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业技术
通信工程新技术实用手册  接入技术实用手册  上
通信工程新技术实用手册  接入技术实用手册  上

通信工程新技术实用手册 接入技术实用手册 上PDF电子书下载

工业技术

  • 电子书积分:2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通信工程新技术实用手册》编委会编
  • 出 版 社: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2
  • ISBN:7563506101
  • 页数:733 页
图书介绍:
《通信工程新技术实用手册 接入技术实用手册 上》目录

第一章 接入网技术概论 1

第一节 接入网的发展历史 1

一、接入网的引入 1

二、接入网发展的驱动力 2

第二节 接入网的基本概念 3

一、概述 3

二、电信网与本地网 3

三、用户网与用户环路 5

四、用户接入网 5

五、用户驻地网的概念 6

三、成本差异大 7

二、缺乏规模经济,成本高 7

一、业务量密度低 7

第三节 接入网的特点 7

四、成本与业务量无关 8

五、运行环境恶劣 8

六、技术变化慢 8

第四节 接入网类型 9

一、有线接入网技术 9

二、无线接入网技术 13

第五节 接入网的标准化进展 15

第六节 接入网的建设与发展 17

一、接入网在信息技术的地位和作用 17

二、通用接入网--是通信信息网络发展的基础 17

三、接入网的市场 19

四、国际接入网发展动态 23

第七节 接入网的技术走向 24

一、新的要求 24

二、接入网的宽带化 24

三、接入网的光纤化 25

四、铜缆技术的更新 25

五、以ATM技术为基础的无源光网络 26

六、宽带无线接入 26

七、内置SDH接入技术 26

八、基于FITL和ATM的SDV技术 27

九、网络管理 27

第八节 我国接入网的发展现状 27

一、我国用户线路的现状和平均长度 27

二、我国用户线长度累计分布的数据分析 36

三、我国与国际接入网用户线路平均长度的比较 37

四、我国现有本地中继网与接入网的拓扑结构与特性分析 39

五、我国的用户分布及接入网发展特点 40

六、我国接入网发展概况 42

第二章 接入网技术基础 44

第一节 数字交换技术 44

一、STM交换技术 44

二、STM交换技术的发展 45

第二节 光纤传输技术 49

一、基本原理和特点 49

二、光纤数字传输技术 51

三、光纤通信的各种复用方式 55

四、双向传输技术 68

五、光通信技术的发展 70

第三节 无线传输技术 76

一、系统类型 76

二、点到点无线链路 77

三、一点多址接入无线系统 77

四、视距地面无线系统 78

五、多路多点分配业务系统 78

六、本地多点分配业务系统 79

七、卫星传输系统 79

第四节 数字复用体系 80

一、准同步数字复用体系 80

二、同步数字复用体系 81

一、简介 93

第三章 网络基础 93

第一节 概述 93

二、网络融合 94

三、电信业的发展趋势 95

四、网络趋势 95

五、多媒体业务的网络方面 96

第二节 PSIN 96

一、传统的PSIN 96

二、未来的PSIN 100

三、ATM和宽带ISDN 103

第三节 互联网 120

一、互联网历史回顾 121

二、互联网商业概况 123

三、互联网当前结构 125

四、下一代互联网 126

五、第二代互联网 129

第四节 有线电视网络 131

一、有线电视网络的现代化 131

二、HFC:下一代有线电视网络 132

三、HFC接入的缺陷 133

四、HFC的商业情况 134

五、HFC和电缆调制解调器的渗透 135

六、HFC的展开问题 136

七、HFC的话音业务 136

一、接入网定义与定界 139

第一节 接入网的功能结构 139

第四章 接入网拓扑结构和可靠性 139

二、通用协议参考模型 140

三、接入网的主要功能 140

第二节 接入网的分层结构 142

一、传送层模型 142

二、物理参考模型 143

第三节 接口 143

一、用户网络接口(UNI) 143

二、业务节点接口(SNI) 144

三、Q3管理接口 148

第四节 接入类型 148

第五节 传送能力 148

一、传送层模型 148

第六节 物理参考模型 149

二、传送层功能和要求 149

第七节 网络拓扑结构 153

