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诉讼证据学
诉讼证据学

诉讼证据学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宋世杰著
  • 出 版 社: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8
  • ISBN:7217003512
  • 页数:269 页
图书介绍:
《诉讼证据学》目录

目 录 1

第一章绪论 1

第一节诉讼证据学的研究对象 1

第二节诉讼证据学的体系 3

第三节研究的方法 6

第四节证据制度与诉讼制度的关系 10

第五节诉讼证据学与相邻学科的关系及意义 23

一诉讼证据学与相邻学科的关系 23

二研究诉讼证据学的意义 25

第二章证据制度概述 27

第一节神示证据制度 28

一法定证据制度的基本情况 31

第二节法定证据制度 31

二封建的法定证据制度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特点 38

第三节 自由心证制度 39

一 自由心证制度的形成 39

二对自由心证制度的评价 41

第四节 旧中国的诉讼证据制度 46

第五节我国人民民主诉讼证据 47

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47

一人民民主诉讼证据制度的理论基础 48

二我国实事求是或确实充分证据制度的发展过程 49

三我国诉讼证据制度的特点 53

四有待解决的问题 55

一诉讼证据的采用要受法律的约束 57

第一节诉讼证据和一般意义上的证据的区别 57

第三章证据的概念和意义 57

二诉讼证据要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 58

三诉讼证据要受诉讼时间的限制 59

第二节 国内外法学家对证据概念的不同看法 59

第三节证据的特征 62

一证据的客观性 63

二证据的关联性或相关性 65

三关于法律性问题 72

四证据有其特定的存在形式——定形性 76

第四节诉讼证据的意义 77

一可采性的概念 79

二可采性规则 79

第五节资产阶级国家关于证据可采性的规则 79

第四章证据的种类 83

第一节物证 84

一物证的概念 84

二物证的意义 84

三物证的收集和保全 85

四物证的审查与判断 87

第二节书证 89

一书证的概念 89

二书证的意义 89

三书证的收集和保全 90

四书证的审查判断 91

第三节证人证言 92

一证人证言的概念和意义 92

证人证言的收集和固定 94

二证人的权利和义务 94

四证人证言的审查判断 95

五国外有关证人证言的立法和理论 97

第四节视听资料 102

一视听资料的概念 102

二收集的方法 103

三视听资料的审查 103

第五节被害人陈述 105

一被害人陈述的概念 105

二被害人的诉讼地位 105

三被害人陈述的特点 106

四被害人陈述的收集和判断 107

一当事人陈述的概念 108

第六节当事人陈述 108

二关于承认问题 109

三收集的方法 110

四国外的争论 110

第七节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 110

一被告人供述和辩解的概念 110

二对被告人供述和辩解的意义的认识 111

三被告人有故意作虚伪陈述的可能性 112

四被告人供述和辩解的收集与固定 113

五被告人供述和辩解的审查判断 114

六口供的可采性规定 115

第八节鉴定结论 116

一鉴定结论的概念 116

三关于鉴定结论 117

二关于鉴定人的条件、义务和权利 117

四鉴定结论的审查判断 118

五外国关于鉴定结论的理论 119

第九节勘验、检查笔录与勘验笔录 120

一勘验、检查笔录与勘验笔录的概念 120

二勘验、检查笔录的特点 121

三勘验、检查笔录的意义 122

四勘验、检查笔录的审查和判断 122

五国外有关勘验、检查笔录的规定 123

第五章证据的分类 126

第一节否定证据和肯定证据 126

第二节原始证据和传来证据 128

一直接证据 131

第三节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 131

二间接证据 133

第四节言词证据与实物证据 142

第六章证明对象及其证明责任 144

第一节证明对象 144

一证明任务 145

二证明对象 146

三国外关于免证事实的规定 148

第二节举证责任和证明责任 151

一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 152

二刑事诉讼中的证明责任或证明职责问题 153

三人民法院与公安机关、检察机关的责任的区别 153

四 被告或被告人有无举证责任的问题 155

第一节证明过程 160

一证明过程的概念 160

第七章证明过程和证明方法 160

二证明过程的步骤 161

