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 1
第一章 革命酝酿时期(1843—1851年) 2
第一节 革命的时代背景 2
一 革命时期的国际形势 2
二 革命前夕国内经济状况与阶级关系 7
三 清朝政府统治下的中国政治 15
四 中国封建社会的思想 21
第二节 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 25
一 洪秀全的青少年时代 25
二 拜上帝会的建立(1843年6月) 28
三 拜上帝会的仪式、教义及其革命作用 32
第三节 洪秀全和冯云山的早期革命活动 36
一 “出游天下”宣传革命(1843年7月——1844年11月) 37
二 分头解决革命实际问题(1844年12月——1847年7月) 40
三 发动革命的准备工作(1847年8月——1851年1月) 45
第二章 革命爆发并向长江流域进军时期(1851—1853年) 56
第一节 从金田起义到永安突围(1851年1月——1852年4月) 56
一 金田起义与东乡登极(1851年1—3月) 56
二 转战武宣、象州、桂平、平南各地(1851年3—9月) 64
(一)武宣三里圩之战(1851年4月3日) 65
(二)象州中坪墟之战(1851年6月9日) 65
(三)桂平双髻山之战(1851年7月25日——8月11日) 65
(四)平南官村之战(1851年9月15日—18日) 66
三 太平军在永安(1851年9月——1852年4月) 69
第二节 从永安突围到攻克武昌(1852年4月——1853年1月) 75
一 桂林之围与蓑衣渡之战(1852年4—6月) 76
二 傅檄天下及湘南扩军(1852年6—9月) 79
三 围攻长沙与占领益阳、岳州、汉阳、武昌等地(1852年9月——1853年1月) 84
第三节 从攻克武昌到占领南京(1853年1—3月) 89
一 太平军在武昌(1853年1—2月) 89
二 舳舻千里扬帆东下(1853年2—3月) 95
三 革命形势飞跃发展的原因 100
第三章 为争取革命事业在全国范围内胜利而斗争时期(1853—1856的) 108
第一节 太平天国在占领南京以后的战略思想和策略方针 109
一 占领南京在全面政治局面上所引起的变化 109
二 关于建都问题的争论 113
三 论建都天京的错误 117
第二节 太平军的北伐、西征与天京外围的战争(1853年3月——1856年8月) 122
一 为巩固天京所进行的军事部署(1853年3—5月) 123
二 太平军的北伐(1853年5月——1855年5月) 129
(一)长驱北上阶段(1853年5—10月) 129
(二)静海、独流鏖战阶段(1853年10月——1854年2月) 132
(三)坚守待援不果以致失败阶段(1854年2月——1855年5月) 134
三 太平军的西征(1853年5月——1856年8月) 139
(一)胜利进军阶段(1853年5月——1854年4月) 140
(二)失利退守阶段(1854年4月——1855年1月) 143
(三)转败为胜阶段(1855年1月——1856年8月) 148
四 天京外围的战争与第一次大破江南大营(1856年6月) 154
第三节 建都天京以后太平天国的内政与外交 161
一 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及其他各项政策 161
二 天京的社会组织和生活 173
三 太平天国的对外政策 179
第四章 领导集团的内讧及其后的困难时期(1856—1858年) 187
第一节 领导集团的内讧(1856年9—11月) 189
一 革命领导者之间的矛盾 189
二 内讧的爆发及其经过 197
三 内讧的结果及其影响 204
第二节 石达开的辅政与远征(1856年11月——1857年5月) 210
一 充满希望的1857年上半年 212
二 石达开出京远征(1857年5月底) 216
三 革命事业因石达开远征所遭到的损失 223
一 亲贵嬖臣蝉联秉政 226
第三节 革命的危机(1857年6月——1858年11月) 226
二 名城重镇相继沦陷 232
(一)镇江的失守(1857年12月) 232
(二)九江的沦陷(1858年5月) 234
(三)吉安的失守(1858年9月) 235
三 艰难的1858年与浦口、三河两大战役的胜利 236
第五章 革命由低潮重新转入高涨时期(1858—1861年) 245
第一节 洪仁玕的来到天京和他的新政 247
一 政治革新 249
二 立政方策 254
三 对洪仁玕新政的评价 258
第二节 太平军势如破竹的军事胜利 262
一 第二次大破江南大营(1860年5月) 262
二 东征苏、常(1860年5—7月) 270
三 第一次进攻上海(1860年7—8月) 274
四 第二次西征(1860年9月——1861年7月) 280
