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企业漏洞与防范
企业漏洞与防范

企业漏洞与防范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2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严志清,韩勇军编著
  • 出 版 社: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1
  • ISBN:7220055951
  • 页数:867 页
图书介绍:本书按照企业管理经营的体系,将全书分为八章,分别从组织制度、人员管理、企业决策、生产管理、成本管理、经营管理等方面系统分析企业管理活动中常见漏洞及基本的防范措施。
《企业漏洞与防范》目录

第一章 组织制度的漏洞与防范 1

第一节 我国产权制度的弊病及改革 1

一、产权虚置、产权不清,国家、企业、职工三者利益处于无序的随机状态 2

二、政企不分、政资不分、过多的行政干预与无人真正负责现象同时存在 6

三、行政管理费化公为私,预算外资金、生产经营资金失去监控体外循环 13

四、国有资产大量流失,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 19

五、全民所有制的产权缺陷造成一些人的品性虚伪和人格蜕变 23

六、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障碍及其目标 24

七、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逐步消除国有资产的行政性 30

八、实施制度创新,建立名副其实的企业所有权 36

第二节 经理人、法人代理权的偏差与防治 39

一、决策缓慢、失真,政企不分、职责不清 40

二、经理人、法人选拔上的偏差 42

三、经理人、法人管理权行使的偏差 45

四、经理人、法人收入的偏差 49

五、委托人缺乏监控积极性,约束机制和防范机制尚不健全 52

六、经理人、法人腐败行为时有发生,严重地侵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56

七、重构代理模式,缩短代理链条 64

八、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强化监管力度 66

九、改革用人制度,加强民主管理 69

第三节 监督权行使的缺陷与治理 71

一、国有产权代表失职,资产管理机构监管不力 72

二、国有资产的监督机制滞后导致监督“失策” 79

三、利益驱动导致监督“失真”,权力干扰导致监督“失效” 83

四、素质不高导致监督“失范” 86

五、构建国有产权监管机制的基本思路 88

六、强化对政策的了解和运用,加强制度建设和惩处力度 93

七、讲方法、常坚持,重锤砸腐败 95

第四节 公司改造中治理结构的失衡 99

一、当公司改造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时,变通行为占据了主导地位 100

二、组织部门和人事部门选择董事长与股东代表大会推举失衡 104

三、诉讼机制很不完善,非诉讼程序更是一片空白 111

第五节 我国企业制度弊病的探究 115

一、抑制企业发展和危及企业寿命的障碍 116

二、我国企业的常见病症 120

三、我国企业制度的改革与诊治 128

第二章 人员管理的疏漏与对策 141

第一节 管理层漏洞的防范方法 141

一、理论与实践脱节,人力资源浪费现象严重 142

二、组织机构职责不清,管理权限互相冲突与权力过分集中同时存在 146

三、“快餐式”雇佣造成人员非正常流失,激励体系也问题多多 148

四、国有企业职工“在职失业”的负效应积累所产生的危害越来越大 155

五、企业需要能够铸造英雄集体的领导人 160

六、人本管理既是管理活动的出发点,又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方法 164

七、建立健全奖励机制,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不可偏废 169

八、建立健全公开,规范的渠道,积极治理隐性谈判 171

第二节 人员选拔的失误与对策 173

一、用人正确与否对企业的兴衰非常重要 173

二、人员选拔时要注重考察员工是否具有合作精神 178

三、缺乏完整系统的德、才考核原则,不能正确处理培养和引进的关系 180

