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抗生素的合理应用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刘汉明编著
  • 出 版 社: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1
  • ISBN:14202·27
  • 页数:250 页
图书介绍:
《抗生素的合理应用》目录

目 录 3

第一篇人体、病原体与抗生素之 3

间的相互作用 3

第一章绪论 3

第一节抗生素的概念 3

第二节抗生素与各类病原 4

体的关系 4

一、抗生素与细菌的关系 4

二、抗生素与病毒的关系 5

三、抗生素与立克次体的关系 6

四、抗生素与衣原体的关系 7

五、抗生素与支原体的关系 7

六、抗生素与病原性真菌的关系 8

第三节小结 8

一、抗生素对各种病原体作用差别的物质基础 8

二、抗生素在试管内和人体内对病原体作用的异同 9

(一)革兰氏阳性细菌与革兰 11

一、细胞壁的结构与功能 11

氏阴性细菌细胞壁结 11

构的异同 11

第一节抗生素对细菌细胞 11

壁合成的阻断 11

互作用 11

第二章抗生素与细菌的相 11

(二)细胞壁的功能 12

(三)粘肽的结构 12

(四)粘肽的合成 12

(五)细菌所处状态对粘肽的 13

影响 13

二、阻断细菌细胞壁合成的抗 14

生素 14

(一)环丝氨酸 15

(二)万古霉素 15

(三)杆菌肽 16

(四)青霉素类和先锋霉素类 16

抗生素 16

二、作用于细菌胞浆膜的抗生素 17

(二)胞浆膜的功能 17

(一)多粘菌素类抗生素 17

第二节抗生素对细菌胞浆 17

(一)胞浆膜的结构 17

一、胞浆膜的结构与功能 17

膜的损伤 17

(二)多烯类抗生素 18

第三节抗生素对细菌蛋白 18

质合成的阻抑 18

一、细菌RNA的种类及其 19

特征 19

(一)核糖核蛋白体RNA 19

(二)信使RNA 20

(三)转移RNA 21

二、蛋白质的合成过程 21

(一)合成的起始 21

(二)肽链的延长 22

(一)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24

生素 24

(三)合成的结束 24

三、阻抑细菌蛋白质合成的抗 24

(二)四环素类抗生素 25

(三)氯霉素类抗生素 25

(四)红霉素类抗生素 25

(五)林可霉素与氯林可 25

霉素 25

药物 26

(三)甲氧苄胺嘧啶 26

(二)磺胺药物 26

(一)利福霉素类抗生素 26

合成的阻抑 26

二、阻抑细菌核酸合成的抗菌 26

一、核酸的生物合成 26

第四节抗生素对细菌核酸 26

(三)接合作用 27

(二)突变 27

(一)治疗淘汰 27

药性 27

第五节细菌对抗生素的耐 27

一、细菌耐药性的发生机理 27

(四)转导作用 28

(五)灭活作用 28

二、交叉耐药性 29

第六节小结 29

一、抗生素作用方式研究的临 29

床意义 29

(一)抗生素的临床分类 29

(二)抗生素分类的临床 31

意义 31

二、细菌耐药性的临床意义 31

本概念 32

一、补体系统 32

二、细胞吞噬系统 32

第一节人体防护机能的基 32

用 32

第三章人体与病原体的相互作 32

三、细胞免疫系统 33

四、体液免疫系统 35

五、局部粘膜免疫 36

第二节人体对细菌性感染 37

的防护反应 37

一、对细菌的吞噬 37

(一)细胞的趋化性活动 37

(二)调理作用 38

(三)吞噬细胞对细菌的 39

摄取 39

(四)细胞内的杀菌过程 39

二、抗毒素的产生 41

第三节人体对病毒性感染 41

的防护反应 41

一、局部组织的防护反应 41

二、人体对病毒性感染的细胞 41

反应和干扰素的产生 41

(一)细胞反应 41

三、人体对病毒的特异性反应 42

(二)干扰素的产生 42

第四节人体对真菌性感染 43

