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马列毛邓
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导读
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导读

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导读PDF电子书下载

马列毛邓

  • 电子书积分:19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杨建培,王力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新华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5
  • ISBN:7501128332
  • 页数:683 页
图书介绍:
《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导读》目录

第一篇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是科学史上的伟大革命 2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 2

第一节 伟大的国际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卡尔·马克思(1818-1883年) 2

一 早年 家庭和学校 燕妮·冯·威斯特华伦 2

二 为创立革命的科学思想体系和无产阶级政党而斗争 5

三 天才科学巨匠和伟大革命导师的逝世 8

第二节 伟大的国际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弗里德里希·恩格斯(1820-1895年) 9

一 童年时代和青年时代 9

二 和马克思结合为创立革命的科学思想体系和无产阶级政党而斗争 11

三 天才科学巨匠和伟大革命导师的逝世 15

一 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两次举行武装起义 16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是在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激烈斗争的时代产生的 16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16

二 1838-1848年英国第一次全国性的工人运动,即英国“人民宪章运动” 17

三 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举行武装起义 18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是在19世纪自然科学发展伟大成就的基础上创立起来的 19

一 第一大发现是细胞 19

二 第二大发现是能的转化 19

三 第三大发现是生物进化 20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是继承和发展了人类在19世纪所创造的先进思想文化发展的优秀成果 21

一 德国古典哲学 21

二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22

三 法国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23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使哲学成为一门严整的系统的科学 26

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否定了以往一切旧的哲学,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严整的系统的科学 26

第二篇 马克思主义哲学 26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革命 26

二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科学研究的工具,它是一种贯串一切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理论和方法 27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给无产阶级提供了革命的科学的世界观 28

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千百万人的学说,是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争取自己和全人类解放的强大的思想武器 28

二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最完备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它给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提供了革命的科学世界观 28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给哲学提出了新的革命的任务 29

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以往的旧哲学根本不同,它的任务不仅要说明世界,而且要改造世界 29

二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最彻底的革命的科学,它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 29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30

第一节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政党的科学世界观 30

一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反映了无产阶级和全体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 30

二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行动指南 31

三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工人阶级和全体劳动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指导思想 32

一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奠定的科学共产主义理论的基础 33

第二节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共产主义理论的基础 33

二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揭露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的规律和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的实质 34

三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指出了共产主义新社会的创造者无产阶级及其所负的世界历史革命使命 35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党性 35

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党性表现在它的明确的阶级立场上 36

二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党性表现在它的严密的科学性 37

三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党性还表现在它的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39

第四节 哲学上的根本问题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 40

一 什么是哲学的根本问题 40

二 哲学上两大阵营的划分 41

三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 42

第五章 辩证唯物主义 44

第一节 关于世界的物质性 44

一 辩证唯物主义论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的规律性 44

二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 48

三 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世界物质性的原理应用于共产党实践活动的意义 57

第二节 关于物质和意识 59

一 辩证唯物主义论物质的第一性和意识的第二性,对唯心主义、二元论和庸俗唯物主义的批判 59

二 辩证唯物主义论意识是物质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思想是人脑的作用 62

三 辩证唯物主义论物质是感觉的来源,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65

四 意识的积极作用、主观能动作用 69

第三节 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 71

一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世界可知性问题上的对立 71

二 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反映论 76

三 实践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 80

四 认识过程的基本阶段 82

五 客观真理、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 85

六 人们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 88

第四节 关于客观事物的普遍联系和发展 89

一 唯物辩证法是最全面最深刻的发展学说 89

二 发展中的事物的普遍联系和相互制约 100

三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各种事物联系的多样性 103

四 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社会和人类思维的发展的最一般的规律的科学 110

五 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辩证法关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普遍联系和发展的原理对于共产党实践活动的意义 111

