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金融改造
金融改造

金融改造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周振华主编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0
  • ISBN:7208032599
  • 页数:441 页
图书介绍:
《金融改造》目录

前言 1

0 导论:中国金融改造的背景及其架构探索 1

0.1 改革发展中的中国金融:地位提升及功能强化 2

0.1.1 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变动与金融地位突起 2

0.1.2 过剩经济格局显现:金融改造的迫切性加强 8

0.2 适应国际金融变化趋势的金融开放与风险防范 15

0.2.1 金融国际化与我国金融开放 15

0.2.2 东南亚金融危机与金融风险防范 20

6 金融衍生产品:金融深化的“双刃剑” 23

0.3.1 金融体系的均衡化 24

0.3 我国金融改造的基本框架及重点 24

0.3.2 金融市场发展及利率市场化 30

0.3.3 银行业的根本性革命 34

1 中央银行改革:货币政策与监管体制 38

1.1 金融体制改革:中央银行的角色转换 39

1.1.1 我国金融改革的历史回顾 39

1.1.2 中央银行的地位与作用 41

1.2 金融深化与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实施 47

1.2.1 我国货币政策实施的现状与问题 47

1.2.2 前瞻性货币政策及调控质量 51

1.2.3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操作的进一步完善 55

1.2.4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和配合 58

1.3 金融深化与中央银行金融监管改革 59

1.3.1 金融深化与金融监管关系的国际分析 59

1.3.2 我国现有的金融监管制度 62

1.3.3 加强金融监管与促进金融深化:措施分析 64

2 我国货币供给机制与调控手段的转轨 68

2.1 信贷计划决定的货币供给机制 68

2.1.1 信贷计划的基本框架及运行机制 68

2.1.2 信贷计划决定的特点与局限 71

2.2.1 金融体制改革及其意义 76

2.2 转轨中的货币供给机制 76

2.2.2 转轨机制的矛盾和原因 82

2.3 我国三大政策工具的规范化 103

2.3.1 深化改革的必要条件 104

2.3.2 规范我国的准备金制度 111

2.3.3 系统引进再贴现和公开市场的制度规范 119

3 利率变动、资本供给及货币-财政政策整合 129

3.1 利率变动与总需求、企业资本效率关系分析 130

3.1.1 利率模型运用于当前中国经济存在的障碍 130

3.1.2 利率与总需求的关联 131

3.1.3 利率变动与企业资本效率关系 132

3.2 利率、收入与有效需求关系分析 136

3.2.1 结构与有效需求 136

3.2.2 收入与有效需求 138

3.3 利率变动与资本供给总量关系 140

3.4 宏观调控政策效应分析 143

3.4.1 中国货币政策的操作规范及调控效应 143

3.4.2 货币-财政政策的有效整合 146

4 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 150

4.1 金融抵制与突破:我国融资方式的历史回顾 151

4.1.1 传统计划体制下的金融抵制与企业融资方式 151

4.1.2 80年代企业融资方式转变与资本市场发育 152

4.1.3 90年代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与资本市场发展 155

4.2 资本市场发展要求金融深化 162

4.2.1 当前资本市场金融抵制的主要表现 162

10.3.4 离岸银行的自我管理 164

4.2.2 我国资本市场深化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167

4.2.3 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主要原则 171

4.3 资本市场发展的若干思考 173

4.3.1 股票市场发展中金融深化的探讨 174

4.3.2 债券市场发展中金融深化的探讨 180

4.3.3 基金市场发展中金融深化的探讨 187

5 基金市场发展:投融资体制改革的突破口 191

5.1 我国基金发展现状分析 192

5.1.1 基金的起源和发展:国外发展的三个阶段 192

5.1.2 我国基金发展的三种模式 193

5.1.3 我国基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94

5.2 推进基金市场发展:上海率先行动的意义 196

5.2.1 上海发展基金市场的意义 197

5.2.2 发展基金市场的初步设想 199

5.2.3 发展基金市场的要件分析 201

5.3 发展各类专门基金的对策研究 206

5.3.1 高新技术创业投资基金 207

5.3.2 国有企业改造基金 211

5.3.3 其他基金 215

5.4 配套措施之一:将养老保险基金引入基金市场 221

5.4.1 养老保险金进入基金市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21

5.4.2 将养老保险基金引入基金市场的对策 225

6.1 金融创新与金融衍生产品 231

6.1.1 金融衍生产品应运而生 231

6.1.2 金融衍生产品及其种类 233

6.1.3 金融衍生产品的特点和作用 234

6.2 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发展的轨迹 236

6.2.1 中国金融市场发生的变化 236

6.2.2 90年代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曲折历程 238