的防护反应 43

第五节影响人体防护机能 43

的因素 43

一、人体防护机能的先天性 43

缺陷 43

(一)补体系统缺陷 43

(一)营养不良 44

人体防护机能的削弱 44

(三)细胞吞噬系统缺陷 44

(二)免疫球蛋白缺乏 44

(二)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45

(三)恶性肿瘤 46

(四)抗肿瘤化学疗法 46

(五)放射治疗 46

(六)肾上腺皮质激素 47

(七)去脾 47

(八)糖尿病 47

(十一)妊娠 48

(九)肾功衰竭 48

(十)肝硬化 48

第六节小结 49

吸收 50

(一)胃肠道对抗生素的吸 50

一、口服抗生素的吸收 50

收原理 50

第一节人体对抗生素的 50

作用 50

第四章人体与抗生素的相互 50

(二)影响胃肠道吸收的条件 51

(三)各种口服抗生素的吸收 51

情况 51

二、肌内注射抗生素的吸收 52

(一)肌内注射抗生素的吸 53

收原理 53

(二)各种抗生素肌注后的 54

吸收情况 54

三、其他给药途径的吸收 55

分布 56

一、抗生素在血中的分布和影响其血清浓度的因素 56

(一)与血清蛋白质的结合 56

第二节抗生素在人体的 56

(二)与组织的结合 58

(三)肝脏的代谢 58

(四)其他因素的影响 58

二、抗生素在肾脏的分布 58

(二)血-脑脊液屏障及其对 59

的影响 59

脑脊液中抗生素分布 59

三、抗生素在中枢神经系统的 59

抗生素分布的影响 59

(一)血-脑屏障及其对脑中 59

分布 59

七、抗生素在胸、腹腔的分布 60

分布 60

六、抗生素在中耳与副鼻窦的 60

四、抗生素在前列腺的分布 60

五、抗生素在眼的分布 60

八、抗生素在关节腔的分布 61

第三节人体对抗生素的 61

排泄 61

一、肾脏对抗生素的排泄 61

(一)肾脏对抗生素的排 61

泄情况 61

因素 62

(二)影响肾脏排泄抗生素的 62

二、胆道对抗生素的排泄 63

第四节小结 65

一、影响人体内抗生素抗菌效能的因素 65

(一)酸硷度 65

(二)肝脏的灭活 65

(三)血清的抗生素浓度 65

二、抗生素对人体的副作用 65

药) 69

第五章 植物杀菌素(中草 69

生素各论 69

第二篇植物杀菌素与抗 69

第一节黄连、黄柏与黄 70

连素 70

一、黄连、黄柏与黄连素的抗菌作用 71

二、黄连、黄柏与黄连素的临床应用 72

三、黄连、黄柏与黄连素的 74

制剂 74

第二节大蒜 74

一、大蒜的抗菌作用 75

二、大蒜的临床应用 76

三、大蒜的制剂 77

第三节黄芩 77

一、黄芩的抗菌作用 77

二、黄芩的临床应用 77

第四节穿心莲 78

一、穿心莲的抗菌作用 78

二、穿心莲的临床应用 78

二、桉树叶的临床应用 79

一、桉树叶的抗菌作用 79

第五节桉树叶 79

三、穿心莲的制剂 79

第六节四季青 81

一、四季青的抗菌作用 81

二、四季青的临床应用 81

三、四季青的制剂 81

第七节白头翁 82

一、白头翁的抗菌作用 82

第八节金银花 83

三、白头翁的制剂 83

二、白头翁的临床应用 83

一、金银花的抗菌作用 84

二、金银花的临床应用 84

三、金银花的制剂 84

第九节大黄 84

一、大黄的抗菌作用 85

二、大黄的临床应用 85

第十一节苦木 86

二、连翘的临床应用 86

一、连翘的抗菌作用 86

第十节连翘 86

一、苦木的抗菌作用 87

二、苦木的临床应用 87

三、苦木的制剂 87

第十二节牡丹皮 87

一、牡丹皮的抗菌作用 87

二、芍药的临床应用 88

根 88

第十四节大青叶与板蓝 88

一、芍药的抗菌作用 88

第十三节芍药 88

二、牡丹皮的临床应用 88

一、大青叶与板蓝根的抗菌作用 89

二、大青叶与板蓝根的临床应用 89

第十五节地榆 89

一、地榆的抗菌作用 89

二、地榆的临床应用 89