一、本地中继网和接入网网络拓扑结构的异同 153

二、接入网的网络拓扑结构特点 154

第八节 接入网各种网络拓扑结构的优、缺点分析 155

一、对接入网网络拓扑结构分析的依据 156

二、光纤接入网的网络拓扑结构 156

第九节 在我国考虑接入网的网络结构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59

一、关于远端交换模块的问题 159

二、关于SDH和PDH传输方案的比较 160

三、我国接入网网络拓扑结构适用技术的考虑 160

二、可靠性研究的一般方法 161

一、影响可靠性的因素 161

第十节 接入网可靠性分析 161

第十一节 自愈网 162

一、网络生存性 162

二、业务保护方式的定义 162

三、自愈网的类型和原理 163

第五章 铜线接入网 167

第一节 引言 167

第二节 双绞线容量的演进 168

第三节 双绞线的传输损伤 170

第四节 双绞线传输介质的品种、性能与标准 172

一、双绞线的品种 172

二、双绞线电缆的测试数据 172

三、常用的双绞线电缆 173

第五节 铜线传输系统 189

一、铜线传输系统的基本构成 189

二、传统的铜线传输存在的问题 189

第六节 数字线对增容技术 190

一、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 190

二、主要技术要求 191

第七节 xDSL系列 191

第八节 HDSL和HDSL2 193

一、T1/E1的问题 194

二、HDSL的诞生 194

三、为T1设计的HDSL 195

四、为E1设计的HDSL 196

五、用于T1的HDSL帧结构 197

六、用于E1的HDSL帧结构 198

七、HDSL的优点 200

八、HDSL的应用 201

九、用于ISDN的HDSL 202

十、向下的螺旋 203

十一、HDSL的局限性 204

十二、超越HDSL:HDSL2 205

十三、HDSL2使用CAP还是PAM? 206

十四、早期的HDSL2特性 207

十五、HDSL2中的FDM和回波抵消 207

十六、HDSL2报告卡 208

第九节 ADSL 209

一、一个ADSL网络 209

二、ADSL网络要素 210

三、ADSL及其标准 211

四、回波抵消与ADSL 212

五、CAP与DMT 213

六、CAP如何工作 214

七、CAP/QAM的操作 215

八、四分幅度调制(QAM) 215

九、ADSL的DMT 216

十、离散多音(DMT)操作 218

十一、DMTADSL的优点 219

十二、ADSL接口与系统 220

十三、ADSL的帧结构 233

十四、ADSL的应用 247

二、主要应用 259

第十节 AlcatelADSL解决方案 259

一、简介 259

三、AlcatelSPEEDTOUCHpro 260

四、AlcatelSPEEDTOUCHHome 261

五、AlcatelSPEEDTOUCHpc 262

六、AlcatelSPEEDTOUCHUSB 263

第十一节 如何使用ADSL接入Internet 264

一、ADSL业务简介 264

二、ADSL业务特点 264

三、ADSL接入方案 264

四、软件方式的ADSL接入方案 265

第十二节 CiscoADSL解决方案 267

一、Cisco627-ATM-25ADSL调制解调器 267

二、Cisco675--小型家庭办公/电信运营商ADSL路由器 269

三、Cisco677--小型家庭办公(SOHO)ADSL路由器 271

四、Cisco827和Cisco827-4V-ADSL路由器 272

第十三节 VDSL 275

一、系统要求参考模型 275

二、传送模式 275

三、性能 276

四、发送频谱 277

五、功率消耗 277

六、传输技术 277

七、VDSL与ATM 281

八、VDSL/ADSL的下行传输速率与距离 282

九、VDSL的技术细节 283

十、VDSL采用的技术 284

十一、VDSL目前尚存在的问题 285

十二、VDSL的标准化进程及总结 286

第六章 光纤接入网的接口 288

第一节 业务节点接口 288

一、业务节点 288

二、业务节点类型 288

三、业务节点接口类型 289

第二节 用户网络接口 291

一、Z接口 291

二、U接口 291

三、其他接口 292

二、V5接口的意义和特点 293

一、V5接口的由来 293

第四节 V5接口概述 293

