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 1
一、二十世纪《史记》研究概说 2
1.二十世纪《史记》研究总成果与发展阶段 2
2.二十世纪《史记》研究的特点 7
3.当代《史记》研究特点及发展趋势 11
二、二十世纪《史记》的文献研究 15
1.司马迁行年研究 15
2.《史记》疑案研究 25
3.马班异同考论 32
4.司马迁与公羊学 34
5.对《史记》三家注的研究 35
三、二十世纪《史记》研究的文献价值 36
1.中华书局点校本《史记》 36
2.《史记全本新注》 38
3.《全注全译史记》 40
4.《史记考索》 40
5.《史记书录》 41
6.《司马迁所见书考》 42
7.《史记新证》 43
8.《历代名家评史记》 44
9.《史记辞典》 45
10.《司马迁之人格与风格》 45
11.《司马迁评传》 46
12.《司马迁经济思想研究》 47
13.《史记的学术成就》 48
14.《史记艺术美研究》 49
15.《史记人物传记论稿》 50
17.《史记文学成就论稿》 51
16.《司马迁传记文学论稿》 51
19.《史记研究》 52
20.《史记论稿》 52
18.《史记管窥》 52
第一章 《史记》产生的环境与条件 54
第一节 中国全境统一巩固了中央集权制度 54
(一)汉初休养生息 社会经济空前繁荣 54
(二)铲除割据力量 改定王国制度 54
(三)打击强宗豪族 抑制富商大贾 55
(四)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56
(五)封禅改历 加强皇权 56
(六)击胡攘越开拓疆土 58
第二节 汉武帝过度使用民力 阶级矛盾日益尖锐 59
(一)秦焚诗书史记 汉除挟书律 绝学复兴 60
第三节 西汉的文化发展提供了修史条件 60
(二)天下遗文古事 毕集太史公 61
第四节 家学渊源及壮游养育了司马迁的才干和识见 61
(一)司马氏先世为史官 司马谈遗命司马迁 61
(二)司马迁壮游全国 网罗天下放失旧闻 63
第五节 司马迁受李陵之祸诬罔罪加而发愤著书 66
(一)天汉二年李陵兵败降匈奴 66
(二)迁救陵获罪 下狱被腐刑 68
(三)诬罔罪加发愤著书 69
第六节 《史记》成为不朽著作之动因 71
第二章 司马迁传略 74
第一节 司马迁的家世 74
(一)司马氏世系 74
(二)司马迁之字与生地 77
②司马迁之生地 78
①司马迁之字 78
第二节 司马迁年谱 80
(一)耕牧龙门 少诵古文 80
(二)南游江淮奉使滇蜀 82
(三)受父遗命出为太史 84
(四)制定太初历 修定《史记》断限 87
(五)《报任安书》 述著作旨 88
(六)《史记》完成 绝唱千古 90
(七)终始武帝 卒年存疑 90
(八)魂返故土墓葬夏阳 91
(九)史迁亲属 彪炳方志 92
第三节 司马迁交游 95
(一)史记原为共名 99
第三章 《史记》名称与断限 99
第一节 《史记》书名与考释 99
(二)太史公名称考 100
①太史公为司马迁尊称其父说 100
②太史公为他人尊称司马迁说 100
③太史公为官名说 101
④太史公为太史令之尊称说 102
⑤太史公为官府之通称说 102
⑥太史公乃太史官之假借说 103
⑦太史公为司马迁自题说 103
⑧太史公为司马迁尊称其父亦是自题说 103
⑨司马迁为太史公,追书其父亦为太史公说 103
①《太史公书》 104
(三)两汉之际《史记》通名《太史公》 104
⑩太史公为书名说 104
②《太史公》 105
③《太史公传》 106
④《太史公记》 106
⑤《太史记》 106
(四)《史记》专名始于东汉桓灵之际 106
(五)东汉末《史记》专名已成通称 108
第二节《史记》断限 111
(一)研究《史记》断限的标准 111
(二)上起黄帝 111
(三)《史记》记事的五种下限说 112
