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美学纲要
美学纲要

美学纲要PDF电子书下载

哲学宗教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陈瑞生,盛天启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9
  • ISBN:7503501413
  • 页数:302 页
图书介绍:
上一篇:论可能生活下一篇:我怎么没想到?
《美学纲要》目录

编者说明 1

第一章 绪论 1

一 美学的研究对象 1

(一) 美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1

(二) 美学的产生以及关于美学研究对象的两种见解 3

(三) 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是美学研究的根本问题 6

二 美学同其它学科和关系 8

(一) 美学和哲学的关系 9

(二) 美学和心理学的关系 10

(三) 美学和伦理学的关系 10

(四) 美学和文艺理论的关系 11

三 干部为什么要学习美学 15

(一) 学习美学有助于干部树立科学的审美观 15

(二) 学习美学有助于提高干部的素质和知识结构,以适应时代的需要 16

(三) 学习美学有利于社会主义文艺的发展 17

(四) 学习美学有助于干部实施审美教育 18

四 怎样学习美学 19

(一)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着重解决方法论问题 19

(二) 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20

(三) 学习美学原理要和学习美学史相结合 20

第二章 美的本质与特征 22

一 美学史上探索美的本质问题的基本途径 22

(一) 从客观世界的自然特征出发去探索美的本质 23

(二) 从精神世界出发去探索美的本质 25

(三) 从社会生活来探索美的本质 28

二 动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美的本质的初步探索 30

(一) 美的产生和发展 30

(二) 美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 33

三 美的特征 37

(一) 美具有形象性 37

(二) 美具有创造性 39

(三) 美具有功利性 39

(四) 美具有客观性 41

一 自然美的本质 43

第三章 自然美 43

(一) 自然美的本质在于“自然的人化” 44

(二) 怎样理解未经加工改造的自然景物的美 47

二 自然美的根源 50

(一) 从审美客体与审美主体的关系来看自然美的根源 51

(二) 从艺术的起源来看自然美的根源 53

(三) 劳动使潜在的自然美实现其美的价值 55

三 自然美的特点 56

(一) 自然美的形式胜于内容 56

(二) 自然美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 57

(三) 自然美可以成为社会美的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 58

(四) 自然美具有变易性和丰富性 59

第四章 社会美 62

一 社会美的根源 62

(一) 生产劳动是社会美的基本来源 63

(二) 劳动者的革命斗争推动了社会美的进步发展 65

二 社会美的特征 68

(一) 社会美重在内容 68

(二) 社会美的主要内容是善 70

三 社会美集中体现在人的美 73

(一) 人体美的自然形式 73

(二) 外在美和内在美的统一 75

(一) 艺术美来源于现实美 79

一 艺术美的本质 79

第五章 艺术美 79

(二) 艺术美的客观性主观性 82

(三) 艺术美的重要标志是艺术的典型性 84

二 艺术美的特点 87

(一) 艺术美离不开个性鲜明、具体可感的形象性 87

(二) 艺术美是艺术家主观感受的表现 91

(三) 艺术美和美的形式 94

三 艺术美与现实丑 97

(一) 以丑衬美的艺术中常用的手法 97

(二) 化丑为美是艺术中典型化的审美化的结果 100

(一) 美的内容和形式关系 102

第六章 形式美 102

一 美的形式与形式美 102

(二) 美的形式与形式美的联系和区别 104

(三) 形式美的相对独立性 105

二 形式美的因素和规律 108

(一) 形式美的因素 108

(二) 形式美的规律 111

三 形式美的作用 115

(一) 形式美在艺术中的作用 116

(二) 形式美在生活中的作用 119

(一) 作为审美范畴的优美与崇高美 123

一 优美与崇高美(壮美) 123

第七章 美的几种具体形态 123

(二) 优美与崇高美的一般特征 125