二、百部的临床应用 90

一、百部的抗菌作用 90

第十六节百部 90

二、鱼腥草与合成鱼腥草素的 91

第十八节野菊花 91

三、鱼腥草与合成鱼腥草素 91

临床应用 91

的制剂 91

抗菌作用 91

一、鱼腥草与鱼腥草素的 91

腥草素 91

第十七节鱼腥草与合成鱼 91

第十九节 了哥王(南岭荛 92

花) 92

第二十节紫花地丁 92

第二十一节蒲公英 93

第二十二节千里光 93

第二十三节鸭跖草 93

一、马齿苋的抗菌作用 94

第二十六节马齿苋 94

第二十五节葎草 94

第二十四节一支黄花 94

二、马齿苋的临床应用 95

三、马齿苋的制剂 95

第二十七节秦皮 95

一、秦皮的抗菌作用 95

第二十九节茶叶 96

三、罗锅底的制剂 96

二、罗锅底的临床应用 96

一、罗锅底的抗菌作用 96

第二十八节罗锅底 96

二、秦皮的临床应用 96

一、茶叶的抗菌作用 97

二、茶叶的临床应用 97

第三十节 樗根白皮 97

第三十一节地锦 98

第三十二节苦参 98

第三十六节萹蓄 99

第三十五节铁苋菜 99

第三十四节凤尾草 99

第三十三节辣蓼 99

第三十七节厚朴 100

第六章抗生素 101

第一节青霉素类抗生素 101

一、青霉素G 101

(一)青霉素G的抗菌作用 101

(二)青霉素G的吸收、 103

分布与排泄 103

(三)青霉素G的副作用 104

(四)青霉素G的临床应用 110

二、耐青霉素酶的青霉素 112

(一)甲氧苯青霉素(新青霉 112

素Ⅰ) 112

(二)苯甲异恶唑青霉素(新 112

青霉素Ⅱ) 112

(三)邻氯苯甲异恶唑青霉素、双氯苯甲异恶唑青霉素与氟氯苯甲异恶唑青霉素 113

(一)氨苄青霉素 114

三、广谱青霉素 114

(四)乙氧萘青霉素(新青霉 114

素Ⅲ) 114

〔附〕(一)匹氨青霉素 117

(二)羟氨苄青霉 117

素 117

(二)羧苄青霉素 118

作用 120

(一)先锋霉素Ⅰ、Ⅱ的抗菌 120

一、先锋霉素Ⅰ与先锋霉素Ⅱ 120

素)类抗生素 120

第二节先锋霉素(头孢菌 120

〔附〕磺苄青霉素 120

(二)先锋霉素Ⅰ、Ⅱ的吸收、分布与排泄 121

(三)先锋霉素Ⅰ、Ⅱ的副作 122

用 122

(四)先锋霉素Ⅰ、Ⅱ的临床 122

应用 122

(二)先锋霉Ⅴ、先锋霉素Ⅵ、先锋霉素Ⅶ与先锋霉素Ⅷ 124

素Ⅳ 124

(一)先锋霉素Ⅲ与先锋霉 124

二、其他先锋霉素 124

第三节氨基糖苷类抗 125

生素 125

一、链霉素 125

二、新霉素 129

〔附〕巴龙霉素 131

三、卡那霉素 131

四、庆大霉素 134

〔附〕妥布霉素 138

第四节 四环素类抗生素 138

第五节氯霉素类抗生素 143

[附]甲砜霉素 147

第六节多粘菌素类抗生 147

素 147

第七节红霉素 149

一、林可霉素与氯林可霉素 152

细菌的抗生素 152

第八节其他抗革兰氏阳性 152

二、万古霉素 154

三、杆菌肽 155

四、新生霉素 157

第九节其他抗结核抗生素 157

一、利福平 157

[附]利福霉素SV 159

二、紫霉素 159

三、环丝氨酸 160

第十节抗真菌抗生素 161

一、二性霉素B 161

二、制霉菌素 162

三、灰黄霉素 163

第一节 抗生素临床应用的 167

(一)对风湿病患者的预防 167

一、抗生素预防性应用的适应症 167

适应症 167

第七章一般情况下的抗生素应 167

第三篇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167

用原则 167

(五)对年老体衰、全身情况差的大手术患者的预防 168

应症吗 168

(一)发热是应用抗生素的适 168

二、抗生素治疗的适应症 168

(七)对大面积烧伤的预防 168

(六)对复杂性外伤的预防 168

防 168

(四)施行肠道手术前的预 168

膜炎接触者的预防 168

(三)对鼠疫、流行性脑脊髓 168

