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业技术
安徽省国土资源遥感应用研究
安徽省国土资源遥感应用研究

安徽省国土资源遥感应用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工业技术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安徽省计划委员会,安徽省地质矿产局著
  • 出 版 社:北京:地质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6
  • ISBN:7116021582
  • 页数:279 页
图书介绍:
《安徽省国土资源遥感应用研究》目录

第一篇 技术方法 1

第一章 遥感信息源及地理底图 1

第一节 遥感资料 1

一、卫星遥感图像 1

二、航空遥感图像 1

三、气象雷达资料 2

四、遥感资料的选择 2

五、多时相遥感资料的使用 2

第二节 TM影像图制作 3

一、TM影像图制作的原则 3

二、TM图像的彩色合成 4

三、TM数字图像的计算机镶嵌 6

第三节 地理底图 8

一、研究区域与资料状况 9

二、研究方案和成图规格 10

三、地理底图各要素综合取舍技术指标 10

四、作业方法 11

五、1:50万地理底图的编绘 12

六、研究成果评述 12

第二章 图像处理和遥感解译 14

第一节 图像处理 14

一、图像处理系统 14

二、陆地卫星图像数字处理 14

三、气象卫星资料处理 15

第二节 遥感图像的解译 16

一、解译步骤 16

二、解译方法 17

三、解译标志 17

第二篇 资源与环境 28

第一章 安徽国土资源概况 28

第一节 国土资源综合分析与评述 28

一、自然资源评述 28

二、社会和经济条件综合分析 31

第二节 国土综合开发整治分区 33

第二章 水资源 36

第一节 遥感图像、电测深资料解译 36

一、遥感图像解译 36

二、物探资料解译 37

第二节 地表水 39

一、降水 39

二、地表径流 39

三、地表水天然资源 40

四、出境水量和入境水量 40

五、地表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 40

第三节 淮北、江淮地区地下水 41

一、地下水天然资源量 41

二、地下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征 41

三、地下水富水区和富水程度 42

第四节 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与对策 45

一、全省地表水资源的开发状况和对策 45

二、淮北、江淮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47

三、江淮、淮北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对策 48

第五节 结语 52

第三章 矿产资源 54

第一节 遥感找矿的模式 54

一、金矿床的遥感找矿模式 55

二、铜矿床的找矿模式 55

一、蚌埠、五河地区变质岩系中的金矿床 56

第二节 遥感技术在金矿资源调查中的应用 56

五、凹凸棒石粘土矿找矿模式 56

四、萤石矿产遥感找矿模式 56

三、石灰岩矿产遥感找矿模式 56

二、细微浸染型金矿床 58

三、韧性和脆性断裂带中金的遥感地质特征 60

第三节 遥感技术在铜矿资源调查中的应用 63

一、矿床类型的划分 63

二、典型铜矿床的遥感解译 64

三、若干成矿区段地质及影像特征 65

四、控矿条件 68

五、成矿预测区 69

第四节 遥感技术在石灰岩矿产资源调查中的应用 70

一、石灰岩影像及解译标志 70

二、石灰岩矿产资源量预测 71

第五节 遥感技术在萤石矿产资源调查中的应用 73

一、地质背景 73

二、遥感解译 74

三、萤石矿成矿远景区 76

二、遥感解译 80

三、成矿地质条件和成矿区预测 80

第六节 遥感技术在凹凸棒石粘土矿资源调查中的应用 80

一、地质简介 80

第七节 结论 83

第四章 生态环境 85

第一节 生态环境现状 85

一、森林植被及水土流失 85

三、人口与耕地 86

二、围湖造田 86

四、耕地质量 87

五、环境污染 87

第二节 生态环境类型区的划分 91

一、生态类型划分原则 91

二、生态类型分区依据 91

第三节 生态类型区的评述 92

一、类型区命名 92

二、类型区评述 92

第四节 生态环境综合评价 93

一、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94

二、综合评价方法 95

第五节 评价结论及整治优化决策 97

一、综合评价结果 97

二、生态环境整治优化决策 98

第五章 自然灾害 102

一、洪涝 103

第一节 气象灾害遥感调查技术方法 103

二、干旱 104

三、暴雨 105

四、冰雹 106

五、低产区 107

第二节 洪涝 107

一、洪涝评述 107

二、洪涝遥感调查分析 108

第三节 干旱 109

一、干旱评述 109

二、干旱遥感调查分析 110

三、1990年秋旱与1992年冬旱遥感调查 112

第四节 暴雨和冰雹 113

一、暴雨和冰雹评述 113

二、暴雨和冰雹遥感调查分析 113

第五节 地质灾害 116

一、主要地质灾害评述 116

二、地质灾害发育规律与区划 119

第六节 淮北低产区 120

第七节 结论和对策 122

一、结论 122

二、对策 123

第六章 遥感地质构造解译研究及稳定性分区 126

第一节 地质背景 126

一、地层与沉积建造 126

二、大地构造背景 127

第二节 地质构造遥感解译 127

一、线性构造 127

二、地球物理场与深部构造分析 130

三、环形构造 131

第三节 新构造运动 131

