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中国封建社会结构研究
中国封建社会结构研究

中国封建社会结构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16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史继忠,侯绍庄著
  • 出 版 社: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2
  • ISBN:7810251511
  • 页数:532 页
图书介绍:
《中国封建社会结构研究》目录

目 录 1

导 言 1

一、中国历史发展的整体性与不平衡性 1

二、多民族多层次多类型的社会结构 9

三、 “土流并治”是中国封建政治的一大特征 15

上编 内地汉族地区地主封建制社会 25

第一章汉族地主封建制概说 25

第一节地主封建制的形成 26

第二节地主制的主要特征 34

第三节地主制的演变 44

第二章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互为消长 52

第一节自然经济处于优势 53

第二节商品经济几度盛衰 62

第三节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与资本主义萌芽 74

第四节城市与乡村相互对立 83

第三章封建土地私有制和国有制并存 89

第一节地主土地所有制占支配地位 90

第二节 自耕农个体所有制长期存在 98

第三节封建土地国有制时有盛衰 105

第四节国有土地与私有土地的关系 121

第四章地租与赋税并行不悖 127

第一节以实物为主的地租形态 128

第二节 以田赋力役为主的国家赋税 134

第三节赋役制度的演变 141

第五章不断变动的阶级结构 147

第一节地主阶级的本质及其演变 148

第二节农民阶级的构成及其发展 156

第三节农民起义的性质及其作用 164

第六章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173

第一节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174

第二节中央集权与封建割据的矛盾 185

第三节封建官僚制度的充实发展 195

第四节封建国家调节社会矛盾的功能及其措施 203

第三节盟旗制度的形成 205

第七章维护大一统的封建思想文化 210

第一节儒家学说是中国封建思想文化的核心 211

第十一章以宗法制为特征的哈萨克封建领主社会 219

第一节游牧经济与游牧部落 222

渗透 222

第二节儒家学说的不断演变和儒释道三家的彼此 222

第三节中国封建文化的特点 223

第八章中国地主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原因 247

第一节农业生产的周期性危机 248

第二节封建国家对工商业的控制压抑 254

第三节统治者对科技和进步思想文化的压抑摧残 258

第四节战争的影响 262

下编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封建 271

领主制社会及其他社会形态 271

第九章以八旗制为特征的满州封建领主社会 271

第一节城郭土著射猎之国 273

第二节八旗制度的形成 277

第三节旗地与庄田 283

第四节满蒙汉贵族与正身旗人和旗下家人 290

第十章以盟旗制为特征的蒙古封建领主社会 295

第一节游牧行国 295

第二节蒙古族的封建化与“兀鲁思”组织 299

第四节蒌缩的封建领主制 310

第五节游牧范围的缩小与农业发展 316

第二节游牧宗法封建制 325

第十二章以伯克制为特征的维吾尔封建领主社会 332

第一节绿洲与城邦 332

第二节伯克制的形成演变 337

第三节伊斯兰教对维吾尔社会的影响 342

第四节封建采邑和瓦哈甫土地与维吾尔社会 348

第十三章以政教合一为特征的西藏封建领主社会 355

第一节似牧非牧似农非农的经济 356

第二节喇嘛教与政教合一 359

第三节三大领主及其统治下的三个等级 366

第四节领主式的庄园 372

第五节领主统治下的游牧部落 377

第十四章以村社制为特征的西双版纳傣族封建领主社 382

会 382

第一节田园居国与农村公社 383

第二节矗立在村社之上的封建政权 388

第三节大土地所有制下的“公田”与“私田” 392

第四节多阶梯的等级制度 398

第五节与封建领主制相适应的小乘佛教 402

第十五章以亭目制为特征的壮族布依族封建领主社 407

会 407

第一节西南的“溪峒” 407

第二节 由峒官到亭目的演变 410

第三节亭目制的特征 414

第四节亭目制与西双版纳封建制比较 423

会 428

第十六章以母权制为特征的永宁纳西族封建领主社 428

第一节永宁纳西族社会的性质 429

第二节 由部落直接蜕变的封建领主制 433

第三节阿注婚姻和母系双系家庭 437

第十七章以则溪制为特征的水西彝族封建领主社会 443

第一节水西的则溪制度 444

第二节官庄地和门户地 448

第三节 以“人租” “畜租”为标记的地租形态 452

第四节多民族多层次的等级制度 455

会 460

第十八章处在封建社会包围中的凉山彝族奴隶制社 460

第一节等级制度与人身依附 461

第二节呷西和阿加两种奴隶并存 464

第三节 曲诺占有很大比重 467

第四节诺合家支统治凉山 470

第五节奴隶制和封建制剥削交织 472

第十九章 由原始社会向封建主社会过渡的几种形式 476

第一节黎族的合亩制 477

第二节景颇族的山官制 482

第三节佤族的部落制 487

第四节 瑶族的石牌制 491

第五节高山族的番社制 495

第六节僳僳族的共耕制 499

第二十章包夹在封建社会中的原始社会残余 503

第一节拉祜族的“底页” 504

第二节独龙族的“其拉” 508

第三节苦聪人的“卡” 513

第四节鄂温克族的“乌力楞” 518

第五节布朗族的“戛?” 522

第六节基诺族的“卓米” 528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