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中西医结合临床针灸学
中西医结合临床针灸学

中西医结合临床针灸学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葛书翰等编著
  • 出 版 社: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4
  • ISBN:7538120262
  • 页数:239 页
图书介绍:
《中西医结合临床针灸学》目录

第一章 经络 1

第一节 经络的概念、组成与命名 1

一、经络的概念 1

二、经络的组成 1

三、经络的命名 1

第二节 十二经脉流注及分布规律 2

一、十二经脉流注 2

二、分布规律 3

第三节 经络的功能和应用 3

一、经络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反应 3

二、经络的应用 4

第四节 十二经脉的分布循行 5

一、手太阴肺经L 5

二、手阳明大肠经Ll 5

三、足阳明胃经S 6

四、足太阴陴经Sp 6

五、手少阴心经H 7

六、手太阳小肠经Sl 7

七、足太阳膀胱经B 8

八、足少阴肾经K 8

九、手厥阴心包经P 8

十、手少阳三焦经TE 9

十一、足少阳胆经G 10

十二、足厥阴肝经Liv 10

第五节 奇经八脉的分布循行 11

一、督脉GV 11

二、任脉CV 11

三、冲脉ChV 11

四、带脉BV 11

五、阳维脉YangLV 12

六、阴维脉YinLV 12

七、阳跷脉YangHV 13

八、阴跷脉YinHV 13

第二章 腧穴 14

第一节 腧穴的定义和分类 14

一、腧穴的定义 14

二、腧穴的分类 14

第二节 腧穴的定位方法 14

一、解剖标志定位法 14

二、骨度分寸折量法 14

三、手指同身寸法 15

第三节 特定穴 16

一、五输穴 16

二、原穴、络穴 17

三、俞穴、募穴 17

四、八脉交会穴 18

五、八会穴 18

六、郄穴 18

七、下合穴 19

第三章 经穴分述 20

第一节 十四经穴分述 20

一、手太阴肺经穴L(11穴) 20

二、手阳明大肠经穴LI(20穴) 22

三、足阳明胃经穴S(45穴) 27

四、足太阴脾经穴Sp(21穴) 36

五、手少阴心经穴H(9穴) 40

六、手太阳小肠经穴SI(19穴) 42

七、足太阳膀胱经穴B(67穴) 46

八、足少阴肾经穴K(27穴) 60

九、手厥阴心包经穴P(9穴) 65

十、手少阳三焦经穴TE(24穴) 68

十一、足少阳胆经穴G(44穴) 73

十二、足厥阴肝经穴Liv(14穴) 82

十三、任脉穴CV(24穴) 85

十四、督脉穴GV(28穴) 90

第二节 经外奇穴 96

一、头颈部奇穴Ex—HN 96

二、胸腹部奇穴Ex—CA 100

三、背部奇穴Ex—B 102

四、上肢奇穴Ex—UE 104

五、下肢奇穴Ex—LE 107

第四章 其他针法 109

第一节 头针疗法 109

一、头针刺激区的定位和主治 109

二、头针的操作方法 111

三、注意事项 112

第二节 耳针疗法 112

一、耳针疗法的优点 112

二、耳廓表面的解剖名称 112

三、耳穴的分布、定位和主治 114

四、耳穴的探查法 118

五、耳针的取穴原则 118

六、耳针治疗方法 119

七、耳针治疗的注意事项 119

八、常见病症的耳针取穴 119

第三节 芒针疗法 121

一、针具 122

二、芒针刺法 122

三、适用范围 122

四、注意事项 122

五、常见病的芒针治疗 123

第四节 三棱针疗法 124

一、操作方法 124

二、适应症与治疗 124

三、注意事项 125

第五章 拔罐疗法 126

一、火罐的种类 126

二、拔罐的作用 126

三、火罐的吸拔方法 126

四、各种拔罐法及运用 127

五、注意事项 128

第六章 刺灸法 129

第一节 针法基本知识 129

一、针具 129

二、针刺练习 129

三、针刺手法 130

第二节 针刺异常情况处理及预防 132

一、晕针 132

二、滞针 133

三、弯针 133

四、断针 133

五、血肿 134

六、刺伤脏器 134

第三节 常用灸法及应用 135

一、灸法的特点和作用 135

