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农业科学
小麦育种学
小麦育种学

小麦育种学PDF电子书下载

农业科学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德灸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76
  • ISBN:13031·476
  • 页数:292 页
图书介绍:
《小麦育种学》目录

前言 1

第一章 优良品种与育种目标 4

第一节 优良品种 4

一、什么是优良品种 4

二、怎样认识优良品种 6

目录 7

出版说明 7

第二节 怎样制订育种目标 7

一、制订育种目标需要注意的问题 8

二、制订育种目标的方法 10

第二章 小麦的品种资源 12

第一节 小麦的分类 12

二、圆锥小麦 13

一、一粒小麦 13

三、提莫菲维小麦 15

四、普通小麦 15

五、茹可夫斯基小麦 18

第二节 我国丰富多彩的小麦品种资源 18

一、早熟性 20

二、多花多粒性 20

三、对自然环境的高度适应性 21

第三节 国外小麦品种资源及其在我国的利用 22

第四节 育种工作中原始材料的收集、保存和研究 25

一、原始材料的收集和创造 25

二、原始材料的保存 25

三、原始材料的研究鉴定 26

二、我国小麦引种的成就 28

一、引种的意义 28

第三章 小麦的引种 28

第一节 引种的意义和成就 28

第二节 小麦生态区划与引种的关系 31

一、生态区划是引种的依据 31

二、我国的气候条件和秋播小麦生态类型的分布趋势 31

三、我国小麦的生态区划 33

第三节 引种的经验、方法、步骤和应注意事项 36

一、引种的经验和方法 36

二、引种试验 37

三、引种应注意的事项 37

第四章 系统选种 38

第一节 系统选种的意义和成就 38

一、性状的稳定性与变异性及品种群体的一致性与异质性 40

二、品种中变异个体的主要来源 40

第二节 系统选种的依据 40

三、选择对于性状的改进作用 41

第三节 系统选种的技术环节 42

一、取材 42

二、选择目标与选株数量 43

三、掌握鉴定的关键时期进行细致观察,认真选择 44

四、系统选种的程序 44

第五章 品种间有性杂交 46

第一节 遗传的基本知识 46

一、品种的性状 46

二、遗传与环境 46

三、遗传的物质基础 47

四、遗传规律与育种 48

五、数量性状的遗传 52

一、亲本选配要注意紧扣育种目标 54

第二节 亲本选配 54

二、亲本选配的一般原则 55

三、掌握必要的亲本资源,熟悉亲本性状 59

第三节 杂交方式 60

一、简单杂交 60

二、复合杂交 61

第四节 杂交技术 66

第五节 杂种后代的处理 70

一、系谱法 70

二、混合法 73

三、派生系统法 74

第六节 杂种后代的选择 76

一、抽穗期 76

二、株高 78

三、越冬性 79

四、产量性状 80

第六章 抗病虫育种 83

第一节 抗锈性的选育 84

一、抗锈性的表现形式和作用 84

二、抗锈性的遗传和选育抗锈品种的方法 88

三、抗源的搜集、创造和抗锈性的鉴定方法 90

四、抗锈性丧失的原因和解决的途径 94

第二节 抗赤霉病的选育 98

一、抗赤霉病育种的意义 98

二、小麦赤霉病的病原 98

三、小麦品种对赤霉病的抗性 99

四、选育抗赤霉病品种的途径和方法 100

五、小麦赤霉病抗性鉴定 101

一、抗白粉病育种的意义 102

第三节 抗白粉病的选育 102

二、小麦白粉病的发生和流行 103

三、小麦抗白粉病育种的方法 104

第四节 抗麦秆蝇的选育 106

一、抗麦秆蝇良种在发展春小麦生产上的意义 106

二、春小麦品种对麦秆蝇抗性的机理 107

三、抗麦秆蝇良种的选育 108

第七章 诱变育种 109

第一节 诱变育种的发展、特点和成就 109

一、提高突变率,扩大变异范围,创造新类型 109

二、改变作物的某些单一性状比较有效 110

三、诱变促进远缘杂交成功 110

四、诱发突变可加速育种进程 110

二、诱变育种原理 111

第二节 诱变因素和诱变育种原理 111

一、诱变因素和射线的剂量单位 111

三、小麦的辐射敏感性与射线的剂量 112

第三节 诱变处理的方法 114

一、诱变处理材料的选择 114

二、辐射诱变处理方法 115

三、化学诱变剂处理方法 115

四、提高诱变效果的途径和方法 117

第四节 诱变后代的表现与选择 118

一、诱变一代(M1)的选育 118

二、诱变二代(M2)的选育 119

