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科学教育与人文思想全书  上
科学教育与人文思想全书  上

科学教育与人文思想全书 上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19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周宏,高长梅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9
  • ISBN:7504716456
  • 页数:672 页
图书介绍:
上一篇:英语下一篇:同步精讲练 初三数学
《科学教育与人文思想全书 上》目录

上卷 3

第一节 科学的内涵 3

科学教育理论篇 3

第一章 科学教育概述 3

第一章 科学教育概述 3

科学教育理论篇 3

第二节 科学教育的目标 7

第三节 科学教育的特性 9

第四节 科学教育的内容 12

第五节 中小学科学教育的原则 29

第六节 中小学科学教育的意义 31

第二章 科学教育的理论基础 33

第一节 脑科学研究--左右脑平衡发展 33

第二章 科学教育的理论基础 33

第二节 人的认知结构--认识论的研究 37

第三节 建构主义哲学--神经元的研究 42

第四节 内化学说理论 44

第五节 科学、技术、社会(STS)教育 45

第三章 中小学科学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48

第三章 中小学科学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48

第一节 中小学科学教育的途径 49

第二节 中小学科学教育的方法 56

第四章 科学教育的课程 64

第一节 科学教育课程改革 64

第四章 科学教育的课程 64

第二节 科学教育教材改革 66

第三节 科学课程的几种类型 67

第四节 科学课程中的道德教育 73

第一节 评价的功能与特征 76

第五章 科学教育评价 76

第五章 科学教育评价 76

第二节 评价的类型和指标体系 81

第三节 等级评分制的现实探索 86

第六章 中小学教师的科技素质与科技教育 89

第六章 中小学教师的科技素质与科技教育 89

第一节 21世纪需要什么样的科技教师 90

第二节 中小学科技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93

第三节 提高中小学教师科技素质的途径和方法 102

第七章 我国中小学的科技教育 109

第一节 我国中小学科技教育的发展 109

第七章 我国中小学的科技教育 109

第二节 我国中小学科技教育的实践经验 116

第三节 我国中小学科技教育的模式 153

第八章 国外中小学的科技教育 155

第一节 世界科技教育发展的特征 155

第八章 国外中小学的科技教育 155

第二节 国外中小学的科技教育 156

第三节 国外中小学科技教育的模式 163

科学教育操作篇 185

第一章 “小星火计划”活动 185

第一节 “小星火计划”活动的产生与发展 185

科学教育操作篇 185

第一章 “小星火计划”活动 185

第二节 “小星火计划”活动对发展农村经济的作用 187

第三节 “小星火计划”活动的特点 189

第四节 “小星火计划”活动的内容和形式 190

第五节 “小星火计划”活动的辅导 191

第二章 科技传播与科技表述 193

第一节 广播影视的收视指导 193

第二章 科技传播与科技表述 193

第二节 报刊图书的阅读指导 194

第三节 科技信息活动 195

第四节 科技写作训练 196

第五节 科技作文简析 197

第六节 科技摄影摄像活动 203

第七节 计算机科技活动 205

第三章 地学考察和观测活动 208

第三章 地学考察和观测活动 208

第一节 地学考察活动的组织与准备 209

第二节 地质考察 210

第三节 地貌考察 216

第四节 河流 湖泊和泉的考察 222

第五节 气象观测 225

第六节 物候观测 231

第四章 天文科技活动 236

第一节 天文科技活动的组织工作 236

第四章 天文科技活动 236

第二节 简易天文仪器的制作与使用 238

第三节 认星 241

第五节 月球观测 250

第四节 太阳观测 250

第六节 行星观测 253

第七节 流星群的目视观测 255

第五章 环境保护科技活动 257

第五章 环境保护科技活动 257

第一节 环境污染与环境保护 258

第二节 大气污染防治科技活动 259

第三节 水体污染防治科技活动 261

第四节 土壤污染防治科技活动 265

第五节 噪声污染防治科技活动 267

第六节 固体废弃物处理科技活动 269

第六章 动物与养殖活动 271

第六章 动物与养殖活动 271

第一节 动物观察与考察 271

第二节 有益和稀有动物的保护 274

第三节 动物小实验 276

第四节 家蚕和蜜蜂的鉰养 279

第七章 植物与种植活动 282

第一节 采集和制作植物标本 282

第七章 植物与种植活动 282

