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业技术
通信系统工程手册  上
通信系统工程手册  上

通信系统工程手册 上PDF电子书下载

工业技术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美)D.H.哈姆谢尔著;《通信系统工程手册》翻译组译
  • 出 版 社: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75
  • ISBN:
  • 页数:428 页
图书介绍:
《通信系统工程手册 上》目录

译序 3

第一章 系统设计的要求 9

系统设计的原则 9

1.系统设计的问题 9

2.通信系统的特性 10

3.合格信息的标准 11

4.失真和噪声 13

通信要求的确定 14

5.通信系统设计的程序流图 14

6.系统设计的参数 16

7.传输的信息、通信目的 17

8.业务量分析 18

9.合格标准——业务的质量和等级 19

10.运行要求——业务顺序等级表 22

11.初始考查——系统的地理分布图 22

12.设备考查——可用的业务、设备和传输媒质 24

13.通信技术和装备的考查 26

噪声与失真的类型 27

14.噪声 27

15.失真 27

参考文献 28

第二章 用户设备及其使用 30

2.电报和数据的电码 31

电报和数据用户设备 31

1.信息的概念和电码 31

3.信号型式 39

4.键盘 42

5.纸带读出器和分配器 47

6.复凿孔机和纸带穿孔机 49

7.页式打印机 56

8.电传机的操作程序 65

9.同步操作与异步操作 66

10电传机和数据设备 67

11.干扰噪声的影响 71

12.卡片读出器、分类器和比较器 72

13.字符识别 75

14.可闻噪声 75

15.显示 76

16.若干术语的定义 77

电话设备 78

17.中心局系统 78

18.拨号电话系统 78

19.电话术语 79

20.专用线路业务 79

21.电话站设备 80

23.布线考虑 84

22.电源 84

24.传信 85

25.拨号 85

26.传输方面的考虑 87

传真 89

27.概述 89

28.部件 90

29.传真发送机 91

30.传真记录法 94

31.现有的传真设备及其应用 95

32.有关传真的术语定义和公式 100

33.传真设备联用的要求 105

线路调制器和解调器 106

34.业务 106

35.数据传输设备和接口 107

36.用户电传报 111

参考文献 111

第三章 语言特性和声学效应 113

语言的一般特性 113

1.语言的性质 113

2.频率范围的频谱 113

3.动态范围 115

4.可懂度测量 116

语言可懂度和音质 116

5.清晰度试验 120

6.试验材料 121

7.试验人员 121

8.发话人的识别 121

9.语音的质量 122

输入考虑 122

10.发话人频谱 122

11.发话人的话音声级 123

13.背景噪声 124

14.抗噪声送话器和噪声屏蔽 124

12.侧音 124

15.混响 125

系统的特性和失真 125

16.频率响应特性 125

17.削峰和过荷失真 125

18.中心削波 126

19.频移 127

20.话音控制继电器动作的迟延 127

21.相移和传输迟延 127

22.回声 127

参考文献 128

25.噪声排除 128

23.反馈 128

输出考虑 128

24.输出电平 128

第四章 线性规划、概率论和信息论 130

引言 130

线性规划 130

1.线性规划的图解 131

2.单纯形方法 132

3.运输问题 135

4.随机试验——事件的概率 145

5.样本空间和事件 145

概率论与统计学的基本概念 145

6.概率运算规则 146

7.贝斯(Bayes)定理 147

8.概率分布 147

9.矩、期望值、矩母函数 149

10.变差的界——车比雪夫(Tschebyscheff)不等式 150

11.误差传播 151

12.某些离散的概率分布 152

13.若干连续的概率分布 155

14.中心极限定理 157

15.最小二乘方原理 158

16.概述 159

等候排队与模拟 159

17.等候排队的基本方程——单个服务站 161

18.多个服务站,普阿松到达和普阿松服务 162

19.具有普阿松到达和恒定服务的等候排队 164

20.总数是有限的等候排队 164

21.随机过程的模拟——蒙特·卡罗(Monte Carlo)模拟 165

通信与信息论 168

22.信息的测度 168

23.信源的熵 170

24.通信信道——编码和解码 172

25.有噪声的离散信道 173

26.连续信息的测度 174

27.取样定理,函数的集合 177

28.连续信道的容量 178

29.具有连续信源的连续噪声信道容量 180

参考文献 181

第五章 通信系统模型 182

引言 182

1.什么是模型? 182

2.为何要模型化? 182

费用网络模型 182

5.确定最短途径的一般方法 183

3.最小费用途径 183

4.最小费用途径模型的基本特性 183

6.网络的简化 185

7.最小费用网络的吸收规则 185

8.物理模型 186

9.第k个最短途径 186

10.应用 186

11.最小费用网络 188

12.构成最短连接网络的方法 188

13.单向链路网络 190

14.应用 190

流量网络模型 191

15.流量网络的基本性质 192

16.最大流量定理 192

17.网络的对偶性 193

18.多端网络 193

19.多源点多终点问题 194

20.多商品问题 194

21.流量网络模型的应用 195

22.流量网络的物理模型 195

网络模型的普遍理论 195

23.各种网络的一般特性 195

24.单参数网络 196

26. Y→△和△→Y变换 197

27.星→网变换 197

28.准线性 197

25.串联及并联规则 197

29.弱互易性 198

30.结论 198

多参数网络模型 199

31.容量费用网络 199

通信系统的其它模型 200

32.其它模型的典型例子 200

参考文献 201

33.模拟 201

第六章 交换系统的传输工程 203

引言 203

1.概述 203