(二)对心内膜炎的预防 168

(二)感染是应用抗生素的适 169

应症吗 169

(三)如何确定抗生素应用的 169

适应症 169

第二节抗生素的选择 170

一、致病菌对所选择的抗生素是否敏感 171

二、抗生素能否起到治疗作用 172

三、哪类抗生素较好——杀菌类或抑菌类 173

四、药物对患者是否安全 173

第三节抗生素的联合 175

应用 175

一、抗生素联合应用的适应症 176

(一)致病菌未明的危重感 176

染 176

(二)疗程中可能出现耐药菌 176

种时 176

(三)单一抗生素不能控制的 177

混合感染 177

(四)单一抗生素不能控制的 177

细菌感染 177

二、联合应用的结果 178

(一)未起作用(无关作用) 178

(五)单一抗生素的毒性过 178

高 178

(二)累加作用 179

(三)协同作用 179

(四)拮抗作用 181

三、联合应用的方法 182

第四节抗生素的剂量与 183

疗程 183

的抗生素应用 185

(一)人体防护机能的削弱 185

一、诱发感染的因素 185

合理应用 185

第一节恶性肿瘤并发感染 185

第八章在特殊情况下抗生素的 185

(二)局部因素 187

(三)其他因素 187

二、恶性肿瘤患者重症感染的 187

病原体 187

(二)革兰氏阴性杆菌重症 188

感染 188

感染 188

感染 188

三、恶性肿瘤患者的重症细菌 188

(一)革兰氏阳性细菌重症 188

(三)混合感染 190

四、对恶性肿瘤并发重症细菌 190

感染的抗菌治疗原则 190

(一)应用抗菌药物的适 190

应症 190

(二)抗菌药物的选择 190

(三)治疗方案 192

第二节糖尿病伴发感染的 192

抗生素应用 192

(三)高血糖 193

二、糖尿病患者的常见感染 193

(五)酮症酸中毒 193

(四)脱水 193

变化 193

(一)中性粒细胞的机能 193

一、诱发感染的因素 193

(二)免疫系统变化 193

(四)其他感染 194

三、对糖尿病重症感染的治疗 194

原则 194

(三)败血症 194

(二)尿路感染 194

(一)皮肤及软组织感染 194

(一)积极控制糖尿病 195

(二)抗菌药物的应用 195

第三节妊娠期的抗生素 196

应用 196

一、妊娠期和产后的常见感染 196

(一)尿路感染 196

(二)肺炎 196

(三)产褥热 196

素类 197

(一)青霉素类与先锋霉 197

(二)氨基糖苷类 197

二、妊妇及其胎儿同抗菌药物 197

(四)女阴阴道炎 197

的相互作用 197

(三)氯霉素 198

(四)红霉素 198

(五)四环素类 198

(六)磺胺药物 198

(七)异烟肼 198

第四节新生儿时期的抗生 199

素应用 199

(八)利福平 199

三、妊娠期的抗菌治疗原则 199

一、新生儿在防护机能方面的 200

不足 200

(一)体液免疫系统 200

(二)新生儿感染的来源 201

二、新生儿感染的特点 201

(一)致病菌特点 201

(二)补体系统与细胞吞噬 201

系统 201

(三)新生儿时期的重症 202

感染 202

谢和排泄的特点 203

(二)抗菌药物对新生儿可 203

能造成的严重损害 203

(一)新生儿对抗菌药物代 203

作用 203

三、新生儿与抗菌药物的相互 203

四、新生儿感染的抗菌治疗 205

(一)抗生素的选择 205

(二)新生儿败血症的治疗 206

(三)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 207

治疗 207

第五节老年时期的抗生素 208

应用 208

一、老年时期免疫机能的减退 208

(一)肺炎 209

菌治疗 209

作用 209

二、老年人与抗菌药物的相互 209

三、老年时期的常见感染及其抗 209

(二)肾盂肾炎 210

(三)肺结核 211

第六节 肾功能减退时抗生 211

