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跨世纪的中国人口  河北卷
跨世纪的中国人口  河北卷

跨世纪的中国人口 河北卷PDF电子书下载

社会科学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跨世纪的中国人口》(河北卷)编委会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4
  • ISBN:750371672X
  • 页数:385 页
图书介绍:
上一篇:统计学下一篇:长不大的人
《跨世纪的中国人口 河北卷》目录

第一章 人口发展的回顾 1

一、1990年人口现状与特征 3

(一)人口现状 3

(二)人口特征 10

二、人口总量的变化 13

(一)变化概况 13

(二)1982-1990年河北省人口变动的主要特点 14

(三)影响人口总量变化的因素 21

三、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 24

(一)河北省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的过程 24

(二)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的途径 36

(一)1990年人口年龄构成的基本状况 38

第二章 人口年龄、性别构成 38

一、人口年龄构成 38

(二)人口年龄构成的变化 41

(三)人口年龄构成的城乡差异 43

(四)人口年龄构成类型及对人口再生产的影响 46

二、人口性别构成 49

(一)总人口性别比的变化及特点 50

(二)分年龄的人口性别比 51

(三)人口性别构成的地区差异及其变化 59

三、人口老龄化 63

(一)老龄化现状及趋势 63

(二)老年人口的婚姻与家庭 67

(三)老年人口的再就业 71

(四)老年人口的养老方式与社会保障 76

第三章 婚姻与家庭 79

一、人口的婚姻状况及其特点 79

(一)婚姻状况 79

(二)职业别人口的婚姻状况 84

(三)各种文化程序人口的婚姻状况 85

(四)婚姻特点 86

二、家庭规模与家庭类型 89

(一)家庭户规模及其结构的基本情况 89

(二)家庭户规模的演变 91

(三)家庭户规模的地区差别和城乡差别 93

(四)家庭户类型的变化特点 95

(五)家庭规模与家庭类型的发展趋势 97

三、婚姻、家庭与生育 98

(一)婚姻状况的变动导致生育率的变动 99

(二)婚姻变动与家庭户增减同步 100

(三)生育改变着家庭户构成、规模、数量 101

四、婚姻、家庭变化与社会经济 102

(一)婚姻变化与社会经济 102

(二)家庭变化与社会经济 106

第四章 人口文化素质 109

一、人口文化构成状况 109

(一)河北人口总体文化水平 109

(二)分年龄、性别和各种文化程度人口 111

(三)文盲半文盲人口 115

(四)人口文化程度的城乡差异 116

二、文化素质与教育 117

(一)教育规模、投入与人口文化素质 117

(二)教育结构与人口文化素质 121

(三)人口文化素质与教育的发展 125

三、文化素质与人口控制 128

(一)文化素质对生育愿望的影响 129

(二)文化素质对生育的影响 130

(三)人口控制对文化素质的影响 132

(一)社会经济发展对提高人口文化素质的推动或制约作用 134

四、文化素质与社会经济发展 134

(二)人口文化素质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或延缓作用 137

第五章 生育水平与人口控制 141

一、生育水平现状及变化趋势 141

(一)出生总量与出生率的变化 141

(二)育龄妇女生育现状 144

(三)妇女生育率的转变 151

二、影响妇女生育水平的因素 156

(一)经济发展因素的影响 157

(二)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 158

(三)生育政策的影响 160

(一)人口控制效果 162

三、人口控制效果与存在问题 162

(二)人口控制措施 163

(三)存在问题 165

第六章 死亡水平与预期寿命 169

一、死亡率的变化 169

(一)死亡率的阶段性变化 169

(二)河北省人口死亡率的变化特点 172

二、年龄别死亡水平及现状 173

(一)各种人口的死亡率 173

(二)死亡水平的变化趋势及对未来人口发展的影响 179

三、影响死亡率的因素 180

(一)人口因素 180

(二)经济因素 182

(三)社会因素 183

四、人口平均预期寿命 185

(一)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较1982年有所提高 185