第三节 电信管理网接口 293

三、V5接口基本内容 294

四、V5接口与接入网 294

五、V5接口的开发和应用 296

第五节 V5接口的体系结构 297

一、V5接口的结构配置 297

二、V5接口的业务体系 298

三、V5接口的功能描述 300

四、时隙分配和复用结构 301

第六节 V5接口的物理层 304

一、电气和物理特性 304

二、物理接口帧结构 305

第七节 V5接口的数据链路层 307

一、LAPV5封装功能子层(LAPV5-EF) 307

二、LAPV5数据链路子层(LAPV5-DL) 309

三、数据链路子层端对端的规程 310

四、接入网帧中继子层 313

五、子层间通信及映射功能 314

第八节 V5接口的网络层 315

一、第三层协议一般消息结构 315

二、第三层协议消息内容 316

三、其它信息单元 318

第一节 光纤 321

一、光纤的种类 321

第七章 光纤接入网的关键技术 321

二、光纤的主要参数 324

三、主要参数的规范 329

四、光纤的非线性 332

五、塑料光纤 335

第二节 光缆 336

一、光缆的设计原则 336

二、光缆的结构 336

三、光缆的种类 338

四、高密度用户光缆 341

第三节 有源光器件 343

一、光源 343

五、连接技术 343

二、光电探测器 357

第四节 无源光器件 379

一、3端口和4端口光纤耦合器 380

二、星形耦合器 384

三、波分复用器件 387

四、光纤活动连接器 396

第五节 用户接入系统光收发器件和模块 401

一、用户接入网系统结构与工作原理 401

二、用户接入网的主要光电子器件 405

三、光接入系统用组件(模块) 413

第八章 光接入网技术 423

第一节 概念和分类 423

一、概述 423

三、光接入网的目标 424

二、光接入网的基本概念 424

四、光接入网的应用类型 425

第二节 光纤接入网基本结构 427

一、参考配置 428

二、基本功能块 429

第三节 光纤接入网的拓扑结构 431

一、拓扑结构的类型 431

二、各种拓扑结构的性能比较 434

第四节 光纤接入网网络恢复时间 435

一、线路保护倒换方式 435

二、自愈环 435

二、光纤切断的保护倒换次数 436

一、自愈环的特点 436

第五节 光纤接入网自愈环系统 436

第六节 窄带有源光网络系统 439

一、基本概念 439

二、Z接口系统 441

三、2M专用接口的数字用户环路系统 449

四、具有V5接口的光接入网设备 454

第七节 无源光网络系统 460

一、PON的基本概念和结构 460

二、PON的功能结构 466

三、PON的双向传输技术 479

四、宽带PON技术 483

五、窄带无源光网络(NPON)典型系统描述 487

六、APON 496

一、全业务接入网网络结构 498

第八节 基于ATM-PON的交换式数字视像(SDV)全业务接入网 498

二、网络单元功能描述 499

第九节 国际光纤接入网的发展 508

一、美国光纤接入网的发展概况 508

二、欧洲光纤接入网发展概况 515

三、日本光纤接入网发展概况 520

第十节 光接入系统的应用 523

一、图像专线系统 523

二、数字传输方式 524

三、光用户复用传输系统 525

四、进一步扩大应用范围的光接入系统 528

一、采用TDM/TDMA的双纤单工PON系统 536

第十一节 实际系统简介 536

二、采用TDM/TDMA的单纤TCM双工PON系统 537

三、采用TDM/SCMA的单纤双工PON系统 539

四、AON系统 542

五、以BPON为基础的SDV业务 544

第十二节 ZXA10光纤接入系统简介 546

一、ZXA10系统结构 546

二、ZXA10接入系统的特点 547

三、ZXA10的综合业务接入能力 551

四、ZXA10的应用 555

第九章 CATV和HFC网技术 557

第一节 CATV网结构及其演进 557

第二节 CATV网的业务需求和趋势 559

一、信号质量参数 560

第三节 CATV传输系统的性能参数 560

二、非线性畸变 563

第四节 CATV光纤传输系统 565

一、光纤VSB--AM传输系统 565

二、光纤FM传输系统 566

三、数字图像传输系统 566

四、传输链路光功率预算 569

五、对关键器件的技术要求 571

第五节 HFC网络概念 575

一、什么是HFC网络 575

