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中医芒针治疗学
中医芒针治疗学

中医芒针治疗学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杨兆钢,杨铭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2
  • ISBN:7506725487
  • 页数:291 页
图书介绍:
上一篇:家庭育儿问答下一篇:宝宝三岁前
《中医芒针治疗学》目录

上编 芒针的基础知识 3

第一章 芒针疗法概述 3

第一节 芒针的适用范围 3

第二节 芒针的治疗特点 4

第三节 针刺方向和深度 6

一、在通经导气方面的应用 6

二、针刺方向和腧穴主治作用相关联 7

三、针刺方向是针刺手法的要素之一 7

四、针刺角度与深度 8

第二章 芒针治疗概论 10

第一节 芒针的作用 10

第二节 芒针的治疗原则 11

一、激化人体的抗病斗争 11

二、整体观念 11

三、抓住予盾的主要方面 11

第三节 临床应用要点 12

四、分清虚实补泻 12

第四节 芒针针刺禁忌 13

第五节 芒针针具 13

一、芒针的质量和种类 13

二、芒针的选择和护藏 13

第六节 芒针的基本手法 15

一、针刺法 15

二、刺手和押手的配合 15

三、练针法 16

四、芒针刺法基本技巧的训练 17

五、基本手法 18

六、辅助手法 19

七、变向刺法 20

第七节 病人体位的选择 20

第八节 针刺前注意事项 21

第九节 芒针治疗异常情况的处理 21

四、针刺后遗症及处置 22

三、晕针 22

二、折针 22

一、滞针和弯针 22

第十节 针刺时的注意事项 23

一、针刺顺序 23

二、医者态度 23

第三章 经络学说与芒针疗法的关系 25

第一节 得气 26

第二节 经络感传现象之谜 28

第一节 十二经脉及十四经腧穴 30

第四章 经络学说的内容及在芒针治疗上的意义 30

第二节 奇经八脉 48

一、奇经八脉的循行路线与病位 48

二、奇经八脉的作用和临床意义 54

第三节 十二经别 56

一、循行与病位 56

二、十二经别的作用和临床意义 60

第四节 十五络脉 61

第六节 十二皮部 62

第五节 十二经筋 62

第五章 芒针治疗手法的理论基础和临床应用 64

第一节 调整阴阳 64

第二节 通调经脉 64

第三节 气至病所 65

第六章 芒针的辨证施治 66

第一节 八纲辨证与针刺手法 66

第二节 脏腑经络辨证与针刺方法 67

第三节 因人施治与针刺手法 67

第七章 芒针的选穴原则 68

第一节 选穴 68

一、打通枢纽 68

二、高位取穴 68

三、直达病所 68

四、以疼为腧 68

四、远近配穴 69

三、左右配穴 69

五、表里配穴 69

一、三脘配穴 69

第二节 配方 69

二、前后配穴 69

第八章 芒针的补泻手法 70

四、迎随补泻 71

七、九六补泻 71

六、开阖补泻 71

五、呼吸补泻 71

三、徐疾补泻 71

二、提插补泻 71

一、捻转补泻 71

第一节 常用的传统补泻手法 71

第二节 芒针补泻手法的临床运用 72

中编 芒针穴位 77

第九章 穴位的意义 77

第十章 穴位的分类 78

第十一章 芒针穴位定位法 80

第一节 芒针穴位定位的依据 80

一、骨度分寸与取穴法 82

第二节 穴位定位法及取穴法 82

二、体表自然标志与取穴法 84

三、手指同身寸与指量法 86

第十二章 经穴主治范围 91

第十三章 芒针临床选穴 95

第一节 芒针创用穴 95

第二节 芒针重用穴 103

第三节 常用经穴 107

一、手太阴肺经 107

二、手阳明大肠经 109

三、足阳明胃经 111

四、足太阴脾经 115

五、手少阴心经 117

六、足太阳膀胱经 119

七、手太阳小肠经 126

八、足少阴肾经 128

九、手厥阴心包经 129

十、手少阳三焦经 131

十一、足少阳胆经 133

十二、足厥阴肝经 137

十三、任脉 139

十四、督脉经 140

第四节 经外奇穴 145

一、头颈部 145

二、躯干部 147

三、上肢部 148

四、下肢部 149

附2 标准针灸经穴、经外穴及新穴名 151

附1 中英文穴位名称对照表 151

附3 各部穴位与解剖关系图(图111~图135) 158

下编 芒针治疗各论 173

第十四章 芒针的急救方法 173

第一节 昏迷 173

第二节 晕厥 173

第三节 中暑 173

第七节 心绞痛与心肌梗死 174

第六节 咯血 174

第四节 惊厥 174

第五节 休克 174

第十五章 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 176

第一节 面瘫(面神经炎) 176

第二节 面肌抽搐 177

第三节 臂丛神经痛 178

第四节 桡神经麻痹 178

第五节 尺神经麻痹 179

第六节 正中神经麻痹 179

第八节 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 180

第七节 腓神经麻痹 180

第九节 头痛 182

第十节 三叉神经痛 184

第十一节 偏头痛 185

第十二节 坐骨神经痛 186

第十三节 马凡综合征 187

第十四节 脑外伤综合征 188

第十五节 视神经萎缩 188

第十六节 脑动脉硬化症 189

第十七节 短暂性脑缺血 190

第十八节 半痛侧面部萎缩症 191

第十九节 股外侧皮神经炎 192

第二十节 肝豆状核变性 192

第二十一节 扭转痉挛 193