第二节 植物的解剖观察 286

第三节 植物地培养和观察 288

第四节 观察植物生态 291

第五节 植物生理小实验 293

第六节 实用技术科技活动 296

21世纪高科技篇 349

同步辐射--跨世纪前沿学科研究的强有力工具 349

同步辐射--跨世纪前沿学科研究的强有力工具 349

21世纪高科技篇 349

声学的前沿 354

声学的前沿 354

地球整体动力学是领导21世纪地学的主干 357

地球整体动力学是领导21世纪地学的主干 357

光电子技术是21世纪信息高技术的关键支柱 362

光电子技术是21世纪信息高技术的关键支柱 362

21世纪及未来的能源--核聚变能 365

21世纪及未来的能源--核聚变能 365

21世纪的凝聚态物理学 367

21世纪的凝聚态物理学 367

21世纪--地球科学的世纪 369

21世纪--地球科学的世纪 369

21世纪的地球物理 371

21世纪的地球物理 371

植物科学与人类未来 375

植物科学与人类未来 375

21世纪材料科学的发展前景 377

21世纪材料科学的发展前景 377

微电子技术迎接21世纪 378

微电子技术迎接21世纪 378

21世纪的软件工程 382

21世纪的软件工程 382

21世纪神经科学研究方兴未艾 385

21世纪神经科学研究方兴未艾 385

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发展 387

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发展 387

人类起源研究的现状和展望 392

人类起源研究的现状和展望 392

发展中的理论物理学研究 396

发展中的理论物理学研究 396

生物学走向21世纪 398

生物学走向21世纪 398

展望21世纪的中国传统医药学 406

展望21世纪的中国传统医药学 406

空间技术的研究与利用 408

空间技术的研究与利用 408

21世纪的天体物理学 418

21世纪的天体物理学 418

21世纪空间材料科学展望 421

21世纪空间材料科学展望 421

核能利用的意义和前景 423

核能利用的意义和前景 423

同步辐射与工业生产领域的新机遇 428

同步辐射与工业生产领域的新机遇 428

21世纪的力学 430

21世纪的力学 430

跨世纪的土壤科学 435

跨世纪的土壤科学 435

略谈21世纪石油加工科技若干发展方向 440

略谈21世纪石油加工科技若干发展方向 440

材料科学研究的发展方向 444

材料科学研究的发展方向 444

化学学科的继往开来 448

化学学科的继往开来 448

发展新的脑功能成像技术,进行脑的实验研究 451

发展新的脑功能成像技术,进行脑的实验研究 451

结构分子生物学进展 452

结构分子生物学进展 452

展望海洋生物学 456

展望海洋生物学 456

向无垠的空间进军 458

向无垠的空间进军 458

航天技术对社会发展的重大影响 460

航天技术对社会发展的重大影响 460

迅猛发展的自动化技术 461

迅猛发展的自动化技术 461

简短的历史回顾 462

简短的历史回顾 462

脑力劳动与自动化 466

脑力劳动与自动化 466

制造业自动化的发展 468

制造业自动化的发展 468

机器人及机器人技术的发展 476

机器人及机器人技术的发展 476

社会影响 478

社会影响 478

未来21世纪的能源技术 479

未来21世纪的能源技术 479

能源与环境保护 481

能源与环境保护 481

21世纪的可再生能源技术 489

21世纪的可再生能源技术 489

21世纪的新材料技术 493

21世纪的新材料技术 493

发展海洋技术 开拓海洋资源 511

发展海洋技术 开拓海洋资源 511

科学家故事篇 527

第一章 生物学家的故事 527

施莱登、施旺和细胞学说 527

科学家故事篇 527

第一章 生物学家的故事 527

居维叶和器官相关规律 531

海克尔和生物发生律 533

哈维和血液循环理论 537

兰德斯泰纳和ABO血型系统 539

班廷和胰岛素 542

霍普金斯和维生素 545

弗莱明和青霉素 548

摩尔根和基因的连锁与互换规律 551

麦克林托克和移动基因学说 555

林奈和双名法 558

达尔文和进化论 560

奥巴林和生命起源学说 566

第二章 物理学家的故事 570

第二章 物理学家的故事 570

阿基米德和阿基米德定律 570

伽利略和自由落体定律 573

牛顿和万有引力定律 578

惠更斯和光的波动说 586

杨和光的干涉原理 588

富兰克林和风筝实验 590

奥斯特和奥斯特实验 593

安培和安倍定则 595

欧姆和欧姆定律 597

麦克斯韦和电磁理论 599

赫兹和电磁波 602

伦琴和X射线 604

亥姆霍兹和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 606

焦耳和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 608