三证明过程的要求 162

第二节收集证据的基本方法 164

一收集证据的概念 164

二收集证据的范围和渠道 165

三收集证据的基本要求 166

第三节几种具体的证明方法 170

一证明方法的概念 170

二调查的方法 171

三实验的方法 172

四质证的方法 172

五推定的方法 173

第八章证明原则 175

第一节证明和证明原则的概念 175

第二节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原则 176

一口供主义和逼、供、信存在的原因 177

二消灭口供主义逼供信的条件 178

第三节证据要确实充分才能定案的原则 179

第四节被告人不承认有罪,只要证据确 182

凿即可定案的原则 182

第五节忠于事实真相、未经查证属实的 184

证据不能作为定案根据的原则 184

第九章证据的审查判断与运用 186

第一节证据的审查判断与运用 186

一证据的审查判断与运用的概念 186

二审查判断和运用证据的意义 187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是审查运用 188

证据的有力武器 188

一案件的客观真实性是可以认识的 188

二充分发挥司法人员的主观能动性 189

三审查判断证据,注意运用辩证的方法 190

第三节关于证据确实性的审查判断 191

一认识各种证据的共同特征以及具体证据的特点, 191

进行审查判断 191

二查明有无影响证据真实性的各种因素,并对 192

其进行分析区别 192

三确定证据确实性的规格 193

一衡量充分性的标准 196

第四节关于证据充分性的审查判断 196

二怎样确定证据的充分性 197

第五节关于证据收集的合法性的审查和判断 199

一审查判断证据收集的合法性的必要性 200

二怎样判断证据收集的合法性 201

第六节关于证据审查判断和运用的一般方法 203

一逐一分析 203

二综合研究 204

三侦查实验 204

四辨认 205

五对质 205

六技术鉴定 206

七推理判断和联系比较 206

第一节刑事诉讼证据和民事诉讼证据的共同点 208

一概念的表述相同 208

第十章民事诉讼证据和刑事诉讼证据的比较 208

二本质特征相同 209

三在案件中的证明作用和意义相同 209

四存在形式基本相同 209

五收集、运用的基本规则相同 209

六运用证据的目的相同 210

第二节刑事诉讼证据和民事诉讼证据在收集、二十 210

运用上的区别 210

一法律对证据种类有不同的规定 210

二证明的对象不同 212

三举证责任不同 214

四证据的收集、审查判断的责任和运用的不同 215

一收集证据是人民法院的责任 216

第三节民事诉讼证据制度的主要特点 216

二有与刑事诉讼证据不同的特别规定 217

三我国民事诉讼自始自终实行国家干预原则 218

四我国民事诉讼证据制度有利于全面地揭露案情, 220

具有广泛的社会性 220

第十一章关于各种证据理论的探讨 222

第一节关于无罪推定论的评价问题 222

一国外无罪推定概念的几种表述方式 223

二无罪推定的含义 225

三无罪推定的原则对我国是否适用及其评价 226

第二节关于自由心证原则在我国是否适用 229

的问题 229

第三节关于辩护人的举证在法律上应有效 235

力的问题 235

第四节刑事被告人的举证责任问题 242

第五节未经司法人员认可的证据是否就不 246

是证据的问题 246

第六节关于证据效力的客观评价 249

第七节关于口供与证据问题 253

第十二章 诉讼证据制度健全与完善 259

第一节 我国诉讼证据制度存在的缺陷 259

一对诉讼证据的收集和采用尚无一套完整的办法 260

二判断和审查证据的方法没有法律化 260

三在总结运用证据的司法实践经验方面做得不够 261

四对诉讼证据理论的研究很不够 261

第二节进一步完善诉讼证据的立法 261

一加强证据法和证据制度的理论研究 262

三补充和修改有关的法律条文 263

二建立健全收集和运用各种证据的法律规范 263

四 建立运用证据的制约和协作制度,充分发挥律 264

师以及司法人员相互间的制约和配合作用 264

五调整和完善诉讼证据立法方面的结构层次 264

第三节当前诉讼证据制度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265

一制定证人证言的收集和采用及证人的权利和义务的 265

法律规范 265

二制定律师调查和取证及其采用的规则 266

三关于诉讼证据效力的评价标准问题 266

四制定关于证据确实充分的具体法律规范 267

五迅速制定禁止使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收集证据手段 267

的具体法律规范 267

六制定诉讼证据的鉴定程序和审查办法 268

七制定证据的采用与免证事项的法律规范 268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