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业技术
电信工程设计手册  5-3  工业企业通信  传输
电信工程设计手册  5-3  工业企业通信  传输

电信工程设计手册 5-3 工业企业通信 传输PDF电子书下载

工业技术

  • 电子书积分:17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全国通信工程标准技术委员会北京分会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5
  • ISBN:7115057370
  • 页数:557 页
图书介绍:
《电信工程设计手册 5-3 工业企业通信 传输》目录

第二章 电话站站址 3

2.1 概述 3

2.2 选择电话站站址应考虑的因素 3

2.3 求线路网中心 4

第三章 网路设计 5

3.1 概述 5

3.2 电话网路结构 5

3.2.01 我国公用电话网网路等级设定 6

3.2.02 长途网 6

3.2.03 本地电话网 6

3.2.04 本地电话网的等级结构 7

3.2.05 工业企业厂(矿)区电话网路结构 8

3.2.06 电话网由模拟网向数字网过渡网路结构的考虑 10

3.2.07 调度电话和会议电话网路结构 10

3.3 直流子母钟系统网路结构 11

3.4 数据通信的网路模型 11

3.4.01 以用户终端(分组式终端PT或一般终端NPT)方式接入分组交换网 11

3.4.02 以分组集中器PCE方式进入分组交换网 12

3.4.03 工业企业内部组织数据网 12

3.5 ATM模型 15

3.6 OSI模型 16

3.7 图像业务的网路接口 16

4.1.03 传输设计的内容 20

4.1.02 工业企业网路设计的特点 20

4.1 概述 20

4.1.01 传输设计的目的 20

第四章 传输设计 20

4.1.04 传输设计的步骤 21

4.2 电话网的传输标准 21

4.2.01 国际通话时全程传输指标及国内延伸段的参考当量 22

4.2.02 长途电话网传输分配 22

4.2.03 本地电话网全程传输衰减及其分配 23

4.2.04 调度电话和会议电话的传输设计 25

4.2.05 电话网向数字网过渡传输的考虑 30

4.3.02 子钟线对的计算 31

4.3.01 计算子钟线对有关的数据 31

4.3 直流子母钟系统的传输设计 31

4.3.03 子钟线对的复接 33

4.3.04 电钟转送设备 33

4.3.05 关于高压供电问题 33

4.4 数据通信信号电平的规定值 34

4.5 部分设备回路电阻值 35

4.6 传输媒介的选择 39

4.6.01 线径的确定 39

4.6.02 电缆PCM的采用 40

4.6.03 其它传输媒介的选择 44

5.1.02 配线网路的一般规定 45

5.1.01 干线网路的一般规定 45

第五章 配线方式 45

5.1 概述 45

5.2 各种配线制式的比较 46

5.2.01 直接配线制 46

5.2.02 交接箱配线制 46

5.2.03 混合配线制 47

5.3 交接配线区的划分 48

5.4 交接箱位置的确定 48

5.4.01 经济距离坐标法 48

5.4.02 比较法 50

5.5.03 1200×2交接箱 51

5.6 交接箱的安装方式 51

5.5.04 大容量的措施 51

5.5.01 300×2交接箱 51

5.5.02 600×2交接箱 51

5.5 交接箱容量的确定 51

第六章 电缆及配线设备的建筑方式 53

6.1 概述 53

6.2 进站线路 54

6.2.01 概述 54

6.2.02 进线方式 54

6.2.03 电缆的敷设 55

6.2.04 电缆铁架 56

6.2.05 电缆地槽 57

6.2.06 电缆进线室的建筑要求 59

6.3 电缆管道 62

6.3.01 概述 62

6.3.02 常用管材 62

6.3.03 管材的选用 66

6.3.04 孔径与缆径的关系 68

6.3.05 人孔和手孔的种类 68

6.3.06 人孔和手孔的组成 70

6.3.07 电缆管道的地基 72

6.3.08 电缆管道的基础 73

6.3.09 电缆管道路由的选择 75

6.3.10 管孔数的确定 76

6.3.11 管孔排列 76

6.3.12 电缆管道位置的确定 77

