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中华一体的历史轨迹
中华一体的历史轨迹

中华一体的历史轨迹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18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博泉著
  • 出 版 社: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5
  • ISBN:7205030986
  • 页数:620 页
图书介绍:
《中华一体的历史轨迹》目录

卷头脞语 1

目录 1

第一编导 论 3

第一章对当前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的几点看法 3

一、理论问题 4

二、国情问题 6

三、创新问题 8

四、批判问题 12

一、研究“中华一体”的依据和标准 15

第二章 “中华一体”构成概观 15

二、“中华一体”结构 20

三、“中华一体”结构特点 29

第三章 中华史论 31

一、释华夏 31

二、由夏族到华夏族 35

三、由中国单一民族的华夏到中国多民族的华夏 41

四、由中原的中国、中华到全国的中国、中华 46

一、对诸说的辨析 52

第四章 “桃花石”的名与义研究 52

二、“桃花石”的语词疏证 57

三、“桃花石”的音值分解 62

四、“桃花石”与“中华一体” 66

第五章 “中华一体”观念论 70

一、“人禽观”与“人道观” 70

二、“中外观”与“一宇观” 75

三、“文野观”与“文脉观” 79

四、“正闰观”与“道统观” 84

第一章 “中华一体”论 93

第二编 中华一体论薮 93

一、“前天下一体” 94

二、“天下一体” 99

三、“前中华一体” 106

四、“中华一体” 112

第二章 “中华一统”论 118

一、“前春秋大一统” 119

二、“后春秋大一统” 124

三、“前中国一统” 129

四、“后中国一统” 134

第三章 “中华一家”论 142

一、“前天下一体”的民族一家 142

二、“天下一体”的民族一家 147

三、“前中华一体”的民族一家 154

四、“中华一体”的民族一家 159

第四章 “中华一宇”论 166

一、研究“一宇”的依据和标准 166

二、政体、领土与疆域 172

三、阶段、结构与特点 177

四、环境、景观与格局 183

五、一体与边疆政策 188

第五章 “中华同态”论 193

一、对社会形态与经济类型的研究问题 193

二、“天下一体”的态与类 197

三、“中华一体”的态与类 205

四、余论 214

第六章 “中华同轨”论 217

一、“前天下同轨” 218

二、“天下同轨” 223

三、“前中华同轨” 229

四、“中华同轨” 235

第七章 “中华同文”论 243

一、“前天下同文” 244

二、“天下同文” 249

三、“前中华同文” 255

四、“中华同文” 262

第八章 “中华同伦”论 269

一、“前天下同伦” 270

二、“天下同伦” 274

三、“前中华同伦” 283

四、“中华同伦” 289

第三编 中华一体与北方民族政权 299

第一章 中国北方民族政权发展的层次 299

一、秦朝以前的民族与民族政权 299

二、秦朝以后北方民族政权发展的四个层次 301

三、“南北朝”正义 309

四、发展层次与民族史观 314

第二章 中国北方民族政权类型的划分 322

一、从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区域构成看 323

民族政权的类型 323

二、三种不同样式的奴隶制类型 328

三、从历史的发展层次看封建制的类型 332

第三章 中国北方民族政权的社会结构与系列 340

一、“边境”民族政权的社会结构 341

二、“中国”民族政权的社会结构 347

三、民族与民族政权系列的划分 353

第四章 中华民族发展与北方民族的关系 362

一、中华民族形成以前的历史 362

二、中华民族的形成及其发展 367

三、北方民族与政权在中华民族发展中 375

的地位与作用 375

第五章 儒家思想与北方民族政权发展的关系 382

一、春秋战国——魏晋儒家思想的发展与 382

民族关系 382

民族政权的关系 387

二、五胡十六国、北朝的儒家思想与北方 387

三、儒家思想与后北朝辽、金 399

四、儒家思想与元、清 404

第六章 对中国北方民族封建化途径的探讨 409

一、不同类型和不同情形的封建制 410

二、关于封建化的途径问题 415

三、“计口授田”在社会变革中的地位 421

第七章北方民族心史探微 428

一、共同的心理素质 428

二、共同的思想基础 434

三、共同的心愿所集 438

四、向心与离心的辩证观 445

第八章 北方民族与政权对物质文明和 454

精神文明的贡献 454

一、辽以前对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 455

的继承与贡献 455

二、辽、金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 460

三、元统一后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469

四、北方民族的地位与作贡献的关系 478

第四编 中华一体丛谈 485

第一章 历史上的“一家两国”与“一国两制” 485

一、两种不同的历史观 485

二、“一家两国”与“一国两制”的历史 489

及其特点 489

三、“一家两国”、“一国两制”与 496

政统、道统的关系 496

一、俗域观 505

第二章历史上的俗与域 505

二、俗域类型的划分 511

三、俗域发展的层次 516

四、“中华一体”中的俗域 520

第三章历史上的和与战 524

一、历史上的两种和战观 525

二、对和战要作具体分析 529

三、谈与和战有关的理论运用问题 533

四、和与战的时代特点 540

五、对和战中的人物评价问题 549

第四章历史上的“内向”与“外向”发展问题 558

一、历史的大环境 559

二、历史的“内向”、“外向”与类型 562

三、开放、引进、创新与历史 568

第五章历史上服与制的几个问题 573

一、服与制的关系问题 573

二、服与制的构成问题 577

三、外制与内制的发展问题 583

一、从两种不同的民族观谈起 588

第六章 历史上的“汉化”、“华化”与应用问题 588

二、华与汉的演变过程 591

三、谈“汉化”、“华化”与“融合” 597

四、关于“汉化”、“华化”的应用问题 600

第七章对“征服王朝论”、“正闰观”的剖析 603

一、“征服王朝论”的出现及其与 604

“骑马民族征服王朝论”的结合 604

二、“征服王朝论”的理论内容 607

三、“征服王朝论”与历史上的“正闰观” 612

附记 61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