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实用工业卫生工作手册
实用工业卫生工作手册

实用工业卫生工作手册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刚葆琪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0
  • ISBN:7117012315
  • 页数:339 页
图书介绍:
上一篇:右脑使用与开发下一篇:中药茶谱
《实用工业卫生工作手册》目录

第一篇 基础知识 1

第一章 劳动卫生与职业病 1

第一节 职业危害因素与职业性损害 1

一、职业危害因素 1

二、职业危害因素的影响 2

第二节 职业危害因素的作用条件 4

第三节 职业病的特点与诊断 4

第四节 劳动卫生工作 5

第二章 劳动生理与人体工效 7

第一节 体力劳动的能量消耗与劳动强度分级 7

一、机体的能量代谢 7

二、体力劳动强度分级 9

三、静力作业的能量消耗 10

第二节 体力劳动时生理变动特点 10

第三节 影响作业能力的因素与提高作业能力的措施 11

一、影响作业能力的因素 11

二、提高作业能力的措施 12

第四节 劳动过程可能引起的疾病 14

第二篇 职业危害因素 17

第三章 工业粉尘 17

第一节 概述 17

一、工业粉尘的来源和分类 17

二、粉尘的理化特性及其卫生学意义 18

三、粉尘在呼吸道的阻留和清除 20

四、粉尘对健康的危害 20

五、尘肺的分类 21

第二节 矽肺 22

一、矽尘与矽尘作业 22

二、矽肺的发病情况 22

三、矽肺发病的影响因素 23

四、病理改变及病理诊断 24

五、症状与体征 26

六、X线表现 26

七、实验室检查 28

八、并发症 29

第三节 硅酸盐肺 30

一、石棉肺 31

二、滑石尘肺 34

三、云母尘肺 35

四、水泥尘肺 36

第四节 煤工尘肺 36

一、概述 36

三、病理改变 37

二、煤工尘肺发病情况 37

四、临床表现 38

五、X线表现 39

六、类风湿性尘肺 40

第五节 碳尘肺 40

一、石墨尘肺 40

二、炭黑尘肺 41

一、电焊工尘肺 42

三、活性炭尘肺 42

第六节 混合性尘肺 42

二、铸工尘肺 44

三、陶工尘肺 45

第七节 金属尘肺和肺粉尘沉着症 46

一、铝尘肺 46

二、肺钡尘沉着症 46

三、肺锡尘沉着症 47

四、肺锑尘沉着症 47

第八节 其他尘肺 48

一、磨工尘肺 48

二、石膏尘肺 48

三、磷灰石尘肺 48

第九节 有机性粉尘及其危害 49

一、棉尘病 49

二、职业性哮喘 51

三、职业性变态反应性肺泡炎 53

第十节 肺功能测验 54

一、基本知识 55

二、肺功能测验的项目、指标 58

三、肺功能测验方法、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59

四、测定结果的应用与评价 68

五、肺功能测验的实例与评定 70

附录 FJD-80型单筒肺量计的使用 72

第十一节 尘肺X线诊断 74

一、概述 74

二、尘肺X线诊断标准 75

第十二节 尘肺的鉴别诊断 77

一、肺结核 77

二、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 78

三、肺癌 78

四、肺霉菌病 79

五、肺泡微石症 79

六、结节病 79

第十三节 尘肺患者的劳动能力鉴定 79

第十四节 尘肺的治疗 82

第十五节 预防措施 83

一、组织措施 84

二、技术措施 84

三、卫生保健措施 85

第十六节 粉尘监测 88

一、监测前准备 88

二、监测项目和方法 89

附表3-1 粉尘采样记录 90

一、工业毒物及其存在形态 91

二、接触机会 91

第四章 工业毒物 91

第一节 概述 91

三、毒物入体途径及代谢 92

四、工业毒物对人体不良影响 93

五、影响毒物对机体作用的因素 93

六、职业中毒主要临床表现 94

八、职业中毒治疗原则 96

七、职业中毒诊断原则 96

九、职业中毒预防 97

十、接触工业毒物作业的卫生学调查 99

附表4-1 空气中工业毒物采样记录表 99

第二节 金属与类金属 100

一、铅及其化合物 100

附 四乙铅 104

二、汞及其无机化合物 105

附 有机汞化合物 107

三、镉及其化合物 108

四、锰及其化合物 109

五、铬及其化合物 112

六、锌及其化合物 113

七、铍及其化合物 114

八、镍及其化合物 116

附 羰基镍 117

九、钒及其化合物 118

十、铊及其化合物 119

十一、有机锡化合物 120

十二、其他金属毒物 120

十三、磷及磷化氢 122

十四、砷及砷化氢 124

第三节 刺激性气体 126

一、概述 126

二、氯 128

三、氨 130

四、氮氧化物 131

五、氟化氢 131

六、二氧化硫 132

七、其他刺激性气体 133

第四节 窒息性气体 133

一、一氧化碳 133

二、氰化物 135

三、硫化氢 137

一、苯 138

第五节 有机溶剂 138

二、甲苯 140