四、人员选拔屡出偏差,眼疾之痛不医不行 184

五、加强员工的教育和培训是企业发展的最重要的战略步骤 190

第三节 员工的流失与调控 196

一、企业员工流失既不可避免,也不见得全是坏事 196

二、企业对待员工流失的态度与员工流失的原因 200

三、辩证地认识员工流失的现象,仔细地诊断员工管理中的问题 207

四、管理与控制员工流失的原则 213

五、员工提出流动要求时的措施和对策 215

六、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和企业的规章制度 219

第四节 报酬管理的漏洞与防范 221

一、劳动者和劳动报酬的分配之间始终存在着矛盾 221

二、分配向个人倾斜,集团购买转为个人实物收入 224

三、利用税法漏洞,降低个人所得税的税收负担 231

四、应付工资核算和应付福利费用核算的财务漏洞 235

五、调查报酬管理现状,在内部公平上大做文章 236

六、采取特别的报酬策略,有效地控制员工的非正常流失 239

第一节 中小型企业失败的原因分析 245

第三章 企业决策的漏洞与防治措施 245

一、国有中小型企业存在的问题和失败的原因 246

二、乡镇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失败的原因 249

三、中小型民营企业失败的原因和案例 254

四、中小型企业发展过程中渐趋显著的问题 258

五、中小型企业改革的总体思路 263

六、中小型企业的发展战略 268

第二节 企业规模经济之不经济的一面 273

一、政策上的误导和认识上的模糊 274

二、多元化经营模式造成的规模经济之不经济 280

三、片面追求资本规模的扩张,在资本运营中掉进了多元一体化的陷阱 282

四、企业走小而强之路是未来企业的发展趋势 286

五、规模经济与划小核算单位 287

第三节 国内产权流动和企业购并市场的深层矛盾 288

一、主体结构落差造成市场供求错位 288

二、产权体系残缺造成要素重组困难 291

三、企业制度扭曲造成交易成本过高 293

四、购并技术落后,购并行为失范 295

五、产权流动和企业购并的政策问题及其改革 298

六、实施产权流动和企业购并的几项措施 302

七、企业购并的一般原则,成功购并的条件与方法 305

第四节 股权管理中的漏洞分析 309

一、新股发行和市场流通中的问题与弊端 310

二、信息披露中的漏洞分析 313

三、场外收购中的漏洞分析 320

四、短线利润与股票赠与中的漏洞分析 322

第五节 破产的漏洞、破产法的缺陷 324

一、该破不破,一个问题掩盖另一个问题 324

二、破产偿债时,债权人的债权很难得以全部清偿 329

三、胡作非为、违法犯罪,损害破产企业财产所有人和破产企业债权人的利益 333

四、破产企业对外债权损失很大,往往有债也难以追回 335

五、破产企业财务审计不严,企业肆无忌惮地公开作假 337

六、《破产法》的缺陷与防范 344

一、传统经济体制残留的体制阻滞因素 351

第六节 国有资产重组的障碍与对策 351

二、认识模糊、动机扭曲阻碍资产重组顺利开展 354

三、产权市场尚不成熟 360

四、人员安置与债务安排困难是影响企业资产重组的两个重大问题 368

五、政府职能不佳,法律环境也存在问题 370

六、消除企业资产重组中的各种体制障碍、“内部人”障碍和各种行政性干预 373

七、妥善解决传统经济体制所形成的企业负担 374

第七节 托管的问题与对策 378

一、托管的规模问题与激励、约束问题 379

二、承包经营和租赁经营中的问题与漏洞 380

三、企业托管中的法律漏洞 385

四、理清产权关系,把受托方的外在激励与约束变成内在的激励与约束 386

五、改革承包、租赁制,积极探索委托经营新模式 387

六、建立健全法律,为托管保驾护航 395

第一节 选址的漏洞与防范 399

一、忽视厂址选择的重要性,影响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399

第四章 生产管理中的漏洞与防范 399

二、重视硬环境、轻视软环境,造成生产经营被动 400

三、避税、逃税问题严重,致使国家税收减少 404

四、选址必须注重资源供应状况和其他因素 407

第二节 产品设计的漏洞与控制 415

一、产品概念理解不完整,忽视产品的整体策划 415

二、市场调查有失偏破,产品定位出现问题 419

三、法律存在漏洞,外观设计纠纷频频 421

四、严格按照设计程序和开发步骤进行产品设计 426

第三节 物资管理中的漏洞与控制 431