①讫于麟止说 112
②讫于太初说 113
⑤讫于武帝之末说 114
③讫于征和二年说 114
④讫于天汉说 114
(四)《史记》断限太初而大事尽武帝之末 115
①太初改历象征西汉极盛 115
②按历史发展的自然断限“咸表始终” 116
③太初以后只书特大事件 118
(五)《史记》中的内证 118
①《史记》下限讫太初非麟止之证(表一) 118
②《史记》记太初以后事篇目内容(表二) 123
第四章 《史记》体制 130
第一节 《史记》五体编次 130
(一)《史记》目次 130
(二)司马贞对《史记》序目之批评 135
(一)十二本纪 138
(二)十表 138
第二节 《史记》五体渊源义例 138
(三)八书 140
(四)三十世家 140
(五)七十列传 142
(六)总评五体 143
第三节 《史记》序赞 145
第五章 《史记》取材 149
第一节 司马迁用多种途径搜求史料 149
(一)阅读皇室所藏图书档案 149
(二)文物及图像 150
(三)游历访问,实地调查 151
(四)接触当事人或他人口述材料 151
①乐府歌谣文人诗赋 152
(五)采集歌谣诗赋、俚语俗谚 152
②民歌童谣 154
③俚语俗谚 155
第二节 载于《史记》中的司马迁所见书 157
(一)六经及其训解书(23种) 157
(二)诸子百家书(50种) 161
(三)古今历史书及汉室档案(24种) 167
(四)文学书(7种) 169
第六章 《史记》残缺与补窜 171
第一节 《史记》残缺篇目考 171
(一)《史记》在西汉传布未广 171
(二)东汉班固云:十篇缺,有录无书 173
(三)汉魏人对《史记》残缺原因及其篇目的论述 173
①申论张晏十篇全亡说 174
(四)前贤讨论“十篇缺”的五种说法 174
②十篇草创未成说 175
③十篇佚而复出仅亡武纪说 176
④亡书七篇说 178
⑤十篇未亡说 179
(五)兵书非律书辨 182
(六)今本《史记》实际残缺篇目 186
第二节 《史记》补窜 189
(一)区分续史补亡与增窜的界限 189
(二)褚少孙续史篇目内容(表一) 191
(三)好事者补亡《史记》篇目内容(表二) 194
(四)读《史记》者增窜《史记》篇目内容(表三) 196
(五)本章小结 199
(一)《史记》体制为等级序列例 202
①作《秦本纪》 202
第一节 《史记》义例 202
第七章 《史记》义例和司马迁的历史观 202
②作《六国年表》 204
③作《项羽本纪》、《陈涉世家》 204
④作《吕太后本纪》不立《惠帝纪》 207
(二)附记例 208
(三)互见例 208
①互见法详此略彼,便于史事叙述线条分明 208
②互见法正名实,而于回护之中不失历史之真 209
③互见法写人物,是塑造人物形象的特写方法 210
④运用互见法两存传疑 212
(四)对比见义例 213
①司马迁书明对比者 213
②未明书对比而实对比者 214
(五)微词讽谕例 215
②引用他人之语以寓讽 216
①状摹本人自矜声色动态以寓讽 216
③言古事以讽今 217
④用以褒为贬的反写法寓讽 217
⑤用无声的沉默以寓讽 218
(六)夹议夹叙或于叙事中寓论断例 218
(七)阙文传疑例 220
(八)引文不拘原文例 220
①博征旁引考求实事,不录荒诞之说 221
②剪裁熔铸历史材料,重新评价历史人物 221
③引用经典以语译文字代之 222
(九)抒愤自解例 222
(十)文中自注例 223
(一)大一统的历史观 224
第二节 司马迁的历史观 224
(二)详近略远的变革历史观 229
①详近略远,取法后王 229
②详变革历史,以终始为鉴 230
(三)司马迁的二元论历史观 232
①司马迁究天人之际,却又对占星术的荒诞迷信表示怀疑 232
②司马迁认为“天”能支配人事,但又对“天道无亲”提出了质疑 232
③司马迁认为历史是英雄创造的,但又承认人心背向起最后的决定作用 234
