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企业制度创新与企业活力研究
企业制度创新与企业活力研究

企业制度创新与企业活力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8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武克敏主编
  • 出 版 社: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6
  • ISBN:7560816193
  • 页数:140 页
图书介绍:
《企业制度创新与企业活力研究》目录

第一章 企业制度选择与比较 1

第一节 企业制度的基本形式及比较 1

一、个人业主制 1

二、合伙制企业 2

三、公司制企业 4

二、提高企业素质,再创凤凰辉煌 (11 6

一、美国:自由私人企业制度 7

第二节 国外市场经济体制国家的企业制度比较 7

二、德国:社会市场经济体系下的企业制度 13

三、日本:劳资一体化经营的企业制度 18

第三节 国外企业制度的启示 23

一、企业制度可选择性 23

二、企业制度非单一性 25

三、企业制度的共同性 26

第二章 我国企业制度的创新 28

一、我国传统企业制度的弊端 28

第一节 我国传统的企业制度 28

二、我国改革传统企业制度的探索 30

第二节 我国企业制度的创新 32

一、产权制度创新 32

二、组织制度创新 34

三、管理制度创新 38

四、约束制度创新 40

第三节 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企业制度 44

一、在企业制度创新中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 44

二、企业制度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 45

三、企业制度创新必须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 48

第三章 我国企业制度的创新是增强企业活力的重要途径 50

第一节 两个“中心环节 ” 50

一、两个“中心环节 ”的提出 50

二、提出两个“中心环节 ”的意义 51

第二节 企业的活力 53

一、企业活力的内涵 53

二、企业活力是企业综合能力的体现 55

一、经济效益的基本内容 57

第三节 企业活力量化表现的经济效益 57

二、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 58

三、实现经济效益中的“三个统一” 60

第四节 企业制度创新是增强企业活力的重要途径 63

一、企业制度创新是增强企业活力的再尝试 63

二、产权制度创新,有利于强化企业的动力 64

三、组织制度创新,有利于强化企业的竞争力 66

四、管理制度创新,有利于强化企业的凝聚力 69

五、约束制度创新,有利于强化企业的自控力 71

一、上海压缩机厂的产生和发展 75

第一节 上海压缩机厂的概况 75

第四章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重振国有企业雄风——上海压缩机厂的企业制度创新 75

二、上海压缩机厂是我国压缩机行业的支柱企业 77

第二节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产权关系 79

一、企业资产的来源 79

二、由资产关系决定的企业地位 80

三、企业经济的运作方式和活动格局 82

第三节 企业产权制度创新的探索 84

一、深化企业改革的突破口是产权制度创新 84

二、产权制度创新的有利条件 84

三、产权制度创新的积极探索 86

四、亟待解决的问题 89

第四节 以企业制度创新为契机,实现经济腾飞 91

一、建立以资产为纽带的现代企业组织体系和组织机构 91

三、建立多元化的资产结构 92

二、建立权责分明的资产保值增值的运行机制 92

四、建立“主业要精、新业要强、副业要活”的产业结构 93

五、建立起点高、品种多、附加值大、技术领先的产品结构 94

第五章 推进企业制度创新适应国际市场竞争——上海风凰自行车股份有限公司的企业制度创新 96

第一节 凤凰公司的产生和发展 96

一、凤凰公司概况 96

二、凤凰公司的发展 97

三、凤凰公司的业绩 98

第二节 凤凰公司兼并联合的实践 99

一、在兼并联合中取得规模效益 99

二、处理好兼并与被兼并,联合与被联合企业的关系 101

三、在兼并联合中,重组企业结构 104

第三节 改制股份制,实现第二次创业 105

一、凤凰公司改制为股份制的必要性 105

二、凤凰公司具备改制的条件 107

三、以改制推进凤凰公司的第二次创业 109

第四节 推进企业制度创新,再创凤凰辉煌 113

一、全面展开企业制度创新,加大改革力度 113

一、管理制度创新的意义 121

第一节 管理制度创新的实践 121

第六章 “永不满足”创新路“团结精益”树形象——上海汇众汽车制造公司的企业制度创新 121

二、汇众公司的企业精神:团结就是力量 122

三、汇众公司的第一硬指标:质量 124

四、汇众公司质量管理的突破:零缺陷管理 126

五、汇众公司的现代企业管理:高质量、低成本 129

第二节 推行“永不满足、追求零缺陷”管理的扩展 132

一、依靠科技进步,培养科技人才 132

二、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引入竞争机制 134

三、改革企业分配机制 136

后记 140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