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业技术
现代市内通信线路技术
现代市内通信线路技术

现代市内通信线路技术PDF电子书下载

工业技术

  • 电子书积分:2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刘淮等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9
  • ISBN:7115037914
  • 页数:752 页
图书介绍:
《现代市内通信线路技术》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市内通信线路的范围 1

目录 1

第二节 市内通信线路技术的分类与概况 2

一、传输设备技术 2

二、规划、设计、施工技术 3

三、维护、管理技术 7

第三节 市内通信线路技术的特点 9

第二章 业务预测 11

第一节 业务预测的分门别类 11

一、业务预测 11

四、远、中、近期预测 12

二、用户预测 12

三、业务量预测 12

五、全国网和区域网预测 13

六、本地网预测 13

七、小区预测 13

八、专用设备网预测 14

九、宏观预测与微观预测 14

十、统计预测与现场预测 14

第二节 电话普及率 15

一、普及率的含义和内容 15

二、普及率对社会经济的依附关系 19

三、普及率的发展规律 23

第三节 分类电话发展指标 24

一、业务电话分类发展指标 25

二、住宅电话发展指标 26

三、公用电话发展指标 26

四、各种出租专线 26

第四节 预测依据 26

一、企业发展方针 27

二、资金开发 28

三、资费政策 29

四、重大运营计划 30

六、设备匮乏材料 33

五、历年预测材料 33

七、用户小交换机发展动态 34

八、大话务量用户材料 35

九、公用电话动态 35

十、专用网动态 35

十一、人口资料 36

十二、城市规划资料 36

十三、城市近期建设计划 36

十四、各种调查统计报告 36

十五、其它资料 37

第五节 数据的处理、分析、推理 37

一、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37

二、时序分析 38

三、移动平均法 39

四、数学模型 40

五、比照法 49

第六节 宏观统计预测的实施应用 50

一、依据国民经济发展水平推算普及率 50

二、依据历史记录外推普及率 51

三、依据社会经济结构推算普及率 51

四、综合分析 55

第七节 现场预测 56

一、划分小区 56

二、小区预测 58

一、住宅电话正在发展为人民生活必需品 61

第八节 发展住宅电话是客观必然趋势 61

二、用户对住宅电话的支付能力 62

三、发展住宅电话有利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64

第九节 改善经营管理赢得资金是加快发展速度的决定性条件 66

一、发展电话事业要有足够资金 66

二、企业积累是解决资金的根本途径 68

第十节 业务预测是经常性工作 69

一、业务预测要依情况变化不断修正 69

二、业务预测要不断滚动修正 69

三、业务预测技术要持续不断地研究、改进、提高 70

四、业务预测要设置专职固定人员 70

第一节 概述 72

第三章 局所规划 72

第二节 最经济局所容量 73

一、寻求最经济局所容量的方法 74

二、用户线的平均长度 75

三、中继线的平均长度 78

四、已知全网局所数的条件下各局容量的最佳分配 80

五、解析法的具体应用 83

六、划定交换区域界线 85

第三节 寻找理想线路网中心 86

一、单局制市话网理想线路网中心的寻求方法 86

二、多局制市话网理想线路网中心的寻求方法 91

一、结合动态发展因素 92

第四节 局所分区方案受制于原有局所分布和动态发展因素 92

二、结合原有局所分布 94

第五节 局址勘定 96

第六节 终局容量 97

第七节 用户集线器在市话网结构模式中的地位 98

一、集线器的最经济容量 98

二、集线器的临界经济距离 103

三、集线器在市话网结构模式中的地位及其对局所规划的影响 107

第八节 统一规划、分别经营 112

第四章 市内线路网结构 114

第一节 用户线路网 114

一、配线制式 114

二、用户线路网的基本要求 115

三、复接技术的演变 116

四、交接技术的演变 119

五、以固定小区为基础的交接配线 122

六、推行街坊配线代替沿街配线 124

七、馈线电缆系统 125

八、交接箱及其运用 129

九、线路建筑方式 135

十、自由配线 136

十一、电缆的选择 137

十二、我国交接配线未能顺利发展的原因 137

第二节 中继线路网 138

一、中继电缆所含线对的种类 139

二、中继线的组群结构 140

三、中继电缆的分段与组合 142

四、中继电缆的传输结构 142

五、中继电缆的选择 143

第三节 线路扩建方式 143

一、最佳满足年限 143

二、线路工程投资的特点 144

三、各种设备的满足年限 145