6.3.13 确定管道位置应考虑的因素 77

6.3.14 电缆管道中心线位置 78

6.3.15 电缆管道与其它地上地下管线间的相互关系 79

6.3.16 剖面设计和管道的埋深 79

6.3.17 确定人孔和手孔的位置 80

6.3.18 人孔的型式和使用范围 81

6.3.21 人孔和手孔编号 83

6.3.19 人孔的建筑程式 83

6.3.20 确定人孔位置的方法和步骤 83

6.3.22 引上管道 84

6.3.23 引入管道 85

6.3.24 弯管道 86

6.4 直埋电缆 86

6.4.01 概述 86

6.4.02 设计步骤及设计资料 87

6.4.03 电缆路由选择 87

6.4.04 电缆型号选定 88

6.4.06 电缆防外界损伤的保护措施 94

6.4.05 电缆埋设深度 94

6.4.07 电缆线路标志的设置 102

6.4.08 电缆预留 103

6.4.09 设计图纸 103

6.5 架空线路设计 104

6.5.01 概述 104

6.5.02 路由的选择 104

6.5.03 电杆位置的确定 105

6.5.04 架空线路与其它设备交越和接近的净距 105

6.5.05 杆间距离 108

6.5.06 拉线 108

6.5.07 架空电缆的敷设 110

6.5.08 普通环形水泥杆技术条件和规格 113

6.5.09 水泥杆路设计 115

6.5.10 架空电缆在水泥杆上的安装 119

6.5.11 分线设备的装置方式 119

6.5.12 接地线及引上钢管的装置方式 121

6.5.13 水泥杆的终端装置 122

6.6 墙壁电缆 122

6.6.01 概述 122

6.6.02 基本要求 123

6.6.03 卡子式墙壁电缆的敷设 124

6.6.05 墙壁电缆的引入 126

6.6.04 吊挂式墙壁电缆的敷设 126

6.6.06 墙壁电缆的保护 128

6.6.07 墙壁电缆的主要器材 128

6.6.08 射钉的施工方法 129

6.7 电缆隧道 130

6.7.01 概述 130

6.7.02 电缆隧道的种类 130

6.7.03 电缆隧道的具体规定 130

6.7.04 电缆隧道的敷设方式 131

6.8 电缆桥架 135

6.8.01 概述 135

6.8.03 选用步骤 136

6.8.02 桥架荷载及荷载特性 136

6.8.04 桥架的胀缩问题 138

6.8.05 接地 139

6.8.06 设计及安装要求 139

6.8.07 几种电缆桥架空间布置示例 140

6.9 线缆的暗配设计 142

6.9.01 概述 142

6.9.02 暗配线电缆系统设计 142

6.9.03 暗配线管路系统 145

6.9.04 设计图纸 153

6.10 车间明配管电缆设计 155

6.10.01 概述 155

6.10.02 车间明配管的组成 155

6.10.03 钢管的固定方式 157

6.10.04 铁箱的固定方式 157

6.10.05 通信管线与其它管线的最小净距 157

6.11 交接箱的建筑方式 158

6.11.01 概述 158

6.11.02 确定交接箱安装位置应考虑的因素 160

7.2 用户线的敷设 161

7.2.01 常用的几种用户线 161

7.1 概述 161

第七章 用户线的敷设与用户设备的安装设计 161

7.2.02 用户线的选择 165

7.2.03 建筑物内用户线的敷设 165

7.2.04 室外用户线的敷设 168

7.2.05 沿墙敷设的用户线与其它管线的净距 169

7.3 用户线的引入装置 170

7.3.01 架空线路的用户引入线 170

7.3.02 地下电缆敷设的用户引入线 172

7.3.03 用户引入线进线口位置的选择 173

7.4 用户设备的安装 173

7.4.01 用户电话机的安装 173

7.4.02 用户保安器的安装 178

7.4.03 直流子钟的安装 181

7.5 模拟用户环路载波系统设计 183

7.5.01 概述 183

7.5.02 用户环路载波机的应用 183

7.5.03 用户环路载波系统的组成及主要技术性能 184

7.5.04 线路网络分析 188

7.6 数字用户环路载波系统设计 196

7.6.01 SLC系统简介 197

7.6.02 使用SLC的好处 198

7.6.03 SLC与集线器、PCM和远端模块的不同 199