一、存货取得核算漏洞与控制 431

二、存货发出核算漏洞与控制 435

三、存货储存的常见漏洞与控制 440

第四节 全面质量管理的漏洞与控制 444

一、全面质量管理中的弊病与问题 445

二、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思路和体系要素 451

三、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程序和过程 454

第五节 研发管理漏洞的调控 458

一、缺乏持续创新意识,忽视创新机制建设 458

二、研发资金捉襟见肘,“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463

三、研发中的避税问题 464

四、实用新型专利不经实审就授权,致使法律纠纷频频 468

第五章 成本管理中的漏洞与治理 473

第一节 成本费用核算方法的错弊与应对 473

一、直接生产费用核算会计错弊与应对 474

二、制造费用核算会计错弊与应对 479

三、在产品成本核算会计错弊与应对 482

四、产成品成本核算会计错弊与应对 487

五、期间费用及支出核算会计错弊的主要形态与应对 489

六、CIMS出现给成本计算方法带来的问题 493

七、做好成本、费用核算工作是企业经济核算中的重要环节 495

一、实际成本偏离预测标准的主要原因与成本的反馈控制 499

第二节 成本出现偏差的原因与成本差异分析 499

二、变动成本出现偏差的原因与分析 504

三、固定制造费用出现偏差的原因和责任归属 515

四、成本差异计算中的三个特殊问题 518

第三节 成本控制的问题与管理 520

一、标准成本会计存在种种不适应性,传统成本控制方法遭遇困难 521

二、管理会计遇到“相关性丧失”的挑战,信息系统与现实情况不相适应 523

三、成本控制的原则、方法和步骤 525

四、实施对产品质量及质量活动的控制 532

第四节 成本计划与考核中的缺陷与治理 535

一、以计划成本、可比产品降低率为考核指标的缺陷 536

二、试算平衡是编制成本计划的基础 538

三、成本费用计划的内容和编制程序 543

四、分权管理、责任中心与成本考核 545

第五节 年度成本确定与落实的漏洞与应对 548

一、虚假、错误地计入修理、制造费用的现象与应对 548

二、材料领用、核算时的违纪入账现象与应对 551

三、虚增或减少劳务成本和运输费用的问题与应对 553

四、费用列支、分配和转移的违纪现象与应对 555

五、期间费用中的违纪现象与应对 557

六、生产费用分配中的违纪现象与应对 558

七、随意改变销售成本的违纪现象与应对 563

八、车间人为升高或降低产品成本的现象与应对 565

第六节 盈亏平衡中的漏洞与调整 568

一、隐性亏损——虚盈实亏 569

二、报亏不报盈——虚亏实盈 579

三、汇总业务、计算所得税和年度亏损会计处理的漏洞与调整 590

第六章 经营漏洞与管理策略 597

第一节 经营指导思想的偏差与防范 597

一、资本经营太狂妄,走进有钱就能赚的误区 597

二、多元化经营不能审时度势,不是惊慌失措,就是得意忘形 602

三、隐性谈判,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采取各种“软办法”对付统一规范 607

四、灰色经营,靠拉关系、走后门和偷漏税来获取暴利 609

一、不懂什么能干、什么不能干,步骤分解和策略制定问题多多 626

第二节 经营战略和经营策略的漏洞与防备 626

二、面对战略竞争的挑战,战略设计却仍落后于人 628

三、整体战略决策水平太低,往往导致经营的失误和失败 632

四、经营决策漏洞的防备 635

第三节 市场分析的偏差与治理 639

一、对内陆腹部市场分析不够,对困难认识不足 639

二、世界上惟一不变的就是“变”,在动态的市场中要进行动态的市场分析 645

三、主观主义时常作怪,市场客观规律经常被忽视 647

四、企业经营必须以市场为中心、以市场分析为依据 651

五、适应环境、知己知彼,寻找机会和发现问题 659

第四节 产品策略的漏洞与对策 664

一、法律规定漏洞多多,面对外冲内毁,国产名牌进退维谷 665

二、品牌经营意识差、水平低,经营措施也不全面、不得力 675

三、明确职能、规范市场、提高素质,加强我国企业的品牌建设 679

四、 注重产品包装的“刺激特性”,提高企业的销售收益 688

第五节 市场竞争中的问题与对策 692

一、面对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我国企业缺乏竞争的战略意识 692