二、常用的灸法 135

三、灸法的适应范围及施灸程序 136

第七章 治疗总论 138

第一节 辨证大法 138

一、八纲辨证 138

二、腑腑经络辨证 139

第二节 取穴原则 141

一、循经取穴 141

二、局部取穴 142

三、对症取穴 142

四、按神经走行取穴 142

第三节 配穴原则 142

一、前后配穴法 142

二、表里配穴法 142

三、上下配穴法 143

四、左右配穴法 143

五、远近配穴法 143

第四节 针灸处方 143

一、针灸处方的内容 143

二、针灸处方用穴的多少 143

第五节 治疗时机与疗程各论 145

第一章 常见症状的针灸治疗 145

一、头痛 145

二、失眠 145

三、眩晕 146

附:美尼耳氏病 146

四、晕车晕船 146

五、晕厥 147

六、尿失禁 147

七、尿潴留 147

八、呃逆 148

附:顽固性呃逆 148

九、腹泻 148

十、腹痛 149

十一、胃肠胀气 149

十二、抽搐 149

第二章 神经科、内科系统疾病 151

一、三叉神经痛(面痛) 151

二、脑血管意外(中风) 152

三、周围性面瘫 155

四、癫痫(痫证) 156

五、神经衰弱(失眠) 157

六、血管性头痛(头痛) 158

七、枕神经痛(太阳经头痛) 160

八、肋间神经痛(胁肋痛) 161

九、坐骨神经痛(痹证) 162

十、股外侧皮神经炎(皮痹) 163

十一、脑震荡后遗症 164

十二、发作性睡病(多寐) 164

十三、脊髓空洞症(痹证) 165

十四、癔病(脏病) 166

十五、心绞痛(胸痹) 167

十六、阵发性心动过速(惊悸) 168

十七、慢性胃炎(胃脘痛) 169

十八、胃肠神经官能症(腹痛) 170

十九、胃下垂(脾虚下陷) 171

二十、便秘 172

二十一、感冒 173

二十二、单纯性甲状腺肿(瘿病) 174

二十三、糖尿病(消渴) 175

二十四、支气管哮喘(哮证) 177

二十五、肾盂肾炎(淋证) 178

二十六、慢性前列腺炎(淋证) 179

二十七、遗精 180

二十八、阳痿 181

二十九、男性不育症 182

三十、高血压病 183

三十一、单纯性肥胖 184

三十二、戒烟 185

第三章 外科、皮肤科疾病 187

一、落枕 187

二、急性乳腺炎(乳痈) 188

三、肩关节周围炎(漏肩风) 188

四、扭伤(伤筋) 190

五、慢性腰肌劳损 191

六、肋软骨炎 191

七、腱鞘囊肿 192

八、脱肛 192

九、内痔 193

十、鸡眼 194

十一、胆囊炎、胆石症(胁痛) 195

十二、肾与输尿管结石(石淋) 196

十三、荨麻疹(风疹) 196

十四、带状疱疹(缠腰火丹) 197

十五、痤疮 198

十六、神经性皮炎(摄领疮) 199

十七、斑秃(油风) 200

第四章 妇儿科疾病 202

一、月经失调 202

二、痛经 203

三、闭经 204

四、功能性子宫出血(崩漏) 205

五、白带(带下) 206

六、滞产 206

七、缺乳(乳少) 207

八、回乳 208

九、子宫脱垂(阴挺) 209

十、胎位不正 210

十一、妊娠呕吐(妊娠恶阻) 210

十二、产后尿潴留 211

十三、人工流产综合反应 212

十四、更年期综合症(绝经前后诸证) 212

十五、小儿厌食 213

十六、小儿呕吐 214

十七、小儿腹泻 215

十八、小儿遗尿 216

十九、小儿夜啼 216

二十、小儿流涎症 217

二十一、小儿舞蹈病 218

第五章 五官科疾病 219

一、麦粒肿(针眼) 219

二、急性结膜炎(暴发火眼) 220

三、近视 220

四、青光眼(青风内障) 221

五、视神经炎、视神经萎缩(暴盲、青盲) 222

六、色盲 223

七、耳鸣、耳聋 223

八、聋哑 224

九、过敏性鼻炎 225

十、慢性单纯性鼻炎 226

十一、鼻出血(鼻衄) 227

十二、急性扁桃体炎(乳娥) 227

十三、咽部异物感(梅核气) 228

十四、牙痛 229

十五、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症 229

附录 231

附一:穴名索引 231

附二:病证与病名索引 238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