第三节 革命高涨时期中的困难 288
一 洪仁玕新政所遭遇的阻力 288
二 土地政策的变化及其在贯彻执行中的困难 294
三 外国侵略者的干涉 300
四 安庆的失守(1861年9月) 308
第六章 为保卫革命事业而与外国侵略者直接战斗时期(1861—1864年) 315
第一节 太平天国在安庆失守以后的对策 317
一 政局演变与大封诸王 317
二 太平军远征西北与陈玉成的英勇牺牲 324
三 安徽腹地相继失守(1861年9月——1862年5月) 331
第二节 太平军对外国侵略者的武装斗争 336
一 对外关系的转变 337
二 太平军在东南的胜利(1861年9—12月) 342
三 第二次进攻上海(1862年1—6月) 346
(一)高桥之战(1862年2月24日) 348
(二)第一次七宝之战(1862年4月4日) 349
(三)第二次七宝之战(1862年4月17日) 351
(四)大仓之战与嘉定之战(1862年5月17—26日) 352
(五)青浦之战(1862年6月9日) 354
第三节 处于两面作战地位的太平军 356
一 天京解围战争(1862年6月——1863年6月) 357
二 苏、浙战争(1862年7月——1864年5月) 363
(一)苏州战争(1863年6—12月) 371
(二)杭州战争(1863年9月——1864年3月) 373
(三)常州战争(1863年12月——1864年5月) 375
三 洪秀全殉国与天京沦陷(1864年7月) 379
第七章 天京沦陷后太平军继续坚持革命斗争时期(1864—1868年) 386
第一节 中外反动派镇压革命运动的罪行 387
一 李秀成、洪仁玕等相继殉国 387
二 中外反动派在苏、浙战场上的屠杀 391
三 中外反动派破坏下的中国经济 396
第二节 太平军在大江南北继续坚持革命斗争 401
一 转战赣、闽、粤边区的太平军(1864年7月——1866年2月) 403
二 长江以北太平军在赖文光领导下与捻军并肩作战(1864年7月——1866年10月) 407
三 东西捻军的抗清斗争(1866年10月——1868年8月) 413
(一)灞桥十里坡之战(1867年1月23日) 414
(二)京山尹隆河之战(1867年2月19日) 414
(三)运河以东的战斗 416
(四)渭北与陕北的战斗 417
(五)黄河以北的战斗 417
第三节 太平天国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 420
一 一个没有工人阶级领导的单纯农民战争 420
二 外国侵略者对革命运动的镇压 432
三 阶级力量对比的变化 435
简短的结论 440
附录一 大事年表 445
附录二 译名对照表 459
附录三 参考书目举要 463
- 《太平天国战争全史 第2卷》崔之清主编 2018
- 《太平天国战争全史 第4卷》崔之清主编 2018
- 《太平天国史料汇编 17 各地·江苏》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编 2018
- 《太平天国史料汇编 14 各地·江苏》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编 2018
- 《太平天国史料汇编 16 各地·江苏》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编 2018
- 《太平天国史料汇编 15 各地·江苏》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编 2018
- 《太平天国与中国近代社会:纪念太平天国起义16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上》宋德华主编 2012
- 《选一个人去天国》李丽萍著 2018
- 《太平天国与中国近代社会:纪念太平天国起义16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下》宋德华主编 2012
- 《太平天国财政经济资料汇编 下》赵德馨著 2017
- 《大学信息技术基础学习与实验指导教程》安世虎主编 2019
- 《交往、对话与社会和谐》安世遨著 2020
- 《全民健身体系及其实现路径研究》赵新世著 2019
- 《大学信息技术基础教程》安世虎主编 2019
- 《大宋帝国,一路往南走》姚伟,于茂世著 2012
- 《英文履历书》有元美津世著;叶平亭,连方译 2001
- 《张伟李宗世诗文选》张伟,李宗世著 2008
- 《台北飘雪》(日)田代亲世著;靳卫卫,魏大海译 2013
- 《电子商务英语》有元美津世著;陈美如,陈静芳译 2001
- 《管理学案例与习题集》安世民主编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