四、应当充分发挥每一部分线路设备的潜力 146

五、一根电缆、一条路由地扩建 146

六、要慎重对待电缆递减 148

一、MDF使用率是接近于不变的 149

七、中继电缆的扩建方式 149

第四节 机线比例关系 149

二、MDF使用率的粗略估算 150

三、机线比 152

四、指标的运用 154

第五节 网路组织关系 154

一、网网相连 155

二、农话也是市话 156

三、用本地网和市内线路网代替市话网和市话线路网更确切 157

四、营业区域与基本营业区域决定线路服务准则 157

五、线路网中心 158

六、区外交换 159

七、区域调整 160

第六节 用户网最终是什么样 161

一、用户网向ISDN发展要考虑的几个因素 162

二、在现有用户环路上作四线制传输的方案 162

三、扩大用户环路数字传输系统的使用范围 163

四、用户环路技术将向宽带发展 163

五、光纤化 164

第五章 管道技术 165

第一节 市内通信电缆地下化 165

一、市内通信电缆地下化是适应通信和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 165

二、当代市内通信电缆地下化水平 167

三、地下化的设计、施工、维护条件 168

四、地下化的地理条件 169

五、地下化的线路条件 170

六、地下电缆建筑方式的综合分析 171

第二节 管道规划 173

一、管道规划的目标和内容 173

二、管道网应具备的技术经济要求 174

三、管道规划的研究期限 174

四、管道网规划的基础是交接区 175

五、管道网的技术模式 176

六、管孔容量 178

七、管道网分期建设计划 181

一、管道 182

第三节 管道设计 182

二、人孔 200

第四节 隧道 216

第六章 传输技术 219

第一节 通话质量与传输质量 219

一、质量与量度 219

二、基准参考系统 224

三、传输质量评定方法发展近况 230

第二节 一些国家电话传输标准损耗分配概况 238

一、CCITT建议 238

二、一些国家电话传输标准损耗分配概况 243

三、我国曾经颁布的电话传输标准 254

一、概述 255

第三节 我国电话传输指标的分配与应用 255

二、电话机 256

三、用户线路 258

四、我国以参考当量为量度的传输标准 264

五、传输规划 271

第四节 市内线路传输设计 272

一、环路设计 272

二、中继线设计 279

第一节 导线 282

一、铜在通信电缆导体中占主导地位 282

第七章 电缆 282

二、使用铝导体有一定经济意义 283

三、技术正在向有利于铝导体发展 284

四、铝芯电缆正在有限范围内扩大使用 285

第二节 绝缘 285

一、纸绝缘 286

二、聚烯烃绝缘 288

三、聚氯乙烯绝缘 291

四、综合比较 291

第三节 线径 293

一、线径系列种种 293

二、IEC推荐系列 294

三、线径发展方向 295

一、线元 296

第四节 缆芯结构 296

二、组群 297

三、全色谱 302

四、绞制 312

五、备用线 314

六、缆芯 316

第五节 护层 316

一、护层材料 317

二、铅护层 318

三、综合护层 318

四、抗机械力量的护层 321

第六节 防水电缆 322

一、电缆发生水害的机理 322

二、水害对电缆性能的影响 323

三、填充防水材料 323

四、防水缆芯结构 324

五、发展动向 326

第七节 PCM电缆 327

一、PCM在电缆上传输的特点 327

二、在原有电缆上开PCM 327

三、纵向分隔内屏蔽市话电缆 328

四、低电容电缆 329

一、管孔内径决定最大对数 330

第八节 成品电缆对数 330

二、常规最大对数和超大对数 331

三、电缆对数系列 333

第九节 电气性能 343

一、电阻 344

二、电容 345

三、电阻、电容不平衡 346

四、串音 347

五、介质强度 347

六、绝缘电阻 348

七、电感、电导 348

九、我国全塑电缆电气性能标准 349

八、二次参数 349

第十节 电缆技术拾零 354

一、电缆技术的几大派系 354

二、电缆技术标准所包括的范围 355

三、适应各种需要的电缆 356

四、适应各种需要的技术措施 357

第八章 复用技术 359

第一节 引言 359

第二节 市话电缆的高频特性 359

一、市话电缆线对的阻抗频率特性 360

二、市话电缆线对的衰减频率特性 365

三、市话电缆线对的衰减温度系数频率特性 366

四、市话电缆线对的串音特性 368

五、市话电缆线对串音特性与长度及频率的关系 378

第三节 各种高频特性的测试 379

一、市话电缆阻抗的测量 379

二、市话电缆衰减常数的测量 384

三、市话电缆衰减常数温度系数的测量 388

四、市话电缆串音特性的测量 390

第四节 市话线路上的频分复用的实用系统 399

一、设备简化使短距离通信经济合用 399

二、能适应各种传输媒介 399

三、增音机采取频率倒置 400

四、使用压缩扩展器 402

一、指标分配 404

第五节 市话线路上的时分复用的实用系统 404