一、水平运动 131

二、垂直运动 131

三、现今构造应力场 133

四、活动断裂构造 134

第四节 新生代岩浆活动 136

一、新生代岩浆活动的喷发旋回 137

二、岩浆活动空间分布 137

第五节 地震活动 137

一、地震活动概况 137

二、地震活动趋势分析 137

第六节 地质构造稳定性分区 138

一、区域稳定性评价的主要因素 138

二、区域稳定性分区的基本原则 138

三、区域稳定性评价 139

四、区域稳定性分区 139

五、各稳定区域分带依据简述 140

一、目的任务 144

二、技术方法 144

第七章 国土资源遥感动态监测系统 144

第一节 目的任务及技术方法 144

第二节 所取得的成果及系统评价 151

一、取得的成果 151

二、对系统的评价 151

第一节 区位条件与地貌 152

二、地貌 152

一、区位条件 152

第一章 皖江经济带国土资源概况 152

第三篇 皖江经济带国土资源 152

第二节 矿产与生物 153

一、矿产资源 153

二、生物资源 154

第三节 旅游与交通 154

一、旅游资源 154

二、交通网络 155

一、皖江岸线的遥感解译与长度计量 156

二、皖江岸线资源分类与遥感解译 156

第二章 皖江岸线资源的遥感调查与合理利用评价 156

第一节 皖江岸线资源的遥感解译 156

三、皖江岸线资源利用现状的遥感解译 158

第二节 皖江岸线资源分布 161

第三节 皖江岸线资源利用评价 164

一、深水岸线的利用 164

三、浅水岸线的利用 165

第四节 皖江岸线资源开发利用方案 165

二、中深水岸线的利用 165

一、岸线开发利用原则 166

二、岸线利用中的几个问题的讨论 166

三、可利用岸线分析 167

第三章 湖泊资源 170

第一节 湖泊资源的遥感解译 170

一、水岸线遥感解译 170

二、湖泊分布与面积的遥感解释 170

一、类型复杂,均为浅水湖泊 171

第二节 湖泊资源特征 171

四、围湖及涵闸遥感解释 171

三、水污染与水生植物遥感解释 171

二、湖面广阔,水量变化悬殊 172

三、地理位置优越,水质污染不显著,天然饵料丰富 172

第三节 水产养殖的现状 173

第四节 围湖造田的弊端 174

一、土地资源未增,却限制了湖泊的生产潜力 175

二、恶化湖区生态系统 175

三、种植单一,经济效益低下,甚至得不偿失 176

第五节 对湖泊资源综合利用评价 176

一、改善调蓄系统,扩大水产养殖水面 176

二、粗放精养结合,全面提高水面利用率 176

三、加强湖泊管理,措施落在实处 177

第四章 区域稳定性及重大水利工程 178

第一节 皖江地区区域稳定性 178

一、地貌特征及大地构造背景 178

二、新构造运动及区域稳定性 179

一、遥感图像解译 182

第二节 重大水利工程 182

二、重大水利工程现状 183

三、皖江地区重大水利工程规划 190

第五章 重点工程地质构造特征及稳定性研究 192

第一节 拟选水泥厂厂址地质构造特征及稳定性遥感解译 192

一、拟选厂址区及外围地理地貌特征 192

二、区域地质概况 192

三、拟选厂址区地质构造特征 192

四、拟选厂址区及外围地质构造稳定性评价 193

五、拟选厂址区及外围长江岸带变迁及稳定性 194

六、结论 194

第二节 拟选火电厂厂址地质构造特征及稳定性遥感解译 195

一、厂址选择及其地质背景 195

二、拟选厂址区地质构造特征 199

三、拟选厂址区地质构造稳定性评价 200

四、厂址区河道变迁及江岸稳定性评价 202

五、结论 202

二、拟选铁路工程地质特征 203

第三节 铜(陵)九(江)拟建铁路线遥感研究 203

一、区域地质背景 203

三、拟选铁路线主要不良地质现象 205

四、新构造运动 205

五、最佳铁路选线方案 205

第四节 拟选安庆长江公路大桥桥址地质构造特征及稳定性遥感解译研究 207

一、地质构造特征 207

二、区域地球物理场特征及隐伏断裂推断 207

三、桥址区第四纪地质特征 207

四、拟选桥址区地质构造稳定性评价 207

五、拟选桥址区及外围长江岸带变迁及稳定性 208

六、桥位线比较 210

七、结论 210

第五节 结论和建议 210

一、战略目标方向 210

二、战略重点方向 211

一、城市用地现状分类 212

第一节 城市用地现状遥感调查 212

第四篇 典型城市遥感调查 212

第一章 淮南城市遥感调查 212

二、淮南城市用地现状及特征 213

三、上窑镇、潘集地区用地特征 220

四、城市用地结构布局与城市用地规划建议 226

第二节 环境污染现状遥感调查 227

一、淮南市烟囱分布及大气污染扩散遥感解译调查 228

二、固体废弃物遥感调查 232

三、地表水污染遥感调查 238

四、对策研究及建议 242

第三节 淮南矿区(淮河南岸)采空塌陷遥感调查 243

一、煤矿采空塌陷的形成机制及遥感解译标志 243

二、淮南煤矿(淮河南岸)采空塌陷区现状 243

三、采空塌陷区的土地综合利用 244

第四节 淮南市区绿化现状遥感调查 245

一、城市绿地的分类 245

二、城市绿化现状 246

一、区域地质概况 248

第五节 淮南市地质构造特征及稳定性评价 248

二、淮南市地质构造特征 253

三、地质构造稳定性评价 255

第二章 马鞍山市环境污染遥感调查与评价 260

第一节 马鞍山市水环境污染现状遥感调查与评价 260

一、解译标志与评价公式 260

二、马鞍山市地表水污染现状遥感调查与评价 260

三、马鞍山市大气污染状况遥感调查与评价 263

第二节 马鞍山市固体废弃物遥感调查评价 268

一、马鞍山市固体废弃物现状调查 268

二、马鞍山市固体废弃物污染分析评价 270

结束语 272

附表“安徽省国土资源遥感综合调查项目”课题、专题一览表 275

主要参考文献 277

图版说明 278

图版 280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