素的合理应用 211

一、对患者肾功能损害的测定 211

(一)24小时内生肌酐廓清 211

试验 211

应用方法 212

的抗生素 212

(一)在应用方法上无须更改 212

(二)血尿素氮测定 212

二、肾功能减退时各种抗生素的 212

(三)血清肌酐测定 212

(三)血非蛋白氮测定 212

(二)在应用方法上仅须稍作 214

更改的抗生素 214

度更改的抗生素 215

(三)在应用方法上需作大幅 215

的抗生素 217

(四)肾功能减退时不宜应用 217

及其防治 218

(一)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的发 218

一、过敏性休克 218

生原理 218

第一节抗生素的过敏反应 218

其防治原则 218

第九章抗生素的副作用及 218

(二)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的病 220

理解剖 220

(三)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的临 221

床表现 221

(四)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的防 221

治 221

二、血清病样反应 226

四、药物热 227

三、药物疹 227

种类 228

(二)药物热的热型 228

(三)应用抗生素后开始发 228

热的时间 228

(四)停用抗生素后退热的 228

时间 228

(一)引起药物热的抗生素 228

及其防治 229

(一)多粘菌素类 229

一、肾脏毒性反应 229

五、其他过敏性反应 229

第二节抗生素的毒性反应 229

(五)其他伴发症状和体征 229

(二)氨基糖苷类 230

(三)先锋霉素类 231

(四)二性霉素B 231

二、神经系统毒性反应 232

(一)大脑损害 232

(二)第八颅神经损害 233

(三)神经-肌肉接头阻滞 234

(四)颅内高压 235

(五)视神经炎与周围神经炎 235

(六)精神病样反应 235

三、肝脏毒性反应 235

(一)四环素类 235

(四)青霉素类 236

(五)其他抗生素 236

(三)林可霉素 236

(二)利福平 236

四、造血系统毒性反应 237

(一)再生障碍性贫血 237

(二)溶血性贫血 237

(三)粒细胞缺乏症 237

五、胃肠道毒性反应 237

六、其他毒性反应 238

(一)局部反应 238

(二)骨与齿的反应 238

(二)原发病的部位 239

(一)患者年龄 239

(三)抗生素的种类和剂量 239

第三节抗生素的二重感染 239

一、形成二重感染有关的 239

及其防治 239

因素 239

(四)其他因素 240

二、应用抗生素时的几种重症 240

二重感染 240

(一)假膜性肠炎 240

(二)败血症 241

(三)肺炎 242

第四节抗生素的其他反应 242

及其防治 242

一、电解质紊乱 242

二、畸胎问题 243

第一节如何衡量抗菌治疗 244

的疗效 244

第十章抗菌治疗失败后的处理 244

原则 244

第二节临床诊断是否正确, 245

致病菌对药物是否 245

敏感 245

第三节治疗失败的原因何 245

在,如何防止和补 245

救 245

一、有无炎性病灶存在?引流是否通畅? 245

(二)致病菌与抗菌药物的种 246

类 246

二、药物吸收和作用有无阻碍?药物作用能否充分发挥? 246

(一)疗程的长短 246

三、疗程中有无耐药菌株产生?影响耐药菌株形成的因素有哪些? 246

四、药物疗效有无受到外来因素的干扰 247

五、有无二重感染发生 247

六、患者一般情况如何?有无影响药物疗效的因素存在? 248

七、有无L型细菌形成 248

第四节结语 249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