7.6.04 做SLC设计时应注意的问题 200

7.7.01 DAML-4Q和DAML-2Q系统组成 201

7.7.02 性能与特点 201

7.7 小容量数字用户环路复用设备 201

7.7.03 主要技术参数 202

第八章 线路设备的保护 204

8.1 概述 204

8.2 线路网接地设计 204

8.2.01 引言 204

8.2.02 接地的目的和种类 205

8.2.03 接地系统的设计 209

8.2.04 接地体的计算 212

8.2.05 接地电阻及其测量 216

8.2.06 接地体材料 218

8.2.07 降低接地电阻的方法 219

8.3 电(光)缆的充气维护 221

8.3.01 引言 221

8:3.02 供气系统设备 222

8.3.03 充气段系统 226

8.3.04 告警信号系统 227

8.3.05 充气设备 229

8.3.06 气压监测系统 231

8.3.07 气压标准 232

8.3.08 气体干燥标准 233

8.3.09 气压量具 234

8.4.02 腐蚀因素及其分类 236

8.4 电缆防蚀 236

8.4.01 引言 236

8.4.03 腐蚀性的判定及其指标 238

8.4.04 防蚀测试 240

8.4.05 防蚀措施 244

8.4.06 防止虫、鼠的破坏 253

8.5 防机械损伤及外力破坏 258

8.5.01 引言 258

8.5.02 防止电(光)缆移动措施的设计 258

8.5.03 防止电(光)缆随温度伸缩的设计 259

8.5.04 防振设计 259

8.6.02 防火设计 260

8.6 防火及防爆 260

8.6.01 引言 260

8.6.03 防爆设计 261

第九章 有线数字传输设计 263

9.1 脉码调制(PCM)通信设计 263

9.1.01 概述 263

9.1.02 市话电缆结构和特性 264

9.1.03 再生中继器 268

9.1.04 再生中继系统设计 271

9.1.05 远供系统 278

9.2 光通信系统设计 280

9.2.01 光纤的分类及其特性 283

9.2.02 光缆的种类及其特性 290

9.2.03 光缆的型号及选型 293

9.2.04 光缆线路的敷设和安装设计 300

9.2.05 光纤通信用光电器件 330

9.2.06 光纤传输设备 333

9.2.07 数字复用设备 341

9.2.08 光纤通信系统的辅助设备 346

9.2.09 光通信设备安装设计 350

10.2 数字微波工程设计技术要求 353

10.2.01 误码性能指标 353

10.1 概述 353

第十章 数字微波传输设计 353

10.2.02 误码秒和抖动 357

10.2.03 可靠性指标 357

10.3 数字微波容量系列及网路基带接口 358

10.3.01 数字微波容量系列 358

10.3.02 数字微波网路基带接口 358

10.4 微波电路工程设计计算 360

10.4.01 设计参考电路 360

10.4.02 性能指标 360

10.4.03 链路可用性指标 360

10.4.04 计算举例 361

10.5 微波电路频段的选择 363

10.5.01 调查基础资料 364

10.5.02 微波频段的选择 364

10.5.03 微波电路间相互干扰的计算 366

10.5.04 对微波电路选频的几点意见 369

10.5.05 频率制式的选择 369

10.5.06 波道间隔的选择 370

10.6 数字微波路由选择的基本要求 370

10.6.01 站距和断面 370

10.6.02 余隙标准 371

10.6.03 天线高度和分集间距 373

10.7.02 水、电、路、联络电话 374

10.7.03 总平面布置 374

10.7 微波终端站设计要求 374

10.7.01 站址选择应符合下列原则 374

10.7.04 机房建筑 375

10.7.05 供电系统 377

10.7.06 微波天线塔、天线、馈线 377

10.7.07 设备布置 377

10.7.08 接地和防雷 378

10.8 微波通信的无源中继站 379

10.8.01 双抛物面无源中继站 379

10.8.02 反射板式无源中继站 380

10.9.01 射频直放站 382

10.9 微波通信的有源中继站 382

10.9.02 射频直放站典型产品简介 384

10.9.03 射频直放站系统的计算 385