二、HFC网络特点和优点 575

一、传统CATV网络结构的不足 576

第六节 HFC网络结构 576

二、HFC网络组成 577

三、HFC网络结构 578

第七节 HFC网络前端系统 580

一、什么是前端 580

二、前端功能 580

三、前端设备 580

四、有线电视前端解决方案 601

第八节 CableModem宽带接入技术概述 607

一、什么是CableModem 607

二、为什么需要CableModem 608

一、双向CableModem系统网络结构 609

二、服务器规范 609

第九节 双向CableModem系统数据传输原理 609

三、CMTS上行技术规范 610

四、CMTS下行规范 613

五、用户端CableModem(CM)规范 614

六、电缆调制解调器传输工作过程 615

第十节 单向CableModem系统数据传输原理 616

一、为什么需要单向CableModem系统 616

二、单向CableModem系统体系结构 617

三、接口规范 617

四、电话回传CM协议栈 618

五、单向CableModem系统工作过程 618

六、单向CableModem应用解决方案 621

一、CiscouBR7200系列 622

第十一节 CableModem前端设备 622

二、3Com公司的TotalCntrol 624

第十二节 CableModem用户端设备 625

一、CableLabs认证通过的电缆调制解调器 625

二、GeneralInstrument(CI)公司的用户端电缆调制解调器 626

第十三节 某市有线电视CableModem宽带接入网解决方案 632

一、简介 632

二、有线电视网双向改造 632

三、下行通道频点范围及调制方式的选择 632

四、Internet接入平台方案 633

五、前端设备和CableModem选型 636

第十四节 Cisco双向HFCCableModem数据接入系统解决方案 638

一、uBR7246CableModem前端技术指标 638

二、网络管理系统技术指标 640

三、系统组成 641

五、CableModem前端产品结构介绍 652

四、应用方案 652

六、机房环境 668

七、有关CableModemRF(射频)的几个问题 668

八、uBR7246预置和配置 670

第十五节 HFC网建设费用的经济性分析 675

一、HFC方式的CATV传输网的主要技术指标及计算方法 675

二、HFC组成的CATV传输网结构及其建设费用的计算 677

三、计算结果的分析 694

第十六节 有线电视系统设计方案实例 694

一、系统功能 694

四、设备选型 695

二、工程概况 695

三、系统设计指标 695

五、系统设计 696

六、干线供电计算(供电方式采用前端集中供电方式) 700

七、系统的防雷、接地和安全措施 700

八、前端供电系统要求 700

九、工程施工依据 700

第十七节 小区有线电视解决方案实例 700

一、简介 700

二、方案(见9-70) 701

第十八节 HFC有线电视网络设计方案实例 702

一、HFC网综述 702

三、设计原则 705

二、设计依据 705

四、前端系统设计 707

五、下行光链路设计方案 710

六、上行光链路设计方案 715

七、分配系统设计 716

八、防雷、接地与安全防护 718

第十九节 典型的HFC系统 719

一、用于电话、数据和电视业务的ACT-3000系统 720

二、用于专用网电话、电视业务的CABLETEL--503系统 721

三、具有业务逐步升级的光缆同轴混合网 724

第二十节 双向HFC网络施工 727

一、双向HFC网络施工概述 727

二、干线电缆的敷设 728

三、干线设备的安装 730

四、分配网电缆物敷设 731

五、分配网设备的安装 732

六、避雷接地要求 733

第十章 无线接入技术 734

第一节 无线接入技术基本概念 734

一、无线接入技术 734

二、无线接入的特点 736

三、无线接入的业务需求 739

四、无线接入技术的作用和影响 740

第二节 无线接入与因特网 742

一、概述 742

二、无线通信与因特网的发展关系 743

三、无线通信和因特网的有机结合 743

四、因特网的无线接入 744

第三节 无线接入网的发展趋势 748

一、接入网建设的技术发展策略 748

二、接入网向宽带方向的发展 749

三、无线接入网进入IP时代 750

四、无线接入技术的农村市场 752

五、无线接入的技术展望 752