第二十二节 脑积水 194

第二十三节 脑震荡 195

第二十四节 遗传性共济失调 195

第二十五节 脊髓前角灰质炎 196

第二十六节 肌萎缩性侧索硬化 196

第二十七节 癔病 198

第二十八节 小舞蹈症 199

第二十九节 神经衰弱 200

第三十节 脑蛛网膜下腔出血 201

第三十一节 脑血管痉挛 202

第三十二节 脑栓塞 203

第三十三节 儿童脑性麻痹 203

第三十四节 进行性脊髓性肌萎缩 203

第三十五节 神经性呕吐 204

第三十六节 脑梗死 205

第三十七节 脑溢血 206

第三十八节 癫? 208

第三十九节 假性延髓麻痹 210

第四十节 震颠麻痹综合征 211

第四十一节 红斑性肢痛症 212

第四十二节 雷诺病 213

第四十三节 脊髓炎(附视神经脊髓炎) 213

第四十四节 肌营养不良症 215

第四十七节 外伤性截瘫 216

第四十六节 腓骨肌萎缩症 216

第四十五节 脊柱裂 216

第四十八节 重症肌无力 217

第四十九节 周期性麻痹 218

第五十节 脊髓空洞症 219

第五十一节 嗜眠 219

第五十二节 失眠 220

第五十三节 两侧手足徐动 221

第五十四节 发作性睡病 221

第一节 消化性溃疡 223

第十六章 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 223

第二节 慢性胃炎 224

第三节 急性胃肠炎 225

第四节 阑尾炎 225

第五节 肝硬化 226

第六节 溃疡性结肠炎 227

第七节 胃下垂 228

第八节 习惯性便秘 229

第九节 急性胰腺炎 229

第十节 胆囊炎 230

第十一节 胆石病 231

第十二节 胃肠神经官能症 231

第十七章 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 233

第一节 慢性支气管炎 233

第二节 哮喘 234

第三节 结核性胸膜炎 235

第四节 大叶性肺炎 235

第六节 支气管扩张 236

第五节 肺气肿 236

第七节 针刺所致气胸 237

第十八章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的治疗 238

第一节 遗尿 238

第二节 肾盂肾炎 239

第三节 慢性肾炎 239

第四节 阳痿 240

第五节 前列腺炎和前列腺肥大 241

第八节 精索静脉曲张 243

第七节 肾与输尿管结石 243

第六节 泌尿系统感染 243

第十九章 循环系统疾病的治疗 245

第一节 高血压及高血压性心脏病 245

第二节 慢性心功能不全 246

第三节 慢性风湿性心脏病 247

第四节 无脉症(Takayasu s症) 247

第五节 心血管神经官能症 248

第六节 冠心病 249

第八节 心悸和心律失常 250

第七节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 250

第九节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251

第二十章 运动系统疾病的治疗 252

第一节 类风湿性关节炎 252

第二节 关节痛 253

第三节 损伤后腰肢痛 254

第四节 跟痛症 255

第五节 腰椎间盘脱出症 255

第六节 肩关节周围炎 256

第七节 腱鞘炎及腱鞘囊肿 257

第八节 颈椎综合征 257

第九节 肌性斜颈 258

第十节 落枕 258

第十一节 风湿痛 258

第二十一章 妇科疾病的治疗 260

第一节 痛经 260

第三节 倒经 261

第二节 月经失调 261

第四节 经前期紧张症 262

第五节 闭经 262

第六节 崩漏 263

第七节 更年期综合征 264

第八节 子宫肌瘤 265

第九节 白带过多 266

第十节 阴痒 267

第十一节 子宫税垂 268

第十二节 不孕症 269

一、男性不育症 269

二、女性不孕症 269

第十三节 子宫颈炎 270

第十四节 慢性盆腔炎 271

第二十二章 精神病的治疗 272

第一节 精神分裂症 272

第二节 躁狂忧郁症 273

第四节 老年性痴呆 274

第五节 心因性反应症(反应性精神病) 274

第三节 更年期忧郁症 274

第六节 强迫症 275

第七节 智能发育不全 275

第二十三章 耳鼻喉科疾病的治疗 276

第一节 急慢性鼻炎 276

第二节 肥厚性鼻炎 276

第三节 萎缩性鼻炎 276

第四节 鼻窦炎 276

第七节 耳鸣 耳聋 277

第六节 咽炎 277

第五节 鼻息肉 277

第八节 聋哑 278

第九节 眩晕 279

第二十四章 内分泌系统疾病的治疗 281

第一节 甲状腺机能亢进 281

第二节 单纯性甲状腺肿 282

第三节 糖尿病 282

第四节 尿崩症 283

第三节 淋巴管炎 284

第二节 带状疱疹 284

第二十五章 皮肤及外科疾病的治疗 284

第一节 荨麻疹 284

第四节 下肢静脉曲张 285

第五节 颈淋巴结结核 285

第六节 痔疮 286

第二十六章 儿科疾病的治疗 287

第一节 婴儿泄泻 287

第二节 小儿疳积 287

第三节 小儿惊风 288

第二十七章 眼科疾病的治疗 289

第一节 急性结膜炎 289

第二节 角膜炎 289

第三节 急性充血性青光眼 289

第四节 近视、远视和散光 290

第五节 夜盲 290

第六节 色盲 290

第七节 电光性眼炎 291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