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中国新儒学史
中国新儒学史

中国新儒学史PDF电子书下载

哲学宗教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卢连章著
  • 出 版 社: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3
  • ISBN:753480938X
  • 页数:308 页
图书介绍:
《中国新儒学史》目录
标签:儒学

第一编 宋明新儒学 1

第一章 宋明新儒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1

一、社会经济背景 1

二、政治背景 2

三、文化背景 4

第二章 宋明新儒学的前奏曲 7

一、古文运动 7

(一)韩愈的道统论 7

(二)李翱的复性论 10

(三)柳宗元的统合儒释论 11

(四)刘禹锡的“天与人交相胜,还相用”学说 14

二、疑古思潮 16

(一)唐中后期的疑经疑传思潮 16

(二)北宋初年的疑经疑传思潮 18

三、身心性命义理之学 28

(一)胡瑗的明体达用之学 28

(二)李觏的“为学见根本,为文先义理”说 35

第三章 宋明新儒学各流派 41

一、王安石新学 41

(一)儒家经典的义理化 41

(二)儒家学说的哲学化 46

(三)王安石的哲学思想 47

二、张载关学 53

(一)在治理儒经方法上的突破 53

(二)对儒家学说哲理化的贡献 57

三、周惇颐濂学 66

(一)关于《太极图说》和《通书》 67

(二)周惇颐的宇宙生成论 69

(三)周惇颐的道德论 71

(四)关于“诚”的学说 72

(五)周惇颐新儒学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75

四、二程洛学 77

(一)二程对儒家经典的义理化训释 77

(二)二程的哲学体系 79

(三)二程理学与佛学 86

五、朱熹闽学 90

(一)朱熹在儒家经典义理化方面的贡献 90

(二)朱熹的哲学体系 94

(三)朱熹理学与佛、道 98

六、陆九渊心学 103

(一)陆九渊的儒学经典训释 104

(二)陆九渊的哲学思想 109

(三)陆九渊与禅学及老庄 112

(四)朱、陆之争 114

七、叶适的事功之学 115

(一)叶适与儒家经典 116

(二)叶适的儒家哲学思想 121

(三)叶适论佛、老之学 126

八、王守仁心学 128

(一)王守仁对儒学经典的改造 129

(二)王守仁哲学思想 133

(三)王守仁与佛禅之学 139

九、宋明新儒学的总其成者王夫之气学 141

(一)对宋明新儒家儒学经典之纠谬 142

(二)王夫之的思想体系 146

(三)王夫之与宋明新儒学 150

第二编 近代新儒学 155

第四章 近代新儒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155

一、社会政治背景 155

二、社会文化背景 157

第五章 近代新儒学各流派 161

一、廖平的新儒学 161

(一)廖平与儒经 161

(二)廖平的哲学思想 167

(三)廖平思想的学术价值及其影响 172

二、康有为新儒学 174

(一)康有为的今文经学与变法维新 174

(二)康有为的哲学思想 182

(三)康有为的大同社会学说 185

三、梁启超的新儒学 187

(一)梁启超的中西文化观 188

(二)梁启超的尊孔保皇论 190

(三)梁启超的哲学思想 193

(四)梁启超的学术史观 197

第三编 现代新儒学 200

第六章 现代新儒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200

一、社会政治背景 200

二、社会文化背景 202

第七章 现代新儒学各流派 204

一、梁漱溟的新儒学 204

(一)中西文化观 205

(二)哲学思想 211

(一)中西印文化观 218

二、熊十力的新王学 218

(二)新唯识论 222

三、冯友兰的新理学 230

(一)新理学与新实在论 231

(二)新理学与程朱理学 235

(三)冯友兰的哲学体系 242

四、贺麟的新心学 245

(一)中西文化观 245

(二)新心学与新黑格尔主义 252

第四编 当代新儒学 259

第八章 当代新儒学产生的背景 259

一、社会背景 259

(一)经济的发展 259

(二)社会弊端 262

(三)两极分化,阶级矛盾突出 263

二、文化背景 265

第九章 当代新儒学产生的各流派 268

一、唐君毅的新儒学 268

(一)文化观 269

(二)中国哲学的精神价值观念 276

二、牟宗三的新儒学 281

(一)论文化与哲学 281

(二)中国文化 283

(三)儒学与现代化 287

(四)心性哲学 290

三、杜维明的新儒学 295

(一)儒学观 295

(二)儒学与东亚工业文明及其现代化 300

后记 30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