第四节 无线接入网的拓扑结构与基本组成 753

一、无线接入网的基本拓扑结构 753

二、蜂窝式无线接入网的拓扑结构 754

三、蜂窝无线接入的系统组成与网络结构 756

第五节 无线接入网的接口 756

一、用户网络接口(UN1) 757

二、业务节点接口(SN1)及其要求 758

三、管理接口(Q) 765

第六节 无线本地环路 766

一、标准无线本地环结构 766

二、有线和无线接入结构比较 766

三、无线本地环路系统 767

四、无线本地环路的发展应用 769

第七节 固定无线接入技术 772

一、系统配置 772

二、业务和功能 773

三、频率配置 773

四、服务质量 774

五、同步 775

六、接口 775

七、设备基本进网要求 776

八、操作维护系统 778

九、固定无线接入的基本方案 779

第八节 移动无线接入技术 783

第九节 SCDMA无线用户环路 785

一、概述 785

二、SCDMA系统结构 786

三、SCDMA的关键技术 787

四、SCDMA无线接入系统设备与接口 789

第十节 无线本地环路的系统与技术应用 790

一、基于卫星通信的系统 790

二、一点多址微波系统 792

三、基于蜂窝移动通信的接入系统 793

四、基于无绳电话技术的接入系统 794

五、专用无线本地环路系统 795

六、我国无线接入系统的市场与技术应用 795

第十一节 无线应用协议(WAP) 798

一、什么是WAP 798

二、为什么需要WAP 798

三、发展WAP的目标 799

四、WAP应用模型 799

五、WAP协议体能结构 800

六、WAP应用 802

七、无线应用环境(WA1E) 803

八、WAP网关管理模块 809

九、WAP中的安全问题 812

十、WAP的发展与应用 816

第十二节 无线接入网的工程经济分析 817

一、概述 817

二、无线接入工程经济分析的基本方法 818

三、无线接入中的工程经济问题 826

第十三节 无线接入的网络规划 829

二、发展规划 830

一、新技术和网络规划 830

三、业务需求和业务量预测 832

四、设备选择 833

五、网络规划的新概念 834

六、总结 836

第十四节 无线电频谱资源的规划原理 836

一、无线通信中的蜂窝思想 836

二、关于无线电频谱资源的概念 837

三、无线接入网的频谱规划 839

四、无线接入网的电磁兼容性 842

第十五节 无线接入工程设计 846

一、概述 846

二、无线电频段的工程预算 846

三、无线传播路径分析 849

四、无线覆盖区域 850

五、用户段工程 850

第十一章 无线接入技术应用系统 853

第一节 窄带码分多址无线接入系统 853

二、CDMA数字移动通信系统的结构 854

三、CDMA收发信机工作原理 855

四、正反向信道接收机工作原理 859

五、WiLL无线接入系统 861

第二节 宽带CDMA无线接入系统 867

一、IS-665宽带CDMA标准 867

二、朗讯公司的AirLoop无线本地环路 869

第三节 娄字无绳电话(DCT) 871

一、数字无绳电话(DCT)的应用 872

三、DECT、PHS和PACS标准的系统结构和无线接口 874

第四节 新西兰Falcon无线/有线接入系统 880

第五节 加拿大北方电信公司的无线接入系统 884

一、IONICA系统 885

二、proximity系列无线接入系统 887

第六节 卫星移动通信无线接入系统 889

一、“铱”(Iridium)系统 890

二、全球星(ClobalStar)系统 897

一、双向MMDS宽带接入系统发展 899

二、双向MMDS宽带无线接入系统结构 899

第七节 双向MMDS宽带接入系统 899

四、双向MMDS系统传输速率 900

五、双向MMDS系统前端结构 900

三、双向MMDS接入系统的频率分配 900

六、用户端无线调制解调器(WMU) 901

七、双向MMDS系统方案 902

八、系统扩容 903

九、主要设备的技术指标 903

十、ADC公司的Axity MMDS宽带无线接入系统 907

十一、CA公司的宽带无线接入系统AirFlex 909

第八节 LMDS概述 913

一、什么是LMDS 913

二、LMDS的基本特点 914

三、LMDS的应用 919

第九节 系统参考模型 921

一、系统参考模型 921

二、系统传输方式 924

第十节 LMDS设备类型 924

一、连续点结构 924

