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陕西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陕西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陕西经济发展模式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曹钢主编
  • 出 版 社: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6
  • ISBN:722404315X
  • 页数:484 页
图书介绍:
《陕西经济发展模式研究》目录

第一篇 总体发展模式 28

第一章 经济要素考察——发展研究的基本出发点 28

第一节 自然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29

一 地理条件 29

二 生物种群规模及分布 31

三 矿产资源储量与丰度 34

四 水资源 37

第二节 人口和劳动力 38

一 人口增长及分布 38

二 人口结构与劳动力资源 40

三 劳动力群体素质 41

四 劳动力的实际利用 43

第三节 资本的存量与增量 44

一 资本存量及其形成 44

二 存量资本负债 45

三 资本的供给与需求 47

四 资本利用效率 49

第四节 科学技术 50

一 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 50

二 科学技术队伍 52

三 科技成果 53

四 机器设备的技术水平 53

第二章 经济结构分析——发展研究的客观依据 55

第一节 经济结构现状 55

一 产业结构 55

二 经济组织形式结构 58

三 市场供求结构 60

四 分配结构 62

第二节 经济结构的发展阶段 63

一 经济结构阶段的基本判断 64

二 经济结构阶段的特殊性 66

三 工业换代中的层次性及其意义 68

第三节 经济结构的演变及趋势 70

一 计划经济时期 71

二 改革开放以来 73

三 1996—2010年期间 74

第三章 经济模式选择——发展研究的目标认识 77

第一节 传统发展模式评介 77

一 传统模式的特点 77

二 传统模式的主要成就 80

三 传统模式带来的不良后果 82

第二节 新模式的基本框架 83

一 坚持以两个转变为导向 84

二 切实以基础开发为重点 87

三 坚持开放开拓战略 90

四 树立“后起飞跃”发展目标 92

第三节 推进经济发展模式转换 94

一 正确处理总模式与具体模式的关系 94

二 转换发展模式要以改革为突破口 96

三 认真做好实现新模式的前期工作 98

四 注重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99

第二篇 产业发展模式 102

第四章 农业模式:以粮为本、农工商结合、区域集中型发展 102

第一节 陕西农业发展模式的认定 103

一 陕西农产品供需状况及其特点 103

二 陕西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和问题 105

三 陕西农业发展模式的选择 108

第二节 稳定基础,全面发展 110

一 稳定农户家庭经营 110

二 稳定发展粮食生产 112

三 实行多层次、多样化的发展方针 115

第三节 农业发展应按自然区域适当集中 116

一 农业生产的地域性要求地区发展专门化 117

二 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农产品产销规模化 118

三 把农业商品基地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119

第四节 农村经济向农工商一体化迈进 122

一 提高农业综合效益要求实行农工商结合 122

二 乡镇企业发展是构筑农工商一体化的主要支柱 124

三 认真搞好小城镇建设 125

一 历史上陕西工业经济的发展概况 128

第一节 对陕西传统工业模式的认识 128

第五章 工业模式:高新加工与资源开发混合型发展 128

二 陕西传统工业经济模式的形成 130

三 传统工业经济模式的主要特点 132

第二节 对陕西传统工业模式的改造 133

一 主要的改革措施 134

二 改革开放以来工业经济的新发展 134

三 工业产业构成及生长点的变化 136

四 传统工业经济模式改造中的主要问题 138

第三节 对陕西未来工业模式的选择 141

一 选择未来模式的背景和条件 141

二 未来工业模式中优势产业的认定 143

三 工业优势产业发展的动态分析 144

四 未来工业发展模式的基本框架 148

第四节 建立陕西未来工业发展模式的对策 152

一 建立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 152

二 形成高效益高速度发展的开放格局 154

三 切实转变工业增长方式 157

四 建立老工业基地改造和新工业基地建设试验区 158

第一节 陕西建筑业发展模式的提出依据 161

一 陕西建筑业的发展过程 161

第六章 建筑业模式:质量兴业,城乡结合,外向输出型发展 161

二 陕西建筑业的现状分析 163

三 陕西建筑业未来发展的有利条件 164

第二节 陕西建筑业发展模式选择 166

一 树立质量兴业的发展观 166

二 开创城乡结合发展的新格局 168

三 坚持外向输出发展的战略目标 170

第三节 陕西建筑业发展模式的推进措施 173

一 发展和规范建筑市场 173

二 深入进行建筑产品价格改革 176

三 积极推进建筑业的科技进步 177

四 加强和改善建筑业的行业管理 178

第七章 科技教育模式:以经济为中心,服务经济,依托经济发展 181

第一节 陕西科技教育的现状和发展模式选择 181

一 科技现状及问题 181

