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邓小平经济思想论纲
邓小平经济思想论纲

邓小平经济思想论纲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潘思彦主编
  • 出 版 社: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6
  • ISBN:7224043834
  • 页数:336 页
图书介绍:
《邓小平经济思想论纲》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邓小平经济思想的含义和内容 2

一、邓小平经济思想的含义 2

二、邓小平经济思想的内容 4

第二节 邓小平经济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6

一、酝酿和准备阶段 6

二、提出和形成阶段 7

三、发展和完善阶段 9

第三节 邓小平经济思想的理论依据 10

一、邓小平同志把实事求是提到无产阶级世界观和和方法论的高度 10

二、邓小平同志把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有机地联系起来 12

三、邓小平同志熟炼地运用了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 14

第四节 学习邓小平经济思想的意义和方法 21

一、学习邓小平经济思想的意义 21

二、学习邓小平经济思想的方法 23

第二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和工作重心 25

第一节 我国社会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6

一、我国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 26

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 27

三、正确评价我国对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32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和基本特征 34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 35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 36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矛盾及其特殊表现 39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 39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工作重心 43

第三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关系 45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 46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及其客观必然性 46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的具体形式 47

三、正确估价各种所有制形式存在和发展的合理性、优越性 54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56

一、按劳分配的含义及其客观必然性 56

二、我国现存的几种主要的非按劳分配的形式 59

三、我国现阶段存在多种分配形式的必然性 61

四、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62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消费 64

一、社会主义个人消费的特点和作用 64

二、我国现阶段的消费结构和消费水平 67

三、对个人消费的正确引导和适当调节 70

第四章 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的理论 72

第一节 社会主义的本质最主要的是发展生产力 72

一、把本质和特征区别开来 73

二、把发展生产力看作社会主义的本质是邓小平同志的创新 74

三、全面理解社会主义的本质 79

第二节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82

一、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看发展生产力的伟大作用 83

二、发展生产力是解决当代中国二切问题的关键 86

三、抓住机遇,千方百计地发展生产力 89

第三节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90

一、决定生产力水平的诸要素及其历史变化 91

二、科学技术是现代生产力的第一要素 94

三、加速科技进步,优先发展教育 97

第五章 经济发展实行“三步走”战略的理论 104

第一节 “三步走”发展战略提出的依据 104

一、国情是“三步走”战略提出的基本依据 105

二、“三步走”战略提出的国际背景 107

三、历史经验是“三步走”战略的重要借鉴 109

一、“三步走”战略的指导方针 113

第二节 “三步走”战略思想的内容 113

二、“三步走”战略的目标和步骤 117

三、“三步走”战略的重点 119

第三节 如何实现“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122

一、认真落实“台阶式”的发展思想 122

二、先富带动后富,逐步达到共同富裕 125

第六章 市场经济的基础理论 128

第一节 市场经济的含义 128

一、市场和资源配置 128

二、需求和供给 134

三、市场主体与市场竞争 138

一、什么是市场机制 139

第二节 市场机制及其功能 139

二、市场机制的功能 141

第三节 市场体系与市场类型 143

一、市场体系 143

二、市场类型 146

第七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理论 149

第一节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必然性 150

一、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 150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含义 152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必要性 153

四、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指导思想 155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般性 156

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般性和特殊性 156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制度特性 160

三、正确处理一般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162

第三节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和建设途径 163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163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途径 164

第八章 改革、发展、稳定及其三者关系的理论 168

第一节 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168

一、改革的性质 168

二、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 171

三、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173

一、发展及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174

第二节 发展才是硬道理 174

二、加快经济发展的必要性和有利条件 178

三、保持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180

第三节 稳定是压倒一切的 182

一、什么是稳定 183

二、为什么稳定压倒一切 185

三、如何维护社会的稳定 187

第四节 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 188

一、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存在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 189

二、处理好三者关系的重大意义 190

三、如何正确处理三者之间的关系 191

第一节 对外开放的必要性 193

第九章 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开放理论 193

一、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194

二、对外开放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196

三、对外开放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197

第二节 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原则 198

一、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原则 198

二、平等互利原则 199

三、注重质量和效益原则 200

四、统一与分散相结合原则 201

第三节 我国对外开放的主要形式 202

一、对外贸易 202

五、尊重国际惯例原则 202

二、利用外资 208

三、引进技术 212

四、国际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 214

第四节 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216

一、梯度推进的开放格局 216

二、各开放层次的发展战略 218

三、邓小平经济开放理论对社会主义经济开放理论的新贡献 220

第十章 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中速度与效益统一的理论 223

第一节 加快经济发展,注重经济效益 223

一、加快经济发展速度的必要性 223

二、正确认识经济效益的内涵 225

三、邓小平同志在速度与效益关系问题上的创新 227

第二节 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根本转变 231

一、经济增长及其“方式”转变的含义和要求 231

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233

三、如何实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 238

第三节 正确把握速度与效益的关系 240

一、在讲效益的前提下,发展经济能快尽量快 240

二、经济发展有快有慢,隔几年上个新台阶 242

三、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合理布局 243

第十一章 “三个有利于”检验标准的理论 248

第一节 “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形成 249

一、“三个有利于”是邓小平同志的一贯思想和方法论原则 249

二、“三个有利于”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坚持和发展 251

三、“三个有利于”理论是在同“左”的思潮的斗争中形成的 253

第二节 “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内涵和实质 254

一、“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内涵 254

二、“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实质 256

三、“三个有利于”标准的重要意义 258

第三节 如何坚持“三个有利于”的标准 260

一、从“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出发,继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260

二、坚持把“三个有利于”作为判断改革成败的标准 263

三、坚持把“三个有利于”作为对外开放的是非得失标准 264

第十二章 农业改革和发展的“两个飞跃”理论 267

一、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产生和推广 268

第一节 农业改革和发展的第一个飞跃 268

二、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性质 270

三、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大大地解放了生产力 272

第二节 农业改革和发展的第二次飞跃 273

一、规模经济和适度规模经营 274

二、第二次飞跃的深刻含义 276

三、乡镇企业的发展和作用 278

第三节 产业化是中国农村经济改革和发展的方向 282

一、什么是农业产业化 283

二、发展农业产业化的政策措施 284

三、实现我国农业产业化大有希望 287

第十三章 社会主义人口理论 289

一、我国现阶段的主要人口问题 290

第一节 我国存在人口问题的必然性 290

二、造成我国严峻人口问题的原因 293

三、我国人口非控制不行 295

第二节 我国现阶段的人口政策和控制人口增长的原则 298

一、我国现阶段的主要人口政策 298

二、控制人口增长的“三不变”原则 303

第三节 我国人口的发展战略 304

一、人口发展战略的含义和性质 304

二、我国制定人口发展战略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306

三、2000年和2010年分别把我国人口控制在亿以内和14亿以内 308

第十四章 “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理论 311

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含义和相互关系 312

第一节 “两手抓”的必要性及其重大意义 312

二、为什么必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314

三、“两手抓”的辩证思考 316

第二节 精神文明建设和市场经济 319

一、市场经济条件下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动向 320

二、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措施 323

第三节 讲政治,抓经济,迈向21世纪 328

一、政治与经济的辩证关系 328

二、讲政治的基本要求 330

三、全力以赴为实现党的基本路线而奋斗 334

后记 33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