汤姆逊和电子 610

查德威克和中子 613

爱因斯坦和相对论 615

普朗克和量子理论 622

奥本海默和原子弹 625

泡利和不相容原理 630

昂尼斯和超导电性 633

梅曼和激光 634

波义耳和化学科学 636

贝采利乌斯和化学元素符号 639

徐寿和化学元素的中文名称 642

阿佛加德罗和分子学说 644

布朗和布朗运动 647

坎尼扎罗和原子--分子学说 648

卢瑟福和原子结构“行星模型” 650

阿伦尼乌斯和电离学说 654

卡文迪什和氢气的发现 657

拉姆赛和稀有气体的发现 659

居里夫人和钋、镭的发现 662

莫瓦桑和氟的制备 665

陶弘景和灌钢技术 667

侯德榜和侯氏联合制碱法 668

下卷 675

科学家故事篇 675

第四章 地理学家的故事 675

科学家故事篇 675

泰勒斯和日食的预言 675

第四章 地理学家的故事 675

托勒密和地心体系 676

第谷和仙后座中的一颗新星 678

开普勒和行星运动三定律 679

哈雷和哈雷彗星 681

康德和星云假说 683

赫歇耳和天王星的发现 686

埃拉托色尼和地球周长的测算 688

李冰和都江堰 689

郦道元和《水经注》 690

郑和和印度洋航线的开辟 693

麦哲伦和大地球形的证实 694

徐霞客和中国岩溶地貌研究 697

白令和白令海峡 699

魏源和中国水患成因的分析 700

竺可桢和中国气候带的划分 702

魏格纳和大陆漂移说 704

丁文江和中国地质考察 706

李四光和地质力学 708

科学教育探索篇 713

第一章 科技教育的教学研究 713

刍议中小学科技教育的课堂教学改革 713

科学教育探索篇 713

第一章 科技教育的教学研究 713

开展科技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719

改革课堂教学方法,推进科技教育实施 722

关于《小学现代科技实验教材》的实践和认识 726

科技教育及其在数学学科中的渗透 729

第二章 科技教育活动的研究 731

第二章 科技教育活动的研究 731

未来科学家从这里起步 731

小学科技教育活动的实践与认识 737

开展科技教育活动的实践 741

青少年STS科技教育活动新模式的研究 742

对活动课程的认识与实践 744

浅谈在车模活动中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与实践 746

小学科技活动课的设计与实施 749

科技大篷车 751

生动活泼的少先队爱科学活动 752

谈双休日科技大世界的实践与作用 754

康宁少儿科学院的构建与实施 756

科技技能等级考是科技活动课的重要评估手段 758

科技教育中的德育 759

第三章 科技教育中强化德育、社区、环境功能的研究 759

第三章 科技教育中强化德育、社区、环境功能的研究 759

社区科技教育的实践探索 763

挖掘社会资源,促进校外科技教育 764

创设科技教育的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 766

营造良好的环境创科技教育的氛围 771

青少年科技导师团工作回顾 772

第一章 五对概念辨析 777

第一节 自然与人 777

第一章 五对概念辨析 777

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 777

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 777

第二节 自然科学与人文学科 778

第三节 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 782

第四节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784

第五节 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 788

第六节 关于两种教育 791

第二章 两种教育的历史考察 794

第二章 两种教育的历史考察 794

第一节 古代:人文教育的主导地位 795

第二节 近代:两种教育的斗争 799

第三节 现代:科技教育的主导地位 804

第四节 教育中的科学与人文之争 807

第三章 两种教育观 808

第一节 两种教育的对比 808

第三章 两种教育观 808

第二节 原因探析 815

第三节 评论 818

第四章 走向融合的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 822

第四章 走向融合的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 822

第一节 事实与价值的融合 822

第二节 理性与非理性的统一 826

第三节 对科学发展的反思与对科学主义的批判 828

第四节 社会变革 835

第五节 文化发展:从分裂走向融合 838

第一节 对60年代教育改革的反思与批判 842

第五章 当代教育的辩证历程 842

第五章 当代教育的辩证历程 842

