教于私人或自修 306

(4)遣唐使罗致中国人才 309

(5)聘请萧夫子的是日本还是新罗? 310

(6)遣唐使与唐代文人友谊的一斑 313

(7)遣唐使回国后的擢居显职及其对于中国文化的传播 316

(二)遣唐留学生与中国文化的东移 317

(1)遣唐留学生的任务与人数 318

(2)朝衡 321

(3)吉备真备 324

(4)大和长冈膳大丘伊豫部家守藤原刷雄与橘逸势等 328

(5)日本儒教发展的一瞥 331

(三)入唐学问僧及渡日唐僧与中国佛教各宗派的东移 336

(1)入唐学问僧的任务和人数及其与中僧侣文人交接的一斑 336

(2)渡日唐僧的概略 339

(3)智藏等与三论宗 341

(4)道昭等与法相宗 343

(5)道璿的渡日与华严宗 344

(6)鉴真的渡日与律宗 346

(7)最澄等与天台宗 351

(8)空海等与真言宗 358

(9)日本佛教发展的综合观 361

(四)唐代文化对于日本文物制度的影响 370

(1)关于政教方面的 370

(甲)官制 370

(乙)刑法 372

(丙)礼俗 373

(丁)学校 376

(戊)文艺 377

(2)关于生活方面的 386

(甲)衣 386

(乙)食 388

(丙)住 389

(丁)行 398

(戊)器 400

(五)结论 407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