10.9.04 再生中继站 388

第十一章 有线广播 390

11.1 概述 390

11.1.01 有线广播的组成形式 390

11.1.02 有线广播播送的内容 392

11.1.03 有线广播站站址的选择 392

11.2 有线广播站 393

11.2.01 广播站内设备的选用 393

11.2.03 广播站内导线敷设方式 410

11.2.02 广播站设备布置 410

11.2.04 天地线装置 411

11.2.05 广播站房屋建筑和电源要求 415

11.2.06 设计图纸 426

11.3 有线广播网 431

11.3.01 广播网的功率馈送制式 431

11.3.02 用户设备选用 432

11.3.03 扬声器 433

11.3.04 音频变压器 443

11.3.05 音量调节器 444

11.3.06 立体声系统 446

11.3.07 有线广播网的分路 448

11.3.08 广播网的线路衰减标准 449

11.3.09 广播线导线线径的选择 450

11.3.10 线路输入阻抗的计算 453

11.3.11 线路的配接 454

11.3.12 广播线路在敷设中的一些规定 455

11.3.13 广播线路在室外的敷设方式 456

11.3.14 广播线路在室内的敷设方式 459

11.3.15 扬声器的安装 460

11.3.16 设计图纸 460

11.3.17 设计文件编制内容 461

12.2 设备介绍 463

12.2.01 分散并联式生产扩音 463

12.1 概述 463

第十二章 扩音通信 463

12.2.02 集中并联式生产扩音 466

12.2.03 总-分机式 469

12.2.04 选叫式 471

12.2.05 指令通信 480

12.2.06 内部通信系统 486

12.3 安装设计 489

12.3.01 设备选型的原则 489

12.3.02 传输线路 489

12.3.03 电源接地 489

12.3.04 设备布置及环境条件要求 490

13.1 概述 491

13.2 数据通信 491

13.2.01 数据站 491

13.2.02 数据通信的构成 491

第十三章 非话业务 491

13.2.03 关于数据通信的衰减值的规定 493

13.2.04 传输线路 493

13.2.05 专用网开展数据通信的主要方法 494

13.2.06 小天线卫星数据通信 498

13.2.08 OSI模型 499

13.2.09 向ISDN过渡 499

13.2.07 局域网LAN 499

13.3 数据通信系统在工业控制中的应用 500

13.3.01 概述 500

13.3.02 系统结构 501

13.3.03 LAN局域网典型设备实例 503

13.4 图像通信 505

13.4.01 电视文字广播 505

13.4.02 可视图文 506

13.4.03 电视电话 508

13.4.04 静止图像传输 509

13.4.05 ISDN网路的多个用户终端连接 509

14.1.03 图纸 510

14.1.02 概算 510

14.1 初步设计 510

14.1.01 说明书中主要应包括的内容 510

第十四章 音频线路网设计文件编制内容 510

14.2 施工图 511

14.2.01 说明书中主要应包括的内容 511

14.2.02 设备及主要材料表 511

14.2.03 图纸 511

附录1 中国通信建设第二工程局电信设备厂产品资料 512

附录2 山东文登通信电缆集团公司产品资料 515

附录3 广东邮电设备联合制造一厂产品资料 516

附录4 四川邮电电缆厂通信光缆产品资料 519

附录5 邮电部侯马电缆厂产品资料 521

附录6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网 525

附录7 分子筛产品及性能 529

附录8 温度与湿度 532

附录9 金属腐蚀参量 534

附录10 阳电极组份及石墨棒的利用系数 535

附录11 保护用的材料 537

附录12 单位换算 547

附录13 电线电缆常用材料的密度 548

附录14 数字通信的传输码型 550

附录15 数字通信的几种调制方式 551

附录16 常用电缆和导线的命名、规格和用途 551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