二 教育的现状与问题 184

三 陕西科技教育发展模式选择 188

第二节 教育与经济结合的发展选择 190

一 基础教育向普及化、素质型发展 190

二 高等教育向复合型、应用型发展 191

三 职业教育向多层次、实用型发展 193

第三节 科技长入经济的发展选择 194

一 建立适合市场经济需要的科技体制 194

二 科研机构与企业由分离转向结合 196

三 科研成果推广向产业化发展 197

第八章 交通邮电模式:高速度、多元化、现代网络型发展 199

第一节 交通邮电业发展现状及其模式选择 199

一 交通邮电业发展成就 199

二 交通邮电业存在的问题 204

三 交通邮电业发展的总体模式 205

第二节 交通业发展思路与对策 208

一 公路“米”字型发展 209

二 铁路枢纽型发展 210

三 民航国际国内结合型发展 211

四 水运管道运输配合型发展 212

五 实现交通业发展模式的主要对策 213

第三节 邮政电信业发展目标和重点 215

一 邮政电信业必须走高起点发展的路子 215

二 实现电信业城乡一体化 216

三 建立邮政业高效网络型格局 218

一 陕西商贸改革的基本进程 220

第一节 陕西商贸改革回顾与发展模式的基本思路 220

第九章 商贸模式:全方位、大扩展、内外接轨型发展 220

二 陕西商贸的发展现状 222

三 陕西商贸发展总体模式 224

第二节 商贸主体改革模式 225

一 国营商贸企业的改革发展 225

二 放手发展个体私营工商业 226

三 发挥国有批发商业的主渠道作用 227

四 加强流通主体资格的规范化管理 229

第三节 商贸客体经营模式 229

一 零售商业业态发展 230

二 物资企业的经营发展趋势 234

三 对外贸易发展策略 235

第四节 商贸市场扩展与宏观调控 237

一 商贸市场扩展目标 237

二 确立西安的区域商贸中心地位 238

三 陕西商贸市场的主要调控 239

第十章 旅游业模式:古为特色,两轮驱动,多元发展 241

第一节 陕西旅游业发展模式的选择依据 241

一 旅游资源得天独厚 241

二 现代旅游业初具规模 243

三 旅游业发展的条件和环境 244

第二节 旅游业发展模式的基本设想 249

一 世界各国旅游业发展模式比较 249

二 陕西旅游业发展模式的选择 253

第三节 推进旅游业发展的思路与措施 258

一 推进旅游业发展的总体思路 258

二 旅游业发展的主要措施 260

第十一章 金融业模式:逐步推进市场融资为主型发展 264

第一节 陕西金融模式的历史演变和必然趋势 264

一 我国金融发展三种模式的历史过程和特点 264

二 陕西金融发展模式的演变和作用 268

三 建立逐步推进市场融资为主型金融模式的意义 272

第二节 逐步推进市场融资为主型金融模式的基本内容 275

一 全面培育和发展金融市场 275

二 调整、充实和完善金融组织体系 278

三 合理安排金融产业地区布局 280

四 实行集约型金融增长方式 282

五 加强金融调控和金融业的监督管理 282

一 树立把金融作为重要产业来发展的新观念 283

第三节 构建逐步推进市场融资为主型金融模式的主要对策 283

二 理顺财政、金融、企业在资金配置中的关系 284

三 建立改进信用制度和信用秩序 285

四 正确处理地方政府与金融企业的关系 286

第三篇 地区发展模式 288

第十二章 西安“内陆中心——国际都市”模式 288

第一节 西安“内陆中心——国际都市”模式的选择依据 289

一 西安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及现状 289

二 西安内陆中心的地位和功能 291

三 西安国际都市目标取向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294

一 基本目标设计 296

第二节 西安“内陆中心—国际都市”模式的框架设计 296

二 经济结构设计 297

三 城市建设设计 299

四 对外联系设计 300

五 文化形象设计 301

第三节 西安“内陆中心——国际都市”模式的实现措施 302

一 培植支柱产业,提高工业的技术水平 302

二 加大改革力度,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框架 304

三 多渠道筹措资金,提高资金利用效率 305

四 引水节流,治理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 306

一 关中经济的基础优势 308

第十三章 关中“高新产业+综合基地”模式 308

第一节 关中经济的优越基础和战略地位 308

二 关中经济在陕西经济中的比重和影响 311

第二节 关中传统发展模式的缺陷及其后果 313

一 关中传统模式的缺陷 313

二 关中经济面临的突出问题 314

第三节 关中经济发展新模式选择 316

一 目标:高新产业+综合基地 316

二 结构:优势产业+规模经济 318

三 途径:加大调整+增加投入 319

四 动力:增强内部功能+利用外部机遇 320

一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321

第四节 建立关中经济发展新模式的建议 321

二 从利用外资入手,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 323

三 以公有制为主体,鼓励发展非公有经济 324

四 加快技术进步,实现科技经济一体化 325

第十四章 陕北“资源开发,加速跃进”模式 326

第一节 陕北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依据 326

一 陕北资源分布情况 326

二 陕北资源开发的现实条件 329

三 陕北资源开发的战略地位 330

一 陕北经济发展总体目标 333

第二节 陕北经济发展模式设想 333