二、等效传输频率 406

三、等效串音频率 406

四、串音的分布与平均串音衰减 406

五、计算单电缆PCM中继的基本公式 407

六、计算双电缆PCM中继的基本公式 408

七、单电缆制中继段计算举例 408

八、再生段的实验验证 410

第九章 光纤技术的兴起与应用 411

第一节 光纤通信的特征 412

一、以光纤低损耗化和器件长寿命化为特点的发展历程 412

二、光纤通信与常规通信的异同 414

三、光纤通信的优越性 417

第二节 光纤与光缆 418

一、光纤传输原理 418

二、光纤的分类 422

三、光纤的传输特性 425

四、光纤、光缆的机械特性 431

五、光纤、光缆的制造 432

六、施工、安装和接续 438

七、光纤技术的标准化 442

第三节 通信用光器件 445

一、光源器件 446

二、光检测器件 448

三、无源光器件 450

第四节 光纤通信系统 453

一、系统构成 453

二、系统特性 453

三、光纤通信系统的应用 456

四、光纤用于市内通信线路时的几个选择问题 460

第五节 光纤通信测试 462

一、光纤损耗测试 462

二、光纤传输带宽测试 464

第六节 结语 466

第十章 电缆的接续与成端 469

第一节 电缆芯线接续 469

一、连接电阻的构成 469

二、导线的连接电阻及其变化机理 471

三、导线接续技术的演变 472

四、接线子 473

五、流行的接线子及其接线机具 479

六、模块接线系统 485

七、铝线接续 486

八、芯线接续方法的展望 487

第二节 电缆护套接续 488

一、综合护层接续的种类 488

二、几种有代表性的护层接续方法 491

三、塑料电缆护套接续方法的采择与瞻望 501

第三节 电缆成端技术 503

一、成端的快速夹线法 504

二、总配线架成端 507

三、交接箱的成端技术 510

四、分线设备的成端技术 512

第十一章 市内通信电气防护技术 515

第一节 外界干扰源 515

一、外界影响的类型 516

二、各种外界影响源的特性 518

第二节 强电线对通信线产生影响的基本理论 527

一、产生影响的物理过程 527

二、信线在强电线电磁影响下的感应电位及通感应电流 528

三、强电设备与弱电设备的阻性耦合(地电位问题) 534

四、市话线路防护技术中几个有关参数的确定 551

第三节 防护措施 559

一、强电线电影响及磁影响的防护措施 559

二、阻性耦合影响的防护措施 572

三、电台干扰的防护措施 573

参考文献 575

第十二章 电缆充气技术 578

第一节 电缆充气维护的缘起 578

一、防止电缆发生水害的必要性和途径 578

二、充气与充油的比较 579

三、防止水害的一般抉择 581

第二节 电缆充气维护技术发展概况 582

一、充气维护系统 583

二、我国电缆充气维护技术发展概况 596

第三节 电缆充气的基本知识 598

一、气体的状态参量 598

二、流量 602

三、气阻 603

四、湿度 605

五、露点 607

第四节 分子筛脱水 610

一、分子筛的组成及种类 610

二、分子筛的特性 612

三、分子筛脱水的机理 616

四、无热再生分子筛干燥充气设备 623

第五节 气体含水量的测定 630

一、低湿气体使用的测量仪 631

二、常湿气体使用的测量仪 634

第六节 测压及查漏 637

一、测压 637

二、查漏 646

第十三章 计算机在市话网设计中的应用 658

第一节 概述 658

第二节 计算机辅助编制市话网局所规划 659

一、前言 659

二、基本原理 660

三、算法中若干问题的说明 662

五、原始资料 690

四、框图 690

六、输出结果 693

第三节 音频线路网线路衰减最佳分配的计算机解法 697

一、前言 697

二、基本概念 699

三、程序的编制及举例 703

第四节 最小距离树及电路配置 712

一、前言 712

二、多段决策过程 714

三、无后效性 715

四、最优化原理 715

五、树、最小距离树 716

六、各段电路配置 722

七、结尾语 724

参考文献 725

第十四章 市内通信网的经济分析 727

第一节 经济分析的基本原理 727

一、货币的时间价值 727

二、资金等价变换的基本公式 727

三、国家资金的运动模式 730

四、经济分析的基本指标 732

第二节 经济分析和比较的基本方法 734

一、投资比较法 735

二、投资现值比较法 736

三、年经费比较法 737

四、年经费现值比较法 739

五、单位成本比较法 741

六、内部收益率 742

七、资金利润率 743

八、投资回收期 744

九、折现法和简单法 745

第三节 市内通信网的综合经济分析 745

一、通信工程经济分析的特点 745

二、企业效益、全网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 746

三、完整的计算含量 747

四、不确定性经济分析 748

五、综合经济分析 750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