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新加坡现代化之路  进程、模式与文化选择
新加坡现代化之路  进程、模式与文化选择

新加坡现代化之路 进程、模式与文化选择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8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路曲著
  • 出 版 社:北京:新华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6
  • ISBN:750113443X
  • 页数:624 页
图书介绍:
《新加坡现代化之路 进程、模式与文化选择》目录

第一章 移民社会的形成及其特色 1

第一节 19世纪初期的社会状况 1

目录 1

第二节 新加坡的开埠 2

第三节 华人移殖新加坡 6

内部推动力和外部诱惑力 7

从自由贸易到“卖猪仔” 10

第四节 印度人移殖新加坡 15

第五节 移民的定居及其意义 16

第二章 传统的社会组织和社会结构 18

第一节 社会发展中的宗亲组织 18

形成 18

功能 20

结构 20

演变 21

第二节 社会发展中的地缘组织 25

形成 25

功能 26

结构 27

改革 28

第三节 秘密会社与社会控制 29

组织与活动方式 30

作用 31

衰败 32

第四节 19世纪至20世纪中叶的社会阶级关系 34

转型社会中的阶级结构 34

阶级关系与阶级流动 37

第五节 19世纪的华人首领 41

华人首领的背景 41

仕途 46

贡献与角色 48

第六节 19世纪末期以后的社会分化和社会冲突 52

帮的形成及其结构 52

分化、冲突及其后果 53

第三章 19世纪至20世纪上半叶英国殖民政府对华人社会的政策与政治发展 57

第一节 对华人社会的政策 57

安抚与分而治之 58

对秘密会社的政策:从默许到镇压 60

华人社会的发展与殖民政策的调整 62

结论 68

第二节 华人参事局的设立与政治参与 70

第三节 国民党的挑战 72

第四节 左翼运动与共产党的兴起 75

第四章 多元种族社会的形成 78

第一节 19世纪至20世纪上半叶各种族的移民与人口发展 78

第二节 社会结构中的种族融合与种族关系 81

就业结构 81

结构性融合与种族关系 85

政府的种族政策 89

第三节 以种族为载体的多元文化的碰撞与融合 91

教育与种族结构的变化 91

双语制:种族关系发展的文化动力 93

第四节 多元种族主义政治的发展 98

第一节 西化与儒化的历史角逐 103

第五章 东西方文化的交汇与社会发展 103

第二节 20世纪中期以来的文化变迁 111

殖民政府的西化政策与文化输入 113

第三节 20世纪中期以来的儒化 131

儒家文化的复兴 131

人民行动党政府的文化实施 136

第六章 宗教的文化、社会和政治导向 145

第一节 主要宗教的输入与传播 145

佛教 145

道教 149

伊斯兰教 150

西方宗教 150

第二节 多元宗教与多元种族 152

印度教 152

第三节 多元宗教与多元语言和教育 153

第四节 宗教与社会经济地位 155

第五节 当代宗教的变化与发展趋势 157

西方主要宗教异军突起 157

亚洲宗教相对式微 161

无宗教信仰者增加 166

宗教与社会价值观 167

第六节 宗教的政治化与政府的宗教政策 168

非政治化与宗教宽容 168

精神鼓励与政治控制 171

第七章 2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政治发展进程 180

第一节 第二次世纪大战后初期的社会政治状况 180

第二节 政党政治的勃兴 182

第三节 林德宪制和自治政府的成立 185

第四节 50年代的工潮与学潮 189

第五节 人民行动党的成立与发展 193

李光耀争取独立的思想 193

人民行动党的成立 197

第六节 人民行动党内部温和派与激进派的权力角逐 201

第七节 争取自治的斗争 205

第八章 60年代的政治发展进程 210

第一节 60年代初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改革 210

面临的困境 210

改革 211

派系分化与权力角逐 218

第二节 人民行动党政府与社会主义阵线的斗争 218

建国方略上的分歧与派系矛盾的深化 221

社会主义阵线的建立 226

人民行动党的重组 228

在与马来亚合并问题上的斗争及政其治后果 230

围绕1963年大选而展开的权力争夺 234

第三节 在马亚西亚联邦内争夺领导权的斗争 242

争夺华人领导权的斗争 242

分裂 246

第四节 一党为主的政治体制的形成 252

第五节 60年代后期的政治斗争 255

第六节 公共行政体制的演进及其现代性特色 257

演进 257

人民行动党政府的行政改革 260

现代性特色 266