(二)各年龄组分性别的平均预期寿命差别不同 186

第七章 人口分布与人口城镇化 187

一、人口分布状况 187

(一)政区人口分布 187

(二)垂直及自然区人口分布 190

(三)城乡人口分布 194

(四)人口再分布回顾与展望 195

二、人口城镇化 198

(一)人口城镇化的状况及特点 199

(二)影响人口城镇化的因素 203

(三)城镇人口变化与乡镇经济发展的关系 206

(四)城乡人口与农业、非农业人口 207

(五)人口城镇化的发展趋势 208

第八章 人口迁移和流动 214

一、人口迁移状况 214

(一)省际人口迁移 215

(二)省内人口迁移 223

二、人口流动状况 225

(一)流动人口的流量 226

(二)流入人口状况 226

(三)流出人口状况 228

三、人口迁移、流动与社会经济发展 229

(一)人口迁移流动的动因 229

(二)人口迁移流动对河北省人口、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230

第九章 少数民族人口 235

一、少数民族人口数量与分布 235

(一)少数民族人口数量 235

(二)少数民族人口分布 240

二、少数民族人口年龄性别构成 244

(一)少数民族人口年龄构成 244

(二)少数民族人口性别构成 246

三、少数民族人口生育状况 249

(一)婚姻状况 252

四、少数民族人口婚姻家庭 252

(二)家庭状况 253

五、少数民族人口文化素质 257

(一)少数民族人口文化程度状况及其变化 257

(二)少数民族人口文化程度的差异及特点 261

第十章 劳动力资源构成与配置 264

一、劳动力资源构成 264

(一)劳动力资源总量的变动 265

(二)劳动力资源的性别、年龄构成 267

(三)劳动力资源的区域差异 268

二、在业人口状况 269

(一)在业人口状况 269

(二)在业人口的行业构成 270

(三)在业人口的职业构成 279

(四)在业人口的文化构成 283

三、不在业人口状况 288

(一)不在业人口总量变化 288

(二)劳动适龄人口不在业状况 289

(三)不在业人口构成 291

(四)不在业人口的城乡差异 292

四、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294

(一)河北省劳动力资源利用程度 295

(二)劳动力资源配置效果评估 296

(三)河北省人口的三次产业变动 301

(四)劳动力供求矛盾 303

(五)促进劳动力资源配置趋向合理 304

(六)加速劳动力产业配置结构的转型 305

第十一章 人口与资源、环境 307

一、人口与资源 307

(一)人口与土地资源 307

(二)人口与森林资源 310

(三)人口与水资源 312

(四)人口与矿产资源 316

二、人口与粮食 318

(一)粮食生产总量变动 319

(二)粮食生产与消费 319

(三)人口与粮食生产的协调发展 321

(一)能源现状 322

三、人口与能源 322

(二)人均能源水平 325

(三)人口与能源前景展望 326

四、人口与环境 327

(一)自然环境与人口现状 327

(二)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压力和影响 329

(三)人口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331

(四)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开发利用资源 332

第十二章 人口与消费 336

一、人口与消费 336

(一)人口与经济对消费水平的制约演变过程 336

(二)人口消费水平对人口素质的影响 339

(三)人口消费水平的差异分析 342

(四)人口消费结构 344

二、总人口分母效应--人均水平 349

(一)河北省主要社会经济指标的人均水平及其在全国的位次 349

(二)影响人均水平变动的因素分析 352

(三)各地、市人均经济水平比较 357

第十三章 人口前景展望 360

一、人口预测方法简要介绍 360

(一)总人口预测方法 360

(二)出生人口预测 361

(三)死亡人口预测 362

(四)各种方案的确定 362

(一)人口总量预测 363

二、未来总人口发展预测 363

(二)出生人口预测 366

(三)死亡人口预测 367

(四)人口自然增长预测 368

三、未来人口的主要构成 372

(一)年龄性别构成 372

(二)学龄人口状况 375

(三)劳动力资源状况 376

(四)老年人口状况 378

(五)育龄妇女构成 380

参考书目 383

后记 385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