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集聚·分化·整合  1927-1937年苏州城市化研究
集聚·分化·整合  1927-1937年苏州城市化研究

集聚·分化·整合 1927-1937年苏州城市化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方旭红著
  • 出 版 社: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2
  • ISBN:9787565006265
  • 页数:353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以苏州为考察对象,研究了1927~1937年间苏州出现的初步的城市化潮流,具体表现为:人口较快增加,由1927年的26万余人增加到1935年底的约39万人;人口结构趋于复杂化,家庭规模趋小,人口“异质性”增强;职业分化细密,职业结构趋于复杂;人口性别比偏高;人口素质有所提高,妇女受教育机会增多;宗教信仰较为多样。1927~1937年的苏州已经出现了城市化过程中特有的集聚、分化、整合连锁效应。苏州兴起的城市化潮流,既取得了一定的历史发展,也存在着诸多不足,给人以良多历史启示。
《集聚·分化·整合 1927-1937年苏州城市化研究》目录

第一章 人口集聚与人口结构:苏州城市化的计量分析 1

第一节 人口集聚:城市化的量标 3

第二节 人口结构:人口积聚形式的量化分析 12

一、家庭结构 13

二、职业结构 16

三、性别、年龄、教育、宗教信仰结构 27

第二章 苏州城市化动因探析 33

第一节 经济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现代转变 33

一、苏州城市化的历史基础 34

二、传统手工业日趋分化 37

三、现代机器工业有所发展 44

四、商贸金融业现代转换 50

五、旅游业渐次兴起,旅游经济初现端倪 65

第二节 现代交通通讯网络初步形成 70

一、现代交通网络初步架构 71

二、现代通讯网络初步形成 95

第三节 农村“破产”的“推力” 115

一、农村“破产”的形势 115

二、农民离村城居的趋向 123

第三章 功能转换与城市空间的拓展和更新 129

第一节 现代城市功能观念和城市规划思想的兴起 130

一、勃兴一时的城市功能观念和城市规划思想 130

二、1927年苏州市政筹备处的城市规划 135

第二节 功能转换:建设旅游城市的设想与实践 142

一、苏州市政府建设“住宅都会”的施政原则 142

二、吴县各界建设“旅游城市”的设想与实践 144

三、寻求城市功能转换的意义 152

第三节 城市空间的拓展与更新 153

一、修路筑桥疏浚河道:城市空间的拓展与更新 154

二、消防照明自来水:现代城市公共设施初步奠基 163

第四章 现代城市生活方式的演化生成 179

第一节 工资与消费:现代城市生活方式的物质基础 181

第二节 公共医疗卫生设施:现代城市生活方式的物质考察之一 189

第三节 衣食住行:现代城市生活方式的物质考察之二 191

一、衣着的时尚化 192

二、出行方式的多样化、高效率化 199

三、饮食、居住的“摩登化” 206

第四节 教育及大众传媒:现代城市生活方式的精神考察之一 208

一、现代教育原则的确立 208

二、社会教育勃兴一时 213

三、大众传媒的发展与改进 215

第五节 休闲娱乐:现代城市生活方式的精神考察之二 221

一、体育运动日益普及 221

二、看电影、逛公园、短途旅游成为时尚 225

三、读书、看报、听音乐演为新的休闲方式 230

第六节 社会心理与思想观念:现代城市生活方式的精神考察之三 234

一、公共卫生意识和健康观念得到增强 235

二、崇尚自然、健康的审美观开始形成 239

三、妇女运动方兴未艾,女权意识渐次兴起,妇女地位有所提高 241

四、性教育兴起,性观念趋于开放 246

五、婚姻家庭观念逐渐转变 252

六、科学意识、“公民”观念、现代商业精神、“崇洋慕新”风气日渐形成 264

第五章 越轨与失范:城市问题日益凸显 274

第一节 苏州城市问题的主要表现 274

一、苏州城市问题中的“物理性病理问题” 276

二、苏州城市问题中的“社会性病理问题” 284

第二节 城市问题产生的原因、影响及各方应对措施 291

一、苏州城市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影响 291

二、解决城市问题的努力与顿挫 301

第六章 城市管理模式的现代演进 306

第一节 苏州市时期的城市管理模式 306

一、市的法律地位与苏州市的组织结构 306

二、城市管理的分职化、制度化 309

第二节 吴县县城时期的城市管理模式 312

一、县的法律地位与组织结构 313

二、作为吴县县城的苏州城市管理模式 316

第七章 余论 325

一、苏州城市化的成就与意义 325

二、苏州城市化的不足及成因 331

三、苏州城市化的历史启示 334

参考文献 336

后记 35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