第七节 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基层组织 268

人民协会和民众联络所的建立与发展 270

公民咨询委员会的政治功能 272

民众联络所管委会和公民咨询委员会的组织结构 274

城市化过程中的居民委员会 275

基层组织的功能 279

第九章 国家意识形态 280

第一节 文化构建和国家认同 280

第二节 社会政治文化的形成与演变 300

传统文化中的权威主义 301

家族集团意识的政治功能 303

精英主义的扩散与张扬 305

西方政治文化的输入及其社会评估 313

第三节 民主社会主义的建国思想 316

形成 317

转变 320

特色 322

第四节 国家合作主义——一种隐含的意识形态 330

缘起和发展 330

体制和内涵 336

实质和功效 340

结论 343

第五节 “共同价值观”的功效和实质 345

第十章 工人运动与工业关系 357

第一节 19世纪至20世纪90年代的工人运动 357

第二节 合作与控制:工业关系的新模式 365

第三节 分离主义倾向 372

第一节 反对党政治的形成 381

第十一章 反对党的压力有多大 381

反对党的出现 382

右翼反对党的消长 384

左翼反对党的消长 386

第二节 70年代反对党的复兴:原因与运作 392

第三节 一党为主的体制内的生存空间 401

生存空间到底有多大 401

反对党难以发展的原因 405

第四节 反对党的崛起 414

围绕1976年大选的角逐 414

反对党的突破 420

围绕1984年大选的角逐 427

第五节 80年代以来反对党的发展 427

围绕1988年大选的角逐 428

反对党崛起的背景 429

结论 433

第十二章 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的政治变迁 434

第一节 人民行动党的自我更新 434

选择领导人的标准 435

选择方式和过程 439

频繁的职务流动 445

第二节 80年代国内政治格局的变化及人民行动党政府的对策 452

反对党势力的发展和人民行动党政府的对策 453

新闻自由与新闻管制 457

社团组织的政治化和政府镇压的加强 461

社会运动的变化 466

第二代领导集体的特色 470

第三节 90年代的政治发展 470

执政党与反对党力量对比的变化 472

人民行动党政府政策的调整:推进民主与强化控制 481

第十三章 法制社会的建立 486

第一节 立法机构和司法机构的演进、结构与运作 486

立法机构的演变 486

国会的结构和立法程序 488

法院和检查院 491

第二节 法制社会的建立 492

建立法治社会的指导思想 492

建立法治社会的方法和内容 498

成功的原因 506

法律严明与执法严厉的文化基础与合法性 509

第三节 从文化视角分析治理腐败成功的原因 509

财产申报制度的比较分析 514

以俸养廉的内在含义 516

领袖个人的作用 518

科层制的文化功能 519

第十四章 经济现代化进程 521

第一节 文化与经济发展 521

韦伯引起的争论 521

儒教社会对现代化的适应过程 524

东西方经济伦理的比较 527

儒家经济伦理的实证分析 533

第二节 社会经济性质:市场还是国家控制 538

“自由港”的特色 542

第三节 经济的市场化进程 542

工业化进程和发展战略 544

第四节 市场经济结构的主要特征 553

外资和外资企业在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553

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战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555

国家对市场进行积极的调控和指导 557

发达的金融业和健全的金融体系 561

第五节 国有企业为什么能赢利 563

建立国有企业的指导思想 563

国有企业的经营与管理 565

国有企业的改革 568

第六节 国内私营企业的发展 572

第七节 经济起飞的教育人才背景 577

第八节 企业家阶层的崛起 581

第十五章 20世纪40年代至90年代政治参与的发展 587

第十六章 权威主义政治与现代化 594

第一节 殖民主义政治与民族权威主义的比较 594

第二节 民族权威主义的形成 597

第三节 权威主义现代性的判定 600

第四节 权威主义政治形态的基本特征及其实效 605

市场经济取向 606

国家凌架于社会之上 609

意识形态的一致性 612

第五节 不同于东亚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特征 614

第六节 权威主义政治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功效 621

后记 62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