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中国当代文学史·史料选  1945-1999  上
中国当代文学史·史料选  1945-1999  上

中国当代文学史·史料选 1945-1999 上PDF电子书下载

文学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洪子诚主编
  • 出 版 社: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2
  • ISBN:7535423612
  • 页数:470 页
图书介绍:本选集所选作品,始于40年代中,迄于90年代末,分为上下两卷。选入作品包括:置身在为民主的斗争里面;论主观;武侠小说在下层社会;十年来文学理论和批评上的一个小问题等。
上一篇:阳光集下一篇:特勤中队
《中国当代文学史·史料选 1945-1999 上》目录

上卷 1

1945年 1

置身在为民主的斗争里面 胡风 1

论主观(节选) 舒芜 6

武侠小说在下层社会 恨水 25

1946年 28

《文艺复兴》发刊词 郑振铎 李健吾 28

现实主义在今天的问题 雪峰 31

中国文艺往哪里走 萧乾 40

论赵树理的创作 周扬 44

1947年 54

新诗现代化 袁可嘉 54

向赵树理方向迈进 荒煤 60

1948年 64

方言文学问题论争总结 邵荃麟 冯乃超 64

文学再革命纲领 《文艺先锋》编辑部 71

现代中国文学 朱光潜 75

晋冀鲁豫统一出版条例 中央局宣传部 80

杂谈“方言文学” 茅盾 82

对于当前文艺运动的意见(节选) 邵荃麟 86

斥反动文艺 郭沫若 96

“新的起点” 《诗创造》编辑部 101

新诗的进步 朱自清 103

读《围城》 无咎 105

自由主义与文艺 朱光潜 112

论现实主义的路(节选) 胡风 115

今日文学的方向 沈从文等 143

1949年 150

新的人民的文艺 周扬 150

在反动派压迫下斗争和发展的革命文艺(节选) 茅盾 162

为建设新中国的人民文艺而奋斗 郭沫若 172

争取小市民层的读者 杨犁整理 179

《中国人民文艺丛书》编辑方针 丛书编辑部 184

1950年 188

跨到新的时代来 丁玲 188

应当重视电影《武训传》的讨论 《人民日报》社论 195

1951年 195

关于高等学校文艺教学中的偏向问题 《文艺报》编辑部 199

1952年 201

致路翎的公开信 舒芜 201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周扬 220

1954年 228

文艺工作者学习政治理论和古典文学的参考书目 《文艺学习》编辑部 228

关于红楼梦研究问题的信 毛泽东 235

质问《文艺报》编者 袁水拍 237

在全国文联、中国作协主席团联席扩大会上的发言 胡风 241

关于解放以来的文艺实践情况报告(节选) 胡风 249

1955年 271

反社会主义的胡风纲领 郭沫若 271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团、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联席扩大会议决议 279

国务院关于处理反动的、淫秽的、荒诞的书刊图画的指示 280

1956年 285

我的文艺思想的反动性 朱光潜 285

现实主义——广阔的道路 何直 306

电影的锣鼓 钟惦? 328

1957年 333

关于诗的一封信 毛泽东 333

我们对目前文艺工作的几点意见 陈其通 陈亚丁 马寒冰 鲁勒 334

论人情 巴人 337

论“文学是人学” 钱谷融 341

我对当前文艺问题的一些浅见 刘绍棠 376

刺在哪里? 秋耘 384

谈戏剧工作的领导问题 吴祖光 391

夜读偶记(节选) 茅盾 398

1958 398

修正主义文艺思想一例 荃麟 415

“再批判”编者按语 《文艺报》编辑部 430

文艺战线上的一场大辩论 周扬 432

新民歌开拓了诗歌的新道路 周扬 459

1959年 468

“建国十年来优秀创作”目录 人民文学出版社 468

下卷 471

1960年 471

十年来文学理论和批评上的一个小问题 李何林 471

题材问题 《文艺报》编辑部 478

1961年 478

谈《创业史》中梁三老汉的形象 严家炎 486

1962年 494

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服务 周扬 494

在大连“农村题材短篇小说创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邵荃麟 501

1963年 512

毛泽东对文学艺术的批示 毛泽东 512

毛泽东对文学艺术的批示 毛泽东 513

1964年 513

谈京剧革命 江青 514

1966年 518

林彪同志给中央军委常委的信 林彪 518

林彪同志委托江青同志召开的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 519

向工农兵群众学习,为工农兵群众服务 郭沫若 529

1967年 532

评反革命两面派周扬 姚文元 532

革命文艺的优秀样板 《人民日报》社论 561

京剧革命十年 初澜 563

1974年 563

1978年 571

中国文联第三届全委会第三次扩大会议决议 571

致读者 《今天》编辑部 573

1979年 575

为文艺正名 《上海文学》评论员 575

三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周扬 584

《重放的鲜花》出版前言 上海文艺出版社 599

“歌德”与“缺德” 李剑 601

“倘若真有所谓天国……” 李希凡 604

1980年 604

新的课题 公刘 611

令人气闷的“朦胧” 章明 晓鸣 617

在新的崛起面前 谢冕 623

管得太具体,文艺没希望 赵丹 626

一个不容回避的历史事实 赵祖武 629

1981年 638

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 孙绍振 638

四项基本原则不容违反 《解放军报》特约评论员 645

现代化与现代派 徐迟 654

1982年 654

道德的追求和历史的道德化 敏泽 658

评《波动》及其他 易言 665

文艺工作者公约 672

关于“现代派”的通信 冯骥才 李陀 刘心武 673

《党的组织和党的出版物》的中译本为什么需要修改 中共中央编译局 686

1983年 692

崛起的诗群 徐敬亚 692

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的关系(节选) 周扬 721

高举社会主义文艺旗帜 坚决防止和清除精神污染 《人民日报》评论员 726

在“崛起”的声浪面前 郑伯农 729

1984年 738

关于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 胡乔木 738

出版说明 人民文学出版社 777

1985年 779

文学的“根” 韩少功 779

黑夜的意识 翟永明 784

文化制约着人类 阿城 787

论文学的主体性 刘再复 791

所罗门的瓶子 王晓明 839

1986年 839

论新时期文学的“向内转” 鲁枢元 854

中国诗坛1986年现代诗群体大展 徐敬亚 859

1987年 862

马原的叙述圈套 吴亮 862

1988年 873

“再现真实”:一个结构语言学的反诘 李洁非 张陵 873

文学:失却轰动效应之后 阳雨 884

朦胧诗之后:二次变构和第三代诗 唐晓渡 891

“新写实小说大联展”卷首语 《钟山》编辑部 897

1989年 897

关于重写文学史专栏的对话 陈思和 王晓明 899

1922年 910

世纪之交的展望 祁述裕 910

1933年 913

突出主旋律 发展多样化 《文艺报》编辑部 913

百无聊赖的“后批评” 李庆西 916

躲避崇高 王蒙 919

旷野上的废墟 王晓明等 92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