第五节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 113

一 关于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的规律 113

二 关于量转化为质和质转化为量的规律 139

三 关于否定之否定的规律 152

第六节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 161

一 本质和现象 161

二 内容和形式 163

三 原因和结果 166

四 必然性和偶然性 169

五 可能性和现实性 171

第六章 历史唯物主义 173

第一节 历史唯物主义的对象 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173

一 历史唯物主义的对象 173

二 历史唯物主义论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180

三 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181

第二节 社会生产发展的规律性 186

一 社会发展的历史是生产方式发展的历史 186

二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的辩证规律 188

三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 194

四 旧生产方式向新生产方式的过渡 203

五 通晓社会生产发展规律的知识对共产党实践活动的意义 208

一 历史唯物主义论社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212

第三节 社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212

二 上层建筑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 215

三 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219

四 既不属于社会的经济基础也不属于上层建筑的社会现象 224

第四节 关于阶级和阶级斗争与无产阶级专政 226

一 关于阶级与阶级斗争 226

二 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 232

三 无产阶级专政和阶级斗争 240

四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阶级的消灭和无阶级的共产主义社会 248

第五节 关于国家和革命 252

一 历史唯物主义论国家 252

二 国家的类型和形式 260

三 历史唯物主义论社会革命 263

四 历史唯物主义论无产阶级专政 273

五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新型的社会主义国家 282

第六节 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284

一 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284

二 历史唯物主义论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287

三 毛泽东同志论与人民群众密切联系是中国共产党的作风 291

四 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原则是共产党领导的最高原则 294

第三篇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299

第七章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象和方法 299

第一节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299

一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299

二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299

二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实质和特点 300

一 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对象和方法 300

第二节 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对象和方法 300

第八章 马克思关于社会再生产理论 302

第一节 关于资本循环和商品流通 303

一 单个产业资本循环经过的阶段和所采取的职能形式 303

二 资本循环要连续不断地进行的条件 304

三 资本循环在流通领域中需要支出的流通费用 305

四 马克思关于资本循环和商品流通理论的基本原理对于研究社会主义企业的资金循环和商品流通问题的指导意义 305

第二节 关于资本周转 307

一 生产资本划分的方法 307

二 资本周转的时间的问题 308

三 资本周转的经济效果 308

四 马克思关于资本周转理论的基本原理对于研究社会主义企业的资金周转问题的指导意义 309

第三节 关于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 313

一 关于社会总产品的实物构成和价值构成 314

二 关于社会资本的简单再生产 315

三 关于社会总资本的扩大再生产 322

四 马克思关于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理论基本原理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具有重要理论的和现实的指导意义 329

第四节 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是榨取工人的剩余价值 追逐超额利润 335

一 劳动的价值 336

二 剩余价值的生产 337

三 由剩余价值到资本的转化 340

第九章 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理论 342

第一节 关于新民主主义经济 344

一 重视和发展现代化工业经济 345

二 建立和发展国营经济 345

三 改造和发展农业经济和手工业经济 345

六 实行节制资本和统制贸易 346

五 创办和发展合作社经济 346

四 利用、限制和改造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346

第二节 关于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347

一 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348

二 逐步实现对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49

三 逐步实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51

第三节 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352

一 邓小平理论及其形成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356

二 经济发展的产业重点和地区布局 377

三 发展科技、教育、文化事业的任务和政策 386

四 改善人民生活和健全社会保障 390

五 加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92

六 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 468

第一节 19世纪初资本主义制度弊病的暴露与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产生 473

第十章 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创立 473

第四篇 科学社会主义学说 473

一 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昂利·克劳德·圣西门(1760-1825年) 474

二 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沙尔·傅立叶(1772-1837年) 475

三 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罗伯特·欧文(1771-1850年) 476

第二节 19世纪中叶,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发展,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对立和斗争加剧,以及国际工人运动的高涨 478

一 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举行武装起义 478

二 1838-1848年英国第一次全国性工人运动即英国“人民宪章”运动 480

三 19世纪30-40年代德国的工人运动和1844年西里西亚工人武装起义 481

第三节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活动 485

一 1845年春,马克思和恩格斯合写的第一部著作是《神圣家族,或对批判的批判所作的批判。驳布鲁诺·鲍威尔及其伙伴》,简称《神圣家族》 485

二 1845年夏,恩格斯继《神圣家族》之后,写成《英国工人阶级状况》 486

三 1845年秋,马克思遭到法国资产阶级政府的迫害,迁往比利时布鲁塞尔,同年又与恩格斯合撰第二部著作《德意志意识形态》 487

四 1847年11月,马克思和恩格斯受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的委托起草同盟的纲领--《共产党宣言》 487

一 阶级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产物,阶级的存在是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 490

第十一章 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 490

第一节 关于阶级存在和阶级斗争与无产阶级专政 490

二 以往的全部人类社会历史(除原始公社社会外)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500

三 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 508

四 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无产阶级专政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阶级的共产主义社会的过渡 515

第二节 关于无产阶级政党 523

一 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创建无产阶级政党的活动 523

二 关于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和条件 541

三 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和理论基础 544

四 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的纲领和路线 547

五 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制度和党的纪律 550

六 关于共产党在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553

七 关于共产党的团结统一和党内斗争 555

八 关于共产党的思想原则、群众路线和工作作风 561

九 关于无产阶级的领袖、政党、阶级、群众间的相互关系 564

十 关于无产阶级执政党的建设 568

第三节 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战略和策略 576

一 关于制定正确的无产阶级革命战略和策略的重要意义 576

二 关于制定正确的无产阶级革命战略和策略的依据 578

三 关于实行正确的无产阶级革命战略和策略的指导原则 578

四 关于无产阶级在对敌斗争和统一战线中的政策和策略 579

第四节 关于无产阶级国家 580

一 关于无产阶级国家政权的实质 580

二 关于无产阶级国家政权的形式 585

三 关于无产阶级国家政权的制度 589

四 关于无产阶级国家政权的职能 593

第一节 关于现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几个问题 596

第十二章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596

一 关于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问题 597

二 关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工人生活状况问题 613

三 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发展和资本矛盾运动的曲折性 621

四 资本主义发展的总趋势 625

第二节 20世纪社会主义制度在世界上的产生和发展与对人类进步事业和世界和平的贡献 636

一 社会主义制度在占世界总人口近1/3国家中的建立和阶级压迫和阶级剥削的消灭 637

二 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638

三 社会主义国家的兴起与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 644

四 社会主义国家的存在和发展是制止和战胜帝国主义侵略战争、保卫世界和平的伟大力量和中流砥柱 645

第三节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要经历长期的复杂的曲折的艰巨的斗争 648

一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阶级斗争还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而且在某种条件下还有可能激发 651

二 西方帝国主义长期以来对社会主义国家推行“和平演变”的战略阴谋,复辟资本主义 664

三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兴旺发达必将促进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对人类进步事业和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677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