6.2.3 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发育尚需时日 239

6.3.1 金融衍生产品的需求较弱 240

6.3 金融衍生产品的需求特征分析 240

6.3.2 金融衍生产品需求较为单一 242

6.3.3 企业的需求带有一定的盲目性 243

6.4 发展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外部环境 244

6.4.1 金融市场的不对称 244

6.4.2 政策法规与交易规则 246

6.4.3 技术条件 247

6.5 积极稳妥地发展金融衍生产品市场 250

6.5.1 发展金融衍生产品交易的主要障碍 250

6.5.2 推动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建设 253

7 金融深化下的银企关系 257

7.1 改革之前的银企关系 258

7.1.1 传统体制下银企关系变化 258

7.1.2 银企债权债务关系 259

7.2 金融深化的特殊性与银企关系发展的超常发展 263

7.2.1 金融深化的特殊性及银企关系发展的特殊性 263

7.2.2 金融深化中银企关系的超常发展 266

7.3 金融深化的环境制约和改革滞后及银企关系的扭曲与恶化 269

7.3.1 银企债务问题的萌芽 269

7.3.2 银企关系的扭曲与恶化 272

7.4.1 银企利益机制调整的重点:控制债务增量 277

7.4 金融深化与调整银企关系 277

7.4.2 多方合作全面清理银企债务存量 282

8 中国地方银行在金融深化中崛起 286

8.1 地方银行的形成和发展 287

8.1.1 地方银行存在的深刻基础 287

8.1.2 中国地方银行的形成:背景分析 289

8.1.3 中国地方银行的发展 293

8.2 中国地方银行的定位及其功能 296

8.2.1 地方银行的一般定位 296

8.2.2 中国地方银行内涵及强弱势分析 299

8.2.3 地方经济发展对地方银行的推动及其约束 300

8.2.4 地方银行的市场定位 303

8.3 中国地方银行发展展望 304

8.3.1 地方银行在金融深化中的潜力和困境 304

8.3.2 地方银行的发展战略和经营策略 306

9 中国外汇市场的架构分析与前景展望 317

9.1 中国外汇市场构造的轨迹 319

9.1.1 计划经济时期的外汇管理体制 319

9.1.2 试行外汇留成制度和开办外汇调剂业务 321

9.1.3 中国外汇市场的雏形--外汇调剂市场 324

9.1.4 建立全国统一的银行间外汇交易市场 327

9.2.1 现行外汇市场的架构及其作用 330

9.2 中国外汇市场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330

9.2.2 中国外汇市场的特征与不完善性 331

9.2.3 中国外汇市场的进一步完善 335

9.2.4 中国的远期外汇市场 340

9.3 亚洲金融危机对人民币汇率稳定的影响 343

9.3.1 东南亚和东亚国家爆发严重金融危机 343

9.3.2 亚洲金融危机的消极影响进一步显现 345

9.3.3 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的坚实基础 347

9.3.4 日元大幅贬值对人民币汇率保持长期稳定的影响 349

10 发展离岸金融业:政策与管理 353

10.1 离岸金融业政策推动与管理的国际经验 354

10.2.1 政策推动的必要性 357

10.2 离岸金融业的政策推动 357

10.2.2 政策推动的主要内容 358

10.3 离岸金融业的管理 359

10.3.1 离岸金融管理的依据:市场模式的选择 359

10.3.2 市场主体及其行为的管理 361

10.3.3 离岸金融业务的界定与管理 362

10.4 上海发展离岸金融业的风险及其管理 366

10.4.1 离岸金融业的风险 366

10.4.2 离岸金融业风险的管理 369

10.5 上海离岸金融业的战略目标及其阶段推进 372

10.5.1 上海离岸金融业的总体战略目标 372

10.5.2 上海离岸金融业的目标、政策与管理的阶段推进 374

10.6 结论 378

11 重建上海金融中心 380

11.1 上海重建金融中心:重大决策 380

11.1.1 上海重建金融中心的目标 380

11.1.2 类型定位和功能定位:众说纷纭 382

11.2 上海建设金融中心的实践与进展 389

11.2.1 外滩金融街和陆家嘴金融贸易区比翼齐飞 389

11.2.2 证券、外汇、拆借等几大全国性市场的动作和发展 394

11.2.3 上海的外资银行优先获准经营人民币业务 395

11.3 尚待讨论的问题 397

11.3.1 国内金融中心与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能齐头并进吗? 397

11.3.2 能否制定出一张精确的时间表? 399

11.3.3 谁应该是主要的设计和操作主体? 401

11.3.4 存量调整,还是增量调整? 401

11.3.5 开放型的国内金融中心需要“一座桥” 403

11.3.6 亚洲金融危机给我们的启示 406

12 亚太金融危机与中国金融建设 410

12.1 亚太金融危机发生的过程及原因 411

12.1.1 亚太金融危机的四个阶段 411

12.1.2 亚太金融危机的成因与本源 413

12.2 亚太金融危机蕴含的几个问题 418

12.2.1 产业升级时代与经济增长方式变化 418

12.2.2 金融资源分配与经济结构变化 419

12.2.3 过度市场开放与金融秩序变化 421

12.2.4 东亚发展模式与金融体制变化 423

12.3 中国金融建设的若干问题 425

12.3.1 区域金融格局与金融中心的作用 425

12.3.2 逐步形成一个竞争性银行主导型的金融结构 426

12.3.3 发展与深化资本市场:拓宽居民储蓄向投资转化的渠道 427

12.3.4 调整投资结构:积极处理债权债务 428

12.3.5 增强国家的金融监管能力 429

12.3.6 在规范与开放中推进上海的金融中心建设 430

主要参考文献 432

作者简介 435

后记 44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