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经济增长理论与经济增长的差异性
经济增长理论与经济增长的差异性

经济增长理论与经济增长的差异性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坤望著(天津南开大学经济学院)
  • 出 版 社: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8
  • ISBN:7806362371
  • 页数:208 页
图书介绍:
《经济增长理论与经济增长的差异性》目录

前言 1

第一章 导论 1

第一节 经济增长理论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1

一、 经济增长理论的研究对象 1

二、经济增长理论的研究方法 2

第二节 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 4

一、早期的增长理论 5

图1.1 经济增长过程中土地与资本的收益决定 10

表1.1 17个工业化国家人均收入增长情况1870~1994 12

二、凯恩斯主义经济增长理论——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 13

图1.2 等产量曲线的形状 14

表5.3 "亚洲四小龙"的经济增长1965~1990 14

三、现代增长理论 17

第三节 本书的研究问题与结构安排 26

一、问题的提出 26

二、结构安排 27

第一节 索洛—斯旺增长模型 29

一、不含技术进步的索洛—斯旺模型 29

第二章 新古典增长模型 29

二、含技术进步的索洛—斯旺模型 33

图2.1 平衡增长路径的稳定性 33

第二节 卡斯—科普曼增长模型 35

一、模型结构 36

二、最优增长路径的存在与稳定性 37

图2.2 最优增长的稳定性 38

第三节 新古典增长理论的实证检验 39

一、经济增长的因素分析 40

表2.1 经济增长因素分析 43

表2.2 回归结果 49

二、经济增长收敛性的检验 49

图2.3 OECD、整个世界的人均收入增长率变化情况 50

图2.4 OECD、整个世界的人均收入差异性表现 51

图2.5 OECD内部人均收入差异性的长期趋势 52

第三章 “新增长理论”模型 53

第一节 知识积累与经济增长 53

一、决定知识积累的因素 53

二、研究与开发模型 55

图3.1 资本增长率的动态特征 57

图3.2 知识增长率的动态特征 58

图3.3 经济增长的动态特征( β+θ<1 ) 60

图3.5 经济增长的动态特征( β+θ=1, n>0) 61

图3.4 经济增长的动态特征( β+θ>1 ) 61

图3.6 经济增长的动态特征( β+θ=1, n=0) 62

三、罗默的“内生技术变化”模型 63

第二节 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 66

一、模型结构 67

二、经济系统的动态性质 68

图3.7 资本增长率的动态特征 69

图3.8 人力资本增长率的动态特征 70

图3.9 经济增长的动态特征( β+θ<1 ) 70

图3.10 经济增长的动态特征( β+θ>1 ) 71

图3.11 经济增长的动态特征( β+θ=1 ) 72

第四章 多重均衡增长模型 73

一、基本假设 74

第一节 世代重叠模型 74

二、最优储蓄行为 75

一、不含外部经济性的OLG增长模型 77

第二节 多重增长模型 77

二、含外部经济性的OLG增长模型 79

一、基本模型 84

第三节 ”贫穷陷阱“与持续增长 84

图4.1 均衡增和长路径的决定(α+β≤1) 85

图4.2 均衡增长路径的决定(α+β>1) 86

二、外部疚的比较动态分析 87

图4.3 外部效应对均衡增长路径的影响 88

附录 主要结论的证明 89

第五章 经济起飞与增长”追赶“效应 95

第一节 国际贸易与经济起飞 96

一、国际贸易增长效应的理论分析 96

图5.1 均衡增长的决定 104

二、国际贸易增长效应的实证分析 110

表5.1 出口与产出增长的斯皮尔曼相关系数 111

表5.2 出口与经济增长的斯皮尔曼相关系数 112

表5.4 "亚洲四小龙"的GDP与出口增长 115

表5.5 "亚洲四小龙"出口商品中制成品的比重 116

表5.6 韩国制造业的投入要素价格指数,投入要素成本及产出指数1961~1980 117

表5.7 部门间外部效应的估计 120

第二节 教育与经济起飞 121

一、模型的形式 123

表5.8 5个区域的平均受教育年限 126

二、数据 126

三、估计结果 128

表5.9 估计出的回归系数值 128

表5.10 检验结果 131

表5.11 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边际作用 132

图5.2 初等教育程度与经济增长率的关系 133

图5.3 中等教育程度与经济增长率的关系 133

图5.4 总体教育程度与经济增长率的关系 134

附录 样本中所包含的国家或地区 135

第六章 经济增长的”反馈“效应 137

表6.1 发边国家生产率的增长 138

第一节 不平衡增长模型 139

一、D D的成本变动 142

第二节 生产率增长对D D活动的反馈作用 142

表6.2 R D 成本的动态变化 144

二、一个简单模型 145

图6.1 R D开支生产率增长的变化趋势 146

表6.3 美国制造业生产率和R D 存量的增长率的变动 147

第三节 小结 148

第七章 经济增长差异性的实证分析 149

第一节 数据来源与描述 150

表7.1 24 个低增长国家(地区)的经济增长率 152

表7.2 24 个高增长国家(地区)的经济增长率 153

第二节 实证分析方法 154

表7.3 一步转移矩阵 157

第三节 估计结果 157

第四节 实证结果分析 158

表7.4 29年的转移矩阵 158

表7.5 1960年的世界人均收入分布 160

表7.6 1988年的世界人均收入分布 161

图7.1 世界范围内人均收入的长期分布 162

附录 样本中所包含的国家或地区 163

第八章 中国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166

一、国民收入和人均国民收入的增长 167

第一节 中国经济增长历程 167

图8.1 我国国民收入的增长情况 167

图8.2 我国人均收入的增长情况 168

二、要素投入的增长 169

表8.1 国民收入、资本和劳动投入的增长率 170

表7.7 2050 年的世界人均收入分布 170

图8.3 我国要素投入的增长情况 170

第二节 中国经济增长的因素分析 171

一、总产出增长率的分解 171

二、生产函数的形式 172

三、数据 174

表8.2 各地区人力资本水平 175

四、估计结果 176

表8.3 回归结果 176

表8.4 中国经济增长的来源1982~1990 177

五、与其他研究的比较 178

表8.5 总量产出投入和生产率增长率1953~1980 178

表8.6 中国经济增长的来源1952~1987 179

第三节 人力资本与中国经济的起飞 180

表8.7 回归结果 183

一、格兰杰因果模型 184

第四节 出口与中国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因果检验 184

二、出口与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的检验 186

表8.8 出口增长、进口增长与国民收入增长之间因果关系的检验 189

三、结论 191

参考文献 193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