三、诱变三代(M3)及以后各代的选育 121

四、诱变小麦植株及花粉后代的选育 121

第一节 小麦属内的种间杂交 123

第八章 远缘杂交与多倍体育种 123

一、普通小麦与圆锥分枝小麦杂交 124

二、普通小麦与东方小麦杂交 124

三、硬粒小麦与普通小麦杂交 124

四、普通小麦与波兰小麦杂交 125

五、提莫菲维小麦与普通小麦杂交 125

第二节 小麦的属间杂交 125

一、小麦的亲缘属 125

二、克服属间杂交不亲和性与杂种不育性的方法 128

三、普通小麦与长穗偃麦草杂交 131

四、普通小麦与中间(天蓝)偃麦草杂交 134

五、普通小麦与黑麦杂交 135

一、意义和进展 136

第三节 八倍体小黑麦 136

二、多倍体育种原理 138

三、多倍体育种方法 143

第九章 单倍体育种 150

第一节 单倍体育种的意义 150

一、什么是单倍体 150

二、单倍体植物的特点 151

三、单倍体植物在育种上的应用 151

四、小麦属植物产生单倍体的途径 154

第二节 小麦的花粉育株 155

一、诱导花粉产生愈伤组织 156

二、诱导愈伤组织产生幼苗 160

三、幼苗的移栽和管理 161

第三节 花粉植株后代的选育 162

一、花粉植株当代的选择 162

二、花粉植株后代的稳定性 163

第四节 诱导小麦植株产生单倍体后代 164

一、诱导母本孤雌生殖 165

二、由双生苗中选择 167

三、利用染色体有选择的消失 168

第五节 单倍体小麦的鉴别和二倍化的方法 170

一、单倍体小麦的鉴别 170

二、单倍体小麦植株二倍化的方法 171

第十章 杂种优势的利用 173

第一节 小麦杂种优势利用的意义 173

一、什么是杂种优势 173

二、小麦杂种优势的表现 173

第二节 小麦“三系”选育的原理和方法 174

一、小麦雄性不育的现象及产生的原因 174

二、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的选育方法 177

三、小麦恢复系的选育 179

四、小麦新三系的探索 182

五、化学杀雄 183

第三节 不育系的繁种与制种技术 184

一、影响制种结实率的因素 184

二、繁种与制种的方法 185

第十一章 关于若干重要性状选育问题的探讨 187

第一节 高产性状 187

一、产量结构 187

二、株型 190

三、矮化 192

第二节 早熟性 193

一、利用杂交提高早熟性 194

二、不同物候阶段的长短与早熟性的关系 195

三、温、光与早熟性的关系 197

四、关于选育特早熟小麦品种的设想 198

五、小麦品种早熟性与丰产性的关系 199

第三节 抗旱性 201

一、小麦品种的抗旱性 202

二、抗旱品种的生理、生态特点 203

三、品种抗旱性的选育 205

第四节 品质性状 206

一、改进小麦籽粒品质的意义 206

二、品质的鉴定和筛选 211

三、一些优良品种和原始材料的加工品质和营养价值 213

四、提高品质性状的途径 215

第五节 高光效育种 217

一、调节光合面积 218

二、提高光合能力 220

三、改变需光特性 223

四、改善光合产物的分配利用 225

第十二章 加速世代繁育的方法 228

第一节 加速世代繁育的意义和形式 228

第二节 加速世代繁育的技术 229

一、温室加代繁育技术 229

二、利用南方自然条件冬繁 232

三、利用自然条件春繁 233

四、利用自然条件夏繁 233

第三节 加速世代繁育中的几个问题 236

一、分离选择 237

二、应用范围 238

二、良种区域试验 240

一、品种试验 240

第一节 品种试验、示范和评选 240

第十三章 品种试验、示范和推广 240

三、品种示范 241

四、品种评选 242

第二节 品种布局和搭配 243

第三节 良种良法相结合 244

第十四章 良种繁育 249

第一节 良种繁育推广体系 249

第二节 加速繁殖良种的方法 250

一、稀播高倍繁殖 250

二、异地繁育,一年多代 251

第三节 良种的去杂选优 251

一、良种的混杂与退化 251

三、去杂选优的方法 253

二、去杂选优的意义 253

第四节 种子检验 255

第十五章 田间试验的设计与分析 257

第一节 试验方案的设计 257

第二节 田间设计和布置 259

一、基本要求 259

二、田间设计和布置的内容 259

三、对试验田和田间管理的要求 264

第三节 田间试验结果的产量分析 265

一、平均产量分析法 266

二、差异显著性测验 268

三、方差(变量)分析法 270

附录 小麦试验记载标准 279

附图 281

图版 283

返回顶部