④司马迁认为历史是循环的,却又认为求“利”的欲望是历史发展的动力 236
第八章 《史记》流传 240
第一节 《史记》的研读及注疏 240
(一)《史记》在汉唐时期的传播 240
(二)《史记》三家注 244
①宋裴骃《史记集解》八十卷 245
②唐司马贞《史记索隐》三十卷 246
③唐张守节《史记正义》三十卷 248
④三家注的相互关系及其得失 249
(三)《史记会注考证》一百三十卷 251
①《考证》的优点和缺点 251
②《考证》中的《正义佚存》 253
(四)《考证》遗略的近现代《史记》注家 255
第二节 《史记》的版本 257
(一)《史记》善本 257
①集解本 257
②索隐本 258
③两家注合刻本(《集解》《索隐》合刻本) 259
④三家注合刻本 260
(二)《史记》百衲本 261
(三)《史记》评林本 262
(四)《史记》的通行版本 264
(五)中华书局标点本《史记》一百三十卷 266
附录一 《史记》精言妙语二百一十四条 267
附录二 《史记》研究论著索引 309
1.古代《史记》研究论著索引 309
2.近代《史记》研究论著索引 313
3.现当代《史记》研究论著索引 314
4.台湾学者《史记》研究论著索引 319
5.日本等国海外学者《史记》研究论著索引 320
附录三 《史记》研究论文索引 324
1.历代文集中的《史记》散论 324
2.近代《史记》研究论文索引 369
3.现当代《史记》研究论文索引 376
4.台湾《史记》研究论文索引 447
- 《红色旅游的社会效应研究》吴春焕著 2019
- 《汉语词汇知识与习得研究》邢红兵主编 2019
- 《生物质甘油共气化制氢基础研究》赵丽霞 2019
- 《东北民歌文化研究及艺术探析》(中国)杨清波 2019
- 《联吡啶基钌光敏染料的结构与性能的理论研究》李明霞 2019
- 《近代世界史文献丛编 19》王强主编 2017
- 《异质性条件下技术创新最优市场结构研究 以中国高技术产业为例》千慧雄 2019
- 《《国语》和《战国策》词汇比较研究》陈长书著 2017
- 《中国制造业绿色供应链发展研究报告》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 2019
- 《行政保留研究》门中敬著 2019
- 《一个中学教师的教研之旅》周东洪著 2013
- 《守望中的行进 云南戏曲与花灯演出组织研究》吕维洪著 2019
- 《R&D支出纳入GDP核算方法研究》杨新洪著 2019
- 《缓刑适用实质要件研究》赵兴洪著 2019
- 《市政道路建设管理理论与应用 哨关路工程建设管理实践》闭春华,魏家旭,唐洪著 2018
- 《地产大腕》龙木洪著 2013
- 《教育中的“没想到”》严育洪著 2013
- 《中药传说》罗兴洪著 2013
- 《汉英对比翻译导论》邵志洪著 2012
- 《给农民以宪法关怀》张英洪著 2003
- 《居成都》西南财经大学汉语国际推广成都基地著 2019
- 《游成都》西南财经大学汉语国际推广成都基地著 2019
- 《成都形象 表述与变迁》邱硕著;徐新建主编 2019
- 《西部村落离散与基层社会治理转型 巴蜀乡村治理小叙事》李晨责编;唐绍洪,刘屹 2019
- 《成都便民指南》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编;徐季桢主编;李长文,贺晓明编辑 2003
- 《成都试卷汇编 语文三年级 上》潘承慧主编
- 《巴蜀汉族丧葬习俗研究》黄尚军等著 2017
- 《巴蜀山水画叙论 巴蜀山水审美与山水画传承变革研究 卷3 当代实践思考与未来展望》管笢棡;唐波编著 2018
- 《区域文化视野下的巴蜀文化研究》潘殊闲著 2018
- 《巴蜀书画传承》薛磊主编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