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天文地球
韩江三角洲
韩江三角洲

韩江三角洲PDF电子书下载

天文地球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平日,黄镇国等编
  • 出 版 社:北京:海洋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7
  • ISBN:13193·0923
  • 页数:296 页
图书介绍:
《韩江三角洲》目录
标签:三角洲

目录 1

绪言 1

第一章地貌特征 3

一、韩江三角洲的范围 3

二、三角洲外围地貌概况 7

三、地貌特征 8

(一)平面形态呈喇叭形 9

(二)平原上有四列岛丘 9

(三)平原起伏较大 9

(四)地貌的区域分异明显 9

四、地貌类型 10

(一)地貌类型的划分 10

(二)地貌类型分述 12

五、地貌分区 19

(一)三角洲顶部扇形平原区(Ⅰ) 19

(二)三角洲中部低平原区(Ⅱ) 21

(三)西溪、东溪三角洲沙垅泻湖平原区(Ⅲ) 22

(四)北溪三角洲滨海低地区(Ⅳ) 24

六、基底地貌轮廓 25

第二章构造特征 29

一、地层岩石分布概况 29

(一)上三叠统上段(T3?) 29

(二)下侏罗统金鸡群的中亚群(J1?) 29

(三)上侏罗统兜岭群(J3) 29

(四)燕山期侵入岩(γy) 29

(五)喜山期岩浆岩(β6) 31

二、构造体系 31

(一)褶皱构造 31

(二)断裂构造 32

三、断块构造运动 35

(一)断块构造运动的表现 35

(二)断块构造运动与地震 47

(一)西北部轻度断陷区 51

四、断块构造分区 51

(二)中北部中度断陷区 52

(三)中部强度断陷区 52

(四)东部强度断陷区 53

(五)南部轻度断陷区 53

(六)东北部轻度断陷区 53

第三章沉积特征 54

一、沉积旋回 54

(一)前人对沉积旋回的划分 54

(二)沉积相分析 55

二、沉积时代 74

三、气候期 76

(一)典型剖面的孢粉分析 76

(二)晚更新世以来的气候变迁 80

· (三)历史时期的气候变迁 82

(一)海平面高度的求算 88

四、海平面变化 88

(二)晚更新世以来的海平面变化 91

五、第四纪地层 96

(一)前人对第四纪地层的划分 96

(二)第四纪地层分述 98

六、沉积分区 106

(一)分区依据 106

(二)沉积区分述 108

(二)沉积速率的变化 114

七、沉积速率 114

(一)沉积速率的计算 114

第四章地貌发育 121

一、断块构造对地貌发育的控制 121

(一)对第四系厚度的控制 121

(二)对第四系岩相的控制 125

(三)对沉积面的控制 126

(四)对河道发育的控制 131

二、晚更新世的地貌发育 133

(五)对海进路径和范围的控制 133

(一)晚更新世中期前段冲积扇发育阶段 134

(二)晚更新世中期后段古三角洲发育阶段 135

(三)晚更新世晚期风化及冲积扇发育阶段 138

三、全新世的地貌发育 139

(一)早全新世至中全新世早期新三角洲发育阶段 139

(二)中全新世晚期贝壳堤和堤后沼泽发育阶段 142

(三)晚全新世沙堤-泻湖发育阶段 144

四、发育模式 146

(一)晚更新世韩江三角洲的发育模式 147

(二)全新世韩江三角洲的发育模式 147

第五章历史时期三角洲的演变 152

一、滨线演进 152

(一)汉代滨线 152

(二)唐初滨线 156

(三)宋末滨线 158

(四)清代滨线 159

(五)现代滨线 162

二、历史时期气候变迁对地貌演变的影响 164

(一)较热而湿的气候阶段(距今3500—2500年,殷至春秋时代) 164

(二)热而干的气候阶段(距今2500—2000年,春秋战国至汉代) 165

(三)较热而湿(距今2000—1500年)和较暖而湿(距今1500—700年)的气候阶段(汉、唐、宋时代) 166

(四)暖而较干的气候阶段(距今700年以来,宋代以后) 167

三、历史时期的河道变迁 168

(一)古潮州溪的变迁和湮灭 168

(二)西溪的河道变迁 171

(三)东溪的发育与江东洲的形成 174

(四)北溪的河道变迁 176

第六章现代三角洲的发展 179

一、影响现代三角洲发展的因素 179

(一)地貌因素 179

(二)地质因素 184

(三)气候因素 186

(四)河流动力因素 191

(五)海洋动力因素 197

二、现代三角洲的发展趋势 217

(一)北溪三角洲 217

(二)东溪三角洲 222

(三)西溪三角洲及汕头湾 225

第七章国土利用与整治 235

一、国土利用的几项原则 235

(一)宏观合理性原则 235

(二)近期利益服从长远利益原则 235

(三)因地制宜原则 236

二、合理利用土地 236

(一)保护现有耕地 237

(二)城镇发展用地的合理规划 238

(三)汕头经济特区的土地利用 239

三、续继兴修水利 241

(一)洪灾及其原因 241

(二)防洪措施 250

(三)干旱及其原因 255

(四)灌溉的发展历史、现状和存在问题 258

(五)积水及其原因 260

(六)积水地的利用与整治 261

(七)防止水域污染 262

四、港口和航道的整治 262

(一)海港 262

(二)河港 279

五、海涂利用 282

(一)利用现状 282

(二)存在问题 286

(三)全面规划,综合利用 287

六、旅游资源的开发 289

(一)发展旅游业的有利条件 289

(二)旅游地貌条件分析 291

参考文献 295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