二 推进陕北资源开发的基本原则 334

三 进行资源开发、跃进发展的主要任务 335

第三节 推进陕北经济发展模式的主要对策 340

一 理顺资源开发中的利益关系 340

二 发挥政策对资源开发的推动作用 342

三 多方式筹集资源开发资金 343

四 建立有利于资源开发的经济机制 344

五 加强资源开发领导建设 345

一 陕南经济发展的基本历程 347

第十五章 陕南“多样发展——小区集中”模式 347

第一节 陕南经济发展的现状及特点 347

二 陕南经济发展的相对水平 349

三 陕南发展滞后的经济原因 353

第二节 陕南经济发展模式构想 355

一 立足多样化发展 355

二 重在小区域集中 357

三 实现由多样发展到小区集中变革的意义 359

第三节 实现陕南经济发展模式的对策 361

一 实行非国有经济特殊发展政策 361

三 培育多种激励机制 363

二 推进全方位开放开拓 363

四 重视基础设施建设 365

第四篇 环境建设模式 366

第十六章 自然生态环境建设模式 366

第一节 陕西自然生态环境建设模式 366

一 自然生态环境建设成就 366

二 自然生态环境严峻形势 368

三 自然生态环境建设模式设计 371

一 环境意识建设工程 377

第二节 自然生态环境建设的主要工程 377

二 环境法制建设工程 378

三 环境科技建设工程 379

四 环境项目建设工程 380

第三节 实现自然生态环境建设模式的措施 383

一 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环境建设的关系 383

二 大力发展生态环保技术开发产业 385

三 强化环境建设资金筹集机制 386

四 加强环境建设的国际合作 387

五 重视环保队伍建设 388

一 市场结构不健全 390

第十七章 市场环境建设模式 390

第一节 陕西非规范市场环境现状 390

二 市场机制的非规范性 392

三 市场组织系统主要问题 394

四 法律调控保证系统缺乏力度 394

第二节 政府主导型市场环境模式选择 395

一 政府主导型非常规发展模式的内涵 395

二 政府主导型非常规发展模式的选择依据 397

三 非常规市场环境建设中政府行为选择 399

一 非常规发展市场环境的目标要求 403

第三节 推进非常规发展市场环境模式的思路 403

二 推进非常规发展市场环境的主要改革措施 407

三 进行非常规市场环境建设特殊政策试验 409

第十八章 社会环境建设模式 411

第一节 推进民主法制建设 412

一 建立民主高效的行政体制 412

二 健全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法律体制 413

三 严厉打击各种严重刑事和经济犯罪 414

一 人口增长及人口问题 415

第二节 有效控制人口增长 415

二 切实转变生育观念 416

三 强化政府的人口管理职能 417

四 推进农村土地制度和保障制度改革 417

第三节 努力扩大劳动就业 418

一 劳动就业形势 418

二 实行“再就业工程” 419

三 鼓励农村劳动力就近转移 421

第四节 搞好分配、消费与社会保障 423

一 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423

二 努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424

三 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425

第十九章 思想文化环境建设模式 428

第一节 陕西经济发展的思想文化环境状况 428

一 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文化的若干重大转变 428

二 思想文化建设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431

第二节 市场经济观念与延安精神结合模式 434

一 发展市场经济有赖于思想观念的更新 434

二 延安精神对市场经济的促进作用 438

一 深刻理解延安精神的时代内涵 440

第三节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弘扬延安精神的途径和方法 440

二 弘扬延安精神,克服市场经济的消极影响 441

三 弘扬延安精神,搞好精神文明建设 443

第五篇 省级调控模式 447

第二十章 陕西非平衡调控的基本思路 447

第一节 陕西选择非平衡调控目标的依据 448

一 省级非平衡调控目标的含义 448

二 非平衡调控可以强化陕西经济竞争能力 449

三 非平衡调控可以加强陕西经济同宏观调控的衔接 452

第二节 省级非平衡调控的重点和类别 453

一 陕西省级非平衡调控的重点认定 454

二 省级非平衡调控的主要类别 456

第三节 非平衡调控方式及其转变 457

一 省级调控方式的特点 457

二 实施非平衡调控的政策体系 459

三 向省级非平衡调控运作的转变 461

第二十一章 陕西省级调控组织体系建设 464

第一节 省级政府调控组织体系的内涵与特征 464

一 省级调控组织体系的概念 464

二 省级调控组织体系的基本内容 465

三 省级调控组织体系的特点 467

第二节 陕西省级调控组织体系的现状 469

一 改革以来调控组织体系的建设成就 469

二 调控组织体系建设中的问题 473

第三节 加快陕西省级调控组织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 475

一 组建省级调控委员会 475

二 完善决策、监督和预警组织机构 476

三 进行调控组织制度的创新 477

四 推进综合配套改革 478

附录:主要参考文献 480

后记 48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