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系统与传输方式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18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日)高桥敏朗著;《通信系统与传输方式》编译组译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78
- ISBN:15045·总2241有599
- 页数:608 页
第一章 通信系统 1
1·1电气通信的基本形式 1
目录 1
1·2通信系统的计划 3
1·2·1通信的对象和形式 3
1·2·2业务量与服务水平 5
1·2·3传输质量 9
1·2·4经济性的探讨 12
1·3公用电信系统及专用电信系统 15
1·3·1公用电信网 16
1·3·2专用业务 17
1·4新的电信系统 22
1·4·1数据通信系统 22
1·4·2CATV系统 24
1·5·1综合通信网的设想 28
1·5综合通信网 28
1·5·2设计上的问题 31
第二章 电话网的基本计划 35
2·1电话网计划 35
2·1·1电路网结构 35
2·1·2电话分级分区制 36
2·1·3迂回中继的原理 38
2·2电路的分类和设置 43
2·2·1电路分类 43
2·2·2接续质量和电路设置 46
2·3全国编号计划 48
2·3·1编号方式 48
2·3·2日本的全国编号计划 49
2·4资费制度和计费方式 52
2·4·1资费制度的分类 52
2·4·2计费方法和单位资费区域 54
2·5传输质量分配计划 57
2·6中继计划 61
2·6·1交换机的功能 62
2·6·2交换接续的形式 64
2·7信号方式 66
2·7·1信号分类 66
2·7·2信号方式的种类和适用范围 69
2·8服务的稳定问题 71
第三章 通话质量和传输标准 75
3·1通话质量和传输质量的量度 75
3·1·1清晰度和清晰度参考当量 76
3·1·2各种量度的比较 79
3·2与通话质量及传输质量有关的指标 82
3·3传输质量的分配 85
3·4可懂性串话 89
3·5衰减畸变及其指标 90
3·6噪声特性及其分配 94
3·6·1噪声特性及其总指标 94
3·6·2噪声分配 96
3·7最小传输损耗 102
第四章 国际通信与国际标准 107
4·1日本的国际通信概要 107
4·2关于传输方式的国际标准(CCITT的建议) 110
4·2·1国际电话电路的一般特性 110
4·2·2关于模拟传输方式的一般特性 118
4·2·3由多种有线线路构成的国际载波电话方式的各种特性 123
4·2·4有线方式与无线方式的相互接续 126
4·2·5关于数字传输方式的一般特性 127
4·2·6关于电话以外的信号传输的一般特性 133
第五章 载波电话方式的发展 136
5·1载波技术 136
5·2日本无加感电缆方式的发展 137
5·3国际标准的采用和技术革新 140
5·4载波方式适用范围的扩大 143
5·5从无加感电缆过渡到同轴电缆 146
5·6利用固体电子化技术而到达国际技术水平 150
5·7技术革新的成就 152
第六章 传输方式与传输路网 158
6·1传输线路 158
6·1·1线路参数 159
6·1·2串话 161
6·1·3多重串话噪声 165
6·2传输方式 168
6·2·1频分多路(FDM)方式与时分多路(TDM)方式 168
6·2·2各种传输方式 170
6·2·3适用范围 172
6·2·4同交换系统的接续(终端设备的设置) 174
6·3传输系统的可靠性 176
6·3·1根据元件可靠性进行方式设计 177
6·3·2传输路网规划 179
6·3·3传输路网的运用 182
第七章 载波电话方式(FDM)的基本设计 188
7·1概述 188
7·2方式的容量与经济性 190
7·2·1电路容量 190
7·2·2经济比较 191
7·3频率配置 195
7·3·1通路的间隔及其配置 195
7·3·2多路方式的构成 196
7·3·3载波电流的选定及供给 200
7·4传输标准及其分配 201
7·5·1固有噪声 206
7·5噪声的计算 206
7·5·2非线性畸变噪声 208
7·6多路通路的总功率 214
7·6·1通话音量 214
7·6·2等效音量 217
7·6·3过负荷特性与负荷容量 218
7·7增音传输路的设计 220
7·7·1传输频带 220
7·7·2增音机的增益与输出电平 222
7·7·3增音传输路的噪声 226
7·7·4增音站距离 227
7·7·5均衡 228
7·7·6电平变动与AGC 230
7·8端站的设计 233
7·8·1电平图与调制解调器 233
7·8·2噪声和串话 235
7·9从传输路的角度来看信号方式 241
第八章 载波电话设备的组成 244
8·1变换设备 244
8·1·1频率的变换过程和调制解调器 244
8·1·2通路变换设备 247
8·1·3基群变换设备~超主群变换设备 250
8·2载频电流集中供给设备 255
8·2·1基本结构 256
8·2·2各种载频供给设备 260
8·3设备相互间连接及与微波方式的连接 262
8·4有关音频设备 265
8·5增音设备 269
8·6遥测连络设备 273
8·7实际装配方式 274
8·7·1大站实装方式和小站实装方式 274
8·7·2机盘的组装 275
8·7·3终端设备的变迁 278
8·7·4最近的实装方式 280
第九章 同轴电缆方式 285
9·1同轴电缆方式的发展 285
9·1·1各国的方式 285
9·1·2日本的方式 287
9·2同轴电缆 291
9·2·1电缆的构造 291
9·2·2电缆的各项特性 294
9·3各种同轴电缆方式(电子管方式及P-4M方式)的概要 298
9·4CP-12MTr方式 300
9·4·1方式概要 300
9·4·2方式基本设计I(噪声) 303
9·4·3方式基本设计Ⅱ(电平变动及AGC的设置) 308
9·4·4远距离供电 311
9·4·5设备的组成 312
9·5C-60M方式 319
9·5·1方式概要 319
9·5·2增音传输路的噪声及均衡 324
9·5·3电平变动及AGC 328
9·5·4设备的组成 332
9·6海底同轴电缆方式 336
9·6·1各国海底同轴电缆方式的概要 336
9·6·2电缆及增音机的构造和特性 340
9·6·3CS-10M方式 344
9·6·4浅海用CS-36M方式 345
9·6·5深海用海底同轴电缆方式 349
9·6·6海洋增音站方式 351
9·7大容量传输方式(未来的同轴电缆方式) 353
10·1概述 359
10·1·1短距离载波方式的历史 359