二、同行相见分外眼红,缺乏既竞争又合作的精神 694

三、损害国家和人民根本利益的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的一般表现 697

四、“不造假不腾飞”,李鬼打得李逵找不着北 700

五、有奖销售推销质次价高的商品,医药回扣破坏公平竞争的原则 703

六、毁约频频、技术失密,“失血现象”令企业苦不堪言 705

七、在市场经济中,企业的命运取决于它所具有的市场竞争力 709

第六节 营销的偏差与治理 711

一、在现代社会营销时代,轻视营销工作和信奉强力推销都不可取 711

二、诊断企业市场营销体系,抓好市场营销重点工程 713

三、营销人员既要当好导演,又要当好演员 718

第七节 销售渠道和零售商店的偏差与防治 720

一、企业与批发商店的联系不够紧密,选择零售商店时也缺乏科学的眼光 720

二、企业和商店在布置商品和促销宣传上的误区 721

三、缺乏对销售人员的再培训,致使销售人员成为最薄弱的一环 722

四、运用调查和询问技术来研究销售渠道和零售商店的问题 723

五、“哑巴售货员”对提高商品的销售额具有重大影响 725

六、销售人员正确行为的基础 726

第八节 广告失败的原因 727

一、夸大广告的作用,忽视企业的内功建设 728

二、创意、设计存在不少问题,动机效果难以统一 729

三、悬赏广告不兑现,“假一罚十”不罚十 731

四、以实际情况为基础,以销售对象为中心来制定有效的广告计划 732

第九节 技术进步中的问题 734

一、技术进步活动中的主要问题和形成原因 735

二、企业在技术引进和科研活动中的避税问题 739

三、掌握技术获取渠道,不断实现技术进步 740

第七章 合同管理的漏洞与预防 745

第一节 商业欺诈及其防范 745

一、风险意识淡薄、私欲极端膨胀,国有企业屡屡被骗 746

二、各种各样的犯罪分子,利用各种各样的管理漏洞,形成各种各样的商业欺诈 753

三、不该放弃的商务安全调查——防止跌倒的手杖 759

四、减少坏账、追收拖欠,降服欠债者 764

第二节 订立合同中的漏洞与管理 769

一、国有企业合同签约率偏低,主管人员昏昏庸庸被骗 769

二、合同主体不具订立经济合同的资格,合同效力问题多多 771

三、超越经营业务范围,签订无效合同 777

四、出于不可告人的目的,订立意思表示不真实的无效合同 778

五、混淆不同性质的合同,经常造成合同纠纷 779

六、标的物不合法,损失自己承担 781

七、误把定金当预付款,蒙受损失、减少收益 782

第三节 变更、解除及中止合同时出现的漏洞与防范 783

一、不及时提出异议,不知合同已经成立 783

二、法未明定,常起纠纷 785

三、变更合同不按有关法律规定办理遗患无穷 787

第四节 违约责任处理中的漏洞与防范 790

一、我国违约金不具有惩罚性,可能助长违约行为 790

二、权利保护有时间限制,往往被别有用心的人不当利用 792

三、违约金条款存在漏洞,致使别有用心的人理直气壮地诈骗 792

第八章 资讯系统的管理漏洞 797

第一节 各种管理模型的缺陷 797

一、目标管理模型的缺陷与防治 798

二、全面质量管理模型的缺陷与防治 805

第二节 系统驾驭中的问题 810

一、企业管理系统中的问题 811

二、了解和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系统 812

三、系统管理的活动步骤 818

第三节 业务流程的漏洞与防治 821

一、业务流程的漏洞及其改革目标 822

二、业务流程的改革思路与实施方案 829

第四节 信息技术应用中的问题和信息分析中的偏差 837

一、信息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阻碍了企业的发展 837

二、缺乏科学的信息分析方法,给企业经营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841

三、学会科学地加工、鉴别和使用信息,努力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844

第五节 支援系统的风险与防范 854

一、计算机硬件风险与防范 854

二、计算机软件风险与防范 856

三、计算机网络风险与防范 860

四、计算机信息风险与防范 865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