第二节 人本主义心理学 847

第三节 学校人性化运动 853

第四节 走向融合--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并重 857

第六章 两种教育在中国 862

第六章 两种教育在中国 862

第一节 中国古代教育中的人文精神 862

第二节 科学主义与中国近现代教育 868

第七章 两种教育学与两种教育研究 876

第七章 两种教育学与两种教育研究 876

第一节 教育学的学科性质 877

第二节 教育学的存在依据 880

第三节 两种教育研究的融合 885

第八章 走向融合的教育模式 895

第八章 走向融合的教育模式 895

第一节 通才教育 896

第二节 STS(ScienceTechinologySociety)教育 900

第一节 语言文字 907

中国文化概览 907

第一章 中国语言文字与典籍文献 907

中国文化概览 907

第一章 中国语言文字与典籍文献 907

第二节 中国四部分类的古代典籍文献 912

第三节 类书、丛书 922

第四节 佛藏、道藏 925

第五节 少数民族历史文献 928

第二章 中国古代文学与艺术 931

第二章 中国古代文学与艺术 931

第一节 中国古代文学与艺术的整体风貌 931

第二节 诗经、楚辞、先秦散文、汉赋 933

第三节 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935

第四节 音乐、舞蹈、戏曲、京剧 939

第五节 书法、篆刻、绘画、雕塑 943

第三章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 947

第一节 中国科学技术的起源和发展 947

第三章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 947

第二节 中国古代的技术成就 948

第三节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及其世界影响 951

第四节 中国近代科学技术的落后与奋起 953

第四章 中国的儒学文化 955

第一节 伟大的思想家孔子 955

第四章 中国的儒学文化 955

第二节 先秦儒学 957

第三节 儒学的发展和演变 959

第四节 儒学对中华民族性格的影响 963

第五节 现代新儒学及其现代意义 965

第五章 专题文化 969

第五章 专题文化 969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1059

《说文解字》 1059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1059

中外名著导读篇 1059

中外名著导读篇 1059

《说文解字》 1059

《论语》 1060

《论语》 1060

《老子》 1061

《老子》 1061

《周易》 1061

《周易》 1061

《吕氏春秋》 1062

《吕氏春秋》 1062

《阳明全书》 1063

《朱子大全·朱子语类》 1063

《朱子大全·朱子语类》 1063

《阳明全书》 1063

《日知录》 1064

《焚书·续焚书》 1064

《焚书·续焚书》 1064

《日知录》 1064

《大同书》 1065

《曾文正公全集》 1065

《曾文正公全集》 1065

《大同书》 1065

《金刚经》 1066

《法华经》 1066

《金刚经》 1066

《法华经》 1066

《战国策》 1067

《左传》 1067

《左传》 1067

《战国策》 1067

《史记》 1068

《史记》 1068

《后汉书》 1069

《汉书》 1069

《后汉书》 1069

《汉书》 1069

《三国志》 1070

《晋书》 1070

《晋书》 1070

《三国志》 1070

《宋书》 1071

《南齐书》 1071

《梁书》 1071

《南齐书》 1071

《梁书》 1071

《宋书》 1071

《陈书》 1072

《魏书》 1072

《陈书》 1072

《魏书》 1072

《南史》 1073

《周书》 1073

《北齐书》 1073

《南史》 1073

《周书》 1073

《北齐书》 1073

《隋书》 1074

《隋书》 1074

《北史》 1074

《北史》 1074

《新唐书》 1075

《旧唐书》 1075

《旧唐书》 1075

《新唐书》 1075

《宋史》 1076

《新五代史》 1076

《旧五代史》 1076

《旧五代史》 1076

《新五代史》 1076

《宋史》 1076

《辽史》 1077

《金史》 1077

《辽史》 1077

《金史》 1077

《元史》 1078

《明史》 1078

《元史》 1078

《明史》 1078

《资治通鉴》 1079

《资治通鉴》 1079

《水经注》 1079

《水经注》 1079

《文心雕龙》 1080

《文心雕龙》 1080

《黄帝内经》 1081

《沧浪诗话》 1081

《黄帝内经》 1081