二、点到多点结构 927

三、点对多点结构和连续点结构的比较 928

一、接口类型 930

二、不同接口组网类型 930

第十一节 LMDS系统的接口 930

第十二节 PAS概述 932

一、什么是个人通信接入系统(PAS) 932

二、PAS的特点 933

第十三节 PAS的关键技术 936

一、PAS的频率使用与多址技术 936

二、微峰窝与信道动态分配技术 941

三、PHS系统无线信道话务量设计计算 943

四、PAS切换与漫游技术 947

第十四节 PAS系统组成 951

一、系统概述 951

一、N-CDMA扩频通信IS-95标准 953

二、局端设备 954

三、空中话务控制器 963

四、基站控制器 973

五、基站 980

六、手机(PS) 985

七、固定用户单元 989

八、网络管理系统 993

第十五节 WACOS iPAS技术简介 996

一、WACOS iPAS系统简介 996

二、WACOS iPAS系统优点 999

三、WACOS iPAS业务性能 1001

四、WACOS iPAS系统工作原理 1004

第十六节 WACOS iPAS网络及组网应用 1009

一、WACOS iPAS IP信令网络 1010

二、WACOS iPAS承载网络 1011

三、WACOS iPAS系统的应用 1011

第十七节 WACOS iPAS系统组件和技术规范 1013

一、WACOS iPAS网关 1013

二、WACOS iPAS运行支持系统 1018

三、无线接入子系统 1031

四、技术规范 1032

第十八节 宽带无线接入网方案设计案例 1035

一、LMDS基站系统设计及用户需求分析 1035

二、系统设计及说明 1035

三、城域骨干SDH环系统设计及说明 1041

第十九节 北京城域网试验基本情况 1042

一、城市计划试验 1043

二、参与试验的设备选择 1043

三、每个厂家的试验规模考虑 1044

第二十节 北京城域网试验设备简介 1046

一、采用招标选定试验设备类型 1046

二、各家试验设备的技术特点 1047

第二十一节 北京城域网试验测试网络情况 1048

第二十二节 北京城域网试验的测试 1049

一、LMDS技术的成熟性和设备的可用性 1049

二、LMDS关键技术性能指标的测试 1051

三、LMDS的业务承载能力 1053

四、LMDS试验系统的技术体制 1054

五、LMDS系统的成本特点 1056

第二十三节 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应用典型方案模型分析 1059

第二十四节 国外LMDS发展概况 1063

第二十五节 LMDS宽带无线接入网的成功案例 1065

一、宽带网络运营商 1065

二、移动通信运营商 1065

第十二章 ISDN和B-ISDN技术 1067

第一节 ISDN的基本概念 1067

一、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 1067

二、合数字网(IDN:Integrated Digtal Network) 1069

三、综合业务网(ISDN:Integrated Services Network) 1069

四、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 1070

五、IDSN的体系结构和标准 1072

六、ISDN传输结构 1074

七、ISDN用户接口 1076

第二节 ISDN的特点 1078

一、一线多能 1078

二、实现高速上网 1079

三、经济实用 1079

四、支持多个设备 1080

五、终端移动性 1080

六、ISDN通信网的功能分散性 1080

七、应用广泛 1081

第三节 ISDN提供的业务 1081

一、ISDN业务的概念 1081

三、ISDN业务的分类 1082

二、对ISDN业务标准化的目的 1082

四、承载业务的特点及其属性 1084

五、电路交换模式的承载业务 1088

六、分组交换模式的承载业务 1093

七、用户终端业务 1096

八、补充业务 1096

九、国际间利用ISDN时应注意的事项 1104

第四节 ISDN的系列建议 1105

一、ISDN建议的组成 1105

二、ISDN建议的分类及其内容 1105

第五节 ISDN网络中的协议 1109

一、No.7信号方式的基本概念 1109

二、消息传递部分的规范 1116

一、用户线的定义 1118

