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卫生学及卫生检验技术
卫生学及卫生检验技术

卫生学及卫生检验技术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全国中等卫生学校试用教材《卫生学及检验技术》编写组编
  • 出 版 社: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0
  • ISBN:K7118·452
  • 页数:313 页
图书介绍:
上一篇:小儿保健指南下一篇:中药鉴定学
《卫生学及卫生检验技术》目录

上篇 卫生学 1

第一章 绪言 1

第二章 空气卫生 4

第一节 空气的物理性状与卫生意义 4

一、太阳辐射 4

二、气温 5

三、气湿 6

四、气流 6

六、空气离子化 7

五、气压 7

第二节 空气的化学组成、污染和防护原则 8

一、空气的化学组成与卫生意义 8

二、空气污染与防护原则 9

实验一 气象条件的测定 13

第三章 饮水卫生 27

第一节 水的卫生意义 27

第二节 水质的卫生评价指标 29

一、物理学指标 30

二、化学指标 31

三、细菌学指标 33

一、自然界水的循环与污染 34

第三节 水体的污染与净化 34

二、水体的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 35

三、水体的净化 39

实验二 饮水消毒 41

实验三 自来水厂参观实习 46

第四章 营养与食品卫生 47

第一节 营养生理基础与合理营养 47

一、营养生理基础 47

二、合理营养 54

一、食品添加剂及卫生问题 55

二、有害物质对食品的污染 55

第二节 食品添加剂与污染的卫生问题 55

第三节 各类食品的卫生问题 59

一、粮食的卫生问题 59

二、肉类的卫生问题 60

三、鱼类的卫生问题 60

四、蛋类的卫生问题 61

五、奶类的卫生问题 61

六、冷饮冷食的卫生问题 61

七、酒类食品的卫生问题 61

八、罐头食品的卫生问题 62

第四节 食物中毒及防治 63

一、概述 63

二、细菌性食物中毒 64

三、非细菌性食物中毒 68

四、食物中毒的调查 71

实验四 食品供销系统的卫生要求 71

第五章 劳动卫生 72

第一节 劳动卫生的意义 72

第二节 生产性粉尘 73

一、生产性粉尘的来源与分类 73

二、生产性粉尘的理化特性与卫生意义 73

三、生产性粉尘对机体的危害 74

四、尘肺 75

五、防尘措施 76

第三节 生产性毒物 78

一、来源与存在状态 78

二、生产性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与在体内的代谢 78

三、影响毒物作用的因素 80

四、职业中毒的临床类型与诊断原则 83

五、职业中毒的急救与治疗原则 84

六、几种常见职业中毒 84

七、职业中毒的预防原则 91

第六章 卫生统计 93

一、卫生统计资料的收集 94

二、调查与实验设计的原则 94

第一节 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94

三、数据的整理 95

第二节 平均数与变异指标 96

一、平均数 96

二、变异指标 102

三、正态分布 105

第三节 均数的抽样误差与t检验 107

一、均数的抽样误差 107

二、样本均数差别的t检验 108

第四节 相对数 113

一、相对数的意义与应用 113

二、卫生工作常用的相对数指标 116

第五节 率的抽样误差与卡方检验 118

一、率的抽样误差 118

二、卡方检验 118

第六节 标准曲线的直线回归简捷拟合法 122

一、标准曲线的拟合法 122

二、对照表的编制与应用 125

第七节 统计表与统计图 127

一、统计表 127

二、统计图 128

卫生统计练习题 130

一、感官检查法 133

第二节 卫生检验的分析方法 133

二、物理检查法 133

下篇 卫生检验技术 133

第一节 卫生检验的意义与内容 133

第一章 概述 133

三、化学检查法 134

四、物理化学分析法 135

第三节 检验结果的表示方法 168

第二章 水质检验 169

第一节 水样的采集与保存 169

一、水样的采集 169

一、温度 171

第二节 水质的理化分析 171

二、水样的保存 171

二、臭与味 172

三、色度 172

四、浑浊度 174

五、pH 175

六、总硬度 179

七、铬 181

八、氨氮 183

九、亚硝酸盐氮 186

十、硝酸盐氮 188

十一、耗氧量 191

十二、挥发性酚 194

十三、砷 197

十四、氰化物 201

十五、阴离子合成洗涤剂 205

十六、氯化物 206

十七、氟化物 210

第三章 食品检验 216

第一节 食品样品的采集与保存 216

一、采样方法与数量 216

第二节 食品样品的处理方法 217

二、样品的保存 217

一、挥发法 218

二、沉淀法 218

三、蒸馏法 218

四、吸收法 219

五、离子交换法 219

六、透折法 220

七、提取法 220

八、有机质破坏法 222

第三节 食品理化分析 223

一、水分 223

二、灰分 224

三、比重 225

四、蛋白质 226

五、脂肪 228

六、还原糖 230

七、苯甲酸及其钠盐 231

八、糖精钠 233

九、亚硝酸盐 235

十、甲醇 236

十一、杂醇油 237

十二、游离矿酸 238

十三、氰化物 239

十四、砷与汞 241

十五、磷化锌 242

十六、生物碱类 244

十七、巴比妥酸类安眠药 246

十八、有机磷农药 249

十九、四种人工合成色素 254

二十、有机氯杀虫剂 256

二十一、黄曲霉毒素B1 263

第四章 空气检验 267

第一节 空气样品的采集 267

二、常用的采样方法 268

一、采样的基本原则 268

三、空气中有毒物质浓度的表示方法与换算 277

四、最大采气量的意义与计算 278

五、采样注意事项 279

第二节 空气中有毒物质的测定 279

一、铅 279

二、汞 282

三、苯、甲苯、二甲苯 286

四、二氧化硫 292

五、氧化氮 295

六、硫化氢 297

七、一氧化碳 299

第三节 空气中粉尘的测定 300

一、粉尘浓度的测定 300

二、粉尘分散度的测定 301

三、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的测定 303

四、灰尘自然沉降量 304

五、飘尘 306

附录 308

第一节 常用当量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308

第二节 指示剂的配制 312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