三、二甲苯 141

四、汽油 142

五、二硫化碳 143

六、四氯化碳 145

七、甲醇 146

八、其他有机溶剂 147

一、概述 148

第六节 苯的氨基和硝基化合物 148

二、苯胺 149

三、三硝基甲苯 151

第七节 高分子化合物生产中的毒物 153

一、概述 153

二、氯乙烯 154

三、丙烯腈 155

四、二异氰酸甲苯酯 155

五、氯丁二烯 156

六、含氟塑料 157

七、丙烯酰胺 158

八、其他常见毒物 159

第八节 农药 160

一、概述 160

二、有机磷农药 163

三、有机氯农药 166

四、有机汞农药 166

六、五氯酚和五氯酚钠 167

五、氨基甲酸酯类农药 167

七、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 168

八、其他农药 168

第五章 物理性危害因素 171

第一节 噪声、超声及次声 171

一、基本知识 171

二、生产性噪声 175

三、生产性噪声对人体的不良影响 176

四、超声和次声 181

五、预防措施 182

六、生产性噪声的测量 184

七、噪声作业工人的听力测定 188

附表5-1 车间噪声测量记录表 190

第二节 振动 190

一、振动物理概述 190

二、振动对人体的影响 194

三、局部振动病 197

四、全身振动引起的疾病 202

五、振动病的预防 202

六、振动测量 206

附表5-2 工具振动测量记录表 210

第三节 非电离辐射 211

一、电磁辐射基本知识 211

二、射频辐射 212

附表5-3 高频作业场强测定记录表 219

三、红外线 220

附表5-4 微波辐射强度测定记录表 220

四、紫外线 221

五、激光 223

第四节 电离辐射 225

一、电离辐射源的应用 226

二、常用辐射量和单位 226

三、放射性疾病 228

四、放射卫生防护标准 229

五、放射卫生防护基本措施 231

六、放射卫生防护管理 233

第五节 不良气象条件 235

一、基本概念 235

二、高温作业 236

三、低温作业 245

第六节 异常气压 247

一、高气压 247

二、低气压 249

第一节 炭疽病 252

第六章 生物性危害因素 252

第二节 森林脑炎 254

第三节 布鲁氏杆菌病 255

第四节 钩虫病 257

第五节 钩端螺旋体病 257

第七章 职业性皮肤病 259

第一节 概述 259

第二节 致病原因 260

第三节 临床类型 261

第四节 诊断 264

第五节 治疗原则 266

第六节 预防措施 266

第八章 职业性肿瘤 267

第一节 职业性肿瘤的特点 267

第二节 职业性致癌物与职业性肿瘤 269

第三节 职业性肿瘤的发现和确认 271

第四节 职业性肿瘤流行病学调查方法 272

第五节 职业性肿瘤的预防 273

第三篇 评价与管理 275

第九章 工业化学物危害性评价 275

第一节 基础知识 275

一、化学物的毒性和危害性 275

二、化学物的毒效应及其影响因素 277

第二节 急性毒性评价 280

一、概述 280

二、急性毒性评价的必需资料 280

三、急性毒性评价 281

第三节 蓄积、亚急性、慢性毒性评价 284

一、蓄积毒性评价 284

二、亚急性毒性评价 285

三、慢性毒性评价 285

第四节 诱变、致癌性评价 286

一、诱变性评价 286

二、致癌性评价 290

一、致畸与胚胎毒性评价 291

第五节 生殖毒性评价 291

二、生殖毒性评价 292

第六节 人体资料 294

第七节 工业化学物危害性评价程序问题 294

示例 异丙基联苯的危害性评价 295

第十章 工业毒物卫生检验 298

第一节 常用术语 298

第二节 采样仪器 299

第四节 采样 301

第三节 阻留剂 301

第五节 检验结果的表示 303

第六节 实验室质量控制 303

附表10-1 空气中工业毒物分析方法一览表 306

附表10-2 透光率与光密度换算表 310

第十一章 职业流行病学调查方法 312

第一节 职业流行病学概念及应用 312

第二节 职业流行病学调查方法与类型 313

第三节 调查设计与资料来源 315

第四节 常用的几种分析指标 317

第五节 调查结果分析和判断 323

第十二章 工业毒物卫生标准 325

第一节 工业毒物接触限值的类别 325

第二节 制订依据 326

第三节 保护水平与有害效应 327

第四节 制订的原则 328

第五节 工业毒物卫生标准的应用 328

第六节 生物学接触限值 330

附表12-1 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TJ36-79) 331

第十三章 妇女劳动卫生 334

第一节 妇女的解剖生理特点 334

第二节 工业化学物对妇女健康的影响 335

第三节 重体力劳动和不良体位对妇女健康的影响 336

第四节 物理因素对妇女健康的不良影响 337

第五节 妇女的特殊劳动保护措施 337

附录 本手册中常用符号与缩写词 33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