二、ISDN的物理连接 1118

第六节 ISDN的接入方法 1118

三、用户线接入方式的分类 1120

四、ISDN中继器 1121

第七节 ISDN的发展前景和局限性 1122

一、ISDN的发展前景 1122

二、ISDN的局限性 1123

第八节 B-ISDN的导入背景 1124

一、窄带ISDN的局限性 1124

二、B-ISDN应具备的条件 1124

第九节 ATM技术的基本概念 1125

一、电路传送模式与分组传送模式的缺陷 1125

二、ATM传输原理 1126

三、ATM交换原理 1127

第十节 B-ISDN提供的业务 1128

一、交互型业务 1128

二、分配型业务 1129

第十一节 B-ISDN的分层结构 1129

一、信元的结构 1129

二、B-ISDN协议的参考模型 1131

三、ATM自适应层(AAL) 1131

四、ATM层 1134

五、物理层 1134

第十二节 虚通道(VP) 1136

一、虚通道的基本概念 1136

二、虚通道的优点 1137

三、VPI与VCI的关系 1138

四、基于虚通道的B-ISDN传输网 1139

第十三节 B-ISDN用户--网络接口 1139

一、用户--网络接口的参考配置 1139

二、参考点TB和SB接口的基本特性 1140

第十四节 ATM交换技术 1141

第十五节 网络控制技术 1143

第十六节 ATM技术信源编码 1144

一、可变比特率编码的概念 1144

二、图像分层编码 1145

第十七节 业务质量恶化的原因与对策 1146

一、ATM网质量的分层模型与质量参数 1146

二、信元丢失及对策 1147

三、信元延时及对策 1149

第十八节 B-SIDN网络管理和OAM原则 1150

一、B-ISDN网管分层结构 1150

二、B-ISDN被管理实体 1151

三、OAM原则 1151

四、B-ISDN接入网与IMN的关系 1152

五、管理工作流程示例 1153

第十九节 B-ISDN的演进 1154

一、影响B-ISDN演进的主要因素 1154

二、网络演进的基本阶段 1155

第十三章 城域网技术 1158

第一节 城域网的基本概念 1158

第二节 功能结构 1160

一、MAN的通用结构 1160

二、MAN的参考配置和功能 1161

三、接入设施 1163

四、MAN交换系统 1164

第三节 协议参考模型 1164

一、通用协议参考模型 1164

二、分层协议参考模型 1164

第四节 物理层 1166

第五节 寻址原理 1166

一、个别寻址 1166

二、组寻址 1167

第六节 MAN与BISDN和ATM的关系 1167

第七节 FDDI 1169

一、分层结构 1170

二、FDDI-II 1174

三、FDDI的性能 1175

第八节 DQDB 1176

一、DQDB拓扑结构 1177

二、DQDB协议 1178

三、DQDB的性能 1181

第九节 Orwell 1184

一、Orwell描述 1184

二、时隙结构 1186

三、Orwell性能 1187

第十节 FDDI与DQDB比较 1188

一、FDDI性能 1188

二、DQDB性能 1191

三、FDDI和DQDB的性能比较 1192

二、MAN的演进 1194

第十一节 拓扑结构和演进 1194

一、MAN的拓扑结构 1194

第十二节 交换式多兆比特数据业务(SMDS) 1195

一、SMDS简介 1195

二、SMDS DXI 1195

第十三节 城域网建设实例 1196

一、城域网建设实例(运营商) 1196

二、城域网建设实例(厂商) 1208

第十四章 用户驻地网技术 1218

第一节 用户驻地网的基本概念 1218

第二节 基本CPN的参考模型 1219

第三节 网络结构 1220

一、星形网 1220

四、树形网 1221

二、环形网 1221

三、总线网 1221

第四节 规划和设计 1222

一、一般考虑 1222

二、功能模块 1223

三、配置 1223

四、性能 1223

第五节 用于CPN的光元件 1223

第六节 CPN的应用 1224

一、局域网(LAN) 1224

二、用户小交换机(PBX) 1224

五、智能大楼 1225

三、ISDN 1225

四、B-ISDN 1225

第七节 CPN的演进 1226

一、引入阶段 1226

二、扩展阶段 1226

三、普及阶段 1227

第八节 未来CPN的要求 1228

第九节 基于综合布线的宽带用户驻地网解决方案 1229