2.传输研究的准备工作 203

3.其它方面的考虑 204

4.术语 204

交换工程方案对传输工程设计的影响 205

5.概述 205

6.交换连接的方法 205

7.分级方案 206

9.交换对设备型式的影响 207

8.轴式方案 207

10.传输设备的型式 208

基准系统 209

11.电平测试点的用途 209

12.直通线路的基准系统 209

13.交换系统的电平测试点 210

1000赫损耗的要求 212

14.1000赫损耗的控制 212

15.二线制话音通信损耗的控制 212

传输电平 213

18.电话的传输电平 213

17.数据传输损耗的控制 213

16.四线制话音通信损耗的控制 213

19.数据系统的传输电平 214

损耗变化 214

20.概述 214

21.调节时的损耗变化 214

22.维护时的损耗变化 215

衰减频率特性 216

23.一般处理原则 216

24.数据线路的衰减-均衡处理 217

25.一般处理原则 218

包线延迟畸变 218

26.数据业务的包线延迟的处理 220

线路噪声 221

27.定义 221

28.交换系统的线路噪声 222

脉冲噪声 223

29.脉冲噪声的影响 223

30.对脉冲噪声的要求 223

回声 224

31.回声的定义 224

33.话音通信的回声要求 225

32.回声的影响 225

34.回声抑制器的应用 227

阻抗 228

35.交换中心的阻抗 228

36.其它地点的阻抗 228

交换中心设备 228

37.传输设计对设备的影响 228

38.终端设备的配置 230

设施的选择 230

39.中继线设施 230

42.平衡原理 231

二线制交换中心的平衡 231

40.通路线路设施 231

41.台站线路设施 231

43.二线制交换中心的平衡要求 233

44.专用分交换机的平衡要求 234

传输测试 236

45.测试目的 236

46.测试类型 236

47.初步测试 236

48.总体传输测试 236

测试设备 237

51.交换中心的测试设备 237

50.故障定位测试 237

49.例行测试 237

52.专用分交换机的测试设备 238

53.台站测试设备 238

测试方法 238

54.测试程序的管理 238

55.测试衰耗器的应用 238

56.测试分析 239

参考文献 239

1.总体系统 240

基本原则 240

第七章 交换系统的交换工程 240

2.中心局工程 241

交换矩阵的设计 244

3.概述 244

4.无阻塞交换网络的类型 245

5.三级网络 246

6.矩阵的控制 251

传信和监控 254

7.定义 254

8.传信和监控的方式 254

10.影响业务数据的用户特性 260

通信业务方面的考虑 260

9.掷下研究法 260

11.掷下研究法的程序 261

12.按迟延理论对待的呼叫 262

13.未接通的呼叫 264

14.交换中心处理呼叫的能力 266

编号方案 266

15.概述 266

16.“开”式编号方案 267

17.“闭”式编号方案 267

19.将来的要求 268

18.入口码 268

信息交换(转接)工程 269

20.引言 269

21.计算机交换中心设备的一般特性 272

22.中间存贮器 277

23.记录和恢复存贮 285

24.中央计算机 287

25.通信接口 290

参考文献 291

26.可靠性 291

第八章 电报交换方式和设备 293

电报交换的基本原理 293

1.概述 293

2.历史 293

3.系统的分类 293

4.电报交换的历史年表 294

方式 294

5.人工交换 294

6.印字电报的使用 295

7.电传打字机的发展 296

8.电传机交换业务(TWX) 297

电传机交换 297

附加设备的发展 298

9.收报穿孔设备(复凿孔设备) 298

10.自动发-收设备 298

11.再生帮电机(再生中继器) 299

12.载波电报的发展 299

电报交换系统 299

13.多站和多点线路 299

14.人工的复凿机信息交换 299

15.局内传输的复凿机信息交换 300

17.全自动交换系统 301

16.撕断纸带式复凿机信息交换 301

18.军用电报交换系统 303

19.AN/FGC-30型电传机中心局 303

20.第55-A号计划,自动电报交换系统 307

21.82-B-1型电传机交换系统 311

22.用户电传报(Telex) 311

23.特殊的专用信息交换系统 313

24.电子式电报交换系统 314

25.指挥和控制通信的电子交换 314

参考文献 315

第九章 电话交换方法与设备 317

1.电话交换系统的功能 317

2.人工交换的设备 319

机械与机电设备 319

3.步进机键 320

4.电动机驱动选择器 321

5.大动作选择器的组合 322

6.小动作接线器 324

7.电感、电容和电阻 328

电子元件 328

8.冷阴极充气管 328

9.半导体器件 329

10.磁性存储系统 331

11.迟延线和其它存贮系统 334

12.制图符号 335

交换系统的图示法 335

13.分类术语 337

交换系统的设计 343

14.交换网络的组成 343

15.交换网络的控制 343

16.呼叫处理功能 367

17.电话交换系统的传输特性 384

参考文献 389

第十章 多路复用 394

原理 394

1.频分多路复用(FDM) 394

2.时分多路复用(TDM) 400

3.电报的多路复用 404

多路复用系统 405

4.明线系统 405

5.电缆系统 406

6.无线及同轴电缆系统 408

7.多路复用系统间的协调 411

8.多路复用系统的传信 414

9.辅助设备 417

系统工作特性 420

10.话路带宽 420

11.频率配置及调制方案 420

12.音频传输电平 422

13.载频传输电平 423

14.信道容量 424

15.输入阻抗、输出阻抗及回波损耗 424

16.载频泄漏 424

17.分路电平稳定度 424

18.频率稳定度 424

19.导频 424

20.加载效应 425

21.电压要求 427

工作标准 427

参考文献 42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