第十章 短距离载波方式等 359
10·1·2方式的种类和性能 361
10·2长途电缆的高频特性 367
10·2·1长途纸电缆的串话和对策 367
10·2·2长途PEF-P电缆的发展 371
10·2·3长途电缆的特性 372
10·3T-12SR方式 374
10·3·1短距离载波方式的综合 374
10·3·2方式设计概要 375
10·3·3增音段长度的决定 378
10·3·4电平变动及AGC区间长度 381
10·3·5设备概况 386
10·4用户线载波和电力线载波方式 390
11·1PCM方式概要 394
11·1·1PCM方式的原理 394
第十一章 脉冲编码调制(PCM)方式 394
11·1·2PCM方式的多路化(时分多路化) 398
11·1·3信号的再生中继 401
11·1·4PCM方式的特点 403
11·2端站的功能与基本结构 406
11·2·1端站的结构 406
11·2·2压缩扩张与编码形式 409
11·2·3噪声及其分配 417
11·3·1对称电缆的高频特性 420
11·3中继传输路的构成 420
11·3·2传输码形 425
11·3·3中继间隔 426
11·3·4监测方式 431
11·3·5保安(避雷)电路 432
11·4PCM—24方式的各种设备 434
11·4·1终端设备 434
11·4·2中继设备 439
11.5PCM-120路方式 443
11·6利用PCM方式的各种信息的传输 446
11·6·1利用PCM方式的数据信号传输 447
11·6·2利用PCM方式的电视信号传输 453
11·7PCM等级及其国际动向 462
11·8同轴电缆PCM方式 465
11·8·1同轴PCM方式的展望 465
11·8·2PCM-100M方式 466
第十二章 数据传输 471
12·1概要 471
12·1·1数据传输的基础 471
12·1·2串联传输和并联传输 476
12·2脉冲传输的基础理论 479
12·2·1数据信号的电表示方法 479
12·2·2波形的传输 480
12·3调制解调和传输形式 483
12·3·1基带传输(电报型传输) 484
12·3·2频带传输(电话型传输) 486
12·3·3调制解调器(MODEM) 489
12·4数据传输质量的测量和差错控制方式 493
12·4·1传输质量 493
12·4·2差错控制方式 494
12·4·3纠错方式 498
12·5传输特性对数据传输质量的影响 499
12·5·1噪声 499
12·5·2群时延畸变及衰耗畸变 501
12·5·3瞬断以及相位跃变 507
12·5·4电路特性标准和数据传输质量 508
12·6宽频带数据传输方式 510
第十三章 图象通信方式 513
13·1图象通信及其原理 513
13·2电视信号的性质 517
13·3传输系统对图象(电视)质量的影响 521
13·4广播电视传输 524
13·4·1中继传输路和传输指标 524
13·4·2有线长距离传输(同轴VSB方式) 527
13·4·3有线短距离传输 530
13·5工业电视(CCTV,ITV) 534
13·5·1电视在经济活动中的利用 534
13·5·2方式的构成与指标 536
13·6平衡对称型电缆的基带传输 539
13·6·1利用已铺设的电缆与研制宽带对称型电缆 539
13·6·2ITV-4M方式的基本设计 540
13·6·3设备概述与实例 546
13·7电视电话方式 548
13·7·1概况 548
13·7·2图象质量与端机设备的各参数 549
13·7·3电视电话试用系统 556
13·8电缆电视(CATV) 562
13·8·1基本构成 562
13·8·2传输标准 564
13·8·3传输系统的性能与结构 566
13·8·4电缆电视系统的实例和各国的概况 569
13·9传真 572
13·9·1端机设备的性能 572
13·9·2质量和传输标准 577
13·9·3高速真迹传真的传输方式 580
第十四章 载波站内设备的设计 588
14·1机械室 588
14·2载波设备的配置 590
14·3局内连接系统 594
14·4电源供给 600
参考资料 605
-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基础》谢雨飞,田启川编著 2019
- 《管理信息系统习题集》郭晓军 2016
- 《信息系统安全技术管理策略 信息安全经济学视角》赵柳榕著 2020
- 《系统解剖学速记》阿虎医考研究组编 2019
-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物理治疗工作手册》(荷)瑞克·考斯林克(RikGosselink) 2020
- 《社会文化系统中的翻译》姜秋霞,杨正军 2019
- 《中国生态系统定位观测与研究数据集 森林生态系统卷 云南西双版纳》邓晓保·唐建维 2010
- 《通信电子电路原理及仿真设计》叶建芳 2019
- 《大气氮沉降及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方琨,王道波 2019
- 《学校教育指标系统的构建》杨向东著 2019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七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全国教育满意度调查报告》(中国)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2019
- 《北京生态环境保护》《北京环境保护丛书》编委会编著 2018
- 《人民院士》吴娜著 2019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九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中国人民的心》杨朔著;夕琳编 2019
- 《高等院校旅游专业系列教材 旅游企业岗位培训系列教材 新编北京导游英语》杨昆,鄢莉,谭明华 2019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文学作品精选 短篇小说卷 上 全2册》贺邵俊主编 2019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数学 九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文学作品精选 中篇小说卷 下 全3册》洪治纲主编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