一、综合布线技术 1229

二、光纤技术 1231

三、某智能大楼宽带网络应用解决方案 1234

四、智能小区解决方案 1263

一、引言 1272

第一节 电力线载波的发展史 1272

第十五章 电力线载波接入技术 1272

二、历史的回顾 1273

第二节 作为高速传输媒质的电力线 1273

第三节 电力线传输的一种体系结构 1274

第四节 电力线上的噪声 1276

第五节 物理层传输 1276

一、多频调制 1276

二、扩展频谱调制 1276

第六节 媒质接入控制和数据链路层 1277

第七节 电力线数据通信在美国的应用 1278

一、电力线数据通信在欧洲的应用 1278

二、电力线载波的未来 1279

第十六章 家庭网络技术 1281

第一节 家庭网络的分类 1282

第二节 HomeRF局域网技术 1282

一、HomeRF系统概念 1283

二、HomeRF网络体系结构 1283

三、物理面 1284

四、控制面 1285

五、HomeRF优点和预计费用 1285

第三节 电力线以太网技术 1286

一、电力线以太网的应用 1286

二、电力线以太网的系统概念 1287

三、可供选择的物理层技术 1288

第四节 家庭电话线(Phoneline) 1290

一、家庭Phoneline系统的概念 1291

二、对Phoneline接入的要求 1292

三、Phoneline网络体系结构 1292

四、物理层 1292

五、Phoneline:业务、优/缺点和费用 1293

第五节 基于同轴电缆的家庭网络 1294

一、基于同轴电缆家庭网络的体系结构 1294

二、优点和缺点 1295

三、费用 1296

四、预测 1296

第十七章 网络性能 1297

第一节 误码特性 1297

一、误码的概念和影响 1297

二、误码的产生和分布 1298

三、误码性能的规范 1299

第二节 抖动特性 1304

一、抖动的概念和影响 1304

二、抖动的产生 1305

三、抖动性能的规范 1307

第三节 漂移特性 1311

一、漂移的概念和影响 1311

二、漂移的产生 1312

三、漂移性能的规范 1312

第四节 延时特性 1314

一、延时的概念和影响 1314

二、延时的产生 1315

三、延时性能的规范 1318

第十八章 接入网的网管技术 1320

第一节 TMN的基本概念 1321

一、TMN的体系结构 1322

二、TMN的管理功能 1331

三、信息模型的表示 1332

第二节 接入网网管功能 1334

一、接入网网管系统功能结构 1334

二、具有V5接口的接入网网管功能 1335

第三节 接入网网管系统的Q3接口 1342

一、OSI参考模型 1342

二、接入网网管系统的Q3接口通信协议栈 1344

三、具有V5接口的接入网信息模型 1345

一、向TMN过渡的方法 1348

第四节 接入网网管向TMN的过渡 1348

二、通信协议栈 1349

三、管理信息服务 1350

四、管理信息传输协议 1351

第五节 接入网网管系统管理功能的实现 1356

一、接入网管理系统与其他网管系统的关系 1356

二、光纤接入网的管理 1357

三、光纤接入网管理系统的操作 1359

第十九章 接入网的发展现状和建设方法 1362

第一节 接入网建设中应考虑的几个因素 1362

一、技术分析 1362

二、经济分析 1364

三、接入网的组网结构 1365

二、基于ATM信元的接入网可能在不太遥远的将来出现 1366

三、无线移动通信的发展迅猛,无线接入网多种多样 1366

四、光纤接入网中光纤冗余量的考虑 1366

一、Internet的崛起必将对接入网的发展产生影响 1366

第二节 国际接入网发展的总趋向 1366

四、各国的接入网技术各有特色 1367

五、向全业务接入网发展的趋势日益明显 1367

六、光纤接入网是全业务接入网的主要发展方向 1367

七、新的V5接入网标准接口的出现使光纤接入网得到更迅速的发展 1367

八、国际接入网技术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光纤进入家庭 1370

第三节 发展适合我国国情的接入网新技术 1371

一、有关适合我国建设发展的接入网新技术的建议 1371

二、各地接入网的实验情况 1376

三、各地接入网的发展规划 1379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