二 悲剧 127

(一) 现实生活与艺术中的悲剧 127

(二) 马克思主义前的几种主要悲剧理论 129

(三) 马克思主义的悲剧观 131

三 喜剧 134

(一) 现实生活与艺术中的喜剧 135

(二) 喜剧的一般特征 136

(三) 滑稽、讽刺、幽默 138

一 美感的本质 140

(一) 什么是美感 140

第八章 美感 140

(二) 美感与快感区别 142

(三) 美感形成的基础与条件 144

二 美感的基本特征 146

(一) 美感的直觉性 146

(二) 美感的情感性 150

(三) 美感的功利性 154

第九章 审美心理 160

一 审美心理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160

(一) 审美心理研究的历史发展 160

(二) 审美心理学的现状与主要流派 163

(一) 感觉 知觉 统觉 表象 166

(二) 通感 联觉 联想 170

(三) 想象 情感 理解 173

三 审美心理的过程 176

(一) 审美注意与审美期待 176

(二) 审美愉悦与审美认识 178

(三) 审美判断与鉴赏力 180

第十章 审美标准 181

一 审美标准的客观性 181

(一) 审美标准是人类审美活动的产物 181

(二) 从审美客体和审美主体的关系来看审美标准的客观性 183

(一) 审美标准的相对性 184

二 审美标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 184

(二) 审美标准的绝对性 190

三 审美标准的共性 193

(一) 共同类是一种客观存在,而不是人的主观臆造 194

(二) 文艺现象是共同美 195

(三) 超越时代的共同美 199

第十一章 文艺美学 201

一 从审美关系方面理解艺术的本质 201

(一) 审美关系的性质与范围 201

(二) 对艺术本质的理解不能离开审美关系 203

(三) 从审美关系方面理解艺术的本质 206

(一) 表现与摹拟体现为艺术目的与艺术手段的关系 211

二 表现与摹拟的关系 211

(二) 表现与摹拟体现为艺术内容与艺术形式关系 214

(三) 艺术的目的是一元性的 217

三 关于艺术分类的问题 218

(一) 美学史上几种关于艺术分类的问题的观点 218

(二) 依据艺术的本质的原则看艺术分类问题 221

第十二章 艺术系列 225

一 艺术规律与艺术性 225

(一) 艺术的形象性 226

(二) 艺术的情感性 227

(三) 艺术的自由联想与想象 228

二 音乐 书法 建筑 229

(一) 音乐 230

(二) 书法 232

(三) 建筑 233

三 雕塑 绘画 舞蹈 234

(一) 雕塑 234

(二) 绘画 235

(三) 舞蹈 237

四 戏剧 电影 238

(一) 戏剧 238

(二) 电影 240

(三) 电视 241

五 语言艺术 242

第十三章 艺术的创造与欣赏 245

一 艺术家 245

(一) 艺术家的生活实践与社会倾向 245

(二) 艺术家的创作个性 247

(三) 艺术天才 249

二 艺术的创造活动 251

(一) 艺术构思 251

(二) 审美意象的物态化 254

(三) 艺术技巧和艺术手法 256

三 艺术的欣赏 258

(一) 艺术欣赏的性质与种类 258

(二) 艺术欣赏的层次 261

一 技术美学的萌芽、产生和兴起 265

(一) 手工业生产技术美学的萌芽 265

第十四章 技术美学 265

(二) 现代工业生产中产生、形成的技术美学 266

二 技术美学的研究对象及范围 269

(一) 技术美学的研究对象 269

(二) 技术美学的范围 271

三 技术美学在生产中的作用 273

(一) 技术美学在创造良好的劳动环境方面的作用 273

(二) 技术美学在产品的艺术设计上的作用 277

(三) 技术美学在产品的流通和消费方面的作用 280

一 为什么要实施审美教育 283

第十五章 审美教育 283

(一) 审美教育问题的提出 284

(二) 美育是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人的重要手段 286

(三) 进行审美教育是时代的需要,是四化建设的需要 288

二 怎样实施审美教育 290

(一) 审美教育的特点 290

(二) 审美教育的主要内容 292

(三) 审美教育的基本途径 295

三 加强美育,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298

(一) “四美”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标志 298

(二) 心灵美是“五讲、四美、三热爱”的根本 30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