《沧浪诗话》 1081

《梦溪笔谈》 1082

《本草纲目》 1082

《梦溪笔谈》 1082

《本草纲目》 1082

《徐霞客游记》 1083

《徐霞客游记》 1083

《天工开物》 1083

《天工开物》 1083

《诗经》 1084

《诗经》 1084

《楚辞》 1087

《楚辞》 1087

《古文观止》 1090

《古文观止》 1090

《唐诗三百首》 1094

《唐诗三百首》 1094

《三国演义》 1096

《三国演义》 1096

《水浒传》 1099

《水浒传》 1099

《西游记》 1101

《西游记》 1101

《聊斋志异》 1104

《聊斋志异》 1104

《红楼梦》 1106

《红楼梦》 1106

《儒林外史》 1108

《儒林外史》 1108

《毛泽东诗词集》 1110

《毛泽东诗词集》 1110

《鲁迅选集》 1111

《鲁迅选集》 1111

《政治学》 1113

《政治学》 1113

《政府论》 1116

《政府论》 1116

《战争论》 1118

《战争论》 1118

《共产党宣言》 1120

《共产党宣言》 1120

《马可·波罗游记》 1122

《马可·波罗游记》 1122

《百科全书》 1125

《百科全书》 1125

《未来形而上学导论》 1128

《未来形而上学导论》 1128

《资本论》 1130

《资本论》 1130

《人口原理》 1132

《人口原理》 1132

《一千零一夜》 1134

《一千零一夜》 1134

《神曲》 1135

《神曲》 1135

《十日谈》 1136

《十日谈》 1136

《堂吉诃德》 1137

《堂吉诃德》 1137

《哈姆莱特》 1139

《哈姆莱特》 1139

《少年维特之烦恼》 1140

《少年维特之烦恼》 1140

《悲惨世界》 1143

《悲惨世界》 1143

《战争与和平》 1144

《战争与和平》 1144

《茶花女》 1147

《茶花女》 1147

《母亲》 1149

《母亲》 1149

《飘》 1152

《飘》 1152

《中国科学技术史》 1154

《中国科学技术史》 1154

科学教育与人文思想论萃篇 1161

科学教育与人文思想论萃篇 1161

论人文精神 1161

论人文精神 1161

传统与现代 1165

源远流长的东方文化 1165

传统与现代 1165

源远流长的东方文化 1165

人文精神与全球伦理 1168

人文精神与全球伦理 1168

传统文化与哲学批判 1175

传统文化与哲学批判 1175

世纪之交的文化发展态势 1178

世纪之交的文化发展态势 1178

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的现代化 1182

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的现代化 1182

我的人学观 1187

我的人学观 1187

近代科技进入中国的历史回顾与前瞻 1194

近代科技进入中国的历史回顾与前瞻 1194

科学文化人与审美意识 1198

科学文化人与审美意识 1198

跨世纪的科学文化使命 1203

跨世纪的科学文化使命 1203

科技对文化的冲击 1206

科技对文化的冲击 1206

“天人合一”新解 1211

“天人合一”新解 1211

中国文化的价值系统 1219

中国文化的价值系统 1219

“道”的境界 1226

“道”的境界 1226

尚“通”: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 1234

尚“通”: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 1234

论中国文化建设诸矛盾及其解决之道 1239

论中国文化建设诸矛盾及其解决之道 1239

论中国的“现代化”与“现代性” 1249

论中国的“现代化”与“现代性” 1249

中国:现代化呼唤传统文化精神回归 1255

中国:现代化呼唤传统文化精神回归 1255

传统文化在市场经济社会中的命运 1264

传统文化在市场经济社会中的命运 1264

漂泊的心灵:现代化进程中文化价值失范现象 1272

漂泊的心灵:现代化进程中文化价值失范现象 1272

文化理念与文化难题的突破 1277

文化理念与文化难题的突破 1277

近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述论 1284

近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述论 1284

面向21世纪的华人文化 1297

面向21世纪的华人文化 1297

论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 1299

论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 129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